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阅读之咏史怀古诗训练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371451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阅读之咏史怀古诗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诗歌阅读之咏史怀古诗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诗歌阅读之咏史怀古诗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阅读之咏史怀古诗训练一、 知识链接(一)概述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体现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此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有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体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咏史词:也许是针对一种历史事件,也许是针对一种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体现目前的时空场景。典型咏史怀古地点: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二)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芜、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烘托内心的悲哀,或描述历史事件的通过,抒发感慨。(三)艺术特性(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波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构造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1、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由于某种因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悲观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似,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2、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她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体现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事实上体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抱负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如下几类:()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此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发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程命运。特别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种专项。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仍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仍旧,月光仍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体现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致,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二、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阐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体现了作者阐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1)首联以“三年”与“万古”对举,有何作用?(2分)(2)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3)试分析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分)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写下了这首诗。(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体现手法和作用。(分)()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分)(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体现了如何的共同主题?(2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分)(2)这两首怀古诗的体现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阐明。(分)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武关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仍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注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8.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5分)9.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6分)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1)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呼应题目,为下片怀古伏笔;“晚秋”点明季节,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阐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比方、拟人、借代;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动静结合;绘形绘色;点面结合。 (3)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体现了作者阐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悲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掉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但是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分) ()首联以“三年”与“万古”对举,有何作用?(2分) “三年”与“万古”对举,感慨贾谊三年的谪宦生涯带给后人无尽的抑郁沉重之感。 ()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单、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3)试分析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4分)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体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分)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体现手法和作用。(分)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分)。(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答案: “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体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分)。(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体现了如何的共同主题?(2分)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这两首怀古诗的体现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阐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五、8(5分)诗人“笑”怀王糊涂昏庸,听信小人,放逐屈原,最后导致自己客死秦国,楚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分)诗人“笑”怀王是但愿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2分)9(分)【答题示例】拟人:首联“碧溪留我武关东”一句诗人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对比: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两句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将郑袖得宠而“酣似醉”之态,与屈原遭放逐后的“憔悴”,形容枯槁、流落失意之色作鲜明的对比。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形象对比,婉转地抨击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赏析对比“山樯谷堑”与“弱吐强吞”或赏析对比“怀王”与“圣神”言之成理亦可)类比、比方: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两句诗人用郑袖“娇娆”“酣似醉”,体现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的类比,足见怀王对她的宠幸和放纵;诗人用屈原的“憔悴”,体现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的比方,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形象地体现了怀王的昏庸。(赏析颈联比方“山樯”与“谷堑”,言之成理亦可)借代:颈联“山樯谷堑”代指昔日江山仍旧,“弱吐强吞” 代指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诗人通过对江山仍旧、人事全非的慨叹,阐明楚怀王正是由于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根据诗句赏析出一种修辞得3分)补充:【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仿佛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忆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金陵晚望高蟾赏析】 两首诗都取材于“金陵”,内容相近,体现了作者对颓废衰败王朝的伤心。作为晚唐时代的诗人,面对颓废的时代,她们伤心不已,但作为“百无一用”的书生,也就只得也只能发发感慨罢了。 作为诗歌而言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片伤心为那般“伤心”二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诗的主题。两首诗均以写景为主,“伤心”二字熔铸在环境描写之中。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觉得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体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因此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两首诗均体现出诗人感世伤时的情怀,体现出她们对国家的忧虑,一片爱国真情。虽然她们也许并非不懂得,这与世无补,与事无益,但仍然有感要吐,有情要抒。 “画成”“不成”各千秋 。两诗相似之处在于:内容相近,情感一致,手法也相似,都运用象征,借她物来体现,以景衬情,情寓景中。两诗相似之处不少,但也有区别,面对颓景,一言可画,一言画不成,究竟有何区别? 高诗着眼于情,以此生发,虽有“浮云”“落日”,然而,心中的痛,心中的情,虽然再高明的丹青妙手,倾尽所有的色彩,也难以画出啊! 韦诗立足于“老木”“寒云”,用“老木”“寒云”来象征颓靡的时代,见“老木”“寒云”如见那颗枯萎的心,哪里不可画呢? 仔细想来,两诗在这一点上,实际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画成”,还是“画不成”都是为体现伤心而言,各有千秋,各有妙处。汴河曲鉴赏 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寓某种现实感慨。该篇即为典型的诗例。题内“汴河”,指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后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这条耗尽民膏,成为亡隋历史见证的汴河发兴的。 开头两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起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并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而象征着隋代腐朽统治和豪奢生活的隋宫,却已荒废颓败,只剩余断井颓垣供人凭吊了。两相比照,正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而隐含在这种历史沧桑感中的深层意蕴,则正如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所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末两句转从隋堤杨柳抒发感慨。柳絮春风,飘飞如雪,原是骀荡春光的标志,但眼前这汴堤杨柳,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叹。当年炀帝沿堤植柳,本为南游装点风光,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的杨花,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但是更使人感怀不已的,或许是这样的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现代统治者却并没有人从亡隋历史中汲取教训。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种强烈深沉的感伤中,分明隐现着衰颓时世的面影。【题武关杜牧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诗。公元83年(唐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路过武关时,吊古伤今,感慨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作为千古形胜之地,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因此首联开门见山,论述诗人来到了武关的东边,清清溪水从眼前汩汩流过,仿佛在向行人诉说着前朝的史事;举目眺望,可笑当年那昏庸懦怯的怀王入关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关塞仍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这里诗人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慨、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本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她。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徐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她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本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她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不能不付之一笑。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论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如桅杆矗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沟仍然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却象过眼烟云尽已成空。诗人通过对江山仍旧、人事全非的慨叹,阐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楚怀王正是由于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事实上是对上联所论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仅才华横溢,并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她的抱负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华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事实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不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诗人站在武关前,思路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她但愿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步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这首诗起于武关,落于武关,将与武关相联的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构筑在一起,上下千年,思路纵横,立意深沉而含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