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263033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商业计划书xx有限公司报告说明软件产业基地是指为了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利用政府、企业等资源集中建设的专业园区。软件产业基地以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协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等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软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通常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技术研发等方面,以满足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需求。此外,软件产业基地还可以提供生活、娱乐、交通等配套设施,为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软件产业基地对于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并且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软件产业基地也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项目建设进度7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7五、 建设投资估算9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1第二章 市场营销13一、 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13二、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战略15三、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前景17四、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形势18五、 软件产业基地基本原则20六、 总结22七、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趋势22第三章 发展规划25一、 公司发展规划25二、 保障措施26第四章 企业文化29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29二、 造就企业楷模35三、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38四、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48五、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66六、 企业文化的整合68第五章 人力资源分析74一、 员工福利的类别和内容74二、 录用环节的评估87三、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90四、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91五、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94六、 员工福利计划98七、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工作100第六章 公司治理方案106一、 内部监督的内容106二、 董事长及其职责112三、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115四、 监事会117五、 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119六、 内部控制的种类121第七章 财务管理方案127一、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27二、 计划与预算129三、 流动资金的概念131四、 应收款项的概述132五、 存货管理决策134第八章 投资计划方案137一、 建设投资估算137建设投资估算表138二、 建设期利息13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9三、 流动资金140流动资金估算表140四、 项目总投资14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1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2第九章 项目经济效益14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4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9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50四、 偿债能力分析15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2五、 经济评价结论153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在10个城市建设10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目的是为了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其中有一个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该基地附近有多套出售和出租的房屋,可供业内人士居住办公。软件产业基地是由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多个城市建设的软件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北京、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长沙等城市。该计划的命名授牌大会于2001年7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目前,深圳南山科技园中的软件产业基地参考价格为78021元,共有5套二手房在售和39套房屋出租。如果需要查询最新房价、户型图、联系电话、地址位置、附近配套等楼盘信息,请上深圳乐有家官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推动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快软件行业的发展步伐。(一)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优化政策是推动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实施了一系列扶持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这些政策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为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得到完善。只有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二)加强人才培养软件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软件行业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要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为软件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推广信息化应用信息化趋势助力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通过推广信息化应用,优化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产品质量,促进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能够推动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驱动。因此,各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应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为创新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资金支持。总之,加快软件行业发展步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在政策加大、人才优化、信息化推广和技术创新投入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的情况下,软件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31.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92.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05%;建设期利息11.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427.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1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892.8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43.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0.16万元,预备费19.37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479.02万元,纳税总额458.87万元,净利润748.9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4.82%,财务净现值1954.9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2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331.601.1建设投资万元892.831.1.1工程费用万元643.301.1.2其他费用万元230.161.1.3预备费万元19.371.2建设期利息万元11.331.3流动资金万元427.442资金筹措万元1331.602.1自筹资金万元869.332.2银行贷款万元462.273营业收入万元4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479.025利润总额万元998.566净利润万元748.927所得税万元249.648增值税万元186.819税金及附加万元22.4210纳税总额万元458.8711盈亏平衡点万元1316.82产值12回收期年4.0213内部收益率44.82%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954.96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软件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为了加强软件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了软件产业基地,旨在汇聚软件产业资源,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然而,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部署,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二)总体目标在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的软件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软件产业整体水平。(三)总体原则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服务体系。2、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推动软件产业向高端、集成、服务化转型升级。3、注重企业导向和需求导向,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4、重视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四)总体目标任务1、构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2、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软件专业人才。3、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产业园区整体服务水平。4、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5、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五)实施措施1、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适应园区特点的产业发展规划。2、招引国内外优秀软件企业和团队落户园区,鼓励自主创新。3、推动软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软件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4、优化园区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整体服务水平。5、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6、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主动拓展国际市场和渠道,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综上所述,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是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供给质量的重要措施,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软件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园区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以及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二、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战略(一)产业基地的定位一个成功的软件产业基地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能力,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确定合适的定位至关重要。在定位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认发展目标:是否以输出为主,还是以自给自足为主,或者两者兼备。确认产品定位:要有明确的缜密的产品定位,寻找自己的产品差异化。按照地域区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来进行不同类型的产业布局。确认背景支撑:如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基础设施等。(二)政策支持软件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产业之一,拥有较好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包括很多方面,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需要综合考虑利用各种政策来促进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三)人才培养软件产业基地的人才培养是整个产业的命脉,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是产业基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与高校合作、企业内部培训等,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四)技术创新软件产业基地要有稳定的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研究发展。同时,基地内应该建立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五)营商环境基地的营商环境是软件产业能否在该地生根发芽的重要因素。政府实行主管部门服务制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营商环境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倡导软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六)国际交流与合作软件产业基地应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参加展览会、派遣优秀人才到国外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软件行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软件产业竞争力。(七)市场营销软件产业基地的市场营销是推广和提升产业规模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必须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采用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三、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软件产业基地作为软件产业的核心载体,正在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下面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前景。(一)政策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出台软件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加快软件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扶持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政策的落实将为软件产业基地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增强软件产业基地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速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二)市场需求软件产业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软件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建设软件产业基地能够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软件产业基地聚集了众多的软件人才和企业,形成了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在软件产业基地,可以实现技术水平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推动软件产业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同时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发展,软件产业基地将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将有助于软件产业基地跨越式发展,成为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总之,软件产业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设和发展软件产业基地,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软件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四、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形势(一)大趋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构建软件产业基地,以推动本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技术创新难度大等。(二)机遇与挑战1、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软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5G技术的普及将使得各种应用场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为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也将促进软件产业变革。2、挑战软件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才短缺。当前,软件行业的发展迅速,但人才储备不足,储备人才专业性和创新性、竞争力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软件产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三)发展策略1、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建立互利共赢的软件产业生态环境,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法制保障和公共服务。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高端人才培育,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专业及需求高度匹配;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拓宽人才队伍。3、打造核心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软件产业升级转型。4、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资金、产业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等方面实现突破。总之,在面对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形势时,政府、企业等各方应该能够看到机遇和挑战,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自身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五、 软件产业基地基本原则软件产业基地是指以软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性经济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优质的园区环境和相关产业配套服务,聚集和支持软件开发、应用和服务企业,促进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软件产业基地基本原则是指用于制定软件产业基地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原则性规范,其包括以下内容:(一)政策导向原则软件产业基地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将软件产业发展作为基地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引导软件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二)地域优势原则软件产业基地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和特色产业资源,积极吸引和孵化软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产业集聚,提高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三)产业链配套原则软件产业基地应当充分满足软件产业企业的基础设施需求,如电力、通讯、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服务要求,同时要积极推进软件产业链条的优化和协同发展,形成集成化的产业体系。(四)技术创新原则软件产业基地应当聚焦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推动软件产业不断升级和创新发展。(五)环保可持续原则软件产业基地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保护体系和规范,同时注意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工作,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六、 总结软件产业基地基本原则是制定软件产业基地建设、运营和管理规范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政策导向、地域优势、产业链配套、技术创新和环保可持续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只有充分遵循和落实这些基本原则,才能有效促进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七、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软件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背景下,如何加强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成为了众多地区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那么,软件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呢?以下将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区域集聚效应将不断增强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的产业,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需要与众多相关企业和机构紧密合作。这就导致了软件企业在选择落户地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区域集聚效应的地区,而具有软件产业基础的地方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软件产业集群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软件产业基地依然会趋向于区域集聚,形成更大的产业群体。(二)科技创新将是软件产业基地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当前,各国竞相加强软件强国建设,争夺全球软件市场份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新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软件产业基地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模式将成为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产业基地的生产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设备将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将逐步被机器所替代。这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产模式将极大提高软件生产效率,降低整体成本。(四)深度融合将使得软件产业基地形态更加多元化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软件行业也在与各领域产业日益深度融合。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在软件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中,需要更好地考虑到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多元化发展。(五)软件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软件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软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未来的发展中,软件产业基地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科技园区。软件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技术和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需要注重员工福利,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综上所述,软件产业基地的未来发展将在各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府和企业需要深入探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业融合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为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三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软件产业基地是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在2001年7月12日在中国10个城市,包括北京、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和长沙建立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该举措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软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截至2023年4月11日,这些产业基地仍然扮演着关键角色,为中国软件企业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二)强化知识产权加强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发展名牌产品和创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研究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产业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产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机制。支持产业企业采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以及仓单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五)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应急相关专业,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产业专家库,制定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家队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六)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区、各产业功能区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健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监测分析预警工作体系。第四章 企业文化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一)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内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是指根据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要求,在分析、总结和评价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市场及科学技术等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把主导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等表述出来,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2)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3)企业核心价值观;(4)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5)企业精神和企业风尚;(6)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7)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针;(8)企业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9)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10)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11)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不同的企业因规模、性质、行业、历史、组织层次、作业集中度等不同,企业理念的内容(即条目)多少有很大差别,条目表述方法和形式也不一样。(二)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使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不是对现有文化和传统的简单总结、归纳和凝练,而要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升华和创新,反映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2、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和活力。企业文化的定格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个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成分。3、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一般由企业文化管理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经过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4、理念概括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公司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避免如下问题:(1)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2)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中断,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4)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讲究,但仔细考量就会发现其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仅仅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自然流于形式。(5)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基层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6)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传广告语。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管理的典型,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的上述问题也与企业文化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纠正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推入健康发展轨道。二、 造就企业楷模事实上,企业的共生楷模如凤毛麟角,并不多见。现代企业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楷模,如果英雄楷模不能随企业一起诞生的话,就必须因势利导来造就楷模。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企业对于认识和创造那些情势楷模特别在行。企业的高级主管们知道,楷模之所以能成为楷模,是因为他们体现该企业文化成功的伦理。企业中必定有众多的候选楷模,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培养他们。有一些人在企业里表现得很特别,他们性情“古怪”、行为“出格”、见解独特,常常不为常人所理解。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一般都十分看重这些人,认为他们的独特个性可以与公司的价值观交相辉映,因而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意,通常把他们放在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或委派他们负责研究创新和业务开发。企业楷模是在企业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真正成为为人所景仰的楷模又需要企业的精心培育,是典型人物良好的素质所形成的内在条件与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环境形成的催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在造就楷模时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即善于发现“原型”、注意培养和着力塑造。(一)善于发现楷模“原型”楷模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的事迹,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者应善于深入群众,善于通过人们的言行,了解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具有楷模特征的“原型”。“有高山即有深谷”,对楷模“原型”不要求全,而要善于发现“亮点”。(二)注意培养楷模培养楷模就是为所发现的楷模“原型”的顺利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扩展其活动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使其增强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培养楷模切忌脱离群众,应该使楷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着力塑造楷模通过对楷模“原型”的言行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在经营管理活动或文化活动中担任一定的实际角色或象征角色,使其得到锻炼。当楷模基本定型,为部分员工所拥护以后,企业应该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积极开展传播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最终使之为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楷模进行宣传过程中绝不能“拔高”。新闻媒体一般喜欢过分地宣扬、吹捧这些英雄楷模,无论是企业共生楷模还是情势楷模,都常常被渲染成超凡入圣的人物。其实,英雄并不是超人、神人,而是最脚踏实地的人物。企业在其发挥作用中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企业楷模不一定都具备管理能力,不加区别地硬性把这些人“提拔”到管理或领导岗位,也不是明智之举。培育、造就企业楷模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员工信心、鼓励员工成长,使其超越自我、创造非凡的过程。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女士训练推销员不要简单模仿她,而要相信自己就是玫琳凯。为了鼓励他们,使他们具有与她一样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用钻石野蜂针作为奖品奖励他们,并且解释说,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野蜂弱小的翅膀是不可能使其笨重的躯体在空气中自由飞行的,然而野蜂并不知道这些,仍在四处飞翔。这里的含义很清楚:任何人都能成为英雄,只要他们有信心并且能坚持做下去。企业楷模是强文化企业中强文化的化身,强文化公司一方面重视企业楷模的培育,鼓励人人成为英雄,并且不断造就英雄群体;另一方面又重视充分发挥英雄楷模作用。如果一般企业能像强文化公司那样,那么就会在员工中最终造就、培育出各种类型的楷模来,企业文化也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三、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一)企业文化的分类企业文化是一个由若干价值因素所构成,并通过生产经营、对外交往等活动以及文化典礼、仪式等载体反映其特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不同的内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企业文化。严格地说,每个企业的成长环境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企业的文化特质都不尽一致,正像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企业就有多少种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当我们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必要的抽象时,可以发现,很多相近或相同的文化特质,依据不同的文化特质的组合,就可以对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进行大致的分类。1、按发育状态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分类,可以划分为成长型文化、成熟型文化和衰退型文化。(1)成长型文化是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一般是和企业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在企业初创时期,事业蓬勃发展,资本迅速膨胀,规模快速扩张,企业中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表现出新文化不断上升的态势,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被注入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和新的精神,如勇于创新、竞争和开拓进取等。此时企业的盈利状况呈现一种日益上升的趋势,前景看好,所以新文化对员工表现出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成长型文化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尚未定型,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是不稳定的,如果不善于引导和培育也会出现偏差。(2)成熟型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经营规模和市场稳定,人员流动率降低,管理运行状态良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及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也调试到了正常状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也进入稳定阶段。经过企业成长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也越来越鲜明;企业的主导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诸多的非正式文化和浓烈的文化氛围。此时企业的规章制度顺理成章,政令畅通无阻,企业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成熟型的企业文化具有的某种惯性和情性,创新与变革的难度较大。(3)衰退型文化是一种不合时宜、阻碍企业进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是必然的。衰退型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急需全面变革与更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渐变或突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原有企业文化逐渐成为衰退型文化。这种文化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或成为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直至被市场淘汰的根本原因。2、按企业性质分类按企业的性质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文化、合资企业文化、乡镇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等。这种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国别和时间的局限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这些不同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别会明显减少。(1)国有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典型的企业文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国有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政策性、计划性、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强的特征,且有一定“以老大自居”的观念特征。中国国有企业文化是在计划经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伴随着产权改革和制度的创新,面临着转型、更新和再造。(2)合资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量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与技术,形成了庞大的合资企业群体。合资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合资双方文化背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是双方文化优势的嫁接,因此具有综合性和优化性的特点。这种文化中渗透着比较浓重的科学、理性、创新和卓越意识。但合资企业文化也容易出现文化冲突、合资各方貌合神离的现象,这是导致合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乡镇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伴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乡镇企业文化因受农耕文化和传统家族文化影响较深,带有明显的农村社区文化和泛家族文化的特征;又由于乡镇企业一开始就没有靠山,因此使其具备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市场空间扩大,同时不断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辐射影响,有些乡镇企,业文化,尤其是处于开放前沿地域的乡镇企业文化,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为较先进的企,业文化。(4)民营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具有较强活力的企业文化。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成长中起了关键作用,有些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在科技、人才上又占据优势,因此民营企业文化中不乏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强烈,的争夺市场的意识,更有现代企业的科技意识和人才观,特别是其中较多地体现了创业者一企业家个人的品格,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具备鲜明的现代企业文化特征,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文化。但有些民营企业文化中也有传统家族主义文化的烙印,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3、按内容特质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内容特质分类,可以划分为目标型文化、竞争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务实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和传统型文化等。这是从中国企业文化目前的实际出发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在国际上不一定具有普遍性。(1)目标型文化是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类文化的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上都追求最高、最强、最佳,力争卓越、创造一流是企业最高精神境界,是企业的基本经营宗旨和管理哲学。(2)竞争型文化是以竞争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往往注重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经常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在改进产品和服务上殚精竭虑,努力拓展市场范围,延长经营半径,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企业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点,从企业精神的表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到处都渗透着竞争精神,体现着企业追求卓越、赢得优势的价值追求。(3)创新型文化是以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中蕴涵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变革意识和风险意识,一切从未来着眼,求新求变。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型文化特征。(4)务实型文化是以求真务实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务实成为主流文化的企业中,表现出浓厚的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一切唯实、不拘形式、反对浮夸和虚假作风的特征。这类企业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一个人的唯一尺度;把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低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鲜明的诚实性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5)团队型文化是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类型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其企业行为特征是,一般采用集体决策方式,在工作中强调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鼓励员工和睡一致、爱厂如家,把精诚团结、共同行动作为取得经营优势和谋求企业发展的根本。(6)传统型文化是以突出民族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企业历史传统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一般在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以战争年代国营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企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的国有企业中较容易找到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敬业、严细认真、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4、按市场角度分类按市场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这种划分,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及其员工工作绩效的反馈速度。(1)强人文化是一种高风险、快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在建筑业、风险投资业及娱乐业等行业较为普遍,它们具有孤注一掷的特性,总是试图赢得巨大成功,追求最优、最大、最好的价值,设计最诱人的广告。员工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绩效的反馈及时。强人文化是倾向于年轻人的文化,虽有活力但缺乏持久力。(2)拼搏与娱乐文化是一种低风险、快反馈的文化。这种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往往是生机勃勃、运转灵活的销售组织和服务行业,在这类企业中,员工们拼命干、尽情玩,工作风险极小,而工作绩效的反馈极快,这种文化造就了最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与娱乐实现最完美的结合。(3)赌博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慢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往往是一些拥有实力的大公司,在具备赌博文化的企业中,人们重视理想、重视未来,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会促使高质量产品的开发和高科技的发明,但效率较低,发展较慢。(4)过程文化是一种低风险、慢反馈的文化。这类文化一般是在金融保险业和公共事业中的企业产生的。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用完善的技术、科学的方法解决所意识到的风险,即做到过程和具体细节绝对正确无误。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中的员工循规蹈矩,严格按程序办事,缺乏创造性,因为收入尚好,人员流动率较低,企业整体效率低下但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二)企业文化的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文化模式是一种组织成员所普遍接受且长期存在的种文化结构,包括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以及政治和经济结构等。企业文化模式在这里被界定为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如果说,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主要着眼于文化特质的话,对不同企业文化模式的划分则侧重于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因为一个企业中的文化具有多种特质,有主要的特质,也有若干从属的特质。企业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千差万别,但主要的具有稳定特征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可以区分的。1、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中的文化特质基本上固守着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本企业初创时期形成的基本理念,与此相适应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习俗、习惯等也保持原有的结构、态势,很少接受新文化,趋向于稳定、保守和封闭状态。现代模式则不同,它顺应社会发展、合乎潮流,能够广泛吸收现代社会文化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和升华自身的文化,在文化特质和构成方式上都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色。这种文化开放、灵活、适应性较强。2、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等。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差别,仅以中西企业文化来对比就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企业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影响,其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和谐思想,以及重情感、关系等特征,管理中的非理性色彩比较强。西方企业文化则深受欧美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更加突出个人价值、个人能力,重制度、重合同、重法治,管理中的理性色彩比较强。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现实模式和目标模式。毫无疑问,现实模式即企业现实存在并实际发挥作用的文化特质及构成方式;目标模式即对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模式所做的规划和设计,反映企业所向往和追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价值,观体系的整体特征。企业文化目标模式也不是凭空设想的,它是以现实模式为基础,经过强化现有文化特质或增加新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4、按共性与个性分类按共性与个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一般模式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具有普适性的文化模式,比如国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