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训练26散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0408964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训练26散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训练26散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训练26散文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 26散文阅读 ( 二)( 时间: 45 分钟分值: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0 分 )你家在哪里贾丽君“你家在哪里?”某一个从热热闹闹的梦中醒来的清晨,我看着身边的亲人,看着周围熟悉的一切,突然就忍不住自己问自己:“我此时所身处的地方,是我自己的家吗?”问完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然自己就先乐了。我想如果此刻唤醒尚在睡梦中的爱人,告诉他刚才的想法和疑问,他肯定会嘟囔一句:“神经病又犯了,睡觉吧。”然后转过身,继续他未完的梦。而这个从梦中醒来的清晨,这个忽然而来的问题,就那么固执地悬在那里,挥之不去。那个出生的地方或者说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吗?那为什么还有人天天呆在家里却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呢?为什么还有人不停地吟唱“人人都说没有爱,心中没有家”呢?为什么有的人要抛妻舍子、削发出家呢?那暮鼓晨钟的青灯古庙,就是僧人真正的家吗?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拿到某国绿卡的华人女作家写的。她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回到国内看望父母, 而已经在都市居住多年的父亲想去看看故乡。可等他们千里迢迢赶回故乡时,却发现父亲小时候居住的三间老房子,已经被流浪到此无家可归的一家三口占据。作家和父亲只能站在曾经的自家门口,进不去屋子。 父女二人很感伤地回到城市的家中时,身为人母的作者却因为惦记远在国外的女儿,又要匆匆返回大洋彼岸的那个家了。颇有意味的是,文章的题目是回家。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个寂静的寒冬的夜晚。女儿在她的房间做作业,爱人在办公室加班。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在书房,从这篇回家中读出了浓浓的伤感,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种浓浓的化解不开的伤感之中。什么是家?哪里是家?为何离家?如何离家?何处安家?我想,会有不少人在深夜寂静处,独自沉思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个看似简单、也许是“犯傻”的问题吧?这样一个从热热闹闹的梦中醒来的安静的清晨,我坐在自己的家中,并不安静地思考着关于家的话题。我想,当人在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安然独坐、心神归一、超然物外的时候,不就是一种到家的感觉吗?家,在明确的地理位置所示意义之外,更多的,该是一种心魂所处神思所归吧?不是有句话说,心顺处,便是天堂吗?如果说家是漂泊所向,孤单所依,那么天堂就更是众望所归了。而天堂,不在身后, 也不在他乡, 只在心中。 仅仅就这点上说,一个完整的家的概念,就应是身心所归、心灵所依之处吧?对于远游的孩子,慈母的怀抱就是心中的故乡;对于相爱的对方,彼此的相知相守就1是灵魂的喜悦; 于 心求道的人 ,青灯古卷就是心之向往; 于 信上帝的信徒,教堂的 声就是心灵的安 。家从 个意 上来 ,其 本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所在,只是某 某刻在某地有了安心的感 ,就算是到家了。我 可以做 做的,只是使 种“心安”、 种“身心合一” 、 种“神魂 一”的感 尽可能的常在,那么不 一个人身居何地,都不算是离家很 ,或者干脆 就是身在家中了。 先生在九十多 高 出版的新 我 仨中,把自己的家比做一个 的寓所,她 我 其一生只不 是在路上,是个永 的行路之人,所 的“家”,只是旅途中的一个 站,并不是心灵的最 宿。如果 心就是家,那么我 是不是可以 ,真正的家,本来不在哪个具体的地方,我 找的家,只在 家者和出家者的心里。当我 身心合一,神魂合一,当我 安心地活在当下的喜悦之中 ,不 何 何地,都可以 是到家了,或者 是在家中了。此 此刻,当我 和自己面 面,并从中感到喜悦的 候,我知道,自己到家了,自己在家中。( 自散文 刊2008 年第 7 期 )1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 句的含意。(4 分 )(1) 忽然自己就先 了。(2 分 )答:_(2) 也把自己搞到了一种 的化解不开的 感之中。(2 分 )答:_答案(1) 知道自己 了一个犯傻的 ,也知道家人会因此而嘲笑自己。(2) 自己思考着何 是家的 ,当 到女作家匆匆“回家”而 得心灵安 ,不禁心有戚戚而感 。2第六段 使用疑 句( 那个出生的地方或者 居住?) , 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_答案形成排比,突出 了作者思索的深入; 下文写作者 “家”的 作好了 ;激 者的 趣,引 者一起思考关于“家”的 。3本文作者 “家在哪里” 一 的探究,具体体 在哪些方面? 分条 述。(6 分)答:_2_答案清晨从梦中醒来之后的询问与思索;与华人女作家的作品回家所表达的情感的共鸣;对天堂的阐释( 或对“身心合一”“神魂归一”的阐释) ;作家杨绛的新书我们仨与“我”的观点的契合;与自己面对面的喜悦。(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散文讲究“神聚”,本文是如何做到的?请作简单探究。(4 分 )答:_答案全文紧紧围绕“我”对“家”的思索这条线索;篇首讲在某个清晨思考“家”的问题,行文中间( 第 12 段) 重提这样的清晨“思考着关于家的话题”,最后强调“此时此刻”因明白而“喜悦”,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使得全文主题凝练而集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 题。 (20 分 )莫斯科郊外的蜡烛包利民那是一个极黑极冷的夜晚,枪炮的轰鸣声渐渐地平静下来。上士克利特丢掉手中的枪,右手紧按住疼得钻心的左臂,望着黑暗中矗立着的莫斯科城发呆。这是 1941 年的冬天,德军在苏联本土的战争进入艰难阶段。克利特和同伴们多次在莫斯科城外被击溃,挣扎在死亡边缘。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克利特收回目光,发现那些被炮火点燃的荒草和树木,不知何时已经熄灭。身边没有生命气息,处处都是同伴冰冷的尸体。他讨厌这场战争,当初也是被迫当兵,此刻他万念俱灰,踉踉跄跄地向前走,毫无目的。不知走了多久,全身都已冻透,淌出的血也凝成了冰。就在他准备给自己一枪时,远处有一簇微微的火光一闪!他揉了揉眼睛,确实是有点火光!他精神一振,奋力向那边走去。原来是一片墓园,有座坟前,一支蜡烛正在静静地燃烧着。他快步上前,扑倒在蜡烛旁,烛光猛地摇曳了一下。他抬起脸来,那烛光映得心里暖暖的,令他想要落泪。这无边的黑暗吞噬不了一支蜡烛的微光,极度的冰冷冻结不住一支蜡烛的火焰。他的心猛烈地燃烧起来,重新充满希望与力量。他在烛光中仔细辨认着墓碑上的一行字:尼科拉夫之墓,然后起身,大步向远处更深的黑暗走去。20 年之后,克利特已成为西德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他常常回想起那荒唐的战争生涯,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地逃回国内,想起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他一直牢记着那个名字,尼科拉夫!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人于战乱的夜里在他坟前点燃蜡烛?3带着诸多的疑问,他重又踏上了苏联的土地。终于,他在一个烈士陵园中找到了尼科拉夫的墓。坟前,无数被燃过的蜡烛痕迹留在那里。 陵园的看守者告诉克利特, 每个周日都有人送来很多蜡烛, 嘱咐他每逢夜晚就在科拉夫的坟前点亮。那个周日,克利特遇见了送蜡烛的人,从而得知了尼科拉夫的故事。尼科拉夫是莫斯科城内的一个普通工人,在莫斯科最艰难凶险的日子里,德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 于是一到夜里, 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都不点灯, 怕给敌机以轰炸的目标。 可是,莫斯科并不是完全黑暗的,至少有一所房子里还亮着灯,那就是科拉夫的家。科拉夫当时 36 岁,未婚,单身一人住在城西的一座平房里。每个夜里,他都要点燃蜡烛,感觉被昏黄的光亮包围,即使睡着了,也让蜡烛燃着。虽然当时物资奇缺,但蜡烛随处可以买到, 所以科拉夫储备了许多蜡烛, 用以照亮整个房间。 邻居们都劝他,说他这样做很不理智,很危险,他却说: “莫斯科不会是永远的黑暗,就算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我也要为它亮起哪怕最微弱的一缕光! ”终于,在一个夜晚,敌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科拉夫的房子,他也因此殉难,他的家那一夜燃烧成莫斯科最亮的地方。当他的事迹传遍全城,所有的人都被震动,每个夜里,千家万户都亮了起来, 闪耀着蜡烛的光芒。 科拉夫被人们葬在荒僻的东郊, 而且常有人在夜里潜出城去,在他坟前点起一支蜡烛。克利特回国以后,将这个故事传播开来。从此以后每个夜晚,克利特都会在窗前点亮一支蜡烛,直到新的黎明来到。( 摘自中国青年2008 年第 21 期,有删改 )5散文第13 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答:_答案散文第13 段中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上士克利特当时处境的艰难,为后文写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作铺垫,也突出了蜡烛给他的巨大精神力量。6上士克利特为什么在20 年后仍然牢记着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4 分 )答:_答案因为正是这支蜡烛给了他温暖和启发,希望和力量,让他在绝望中奋起。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7散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4答案科拉夫的一支蜡烛不仅点燃了所有苏联人的希望和信心,还点燃了上士克利特冰冷绝望的心,它是希望的象征。散文结尾写上士克利特传播科拉夫的故事以及每晚点亮蜡烛的情节实际上赋予了“蜡烛”以“和平”的意义,从而使散文的主题得以升华。8“蜡烛”在散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答:_答案“蜡烛”是这篇散文叙事的线索。散文先写上士克利特在绝望中因为“蜡烛”而奋起的经历,并由此引出尼科拉夫在战争中用“蜡烛”点亮苏联人希望的感人故事,最后通过上士克利特的行为赋予“蜡烛”以象征意义,升华主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