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0474248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唐大中皇帝吊白居易的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歌,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 772 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下 邽 (今陕西省渭南县 境)人。贞元十五年( 798)进士, 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 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 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 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 ( 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 75岁。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 到贬江州 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 终抱着 “为民请 命” “兼济天下” 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 卖炭 翁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 的时期,揉和儒家 “乐天知命”道家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白居易亦是唐代诗人中诗作最多的一位大学问家,现存的诗作 达三千多首。他是属于早熟的天才诗人。在他十六岁时,就有 赋 得古原草送别 问世,此诗成为妇孺皆熟的名篇。离离原上草,一 岁一枯荣。据说这首诗帮白居易在长安立了脚跟。他去长安见著作 郞顾况,顾开始用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 弗易”。就是说你的名字叫居易,而长安米价正涨,你在这里居住 是不容易的。但当顾况看了这首诗后,马上改口:“道得个语,居 即易矣”。就是说你能做出这样的诗,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说明 顾况对白居易的诗才是十分赞赏的。 白居易的写景诗,也多为千古绝唱。他的 村夜 、 大寺林 桃花 、 寒闺怨 、 杭洲春望 等无不成为脍炙人口的佳篇。 尤其那首 暮江吟 己为流传千古的写景杰作。 白居易更为人们景仰之处,在于他一生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 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白居易在 卖炭翁 中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给予刻骨铭心的同 情,而对官府的掠夺行为给予鞭辟入里的揭露。 在 正 文 前 面 , 作 者 有 一 段 小 序 。 在 序 中 交 待 了 作 诗 的 和 。 在 叙 述 的 同 时 又 概 述 了 诗 的 内 容 。 时 间 原 因 原 因 课文分析鉴赏 小序 元和十年,予 左迁 (降职为)九江郡司马。 明年 (第 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铮铮然 (铿锵悦耳地)有 京都声 (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 安 倡女 (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 善才 ( 乐师) , 年长 (年龄增长) 色衰 (容颜衰老), 委身 (嫁给 )为 贾人 (商 人)妇。 遂 (就 ) 命酒 (叫手下人摆酒),使 快 (畅快)数 曲。 曲罢 (弹完) 悯然 (忧郁的样子), 自叙 少小 (年轻)时 欢乐事,今 漂沦 ( 漂泊沦落)憔悴, 转徙 (辗转迁徙 )于 江 湖间 (各地)。予 出官 (京官外调)二年, 恬然 (淡泊宁静) 自安, 感斯人言 (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是夕 始 (才)觉有 迁 谪意 (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 (于是) 为 (写) 长句 (七 言诗), 歌 (作歌)以赠之, 凡 (共)六百一十六 言 (字), 命 (命名) 曰 (叫 ) 琵琶行 。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 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 琵琶 女的身世, 说明了 本诗的写作动 机, 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 基调 。本诗是一篇 抒情色彩很浓 的长篇叙事诗 。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月夜弹琵琶 东船西舫悄无言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叹息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第一诗段 : 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诗的引子 )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 第一层 :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 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 : 暮色 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 主 人下马客在船, ( 互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 举酒欲饮无 管弦 (助兴 的音乐 )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第二层 :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 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 “惨 ”字,直抒胸臆,真 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 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 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 不发。 ( 第三层 : 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侧面表现了琵琶 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 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 浔阳江头夜 送客, 枫叶荻花 秋 瑟瑟 。 主人 下马 客 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 茫茫江浸月 。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送别的地 点、时间和环 境气氛。 互文 借代 顶真 秋 江 夜 送 客 ( 肃 杀 清 ) 第二诗段 :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 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寻声暗问弹者谁 ? 琵琶声停语欲 迟 (迟疑 )。 移 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 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第一层 :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 “寻 ”“问 ”“移 ”“添 ”“回 ”“开 宴 ”“呼 ”“唤 ”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 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 “欲语迟 ”、夸 张 “千呼万唤始出来 ”和行动描写 “犹抱琵琶半遮面 ”,精炼而 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 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 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 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 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掩 抑 ( 低沉抑郁 ) 声声 思 ( 悲 ), 似诉平生不得 志。低眉 信手 (随手) 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 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 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 轻拢慢捻抹 复挑,初为 霓裳 后 六么 。( 写指法, 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 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 段描写。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用“急 雨”、“私语”的比喻 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 乐效果 。 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滑 ”和 “难 ”比喻声音的特色, “滑 ”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 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 “难 ”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 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 ) 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形容声音越来越 低沉,以至停歇。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 ( 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 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 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 有声无声。 ) 银瓶 乍 (突然) 破水浆迸,铁骑 突出 (奔突而出) 刀枪鸣。 (比 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 全曲的最强音。) 曲终收拨当心 (对着琵琶中心) 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 第二层: 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 :舒缓流畅 -逐渐沉咽 -间 歇停顿 -激越雄壮。 (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东船西舫悄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 人的艺术效果。 “悄无言 ” ,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 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 间接描写 ,更突出了 音乐的魅力 , 是画龙点睛之笔。“ 秋月白”, 把动态的音乐 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 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 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 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 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 以景衬情 ” 的典范。 ) 第三层 : 听众的反映。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 三两声 ,未成曲调 先有情 。 弦弦 掩抑 声声 思,似诉 平生 不得志。 低眉信手 续续 弹,说尽心中 无限 事。 轻 拢 慢 捻抹 复 挑 ,初为 霓裳 后 六幺 。 大弦 嘈嘈 如急雨,小弦 切切 如私语。 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 场 调 弦 弹奏 指法 娴熟多变 内容 品位高 难度大 旋律 千变万化 魅力无穷 比喻 拟声词 反衬 演奏琵琶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魅力) 东 船 西 舫 悄 无 言 , 唯 见 江 心 秋 月 白 。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 琵琶行 是怎样用叠词叠字描绘音乐的? 分析:叠词叠字:弦弦,声声,续续,嘈 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 描写音乐的) 表达效果:直接模拟声音,使人如闻其声 , 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总结归纳描写音乐的方法和角度 1、运用比喻描写。 2、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描写。 3、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的描写。 4、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 5、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杜甫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 不畅快。 清 刘鹗 第三诗段 : 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 敛容 (显出庄重的脸色)。 (第一层 : 过渡句,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准备自叙时的动作和神情。 )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 秋娘 (借代其他歌女) 妒。 五陵 年少 (京城富贵人家子弟) 争 缠头 (送给歌女的锦帛)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 (镶着金花的银钗) 击节 (打拍子) 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 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 (借代年月) 等闲 (平常) 度。弟走从军 阿姨死,暮去朝来 颜色故 (容貌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 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 (地名) 买茶去。 去来 (离 去。“来”,助词)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 事,梦啼妆泪红 阑干 (纵横错乱)。 ( 第二层 : 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 本段运用对比、手法 :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对比后来的年长色衰;用 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对比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 “欢笑 ”,对比后来的满腹辛酸。) 沉吟放拨插弦中 ,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 京城 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 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 。 曲罢常教 善才服 ,妆成每被 秋娘妒 。 五陵年少 争缠头 ,一曲红绡 不知数 。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 从军 阿姨死 ,暮去朝来 颜色故 。 门前冷落 车马稀,老大嫁作 商人妇 。 商人重利 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 守空船 ,绕船月明 江水寒 。 夜深 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 红阑干。 过渡 青 春 貌 美 年 长 色 衰 门 庭 若 市 孤 守 空 船 重 色 轻 才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 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 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 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 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 重色重利 ” 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 “ 独 守空船 ”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 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 “ 曾经沧海 ” , 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 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 地 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那么,本文的主 旨句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第四诗段: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唧唧 (叹息声) 。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 间身世的共同点。 现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 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呜。春江 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 ( uy单调的乐声 ) 嘲哳 ( zhozh繁杂的声音 ) 难为听。 ( 着重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先说无音乐,再说 听惯了伤感的啼鸣和山歌与村笛之难听。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 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 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对琵琶女的赞扬与请求。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 辞帝京 ,谪居 卧病 浔阳城。 浔阳地僻 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鹃 啼血 猿 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 仙乐 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思想苦闷 病痛缠身 生活单调 环境恶劣 良辰虚设 借酒消愁 平 日 如痴如醉 相知相慰 今 夜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 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 都是从 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 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 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 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京都长安 典型感情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 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 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 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 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 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 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 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第五诗段 :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 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 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 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皆掩泣 ” 比前 “悄无言 ”程度更深,表现大家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 情。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 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 感我此言 良久 立, 却 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 向前 声,满座重闻 皆掩泣 。 座中泣下 谁最多 ,江州司马 青衫湿 。 诗 人 艺 人 理解 尊重 同情 感激 浔阳江边闻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江中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听琵琶青衫湿 诗 人 的 感 受 艺 人 的 遭 遇 主题 琵琶行 是一首歌行体的长 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 居易 感伤诗 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 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 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 主题。 琵琶行 主要叙述了诗人与 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 ,并 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 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 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 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 见其 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 的遭遇 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 能的黑暗。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 ” 蕴含着许多 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 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 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 同心声 。(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