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276493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12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报告说明纯电动车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1)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如车辆购置税减免、免费或者低价配额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3)技术不断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越来越好,充电网络的建设也在加快;(4)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更倾向于选择环保、低碳、节能的交通方式;(5)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6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6二、 项目承办单位6三、 项目提出的理由6四、 项目建设选址7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六、 资金筹措方案8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九、 项目综合评价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1一、 纯电动车产业链分析11二、 纯电动车行业可行性及必要性12三、 纯电动车产业优势14四、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战略16五、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18六、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有利条件20第三章 经营战略22一、 人才的发现22二、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4三、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缺点与适用条件25四、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28五、 营销组合战略的概念35六、 人才的使用35七、 融合战略的概念与特点38八、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39第四章 公司治理44一、 公司治理的框架44二、 决策机制48三、 信息披露机制52四、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58五、 公司治理的定义69六、 公司治理的特征75七、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78第五章 人力资源方案90一、 人员录用评估90二、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90三、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92四、 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93五、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97六、 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结构98第六章 SWOT分析100一、 优势分析(S)100二、 劣势分析(W)102三、 机会分析(O)102四、 威胁分析(T)104第七章 企业文化方案108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08二、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111三、 “以人为本”的主旨114四、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18五、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128六、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29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13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0三、 偿债能力分析1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2第九章 财务管理144一、 分析与考核144二、 短期融资券144三、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48四、 资本结构148五、 流动资金的概念155六、 营运资金的特点156第十章 投资计划方案158一、 建设投资估算158建设投资估算表159二、 建设期利息15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0三、 流动资金161流动资金估算表161四、 项目总投资16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2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3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机动车新能源化升级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段xx三、 项目提出的理由纯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由于其零排放、低噪音以及绿色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纯电动车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未来几年纯电动车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东亚等地区,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同时,随着纯电动车的普及推广,相关产业链也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可以说纯电动车市场前景光明,并且将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纯电动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发展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创新,需要一直保持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不断提高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提高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是政策扶持,各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购置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扶持,推动纯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最后是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成为纯电动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11.5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12.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92%;建设期利息14.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0%;流动资金584.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2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12.3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09.1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9.11万元,预备费34.15万元。六、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811.5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94.5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6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795.76万元。3、净利润(NP):1251.36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3.39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54.70%。3、财务净现值:4076.72万元。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九、 项目综合评价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811.571.1建设投资万元1212.371.1.1工程费用万元1009.111.1.2其他费用万元169.111.1.3预备费万元34.15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571.3流动资金万元584.632资金筹措万元1811.572.1自筹资金万元1217.072.2银行贷款万元594.503营业收入万元6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4795.765利润总额万元1668.486净利润万元1251.367所得税万元417.128增值税万元298.059税金及附加万元35.7610纳税总额万元750.9311盈亏平衡点万元1528.11产值12回收期年3.3913内部收益率54.7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076.72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纯电动车产业链分析纯电动车是指只使用电能作为驱动力源的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车具有零排放、节能环保等优势,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纯电动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上游产业链环节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电池材料供应商是上游产业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池隔膜、电极材料、电解液等材料制造商。其次,电池组装企业也是重要的上游环节,主要负责将制造商提供的电池材料组装成电池模组,再将模组组合成电池组进行生产。(二)中游产业链环节中游产业链环节主要是与电池关联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整车生产环节。在电动车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非常多,例如电机、控制器、变速器、转向系统、底盘悬挂系统以及车身结构等,这些零部件均需要在中游环节进行加工和组装,最后再进行整车生产。(三)下游产业链环节下游产业链环节涉及到了销售、服务和回收等方面。电动车的销售主要在汽车4S店和电动车专营店进行,其中4S店是燃油车销售主要的销售渠道,而电动车专营店则是相对新兴的电动车销售渠道。此外,电动车的售后服务也需要专门的维修保养和零部件供应网络,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后,由于电池的材料、资源有限,二次利用和再生回收显得尤为重要,在可循环利用方面,现有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仍待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纯电动车产业链是包含许多领域和行业的复杂结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至关重要。电动车产业链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才能够实现电动车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二、 纯电动车行业可行性及必要性(一)可行性能源需求转型的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对能源转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石油价格波动、全球贸易逐渐形成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促使人们对能源需求的转型和革新趋势十分明显,而纯电动车正是能源需求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的支持随着纯电动车技术的不断成熟,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国内外不少汽车厂商及相关企业已经开始排除传统燃油车之外的选择,转向投资电动车领域,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纯电动车产业链,包括电池制造、电动机制造、电控系统制造、充电桩建设、电力配套能源技术等子行业。政策与环保压力的强力推动政策方面,国内外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法规,从财政、税收、优惠购车等角度来鼓励和推动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对汽车排放量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将进一步强化政策与环保压力,促进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二)必要性环保需求的紧迫性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纯电动车完全没有尾气,车辆使用后对环境污染几乎为零,因此纯电动车被认为是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手段。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能源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石油能源不仅资源有限、价格波动大,而且其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相比之下,电动车使用的电力资源多种多样,可通过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或核能等清洁能源进行提供,从而实现能源的结构调整。工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传统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全球汽车市场渐趋饱和、内外部压力不断上升,传统燃油车行业已经面临转型的压力。纯电动车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将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总之,纯电动车行业在可行性和必要性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潜力和优势,只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链发展以及探索各种配套服务,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三、 纯电动车产业优势(一)环保优势纯电动车没有排放尾气,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零排放。同时,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二)技术优势当前,纯电动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几年的发展,纯电动车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商的纯电动车型也在逐渐增加和推广,这将为纯电动车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三)经济优势纯电动车不需要燃油,只需要充电,因此相比传统燃油车能够节省燃料费用,同时还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例如,国家对于纯电动车购置补贴、减免购置税等政策都已经明确并出台。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刺激纯电动车的推广和应用。(四)市场优势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纯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消费升级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纯电动车的需求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这为纯电动车产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五)国家政策优势自2012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包括免除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优惠、城市免费停车、节能惠民工程等,政策力度逐渐加大,极大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在加大投入,支持各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六)品牌优势从品牌的角度来看,纯电动车可以作为企业的新起点,通过创新和市场的认可,形成独立的品牌优势。在未来,纯电动车将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之一。总体来看,纯电动车产业的优势比较明显,无论是在环保、技术、经济、市场、政策还是品牌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相信纯电动车产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四、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战略(一)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车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未来,纯电动汽车将主要依靠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的突破,提高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电池技术是目前纯电动车发展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未来,电池技术的改进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纯电动车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二)政策支持:政府一直是纯电动车发展的重要推手。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纯电动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通过税收优惠、减免停车费用等方式,提高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财政和投资等途径,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帮助纯电动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电动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包括规划建设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统一标准,加强监管等措施,从而提高充电体验,推进电动车普及程度。(三)市场营销:纯电动车行业在市场营销方面需要注重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和服务体验等方面,在市场中树立起来广大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和认可。首先,品牌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青睐。其次,产品营销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举办试驾活动、推出促销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并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提升产品的销售额。最后,好的服务体验是吸引消费者再次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销售过程中,提供优质、精细的售后服务,如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上门维修保养等,可以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口碑效应。(四)规模化生产:随着纯电动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生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加强市场竞争力。未来,纯电动车行业的规模化生产将面临着自主创新、资源整合、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市场调研,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生产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总之,纯电动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营销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推动,从而实现行业的长足发展。五、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力支持,纯电动车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2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85%。同时,全球纯电动车市场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了270万辆,同比增长了40%以上。(二)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纯电动车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升级,主要体现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和电机技术等方面。目前,锂电池已经成为纯电动车的首选电池型号,而且其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智能充电、无线充电等新技术也在逐步应用于纯电动车。此外,电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纯电动车提供了更高的动力性能。(三)品牌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纯电动车行业的品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国内外多家车企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纯电动车型,如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这些品牌在纯电动车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新兴纯电动车品牌也在逐步崛起,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纯电动车的普及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快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120万个,较2018年增长超过50%。此外,为进一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加强对充电设施的补贴、加快充电桩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等。(五)核心部件技术缺失纯电动车发展中,面临着核心部件技术缺失的问题。由于电动汽车核心部件技术较为复杂,目前我国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仍需大量进口,导致我国纯电动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仍在外国企业手中。此外,纯电动车的成本较高、续航里程不够、充电时间较长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发展。总的来说,纯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品牌竞争加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核心部件技术缺失等多方面的特征。未来,纯电动车行业仍需攻克技术难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品性价比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发展。六、 纯电动车行业发展有利条件(一)政策支持政府对于纯电动车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针对纯电动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制定了多项政策。比如,针对电池技术创新,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电池性能;同时,政府实施了多项扶持政策,比如购车补贴、免费牌照等,大幅度降低了纯电动车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这些政策的出台,给纯电动车行业带来重大利好,促进了产业的高速发展。(二)环保意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的环保性能。而纯电动车的零排放特性,使其成为更为环保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各国政府也纷纷制定出严格的减排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纯电动车的环保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追捧。(三)技术进步纯电动车的发展得益于电动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技术不断突破,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得以大幅提升,广大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同时,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使得纯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四)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逐渐提高,纯电动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在各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打造绿色环保交通出行的大背景之下,纯电动车的市场需求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约为240万辆,同比增长了40%以上。市场需求的提升,为纯电动车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总之,纯电动车的发展有利条件众多。在政策支持、环保意识、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纯电动车行业在未来可期,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第三章 经营战略一、 人才的发现企业需要大批合格人才,以适应生产经营事业发展的要求。人才处处有,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人才。发现人才需要重视以下环节:(一)树立爱才之心当今的市场竞争,表现为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多优秀企业家非常懂得得人才者得天下,拥有人才优势者得市场。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企业兴旺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求贤若渴,爱才情真。“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之相尊,贵在尊才”。只有真正确立了尊才爱才之心,才会真心实意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二)提高识才之能“伯乐”具有赏识“千里马”之本事,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管理者应使自己成为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提高发现人才的本事。不仅善于从社会上的招聘中去发现人才,也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根据人才所具有的特征,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能创造性地工作的能人发掘出来,委以重任。在从社会上招聘人才之时,不能冷落企业内部的人才,要使他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识才要有慧眼,要善于发现人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有眼界,二是要有眼力。眼界,就是管理者不能只盯着身边的、围着自己转的人。要开阔视野,把眼睛放宽,做到:眼睛向内,又要向外;眼睛向上,又要向下;眼睛向“明”,又要向“暗”;眼睛看“主”,也看洋。眼力,就是具有“剖石为玉、淘沙为金”的能力,善于发现人才,慧眼识金。所以,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打破选人、用人上的条条框框,树立“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全面、正确、客观地看待人才,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具备护才之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他们具有人才所共有的特征,同时也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的人甚至有这样或那样明显的缺点或错误。要不要使用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使用有明显缺点和犯过错误的人,会有种种非议。企业领导者要善于一分为二地对待人才,更要敢于起用有明显缺点和错误的有用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并在使用过程中热情帮助,使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使用应有的胆识。(四)掌握选才之法选拔人才有多种多样的方法,针对人才的来源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从社会上公开招聘所需人才,可选择笔试、面试、答辩等方法;在企业内部招聘选拔人才,除笔试、口试、岗位操作表演、岗位工作较长时期的观察外,还可结合业绩考核评估来选择。有人把岗位工作的观察概括为10个方面:遇之于难,以观其坚;理之于财,以观其廉;给之于事,以观其能;问之于理,以观其明;身之于众,以观其漾;处之于富,以观其俭;临之所好,以观其洁;交之于人,以观其心;赴之于战,以观其勇;任之于职,以观其责。总之,着重通过实践,观其表现,看其业绩,对被观察对象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评价;对符合要求者,则加以提拔,委以重任。二、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力资源的地位人是企业生产要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要素;因而处于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生产力诸要素中,无论物质要素和技术要素何等重要,都是由人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发明创造的;同时,一切物质要素和技术要素也只有在人的劳动支配下,才能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地创造出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二)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之间、企业之间最根本的竞争是对人才的竞争,一切管理活力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劳动即活劳动,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活跃的因素,物质生产靠劳动者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依靠智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不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并一代又一代地加以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巨大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劳动者的创造,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的运转离不开劳动者的控制、管理和支配。体力劳动者和智力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他们的劳动技能、智力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生产力中各物质要素和技术要素效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也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总之,人力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对其他要素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三、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缺点与适用条件(一)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与缺点总成本领先战略在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追求和所能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其目标是多层次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整体筹划,循序渐进。概括地说,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有:(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4)形成进入障碍;(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缺点有:(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总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总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外部条件与企业内部条件。1. 企业外部条件(1)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在市场价格弹性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价格可以有效地扩大销售额,提高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规模上生产,从规模效应和经验曲线中获益。(2)行业高度标准化所处行业的企业大多生产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因而价格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在价格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市场中,谁能够保持更低的总成本,谁就可以在相同的利润率之下提供更低的价格,从而占据竞争中的主导地位。(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多数消费者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产品。(4)消费者从一个销售商转换到另一个销售商时,转换成本很小,因而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简而言之,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利于大规模生产,产品价格起主导作用或差异化难以实现,那么就应该倾向于使用总成本领先战略。2. 企业内部条件(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3)认真的劳动监督;(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5)成本的分销系统;(6)培养技术人员。四、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一)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是以生产技术为中心的战略,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并保持后续的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例如以Intel,IBM、高通等为典型的领先战略创新型公司,其共同点是在基础科研方面投入较大,在业绩取得辉煌的时候也能保持持续的科研资金投入。IBM和贝尔实验室每年都花费几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因此一直保持创新领先的优势。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研发的独立性。这些企业往往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实验室,并拥有大量该领域基础科研的专利,对于后续的研发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的技术和科研力量。它能自己独立自主地实施从技术向产品的一个完整的转化过程。(2)不可预见性。科研在风光的外衣之下是一副沉重担子。这些产品在投入科研的时候都是没有百分百的可预见性的,高风险、高回报,投入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营收的相当一部分,而科研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一些企业往往等不到研发出新产品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但是一旦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持续推出科研成果,就能垄断这个领域的市场,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扩大优势。实施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这是一家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基础。(2)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的能力。即具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和较好的人才储备以及适应时代的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机制。(3)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资金的支持,不具备资金实力,领先创新是纸上谈兵。(4)具备专利保护和分享能力。一个好的企业能通过将专利的应用与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联系起来,同时保护好专利也是公司保证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二)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抢先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战略中心,而是采取追随方式,对市场上已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迅速模仿和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减少技术领先企业对其造成的威胁。所以,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以降低风险为基础来提高技术实力和产品的创新战略。换句话说,就是在领先型企业首先发布产品之后,追随型企业通过自己的研发团队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开发和升级,这样的一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追随型企业研发的风险,同时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目标的追随性和赶超性。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初始目标具有明显的追随性,在一段时间内,就技术的整体水平而言往往处于从属的位置。在这期间企业将瞄准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或新技术,通过技术吸收、消化、创新,使本企业跟上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企业实施技术追随战略,其终极目标是逐步缩小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同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的差距,最终达到赶上和超过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水平的目标。可以说,企业实施技术追随战略的目标是明确的、积极的、有力的。(2)过程的适应性和跳跃性。由于实施追随型技术战略的企业和率先行动者在技术上存在差距,因此,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缩短距离、不断适应的过程。如企业需要逐步适应率先行动者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制度壁垒、相关工艺技能等。过程的跳跃性同目标的赶超性是一致的。所谓跳跃,指的是从一种低水平的技术体系向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和根本变化的高水平的技术体系跨越。这就需要企业的技术改革要连续发展,最终达到技术结构总体的最迅速和最大幅度的进步。(3)方法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实施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应该是主动的、自觉的。企业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主动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如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强生产与科研结合、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等来实现技术追随的目标要求。企业在吸收、消化新技术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创新,创造出更符合本企业技术发展要求的或是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的技术。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是:(1)风险优势。与率先创新企业相比,选择追随型技术创新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否成功、技术转化为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市场是否稳定、技术突变等方面面临的危险要小得多。(2)成本优势。选择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会少走弯路,这样就为企业节省了许多的研究费用。追随型企业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改进产品。(3)消费者优势。追随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市场上的产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与更合理的方向对产品进行改进,相比而言,这样做会比领先型企业更能把住消费者的脉搏。(4)生产优势。追随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的技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生产。一旦率先行动者的技术老化,追随者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引进新的技术,从而确定生产规模。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不足是:(1)晚于领先型企业进入市场。由于“落后”一步,其产品进入市场会面临较大的进入障碍,能够占有的市场容量也很有限。(2)领先型企业已经占据了技术的高地。追随型企业必须“跨过高地,另觅高山”,快速进行技术方案的改进并拥有自己的注册专利是产品占有市场的重要前提。(3)受专利保护的制约。受专利保护的技术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允许随便仿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消费者对后来者产生一定的排斥。所以,追随型企业只有在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时才可以进攻,否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实施追随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具有很强的技术和市场情报力量。技术创新“跟着走”虽然是条捷径,但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易事,要求“跟着走”的信息一定要灵,企业能够迅速了解其他企业的研究动向和最新成果,否则,就会跟不上。我国的国产手机也曾采取在发达国家同行后“跟着走”的技术创新战略,由于在跟踪的过程中犯了大公司病,反应迟缓,动作不快,结果产品出厂时已届市场饱和点,致使事倍功半,留下了长久的遗憾。这一教训十分深刻,企业在实施“跟着走”策略时应该认真吸取。(2)具有较强的吸收、消化和创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分析他人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强大的研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要有快速应对营销的实力,即具有素质优良的营销团队、扎实的生产团队和成熟的销售渠道,能在产品研发完成后的最短时间内将产品呈现在消费者的眼前。(三)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技术创新战略中心,而是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模仿型企业的创新能力相比前三者而言要薄弱一些,其创造产品的途径还是在用领先者的一套技术。模仿创新战略的特点是:(1)模仿的追随性。企业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吸收、继承与发展率先创新者的成果。当然,这种战略不是简单模仿的战略,而是巧妙地利用追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一种战略。(2)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模仿创新的研究开发不仅仅是对率先者技术的模仿,更是对率先者技术的完善或进一步开发。该战略的研究开发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重要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也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决定的。实施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非常敏锐的技术信息的嗅觉。通过对市场产品变化情况的了解,能及时掌握技术更新的程度,进而及时调整步伐,引入先进的技术,弥补技术上的劣势。(2)足够的其他优势。模仿型企业可能是原材料的掌握者,拥有相对便宜的成本,具有成本优势,或者政策优势。例如,蒙牛乳业公司,通过提出的建造“奶都”的想法,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将其推上了与伊利同等的地位。另外,当产品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时候,模仿者可以通过对自己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打造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超越前者在该产品上建造的技术优势。实施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后续能力不足。当技术领先型企业有了技术上的突破时,就会在瞬间拉开与模仿者之间的差距,模仿者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弥补。而这样的一个时间差可能给领先型企业在市场扎根提供了机会。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不发展自己的技术力量就会始终受制于人。五、 营销组合战略的概念所谓营销组合战略,就是指对营销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开发市场的长远谋划与方略。根据传统市场营销学理论的观点,营销组合的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渠道与促销四个,称为4P营销组合。四要素如何组合基本取决于各要素子系统的组合。以每个要素系统为重点进行组合,则形成了四种营销组合战略。六、 人才的使用用人是知人善任的关键,世界上不怕没有人才,怕的是用才的人不知道使用人才。有人才不用或错用,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在贯彻人才使用战略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艺术。以原则为准则使用干部,才不会用人不当,防止用人失误。(一)明确用人的原则根据大量经验,用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强调有德有才,德才兼备,但现实中两者往往是不完全统一的,要针对具体情况选用人才,不过分求全责备,原则是德看主流、才重一技。2. 量才任职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要因人而异,宜文则文,宜武则武。3.授权的原则敢于授权、善于授权,这是用人的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聪明才智,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4.晋升的原则提升干部既是培养人才之所需,也是激励人才的有效方法。人心向上是人的本能所决定的。作为组织来说,要不断培养提拔接班人,让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有人不断线,保持干部队伍强大活力,长盛不衰(二)掌握用人的技巧与艺术用人不仅是把人选用在合适的岗位上,而且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为此,有下述技巧供参考:1. 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世界上本就没有“完人”,作为领导者要善于认识和把握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善于用其所长,且能在短处中见其所长,这是衡量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尺。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用人的定律,理解与信任是对人才最好的激励方式。3. 五湖四海、宽以待人要善于启用各种非正式组织中的人物,避免任人唯亲。4. 提携新人、用当其时在用人上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腐观念,要能不断起用新人,这样才能使组织保持活力。5. 用人的禁忌(1)任人唯亲。(2)对人才求全责备。(3)武大郎“心态”。(4)在人才使用上要注意合理搭配,切忌“卧龙凤雏一把抓”。七、 融合战略的概念与特点(一)融合战略的概念关于融合战略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迈克尔.波特认为融合战略就是同时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竞争地位,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同时又突出差异化的经营战略。“战略钟”理论认为,融合战略是企业在实现差异化的同时,价格又低于竞争对手的战略。概括地讲,融合战略是指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为基础而建立起的一种能够为顾客创造较高货币价值和较低货币成本的战略。这种战略能够为企业长期发展建立起进退有据的竞争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力的威胁,在产业中胜过竞争对手,为企业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融合战略之所以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企业的一个先动优势都是暂时的,都可能被竞争对手迅速的反击行动所破坏,每一个竞争对手都不断地建立竞争优势和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先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难以保持,而竞争对手的抵抗力越来越强,企业在竞争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快速地从一种优势转向另一种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因此,任何一种抢先战略都有可能迅速被竞争对手的模仿与创新所击败。如果在这种竞争态势之下,企业仍然采取一种基本竞争战略,那么原来利用基本竞争战略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必然被侵蚀,企业势必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因此,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显得十分必要。与单纯依赖某一主导战略的企业相比,融合战略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处于一种更加有利的地位:(1)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更快地接受新技能与新技术;(3)更有效地在企业各部门以及产品线范围内利用其核心竞争力。(二)融合战略的特点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融合不同于一般竞争战略的其他单一的战略,西方学者杰恩巴尼就总结了二者融合的特点,从战略的目标、竞争优势的基础、产品线、产品生产重点、营销重点、战略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融合战略的顾客目标是注重价值和价格的顾客;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以更低的价格满足顾客更高更多的价值要求;产品属性和特色要求更高:属性从良好到卓越,特色从少数到多数等。八、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融合战略的实施是要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企业最为关键的领域上,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企业融合战略构成要件。一般认为企业融合战略由四种要件构成,即经营领域、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这四种战略要件可以产生合力,成为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一)经营领域经营领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人才优势和资金实力等所确定的从事生产产品的种类或服务的领域。其目的是使企业在自己熟悉的经营领域内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长期保持这种优势。经营领域选择是否合理,经营方向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正确性和实施的效果。经营领域过窄会限制企业的行动,使企业不能灵活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过宽的包罗万象的经营领域则又会使之边界模糊,使企业无所适从。企业在实施融合战略时,经营领域首先要具有相对稳定性,避免由于产品范围的频繁变换损伤企业元气。其次,要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商品更新加速,用途相近的商品相继出现,商品的特性和功能会改变,企业的生产技术也会逐步被淘汰。这样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要能及时进入或退出,支持或限制某些业务领域。(二)资源配置企业的经营资源最初是以所谓“4M”来概括的,即人力、资金、原材料、设备。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企业的经营资源还应包括时间商誉、信息、管理、技术、经验、产品,甚至市场等多种因素。在商品经济中所有的这些经营资源都是具有市场价格或价值的,而这些资源价值的总和则构成了企业资源的总量任何一个战略的实施均必须有充分的经营资源作支撑,实施企业融合战略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企业的关键领域,形成竞争优势,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企业经营资源是企业融合战略实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的资源实力不同,企业所能够选择的融合战略类型也不相同。在此意义上,企业融合战略是由企业资源决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得企业资源配置成为企业融合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竞争范围内超越其竞争对手的某种长处。从经济学的价值观点来看,竞争优势可以用企业为其用户创造的价值来度量。例如,用户使用该产品所节约的物耗、工耗和增加的利润等。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产品的低成体、高质量、多品种发展、独特的服务等。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对其经营领域(或其竞争范围)的选择。这对其竞争优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首先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抉择,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分析选定拟进入的最有利的行业与产品结构。第二,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的基础工作、企业拥有的资源及其有效利用与管理。尤其是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及其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企业竞争优势与企业战略关系密切。可以认为,竞争优势在企业融合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竞争优势的寻求与建立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四)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往往会产生1+12的整体效应,即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经营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的总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协同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如销售协同、生产协同、原材料协同、投资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等。融合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协同作用发挥充分,融合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协同,由此,协同作用是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在上述四种战略构成要件中,前三种要件主要概述了企业在外部环境下的产品与市场销售,而第四种要件则是从企业内部的协调来考量的。它们对寻求企业的获利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营领域指出了寻求获利能力的范围;资源配置提出了范围的重点以及获利的保证;竞争优势指出了企业最佳机会的特征;而协同作用则是为了发掘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潜力,进而提高企业获得成功的能力。这四个战略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融合战略必不可少的要件。第四章 公司治理一、 公司治理的框架公司治理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部分(见本书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根本目的是提高治理效率。治理结构是从静态考虑,公司治理是一种政治化、法律化的安排,具有制度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有关收益和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关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结构安排和组织安排。治理机制是从动态考虑,指公司治理系统中持续互动的管控关系、功能和运行原理,包括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和外部治理,表现出系统的无限开放性。按照机制设计或实施所利用资源的来源,公司治理可以简单区分为公司外部治理系统与公司内部治理系统。(一)外部治理系统外部治理系统指的是尽管机制的实施超出了公司资源的计划范围,但仍然可以用于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外部代理人市场。主要目的在于权力制约和平衡,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1、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公司治理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法律和政治问题。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基础性位置。各国在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和公共政策上的差异与投资者在法律上所受到的保护程度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的政治途径多是借助法律途径来实现的。2、资本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资本市场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的保险机制,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公司业绩状况的信号。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其监督功能也加强,当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控制权市场。从该理论可以推知,公司并购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被更换,然而经验表明并非如此。接管市场的存在将限制公司总经理忽视利润和所有者回报的行为,从而会约束总经理营造公司帝国的梦想。接管市场的批评者认为,接管的收益来自享受的税收优惠,与原公司经理人、雇员终止合同,以及非效率的资本市场在价值评估中的错误。3、产品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指供人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称。要素市场也即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金融(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产品(要素)市场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整体经济效率的十分强大的力量,同时,它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正如Jensen(1996)所指出的那样,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监督力量对于新的和存在大量经济租或准租的活动而言十分微弱。4、外部代理人市场尤金法玛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被看成一组合约,那么企业的所有制就不重要了,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可以自动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并解决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激励问题。Gibbon和Murphy(1992)研究了当工人关注未来职业时最优的激励合约设计。他们证明,最优的激励合约将最大化包括来自职业关注的隐性激励和来自报酬合约的显性激励在内的总的激励。(二)内部治理系统内部治理系统指的是机制的设计或实施在一个企业资源计划范围内用来实现企业治理目标的各种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董事会、大股东治理、激励报酬合约等。1、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代理成本的存在否定了MM定理的合理性。债务的代理成本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第一种效应主要表现为债券会导致经理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另一种效应表现为,由于从声誉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公司或经理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能保证还清债务的项目,而不是真正价值最大化的项目。2、董事会董事会可以理解为一个内生决定的用来缓解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成为仍处在发展早期的董事会理论文献中揭示董事会存在原因的正式模型。按照上述模型,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其独立性的影响,而董事会的独立性则取决于已有的董事与CEO在关于CEO薪金与增补董事会人选等问题上的讨价还价。3、大股东治理法律不能给小股东以有效的保护时,大股东能获得有效的控制权,所以在世界各国大股东持股很普遍。大股东会牺牲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尤其是当他们掌握的控制权大于其现金流量权时更是倾向于追求控制权的私人收益,或“准租金”。因此,在理论上应研究大股东特征、大股东监督、大股东侵害行为、大股东控制权及合作关系问题。4、激励报酬合约在激励报酬合约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