经济教育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475953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教育学教学课件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经济教育学教学课件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经济教育学教学课件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PPT模板下载: 济 教 育 学范先佐主编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2从革命的视角看教育与经济发展2.3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第2章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它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结构和体制安排上的变更,它既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又是一个社会学的范畴。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同时还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投入分布的改变。经济发展通常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很难设想没有增长的发展。但并非任何经济的增长都意味着经济发展。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以最简单地规定为经济产量的增加。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涨落的过程。根据古典的经济周期定义,由于经济周期中的扩张通常是产量增加的阶段,而收缩是产量减少的阶段,所以经济增长表现为扩张时期的现象,经济下滑表现为收缩时期的现象。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2现代经济增长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可以划分为现现代代经经济济增增长长与非非现现代代经济经济增增长长两种形式。18世纪英国发生的事件(工业革命)最终改变了地球上的生产和生活的特征,它逐渐被人称为现现代代经济经济增增长长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指出,从经济的角度将古往今来的所有社会归于五种类型是可能的。这五种社会是:传传统统社社会会、为为起起飞飞创创造造前前提提条条件件的的社社会会、起起飞飞的的社社会会、走走向向成成熟熟的的社社会会、大大众众高高消消费费的的社社会会参见美W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2现代经济增长西蒙库兹涅茨阐明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十个特征(1)现代经济增长意味着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年增长率3%左右)(2)人均产值增长率主要归功于各种投入的质量的提高,而非投入量的增加实质上可归因于更高的效率或每个简单单位投入量的更高产出,以及实用知识的增长和有效利用这些知识的制度性安排(3)效率的高速提升是发达经济中所有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特征(4)总产量的部门来源一般会发生如下变动趋势:农业及有关产业部门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公共事业所占的比重上升,制造业内部由非耐用品向耐用品转变,以及一定程度上消费品向生产资料转变,有些服务业的比重上升(5)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蕴涵了最终需求结构的迅速变动(6)总产值和劳动力(也许资本也如此)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经济组织间的分配也发生了类似的迅速变动,雇员由蓝领工作转向白领工作,或者由非熟练工作转向熟练工作(7)产值结构特别是劳动力的行业、阶层和职业结构的显著变动是现代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方面(8)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按要素份额确定一个明确的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及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都较为有限(9)消费仍占国内总产值和净收入的绝大部分,现代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的需求还是平缓的(10)国际人力、货物和资金流动急剧增加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3、经济发展发展:最广义地理解,发展是事物(特别指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动态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和赫里克(BHerrick)指出经济发展的定义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最低的人来说;根除民众的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包括把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而不是只及于少数具有特权的人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以及相应地使有着广大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决定,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日本学者石井一郎认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有八条:人口较快地向城市集中,整个社会日益以都市为中心组织起来;非生物能源高度利用,商品广泛流通,服务业发达;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经济和政治事务;个人社会流动性增大,个人的社会表现范围更加多样化;普及读写能力;广泛的、具有渗透性的大众传播网;政府、企业、工业等大规模社会设施的拥有及科层化;各庞大人口集团逐渐统一在单一的国家控制之下。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1.3、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本文指出:经济发展有四层基本含义:(1)经济总量增长 (2)经济结构演进 (3)经济制度变迁 (4)经济福利改善经济发展是这样一种历史过程,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经济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逐步改善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2从革命的视角看教育与经济发展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个定义中的人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经济的含义,最基本的有两种。其一是指生产方式,即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统一。其二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经济学中经济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2.1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经济革命与教育革命的概念与类型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经济革命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杨沛霖认为,现代社会产生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工业技术的出现;第二次技术革命是重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人类发展了信息工业和信息经济。即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如:1992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动了一场“宇宙结构观念的革命”。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理论和惯性运动理论,发动了物理学的一场革命。经济革命是指经济的重大飞跃。经济革命相近的概念有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一般说来,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经济革命的下位概念诺斯认为,古往今来存在两次经济革命。第一次经济革命创造了新知识的弹性供给曲线,将经济增长纳入制度之中,第二次经济革命即现代经济革命。教育革命阿什比认为,从古到今产生了三次教育技术革命:第一次是采用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二次是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是采用新教育工艺。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2.2现代教育革命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之间的横向联系1现代技术革命与现代科学革命之间的联系罗斯托分析了16世纪以来科学同发明和革新成果之间的联系。指出,事实表明,18世纪时的关键性发明并不是直接产生于基础科学的新建议,甚至并不产生于科学家本人,它们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人的成果。美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1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但是科学革命对技术革命的间接影响是十分重要的why?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首先,科学革命使人类对力量和信心有了新的认识,即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种知识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其次,从较小的范围来说,构成科学革命的实验方法,通过科学家和工具制造者双方的互相联系,直接增加了发明的供应量。有学问的人与工匠分离的现象开始消失。再次,以实验方法获得最普遍的原理被看成是一条通过实用而有利可图的发明和革新道路。科学家直接参与实际事务。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之间逐渐形成了互相渗透的网络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18世纪末,科学与发明相互隔离的状态被打破。科学知识总量的增长与发明活动的生产率密切关联。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发现成为推动技术不断进步的主要源泉。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技术革命是一种协同和互利的关系。西蒙库兹涅茨精辟地分析了有用知识和科学贮存与新知识大量应用的关系。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现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经济革命之间的联系罗斯托:“科学革命,从其全部结果来看,是历史方程式中的一个要素,它把早期现代欧洲同所有过去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别开来了。”怀特海:“16世纪时,西方基督教发生了分裂,同时,现代科学也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了。这是一个翻腾酝酿的时代。科学革命与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有着直接的联系。保尔芒图得出结论,科学随同蒸汽时代一道出现,产业革命的经验时代便被科学时代所替代。新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诺斯认为,第二次经济革命或现代经济革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科学上各学科的发展。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家与发明家之间的知识交易。第三个阶段是形成所有权使私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3现代技术革命与现代经济革命之间的联系诺斯认为,现代经济革命所特有的技术上的突破为:发明出自动机械来代替生产中的人手和人脑;创造出能源;对物质进行重大改造。第一种突破如亨利福特的汽车的集装线与高速计算机,第二种突破如瓦特改进了的蒸汽机,第三种突破如漂白方法的发明。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4现代教育革命与现代技术革命之间的联系教育革命依赖技术革命。教育革命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电化教育的每次重大进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1920世纪,电化教学经历了五个阶段:19世纪20年代,幻灯引入;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和播音机引入;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和录音技术引入;20世纪5060年代,电视、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传播教学系统引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教育引入。教育组织形式的革命也取决于技术革命。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革命也促进技术革命。西蒙库兹涅茨指出,一项具有重大经济影响的技术革新或技术革命是三个组成部分的综合:(1)一项发明,它提供了一种框架,使一系列次要的发明和改进能环绕它而建立起来;(2)物质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如发明者、工程师和组织者)的供给,人力资本的努力参与和专心集中于主要发明中的各项问题将使此项发明的有效改进和传播得到保证;(3)巨大的潜在需求。在技术革命中,人力资本不可或缺。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技术革命推进了教育的革命。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飞跃,对生产者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提高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要求工人具有小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以电动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要求工人具有初中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就要求工人具有高中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劳动者有可能具备大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5现代教育革命与现代科学革命之间的联系教育革命依赖科学革命科学以理论以及理论所反映的某种思想观念的形态进入教育领域,从而塑造和改变教育的理论形态,并影响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学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哲学认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而且对教学认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学论将走向终结。教育革命促进科学革命怀特海指出:“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注重实际的人致力于研究无情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都有富于哲学头脑的人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创造普遍原则。现在这种思想上的发展却成了有素养的思想家中盛极一时的传统习惯。这是使生命甜蜜的糖。大学的主要责任就是要继承这种传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而广泛传播,使之流传于下世。”英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3页。西蒙库兹涅茨指出:要繁荣科学就必须依靠教育和训练等一整套系列化的基础结构。科学革命也促进教育革命杜威的革命是对科学和哲学革命的回应。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等核心的观点。杜威的思想受物理学革命的直接影响。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6现代教育革命与现代经济革命的联系教育革命依赖经济革命教育的重大飞跃必定有其经济基础。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教育革命促进了经济革命罗斯托在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关系时指出,毛纺织业是英国工业中的巨人。在英国南下从事纺织业而发达的人中有詹姆斯麦克福柯这些人。他们这些移民不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有一些是牧师的后代,即使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至少也在他们本村或当地市镇的学校里受过良好教育。法格林德(IFagerlind)和萨哈(LSaha)的研究表明,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绝非偶然,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许多民众已接受了一定的识字教育,居民识字率已比较高。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 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财力、物资。教育资金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持续推动力。教育资金并非来源于学校通过生产劳动自己创造的财富,而是来源于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的投资。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资金的供应受制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从微观上看,一个人接受教育也与家庭的经济状况或他可能获得的经济资助相关。贫富程度通常是造成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物资为教育发展提供现实的条件。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供给,所谓教育供给即一定时期社会可能提供的教育机会。经济发展不仅为教育发展提供条件,而且对教育发展提出需求。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发展速度一般指三级教育在校生的增长率和三级教育入学率、毕业率的增长率。教育规模可从教师数与学生数的比例指标两方面予以衡量。表1:1990年、1997年1564岁年龄组千人拥有的教师人数年份世界总计发展中国家总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阿拉伯国家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东亚/大洋洲南亚最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1990161310192214972219971614102123149823由表1可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每千人拥有的教师人数越多。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根据2000年度世界教育报告中1990年、1997年不同国家组别的人均GNP与三级教育入学率得出结论,不论是小学毛入学率,还是中学毛入学率及大学毛入学率,都呈现一种趋势,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毛入学率越高。一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教育结构不断高度化。所谓教育结构的高度化是指在三级教育的教育金字塔结构中,较高一级教育比重不断增大。19901997年,全世界及各种类别国家的小学毛入学率、中学毛入学率及大学毛入学率都普遍上升,中学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小学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大学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又快于中学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结果导致高一级教育的比重在教育总体系中的比重上升。一国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率越高,教育发展速度也越快,二者增长率大体是同步的。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经济发展从总体上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或教育绩效。首先,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普及。其次,经济发展制约着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水平。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结构教育结构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财富和其他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劳动技术结构制约教育的程度结构。劳动技术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与产业结构相联系的现代技术和一般技术的关系和比例,如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操作的关系和比例。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3经济发展决定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涵盖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教育体制是教育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既不是相对应的,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教育体制有其相对独立性。教育体制中有一部分与社会经济体制等外部关系较密切的,可称为外部体制,它受经济体制影响较大,如在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上,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招生与学生就业体制上等。教育体制中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尤其与教育培养学生直接相关的教学管理体制,则受经济体制影响相对较小,它主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看,经济发展可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运行、经济的绩效三方面审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可能的促进作用与现实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间接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的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1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从而为物质生产提供前提。其次,的,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在没有物化之前,只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一般的社会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之后,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科学技术不可能自行完成这个转化,转化的条件是教育。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1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须以教育为条件,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是科学技术迅速、大规模、有效传递和传播的基本途径。第二,教育是科学体制化的重要途径。第三,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技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培养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熟练劳动者的队伍,前者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后者将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2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经济运行从教育对经济运行的实际影响看,教育可以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用劳动者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表示。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3)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并节约相关的费用。(4)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2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借此推动经济发展。教育在提高经济管理效能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1)培养管理者队伍。管理者的来源基本上有两个:一是从直接生产者和技术人员中提拔,把他们中的优秀者变为管理者;二是靠学校教育的培养。学校教育是造就管理队伍的主要途径。(2)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两种途径:一是靠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二是靠教育。管理人员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依靠管理实践提高素质也是不够的。教育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的优点。(3)提高经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经济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方面要提高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发挥经济学等软科学的作用,建设软科学队伍。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3.2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3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函数教育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经济运行,而且影响经济的实绩。美国经济学家哈比森(EHHarbison)、梅耶斯(FCAMeyers)分析了教育、人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将世界上75个国家,依据综合指数的高低分成四组:不发达国家、半发达国家、半先进国家、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数用以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两个指标衡量。人力资源综合指数用高等教育入学率等9个指标衡量。哈比森和梅耶斯得出结论,美国的人力资源综合指数和以美元计算的GNP的相关系数为0.888,成高正相关。人力资源综合指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的比例的相关系数为-0.814,成高负相关。75个国家的初等教育入学率与GNP的相关系数为0.668,中等教育入学率与GNP的相关系数为0.817,高等教育入学率与GNP的相关系数为0.735。可见一国的教育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1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劳动力行为是指劳动者在就业机会、就业职业、报酬、闲暇、劳动条件、劳动要求等方面的反应和动作。一般来讲,当劳动者行为合乎规范时,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产出趋于正常水平,生产要素按比例使用,经济增长就快;而当劳动者行为不规范时,由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消耗的下降,劳动的实际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经济增长就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力行为,劳动力素质和才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以劳动力的行为规范为前提劳动力的行为与劳动者本身的道德观念、修养、素质、知识水平、认知态度、动机等有关。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育的作用。教育是规范劳动者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教育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劳动者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指参与劳动过程的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体质、劳动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综合起来就是劳动者的素质。在一个企业中,劳动力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出的水平、效益和质量。总体来看,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劳动资源中,劳动力的素质是决定增长和发展速度及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一般条件下,人的知识能力的增加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会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因为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身上所具有的知识、能力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的关键。第二,在技术不断变动的生产经济中,人的“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提高,会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也叫“分配能力”,是指在动态的经济条件下人们有意识地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分配(配置)他们自己的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时间等)的能力,人的这种能力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的。第三,人们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的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周天勇博士则从劳动者的体质和智力素质两个方面揭示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从体质方面看,周天勇认为,“劳动力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体格使其在劳动过程中有干劲、耐力,从而使单个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劳动量增加;身体健康使生病时间减少,有效工作年龄延长,因体质较弱而形成的效率不高的劳动时间减少”。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智力素质方面看,周天勇认为,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劳动者记忆能力增强,缩短了劳动者学习工艺操作的时间,使由于记忆不佳而产生的失误大大减少;(2)创新能力提高使得劳动者能从事发明、创造,寻找解决生产经营中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更加节约资源、节约劳动、节约体力的生产方法,这一切都可以使在投入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出量增加;(3)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得某一工作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或者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从事更多的工作,从而使产出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多;(4)知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劳动者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新机器,将发明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相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使产出大规模地增加;(5)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就地得到解决,从而使生产具有连续性,停工待修时间减少,产出相对增加。”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于是劳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强。假定投入中劳动力的数量不变,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经济增长中实际劳动投入增加,使经济在节约资本和更多地利用劳动力的格局下增长和发展。这种增长和发展正是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引起的。劳动力素质的形成既有先天发育和遗传的因素,更多地包含后天营养、饮食卫生、医疗保健、教育、社会文明熏陶等因素。先天性遗传和孕产期因素,形成劳动者的遗传素质和体质素质;先天优生条件、医疗保健和教育形成劳动力的健康素质和智力素质。其中,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或整体素质。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2.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2.4.3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不仅决定于劳动力的行为和素质,也取决于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配置结构合理与否。产业结构要随着社会经济需要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在产业结构中较之其他各种经济要素的变动,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动是最难的。因为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动与其他要素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有所区别:(1)其他要素结构的变动和产业结构(指物质生产力结构)的变动是物质资源的变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动却是有意识和行为的经济人分布的变化;(2)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关系到劳动力城乡分布结构变动、人口迁移、人的技能改变及提高、失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比物质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难度要大一些;(3)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动影响和制约其他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本章思考题1.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2经济发展的内涵包含哪几层意思?3历史上产生了哪几次教育革命?教育革命与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经济革命有何联系?4如何理解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5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试述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一切经济活动,从根本上讲,都是以人的劳动为动力和以人的需要为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从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趋势看,资源和资本竞争的时代已逐步被由劳动力素质而决定的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所代替。由此,你是怎样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教育经济学(第一版)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谢谢聆听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