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217235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 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节农业产业构造、增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油茶产业迅速发展并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 存在某些问题。通过对国内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运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 出国内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指引国内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核心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meliaol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国内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近年的栽培 和运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 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国内四大木本油料植物,重要分布在国内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始终处在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内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 到了重新结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机遇。,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 有关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如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限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 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目前和此后一种时期,国内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乡人口迅速增长,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究竟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构造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重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一般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本设施单薄,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减少,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拟定性在增长。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 大战略问题。自国内加入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限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种极好的发展机遇,浮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国内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她农作物,从而大大缓和耕地的压力。同步,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国内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长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油茶产业现状 21 资源分布 国内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栽培历史悠久,其水平分布具有分布区广、诸多地辨别布不持续以及分布区内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很大的特点。 油茶垂直分布的变化亦很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的变化和不同的土壤层及植被,油茶垂直分布上限和下限由东向西逐渐增高。国内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4个省(区、市) 的642个县(市、区),共有油茶林面积302万hm,油茶籽年消耗量16.5万t,年产茶油26.25万t,茶粕 8.39万t,茶皂素.86万t,年产值118亿元,油茶籽运用限度接近10%,资源运用水平较高。其中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11万hm2、75万hm2和万hm,合计占全国既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见规划)。 2.2种质资源 国内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油茶物种有: 一般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栓壳红花油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白花南山茶、南荣油茶和苍梧红花油茶等1个物种。一般油茶是分布面积最广,栽培历史最久,占油茶总产量最多的一种宽生态幅物种。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国内林业科研人员先后选育出一批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 系和无性系新品系等。目前已选育出的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种,国家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有4个,重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这些优良品种(系)产茶油在75kg/hm2以上,有的在 150 gm2以上。此外,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还开展了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2.3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国内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摸索出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的众多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伙组织以多种形式浮现;在油茶有机生产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 形成公司、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 体,将公司、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伙社以及引导公司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增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4加工运用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综合运用价值。茶 籽通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最适合于东方人食用的优质食用油,深加工可制高档护肤化妆品、精油、皂 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盆景雕刻、砧板、生产生活物品 木柄等;茶树开花量大,花香,树常绿,可作庭院绿化树和蜜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油茶果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油茶果加工和综合运用技术也逐渐成熟。全国1个油茶主产省(区、市) 既有油茶加工公司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 424.83万t,年可加工茶油11.79万t,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基本。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 运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39万、茶皂素1.万t。 2.5经济效益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 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国内初制茶油已由前的10元/k上升到目前的0-50元/kg,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 路攀升,价格已上升到6000美元/t以上,精炼茶油甚至高达2万美元/(见规划)。世纪初此前,国内每年都把茶油作为一宗出口创汇的产品。1921- 193年,国内共出口茶油350 t,平均年出口2480 多t。20世纪80年代以来,茶油取消了统购统销,出口量不大。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 国内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结识,越来越多国外公司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国内公司也逐渐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远销海外。3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老化产量低下,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困难 长期以来国内油茶生产始终采用实生种苗繁殖, 这部分面积占国内油茶生产面积的绝大部分,这也是国内油茶始终以来产量低、效益低、加工原料缺的重要因素,由此影响了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直到近年来,国内六五、七五期间选育的良种才开始结合工程进行规模化造林,但从总体来说比例仍然很低。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其中不乏合合适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但由于缺少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的资金支持,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由于投资有限,目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 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2技术研发推广力度不够,缺少高产技术示范 不少地方仍按老式油茶生产方式种植,经营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种植。大部分群众种植油茶定位于自家生活需要,没有树立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油茶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较少,林农对高冠嫁接、整形修剪和肥水调控等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知之甚少。由于缺少能对的指引林农栽培管理的技术人员,油茶科技服务的供应能力与林农的需求反差巨大,林农接受技术培训远远不够。诸多地方的油茶种苗繁育技术需聘任外地技术人员,不利于油茶产业长远发展和日益繁重的建设任务。 3. 资源综合运用率低,加工运用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国内茶油加工处在低水平的粗加工阶段,产油区大多采用作坊式土法榨油,出油率低、杂质多;采收时间和加工措施也不是很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诸多加工厂的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差,加工出来后短时间内附加值就大大上升,茶油品质变劣。油茶精深加工和综合运用近十年来发展较快,但从整个产业来讲还需全面提高加工运用技术水平。多数加工公司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延伸到精深加工领域,茶壳在农村重要当柴烧。由于龙头公司和出名品牌较少,离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尚有一段距离。 34市场发育不完善,有关产品认知度不高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所有功能特性,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结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结识,一般觉得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结识和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国内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在陌生状态。国内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 500 t,用汇 000多万美元, 除食用外,相称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5后续扶持政策不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20世纪中后期国内曾大规模发展油茶,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基本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造林和抚育管理经费原则低,集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油茶林效益低、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大面积油茶林被砍伐,一定限度上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与此同步, 油茶良种造林及既有林低产改造的前期投入很大,一 般需要4年才始花始果,8年才进入盛果期,一般林农较难承当。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种植补贴,但在如此长的管护期内林农看不到效益,如何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苗木保存率,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一种问题。 4油茶产业发展潜力 .1 丰富的林地资源是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 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涉及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干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干长期巩固。据记录,国内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1.73%,充足运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提高既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足运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根据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记录成果,国内油茶主产区既有920万hm2无林地中,有宜林地1713万hm2,其中合适种植油茶的面积9万hm2(见规划)。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国内油茶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地保障。.2育种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哺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迅速哺育成为也许。以此技术为基本,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六五、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的油茶丰产林国标和行业原则,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引、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改造模式和油茶原则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渐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扩繁技术的突破,低产林改造模式的逐渐成熟,丰产无性系栽培技术的完善,油茶质量安全控制栽培技术的明显进展等,加上以高产、优质、高抗 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建立的一批高产、早实、丰产无性系栽培示范园、油茶基地以及油茶发展新模式,将为油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油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茶油作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高档植物油,随着中国都市化和社会老龄化,消费群体将逐渐增长。目前国内年产茶油为26.65万t,年人均占有量.2 kg,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20kg的水平,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国内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 k的原则,全国茶油产量需增长1倍,年缺口在250万左右,可见,将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运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4.新前景为油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油茶所含的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黄酮类等 多种活性物质,在开发新药物、新化妆品方面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如茶皂素不育剂对健康性成熟雄性小鼠有较强的体外杀精和体内抗生育功能,完全可以替代比盖苯醇醚和醋酸苯汞,可进一步开发成体外杀精避孕药和环境和谐型鼠类抗生育药剂; 油茶树嫩枝挥发油对尼群地平、黄芩苷、尼美舒利的透皮吸取增进效果明显,其作用接近或超过氮酮, 为新型天然透皮增进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根据;国内已研制出茶籽姜蜜糖浆,对支气管炎、哮 喘、水肿等病症有明显疗效。同步,发展油茶产业 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荒山荒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造林和对既有林分改造将逐年增长区域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增长了林地产出,并且有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5发展对策 5 加强宏观指引和引导,科学规划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链条长,波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政策性强,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引和引导,理顺管理体制,搞好部门协作与配合。国家要组建由从事油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运用等方面的专家构成油茶产业发展协作组,在科研、良种推广、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征询和技术服务。油茶主产区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作为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破解 三农问题、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予以鼓励和支持,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多种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科学制定本地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5.2增长资金投入,切实加强油茶生产质量监管 加大油茶林及有关基本设施建设力度,充足运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把油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种苗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多种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油茶产品的生产和开发。积极摸索林地流转、森林保险、林权抵押等有关政策 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伙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多种形 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 能力。把油茶良种的使用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 条件,从工程的立项、实行、验收、资金拨付到后期效 益,实行统一的良种规划和监督管理,加强采穗圃种 源和品种调查核算及油茶消费市场监管。 5.3抓紧低产林改造,加快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 对既有油茶林抚育垦复进行分类指引,根据油茶林低产低效的因素,分别采用抚育管理、补植改造或更新重造等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和效益。油茶良种 选育研究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效,在没有建立 起油茶良种繁育体系的状况下,要加大工作力度,认 真抓好优良乡土油茶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科学手段,筛选出最合合适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发展的油茶优良品种,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推良种。同步,切实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实验工作,在近似气候区更广范畴引进良种,在此基本上筛选出合适在本地 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为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和供应,尽快建立油茶良种资源圃和繁育基地,实现油茶苗木生产良种化、原则化和基地化管理,提高良种使 用率,加快良种推广力度。 5.4加快油茶生产基地建设,履行集约化栽培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油茶林基地建设,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资源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基本上,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经营目的,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伙组织造林、大户 承包造林、公司租地造林、公司合伙造林等不同的造林模式,并采用合适的补贴、补贴方式,加快规模化的油茶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油茶种植基地规模。逐步实行集约化栽培,提高油茶栽培机械化限度。开展油茶平衡施肥、树体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示范推广,实现油茶商品化生产, 提高油茶经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5提高加工实用技术水平,开发多样化油茶产品 除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较高的公司以外,大多数公司油茶及其副产品加工措施和技术还很落后。原始的加工措施使得油茶运用价值大为减少,应把油茶的综合运用和加工作为振兴油茶产业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国内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可引导某些较大规模的加工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伙关系,开展高品 质茶油生产质量控制、原则制定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同步,油茶产品的多样化是拉长油茶产业链条和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根据市场的变化,依托高科技,积极进行油茶产品创新,开发出具有可以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56加大油茶业宣传力度,积极扶持龙头公司发展 充足运用各类媒体、科普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油营养、保健知识,引导科学健康饮食习惯与合理消费,为油茶产业发展发明良好的市场条件。积极扶持龙头公司发展,鼓励龙头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带动油茶产业发展。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油橄榄的加工技术等),生产出适合不同 层次需求的茶油系列产品,并想方设法扩大出口贸易,把茶油作为一宗出口创汇的产品来抓。对形成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公司采用优惠的扶持政策,充足发挥其作用,实行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 油茶系列产品的附加值。 5.7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油茶生产科技含量组建成立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支持各地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协作组织,加强公司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伙,共同攻关、进一步开发,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有机联系的产学研紧密合伙的体系。加强科技示范、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通过采用优良高产油茶新品种和系列配套技术,使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种植,达到优质、高产目的,让农民看到优良品种和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积极投身油茶发展。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依托建立的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中心和各级油茶推广协作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引,切实提高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 加强油茶产业基本研究,提高科技支撑层次 优化、整合林业科研院所、公司技术中心等各方面的科技资源,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开展油茶较大规模品种的选优选择和实验测定,开展杂交育种,走有性杂交、无性运用的品种改良之路,做到优中选优;继续收集、保存和运用好既有的种质基因,避免基因损失,做到边繁、边育、边推广,品种地方化,栽培规模化;努力研究和寻找适合于广大山地的、以生物肥料为中心的油茶林配方施肥技术及系列高效经营技术;进一步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型油茶有机栽培技术及可持续经营模式的研究;加快加强油茶有机栽培核心技 术和有机茶油生产原则的研究。参照文献: 1 黄敦元,叶素琼,张孝金,谷平,易文红.赣南地区几种不同油茶种植发展模式的摸索.江西林业科技 (0) 2 冯纪福.国内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 林产工业. (0) 郭瑞华.福建省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亚热带水土保持.(2) 4李远发,胡灵,王凌晖油茶资源研究运用现状及其展望J. 广西农业科学(04) 5贾治邦纵论油茶产业J. 中国林业产业(10) 6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呈现场会上的发言(摘要).中国林业产业. (10) 7程军勇,程德峰,梅济发,陈治理.湖北省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北林业科技. (06) 8 龙正海,杨再昌,杨雄志.油茶树嫩枝挥发油皮肤毒理及其促透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7) 9 阙龙善,张国武,杜天真.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江西科学. (0) 10 刘跃进,欧日明,陈永忠国内油茶产业发呈现状与对策. 林业科技开发. (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