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的人文价值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459585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登高诗的人文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诗的人文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诗的人文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摘要2ABSTRACT2前言3一登高的文化渊源3二杜甫的登高诗中的天下意识3三 杜甫的登高诗中的时间感和空间感43.1空间感43.2时间感5四杜甫的登高诗中的自我关照意识5五 杜甫的登高诗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质疑6参考文献8致谢9杜甫的登高诗的人文价值黎坤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指导老师:孙宝摘 要: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 多关注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矛盾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他的传世诗歌约有1500 首,题材多样。杜甫身世飘零,居无定所,他又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伟丈夫,所以 注定他会对动荡的社会和飘摇的国家有着无限的感慨。而亭台楼阁,高峰叠嶂自 古就是诗人们登高抒怀的代表场所,所以杜甫的众多诗歌中也不乏以登高为题材 的。后世有很多学者对杜甫的登高诗做过相关研究,但多集中在典型著作的具体 分析上,本文将从天下意识、空间感和时间感、自我关照意识、对存在价值的质 疑几方面出发,从整体上对杜甫的登高诗所体现出的人文价值进行一下浅显的分 析。关键词:登高诗;天下意识;空间感和时间感;自我关照;存在价值The cultural value of Du Fus poetry of view from a heightAbstract: Du Fu is great realistic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later regarded poet”. His poet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the lower peoples sufferings of life. Hes poetry are about 1500, rich in content. Du Fus life fell and the no fixed abode, he is a great people who cares, so doomed his will of the society and country with infinite swaying. And pavilions, the mountainous peaks since ancient times is a representative people climb the feelings of the place, so there are many poems by Du Fu, depicting the ascent. Later there are a lot of scholars have don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ascent of Du Fus poem, but more focu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ypical works,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overall to the ascent of du fus poetry reflects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the shallow analysis.Key Words: view from a height;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ld; space and time; take care of myself; existence value前言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虽然杜甫生 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尽管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凋零,个人遭遇也极 其不幸,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四处飘零,与亲人离散,但他的诗歌没有停留在 自怨自艾,自我哀叹的层面,更多的是关注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矛盾和下层人民 的生活疾苦。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众多,流传至今的约有1500首,题材多样,登 高诗就是其中一种。后世也有很多学者对杜甫的登高诗做过相关研究,但多集中 在典型著作的具体分析上,本文将从天下意识、空间感和时间感、自我关照意识、 对存在价值的质疑几方面出发,从整体上对杜甫的登高诗所体现出的人文价值进 行一下浅显的分析。一、登高的文化渊源登高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在我国古已有之,一是作为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来 源已久;二是作为重阳节的一种习俗,沿袭至今。追根溯源,在春秋时代,孔子时期就提倡“君子登高必赋”,所以登高赋诗 是古代文人施展才华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诗经和楚辞中就有生动的记载。如 魏风陟帖就是征人在登高望乡时的思家思亲之作。1此外,不得不提楚辞 中的登高文学。首屈一指的就是屈原的一些作品,如离骚、涉江等,在屈 原的作品中,登高的主题已经得到了延伸,开始触及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层面。 所以说,登高诗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吟咏美景,更多的是寄寓了登高文人的一定 的思想倾向,如游子思想、登高抒怀、表现自身的坎坷经历、抒发国仇家恨、舒 缓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登高文学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了,典型的代表有王粲的登 楼赋,曹操的观沧海等;有很多文人都喜欢登高赋诗、登高怀远,比如魏 晋时期的陶渊明最喜欢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登高赏菊。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登高诗在唐代也呈现了空 前的繁盛,典型的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此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伟大 的诗人也有很多登高之作,“登高诗”已经被定型为一种特定的文学题材,已经 发展到相对独立的程度,而杜甫身世飘零,居无定所,他又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伟 丈夫,所以注定他会对动荡的社会和飘摇的国家有着无限的感慨。而亭台楼阁, 高峰叠嶂自古就是诗人们登高抒怀的代表场所,所以杜甫的众多诗歌中也不乏以 登高为题材的,如望岳、登高、登楼等。二、杜甫的登高诗中的天下意识众所周知,杜甫是个典型的忧国忧民的心怀天下的伟大诗人,无论是在朝还 是在野,他都非常关注国事民生,那么他的登高诗中自不可避免会融入一种关注 天下的意识。较之一般的登高诗作而言,杜甫的登高诗的境界更高一层。原因在 于杜甫将天下装在心中,他登高不是简单观景而已,而是在主动对天下之大势进 行思考。可以说,这种思考对于杜甫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已经与他融为一体 了。也就是说杜甫的登高诗中的景物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物了,而是融入了 丰富的内涵,因此意义更加深刻。如九日登梓州城“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西阁夜“恍惚寒江 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 百虑,盗贼尔犹存。” 3在这些登高诗中,所体现的是诗人的广阔胸襟,面对国事的动荡,诗人更像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悲天悯人的大家。再如凤凰台“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九日“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十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 处村疽在这类诗歌中,杜甫在高远的地方看到平地上所无法了解的细微之处, 看到了凤凰台上的嗷嗷待哺的雏鸟,看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的处境,看 到了战乱中的妇孺的可怜境地。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正体现着诗人的悲天悯人的 伟大情怀。这些忧国忧民的胸怀天下的意识在杜甫的诗歌中不断出现,使他不愧为“诗 圣”,他的诗歌不愧为“诗史”。三、杜甫的登高诗中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一)空间感763年杜甫创作了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登 高诗中所描写的空间境界之大,并非是简单地靠语言文字堆积起来的,也不是单 一地描写平面的广阔,而是更加注重立体感的刻画,也更加注重语言的凝练性。“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写出了天地之大,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又点名了自身之小,但这种“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个人在天地之间的渺小,而 是可以与天地对立的伟大,即使空间在大也无法埋没个人的存在,也就是说这里 的小已经转换为了大;所以杜甫的登高诗中带有浓厚的空间感。这种登高诗中的空间感并非是杜甫特有,唐代其他诗人也由此涉及,比如孟 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元稹(岳阳楼)等。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空间 感都没有杜甫来的雄浑壮阔苍凉,这与杜甫的特殊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二)时间感在杜甫的登高诗中,空间和时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空间的广袤性常可和时间 的久远性联系在一起,因此时间感也是杜甫诗歌的人文价值之所在。杜甫的登高诗中所体现的时间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时间的无穷而产生的怀古意识。比如春日江村其五是借古人的 身世来映衬自身的处境,点名了自己身处乱世,居无定所的飘零身世,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要将诗作流传后世的信心与决心。再如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 公学堂遗迹是借古迹来抒发人生之不遇,壮志之未酬。金华山是陈子昂曾经读 书的地方,杜甫看到光滑的石柱上长满了青苔,不由得想起陈子昂当年的豪情壮 志到如今也只落得满眼荒芜,进而又联想到自己连施展才能的机会都没有,更是 可悲可叹。又如上白帝城是借古人的功绩来感叹当今的政事,贬讽之意溢于 言表。滕王亭子是借古迹的现状来感叹国家的盛衰之变,读后令人黯然神伤。这类的登高怀古诗的目的不外乎以古鉴今或以古讽今。其次是因时间的易逝而生发的对生命的感叹。如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一波 三折,写尽了人生衰老、欢宴无多之无奈。再如西阁二首其一表达了人之所 以会哀叹人生的易逝、生命的衰老,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无法在流逝的时 间里留下明显的印迹的思想。杜甫的登高诗中表达人生苦短的时间感应该算是对之前文人的时间意识的 继承和发扬。他们所表现的人生苦短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生存的孤独的哀 叹。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追求大多数都不能得以实现,所以感觉生 活的不切实际,找不到存在的价值。这种思想在杜甫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可以把 其看作是当时人们的时间观念的成熟,人们对于时间的流逝不再像从前那样充满 的无尽恐惧和单一忧伤,而是学会从中进行独立思考,思索人生存在的意义何在, 思索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换句话说,就是 由被动地接受时间的流逝转而到主动地充分利用时间。由此可见,杜甫的登高诗中时间感既有消极的对人生苦短的哀叹,也有积极 的对生存价值的探寻。四、杜甫的登高诗中的自我关照意识杜甫的诗歌根据经历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创作阶段,也就是说从他的 诗歌风格中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发展轨迹。有人曾说过杜甫的三首望岳诗,写 尽了其一生,这也是其登高诗中的自我关照意识的最好写照。第一首望岳作于736年杜甫壮游齐赵时期,吟咏的是东岳泰山。(岱宗 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首望岳作于758年赴华州的途中,吟咏的时西岳华山。(西岳峻嶒 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9第三首望岳写于769年自潭全衡州的途中,吟咏的是南岳衡山。(南岳 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欲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 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喋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10这三首诗虽同是登高诗,同名为“望岳”,但所表达的主题是不尽相同的。 这更多的是与杜甫的经历与心态有关。写作第一首诗时,杜甫正值人生的最好时 光,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所以登上泰山之巅将无边美景尽收眼底之后,变为产 生一种昂扬斗志。而在登华山写作第二首诗时,正是杜甫一生中最为穷困潦倒之 时,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仕途失意,颠沛流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打击, 所以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而作第三首诗时一切都已成为往 事,杜甫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末年,此时的他看淡了人生,看清了世事,也无力再 做挣扎,唯有祈愿上天能降幅于苍生。所以说,这三首诗是杜甫慌乱辛苦的一生的缩影。实际上杜甫诗在借由登高 诗来对自身进行关照,来记录自己的生命历程,来慨叹自己的人生际遇。其实,在杜甫的各种题材的诗歌中都能看出他对人生理想的表达,但在其登 高诗对自身的关照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生志向的抒发;二是表达自 身的孤独感受。五、杜甫的登高诗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质疑诗人登高感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感叹渺小的人在永恒的宇宙的难以永恒的 存在价值,或者是质疑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在登高时都 有可能体会到,可以算是一种超越了个人体验与时空限制的普遍性忧愁感,而正 因为这种普遍性,所以诗人在偶然一次登高中所体会到的感觉,在千古之后、万 里之外的读者心中仍然会引起深深的共鸣。杜甫的登高诗之所以能够震撼不同时 代不同的读者的心灵,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杜甫的登高诗中具有对自我存在价 值的质疑。比如他最具代表性的登高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 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疽1这首诗中涵盖了杜甫一生的所有经历。“万里悲 秋”,实际写出了整个社会已因连年战乱而处于一种萧杀衰落的氛围里;“百年多 病”,不仅是作者一人之身体的病痛,而是整个时代都已与其同病矣;“独登台” 和“常作客”,实际已经写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的状态。而这种对羁 旅之感的反复吟咏,恰恰是杜甫对自身存在价值质疑的表现,他认为自己壮志难 酬,有志难伸,不管是岁月静好,还是战乱频繁,自己好像都没有参与其中的机 会,自己的存在价值好像无从体现。在杜甫之前,也有很多文人创作过登高诗,但数量不多,而杜甫所作的登高 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佳作迭出,达到了古代登高文学的顶峰。如登高、登 岳阳楼等既是杜甫七律、五律中的佼佼者,也可谓古代登高诗中的出类拔萃者。 杜甫的登高诗把个人际遇与忧国忧民之情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登高文学的 思想广度、深度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深化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丰富了登高的文化 内涵。可以说,杜甫的登高诗对登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只能对杜甫的登高诗做一些浅显的分析,还存在很 多的不足之处,以期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更进一步,希望以后能有能力对杜甫 的登高诗中所表现出的人文精髓做更深层次的发掘,以便对其有更深层次的了 解。注释:1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9.2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933.3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475.4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691-692.5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034.6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350.7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946-1948.8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4-5.9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485.10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983-1985.11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 1766-1788.参考文献:1丁桂香.唐代登高诗的审美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 3: 20-23.2丁启阵.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J.杜甫研究学刊,1998, 3: 45-47.3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集注M.中华书局,1999.3郭晶.浅析杜甫登高的抒情模式J.网络财富,2010,9: 8-10.5何剑丽.杜甫的登高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9): 61-64.6洪业著曾祥波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胡应麟.诗薮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李彩云,任刚.愁到深处不言愁杜甫登高赏析J.黑龙江史志,2009, 4:89-90.9李杰.登高咏悲歌 壮怀慨生命一一浅论杜甫登高一诗的生命意识J.电 影评介,2008,24: 98-99.10莫砺锋.论杜甫的文化意义J.杜甫研究学刊,2000,12: 30-33. 1邱晓.唐代登高诗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1.11莫砺锋,匡亚明.杜甫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闪明琴.一曲卓绝千古的悲秋之歌杜甫登高解读J.名作欣赏,2012, 3:23-25.13宋金亮.杜甫诗歌的时空意识与表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14田劲松.登高:杜甫生命的无助与悲哀J.襄樊学院学报,2008, 29 (10): 61-64.15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6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M.中华书局,2008.17赵海菱.杜甫与儒家传统文化研究M.齐鲁书社,2007.18赵云洁.平生际遇实堪伤,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与林黛玉秋 窗风雨夕比较赏析J.科技信息,2012, 6: 25-27.19章淑珍.俯仰天地间,乾坤一腐儒杜甫登高赏析J.北方文学(下 半月),2011,10: 47-49.20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M.中华书局,1999.致谢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 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 老师一孙宝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 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 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 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 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