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43732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身齐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修身齐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修身齐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身齐家理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她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她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华;国家安定繁华了,然后天下平定。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结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她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干穷其理。物的理穷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广。由格物到致知,有一种从积累到贯穿的过程。朱熹觉得,要贯穿,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格一物、理睬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人们必须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结识过程,才干达到对理的体认。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结识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多种事物的现象所困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所谓致知在格物,就是“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应以格物为先,才干对事物的规律有所理解,以便启发心思。如离开格物,而去冥思苦想,便不也许致知。这是对结识过程的辩证阐明。翻书礼记大学,细读之,始发目前此典型人生道路之前尚有许多道工序要完毕,这几道必经的工序常常是今人和古人易忽视的。第一道工序是格物,即规定躬行实践,追求真理,获得人生的直接经验。第二道工序是致知,即规定努力学习人类史上的文化知识,涉及科技,管理,诗文哲理等,作为间接经验,并与直接经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第三道工序是诚意,即规定下定决心,立志于不同凡响,蓄势而后发。第四道工序是正心,即规定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以德率才,才干可堪重用。然后,才是修身,持家,治国与平天下。前四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为隐性基因,藏于冰山之下与面壁经年之时;后四道工序是水到渠成的,为显性基因,现于冰山之上与衣锦还乡之日。“修身”被儒家看作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没有“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古人对修身是看得很重的,觉得修身是人生事业成功的起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话,可见修身的意义非同一般。只有个人的品行端正,才干治理好家庭;而治理好家庭,又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前提。因此,修身就成了所有一切的前提和出发点。一种人的自身修养,对以往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根蒂。自懂事起,父母就会教自己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协助她人,如何以德去服人。虽然不太懂,但也明白所谓的以德服人,就是以自身崇高的道德去服众人,而不是以暴力去屈服天下人。要想做到以德服人,一方面就得以德服已,只有使自己服从自己的时候,才有能力去使人信服于你。修身,其内涵是通过陶冶身心、修养德性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实现抱负人格,进而影响她人,奉献社会。修身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克制人性中的恶,光大人性中的善。古人对人性的结识,说法不一。孔子曰“性相近”,孟子倡“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秦汉后来董仲舒、杨雄等则觉得性兼善恶。不管怎么样,人性只是一种内在的、潜藏的某种也许性,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须下一番结结实实的修身功夫。孟子觉得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情感,但这四种道德意识只是“善端”,即善的萌芽,能不能显露出来且成长壮大,有待于后天的努力,需要自我修养、爱惜、培养。就像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照耀,雨露滋润,才干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斧斤砍伐,牛羊啃食,再好的树苗也会夭折。她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荀子觉得人生而好利、疾恶、有耳目之欲、好声色,如果顺从这些天性,就会浮现争抢掠夺、残杀暴动、淫荡混乱之事,必须制定礼仪法则制度规范,强制人们遵守,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人们的自觉修养。董仲舒觉得人性兼善恶,若不加以修炼,善也也许会变成恶。杨雄说得更为简捷明了:“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总之,自先秦以来的思想家们不管对人性的结识如何,无一例外都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性,觉得唯有修身才干抑恶扬善,成就世间最高贵的人。修身要达到的目的,一要光明磊落,坦荡正直。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广阔,小人却老是烦恼。二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孔子将对义与利的态度视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三要积极进取,宽厚包容。周易上说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是说,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君子应如自然同样,永远不要停止迈进的脚步;大地,胸怀阔大,兼容万物,君子应如大地般心胸广阔,增厚美德。修身对内要达到的效果是“慎其独”。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惊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正由于君子重修身,注意哺育抱负的精神境界,因此便拥有了高贵的品格,让人尊重,让人敬服,且不怒而威,就像荀子所说的,“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修身需要自我努力,不断超越。孔子曾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觉得只要心中存仁,按照仁的原则去做,向着仁的目的不断努力,就能实现仁。屈原九章曰:“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美善不是外面得来的,而是自我内在的努力,好的名气也不是虚张声势得来的,而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屈原常常以芳草喻贤人君子,以萧艾比蜕变堕落了的人,意谓若不自觉修养,“君子”也会变“小人”。修身要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还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要进行切、磋、琢、磨的功夫,否则不能成器,要成就一名君子,也需要进行一番艰苦修炼的过程。荀子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陶冶修炼,人人皆可成为道德崇高之人,成为知耻向荣之人;只要每一种人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向善,远离邪恶,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习俗与社会氛围。齐家,也谓起家,使自己、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兴隆起来。齐家的前提必须“修身”(修身齐家),即只有完毕“修身”大业之后才干“齐家”,此即“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道理。齐家,一方面要孝敬长者,要有孝心,在一种家庭或家族里面要形成和哺育出互相尊敬互相爱戴的家庭文化。一种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者都不尊敬不孝敬,起码在逻辑上不也许尊敬或孝敬其她人。另一方面就是家庭要和睦,引伸出来的意思就是要团结她人,有与她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心志。如果每天都像公牛跟公牛同样斗牛角尖的话,怎会有太平的时候吗?一种家,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她们的心理是脆弱的,当自己在外受到委屈的时候,都但愿得到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父母的吵架,会迫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做出某些无法挽回的傻事,离家出走,就是最典型最普遍的。选择离家出走,是由于孩子不想成天生活在父母双亲你争我斗,互相残害的局面,只能选择逃避。如果父母懂得什么叫以德服已,以理服人,也许就不会有这样多的破碎家庭。因此说,自身修养,关系到一种家庭。治国,本意不是规定每个人都要“当官”,而是要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国家管理事务,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怀社会民众生活,关怀的措施,一方面提高自身修养,不因自身的素质而负效于“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以其言行影响教化民众,达到或实现以其身正影响社会公正的效果。再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人的态度关注国计民生,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平定天下,就是安定整个世界。全世界有成百个国家,无数个民族。在旧时,世界各国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畴,硝烟四起,战乱不断,最后遭受劫难的都是无辜的老百姓!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使国家变的强大,并且也建交了和谐关系,不再随便以武力去解决争端。人们渴望和平,渴望停止一切的斗争。因此说,平定天下,乃造福世人,造福天下苍生之举。如果一种国家的领导人是暴君或是一种国家的公民都是暴民的话,想要平定天下,又谈何容易。因此,修身不仅关系齐家治国,更关系到天下的平定。由此可见,“修身”是基本、前提,也是手段,“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目的、归宿。一种人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君子善人,把家庭治理好,最后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是最高的人生抱负,也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要想有想成就,必先修身啊。 国内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平天下”。四者中修身处在枢纽地位。可见一种人要立于天地之间有所作为,一方面是要修身,修身者,乃自身建设也。身为大学生,要深刻理解、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规定自己,成为治国平天下的栋梁。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实质上指出了在现代社会中自我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基本地位问题,即欲对外部、对社会进行管理(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先自我管理(修身)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自我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她们不仅承当着修身、齐家的责任,并且还承当着治国和平天下的重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规定,充足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运用整合自我资源(涉及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而开展的自我结识、自我筹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筹划、自我发展的活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对自己的筹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就是要根据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进行自我的管理和约束,达到社会和个人预期的目的。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容乐观,具体表目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在大学生中生活观过多的物欲化,在学习中缺少主线动力和目的,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主线不懂得自己将要从事或喜欢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等,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反社会和反人民群众的道路,例如校园暴力事件、偷盗事件、沉迷网络或色情等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归纳起来重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与低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0后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些独生子女予以了过度的保护和关怀,大学生的一切,从生活、升学、就业等都由父母包办解决,从小时候开始,大学生们就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她们不懂得管理自己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第二,学校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条件。由于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目前实行严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大学辅导员和小学初中的班主任承当同样的任务,扮演相似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的管理。本来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已经是成人,她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但学校剥夺了她们这样的机会,导致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第三,大学生自己没有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指引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开始没有接受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等等的教育,她们没有系统的和科学的进行自我管理的知识教育,不懂得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措施对自己进行管理。作为大学生而言,应当从如下方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变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干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这需要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提高等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时代发展规定大学生必须进行自我管理。作为高校教师,让大学生结识到这种急切的时代形式,让她们从思想上和观念上结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培训。自我管理学应当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是对老式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否认,自我管理的系统性规定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第三,学校给大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机会。学校应当变化老式的辅导员、学生会、班委会等这些正式组织,让学生进入学校后,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等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而辅导员则仅仅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协助,协助学生制定出管理自己的规章制度。第四,学校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家校联系可以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家和学校的状况,这样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全方位的管理。作为大学生要知悉修身的目的就是为了齐家,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治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天下,贯彻始终者即是德与财的关系:“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此求生之道的大是大非上,绝对不能本末倒置,因此,人生在世,钱财乃身外之物,大学生应切忌一切向钱看,为仁者(岂至仁,应当是任何人),应当“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易言之,任何一种人,特别是成就大业者,应当慎之又慎地修养德性,有了美德(文化财富),就有追随者,自然就有人力资源,有了人力资源,就会拥有物质财富,有了物质财富,就会手头不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即能成就大业。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时值正心修身甚或齐家之时,当务之急是丰富自己的文化财富,而不是创业挣钱,因此,还是以学习为本,不要以“就业压力大”、“就业靠关系”为由,掀起中国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