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396120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位校长、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冀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 ,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是学好以后课文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 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明白森林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乐曲”的主旋律。认识、领略维也纳的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理解、 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维也纳森林的内涵。2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四、说教法。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 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 例举身边的现象,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 更深刻。五、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赏析重点句段、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 23 分钟)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 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 35 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特长, 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 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 23 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因此我设计的板书内容是对课文的分段概括。5. 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写读后感或者画画, 作业形式比较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作业内容。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七、结束语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