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108001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79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决策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v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之身开创大明天下,结束了中原的混战,统一全国。为坐稳江山,制定了废除相权、设锦衣卫、执掌廷杖、诛杀九族等多项空前绝后的政策,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现代律诗现代律诗【中华新韵中华新韵】七绝七绝朱元璋朱元璋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朱元璋冠冕图朱元璋冠冕图朱元璋手迹朱元璋手迹v金鸡报晓诗曰:v鸡叫一声撅一撅,v鸡叫两声撅两撅。v三声唤出扶桑来,v扫退残星与晓月。v朱元璋的发明v废除相权v执掌廷杖v设锦衣卫v诛杀九族v废除相权是朱元璋对中国政治管理制度的一项创举。v废除丞相制后,朱元璋提高了吏、兵、工、刑、户、礼六部的地位,要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事皆朝廷总之”。皇权兼并相权。朱元璋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王,大权完全独揽在手。v设锦衣卫是朱元璋监管群臣的一项绝招。到处安插耳目,加强对大臣的监视。v执掌廷杖是朱元璋惩罚臣子的一项发明。廷杖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害。v诛杀九族是朱元璋惩处罪臣的最惨无人道的做法。据台湾历史学家柏杨的研究,在接受廷杖时,强壮的人可支持80下,超过100下,则往往在杖下毙命。不死时,也要割去败肉数十碗,医治半年以上。锦衣卫行刑狱吏,都受过特别训练。如果得到贿赂,他们打下的木棍,看起来很重,甚至血肉横飞,但受伤很轻,痛苦也较轻。如无钱行贿,他们下杖时看起来很轻,皮肤也不破,但痛彻心腑,只三四十杖,静脉血管就会寸寸震断,全部肌肉组织溃散,不久即死,无药可救。皇权焦虑症使朱元璋变得冷酷无情v从心理学角度讲,朱元璋的种种发明根源在于皇权焦虑症。v焦虑是个人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紧张情绪体验。v焦虑症的表现:整天坐卧不安,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动辄发怒,对外界事物过分敏感。v朱元璋的皇权焦虑症突出表现在他对元勋功臣们深深的不信任及对臣子属下们深深的猜疑。v朱元璋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度焦虑与紧张的亚健康状态下,人格变得日益偏执,性情变得日益残忍,最终患上了皇权焦虑症。v皇权焦虑症增强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在朱元璋眼里,丞相变成了为挑战皇威、谋划反叛的统领。v朱元璋坚信确保大明江山万古长青的唯一办法就是尽除所有的开国功臣。因此,稍不如意就起杀机,杀起人来决不手软,而且随意性很强。v根据帕森斯原理,在官场上,上级选拔下级,一般都不会选那些比他本人聪明或能力比他强的人。v从本质上讲,焦虑感过重的领袖跟才干超过他的下属难以并存,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v朱元璋堪称是厚黑哲学的突出代表,他既没有袭乘皇帝那种“朕即天下”的胸怀,也没有篡位皇帝那种“舍我其谁”的气魄。朱元璋的心态是“有我没你”,其“厚”度不足,“黑”心有余。焦虑表现化解方法突出事件嫉恨功勋重用锦衣卫滥杀功臣株连九族胡惟庸案,延续十年,诛杀3万人,编逆党录;蓝玉案,连坐族杀1.5万人,昭示奸党录因朱文正“亲近儒生,胸怀怨望”被鞭死因李文忠左右多儒生礼贤下士被毒死猜疑臣子廷杖臣子廷杖100以上,很多人“立毙杖下”没有杖毙这也一身残疾被发往凤阳或其他边远处充军。制造文字狱大做文章林元亮谢增俸表“作则重宪”,朱元璋认为是喻自己做贼,将林处死;徐一夔在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朱元璋认为是喻自己是秃僧,将徐处死;许元贺表“藻饰太平”,被认为是“早失太平”,被处死朱元璋的皇位焦虑症表现朱元璋的皇位焦虑症表现皇权焦虑症下的历史后果v保住了自己在世时的权力中心地位v废相位,贻害后世,后来的皇帝将朝政要务交给佞臣阉党处理。v锦衣卫成了紊乱国政朝纲的祸害,致使阉党大盛,朝政遗患无穷。v在廷杖制度下,无人能维持尊严。v诛杀九族,滥杀功臣,实质是“族群屠杀法”。资料卡片:当初朱元璋废相位时,也曾十分担心日后太监干预朝政,紊乱朝纲,所以在洪武十七年,专门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悲的是,朱元璋规定后人不得复立相位,这一点他的后人们的确做到了,但不准太监干预政事这一点,他的后人们却没有做到,致使明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作恶多端的几个太监(魏忠贤、刘瑾、钱宁等)。资料卡片:唐太宗以诚信感召臣子用人不疑、善待臣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处事的一大特点。他深知治天下非一人之功可为,所以竭力调动臣子的积极性。他反对皇帝大权独揽,认为只有选贤任能,各取所长,才能使君臣齐心协力,共理天下。他反对隋文帝那样“每事皆自决断”,认为这样做“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所以,他主张国君只要做到“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就可以了。唐太宗还以诚信感召臣子。他反对君主通过施展权术来笼络臣子。他曾批评曹操说:“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焦虑性人格障碍v焦虑是决策者常见的情感障碍。是个体对现实中或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v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情感状态。v焦虑情绪由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感引发,反之又会影响决策者进一步冷静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使得决策者陷入恶性循环。v某些个体的心理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形成稳定的人格特质,即焦虑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v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v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v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v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v习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v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决策的自信因素尼克松为什么折戟水门事件v理查德理查德米尔豪斯米尔豪斯尼克松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年1月月9日日1994年年4月月22日),日),美国第美国第37位总统。位总统。1972年年2月访华,打开了月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尼克松因1972年年6月月17日发生日发生水水门事件门事件被迫辞职。尼克松是登上被迫辞职。尼克松是登上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共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共43次成为次成为时代时代周刊周刊封面人物,并于封面人物,并于1968年和年和1972年两度年两度荣登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历史性的一握:周恩来与尼克松历史性的一握:周恩来与尼克松1979年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年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 访华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年尼克松访华v尼克松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一起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由此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但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却因为一个决策上的小失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而这个小失误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深刻的心理学缘由呢?臭名昭著的臭名昭著的“水门事水门事件件”影响:影响:断送尼克松的政治前程。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后来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v缘起:缘起:1972年美国大选,尼克松竞选连任。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会稳操胜券。但他本人对此却无信心。为此,他指派手下的人于1972年6月17日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并在办公室内安装了窃听器,以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可他的手下被警方当场逮捕。v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再掩盖事实。但最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1974年6月25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尼克松辞职演说尼克松辞职演说自卑情结v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尼克松的自卑心结在作怪。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性格的人,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时常拿不定主意,左右摇摆。v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着他的行为模式。v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v自卑情结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根源在于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v自卑情结具有情境性,多产生于失败(尤其是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也产生于别人的消极评价。“差一点的心结”导致自卑v尼克松的自卑情结,与他个人遭受的种种失败有关。时间事件影响1929年竞选中学学生会主席,在绝对优势下,于最后一轮失败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政治生涯1929年戏剧演出时由于失误导致整场演出失败,遭到观众嘲笑恐惧不敢面对观众,影响日后演讲的自信与魄力1930年申请到了哈佛和耶鲁大学,因为家境窘迫只能回家乡就读三流学校郁郁不得志1936年因女方母亲反对,相恋6年并订婚的女友提出分手极度失望与沮丧,对感情失去信心,不信任他人1937年毕业后申请华尔街及联邦调查局的律师职位,均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被淘汰屈就于家乡一个三流律师事物所1960年竞选美国总统,因千分之二的极微弱劣势败给肯尼迪对其身心伤害极深,很忧虑,缺乏安全感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再次以微小的劣势败北一度决定退出政治舞台自卑情结导致愚蠢决策v从尼克松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与自信的决定因素。当人缺乏安全感时,心理成长就会停滞;当有安全感时,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v尼克松口才和仪表平平,缺乏超凡出众的个人魅力,屡屡失败的经历,让他时刻陷入恐惧、莫名其妙的慌乱和焦虑之中。v基辛格博士在回忆录中描述尼克松是一个刚愎自用、过分自尊却又优柔寡断、自负自卑的人。v格林斯潘也注意到,尽管尼克松是自威尔逊总统以来智商最高的总统,但这位总统平时的谈吐行事却不够自信。v尼克松一生当中充满了只差一点就成功的痛苦经历,最终构成了挥之不去的自卑情结,总是担心最后一刻的变化。v1972年大选中,尼克松的支持率领先民主党对手28个百分点(64%对36%)。v结论:任何决策都和人有关,人们的思想、言行、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决策的成败与否。主要表现 决策者对决策目标不清楚或者设计不当 对各种事实的掌握不全面或者判断失误 决策者的性格存在缺陷,过于自信/自负或者相反/自卑 决策者身上有“决策惯性”,容易受某种决策偏好的左右 不顾客观事实状况,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没有充分考虑方案中的可行性 过于相信以前决策中的成功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没有正确、合理适用的判断,选择方案的标准主主观观因因素素制约决策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制约决策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 决策方案与实际状况相脱离 决策方案与现实的外部环境不符合 决策方案的选择余地过小,陷入了小巷思维 实际情况的变化太快,决策方案没有跟上实际的发展 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规律的支配 缺乏与决策方案相符合的各种配套措施 缺乏与决策方案相匹配的人际关系支持客观因素客观因素肯尼迪的自信决策v与自卑相对应的是自信。一名自信的决策者可以提高决策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在决策的过程中达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曾与尼克松竞争总统一职的肯尼迪,就是一名自信决策者的代表。v1960年,美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现场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进行辩论。辩论前,肯尼迪只是一名州参议员,尼克松时任副总统,支持率遥遥领先于肯尼迪。辩论开始之后,收音机前的多数听众也认为,才思敏捷、思想深邃的尼克松略占上风。肯尼迪的对策:锻炼肌肉,把自己的皮肤晒成了漂亮的棕色辩论实景:身材壮硕、肤色健康且充满朝气的肯尼迪满面红光,显得生气勃勃、落落大方,很有魅力;而尼克松显得比较僵硬、阴郁,表情严酷,没有展示出自信。在握手的那一刻,肯尼迪自信地把尼克松的手主动压在自己的手掌下。他的这种超级自信满足了美国选民对于总统的神话般力量的渴望。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选票一路领先,最终赢得胜利什么是自卑情结v阿德勒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起源于人”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v自卑情结概念的提出与阿德勒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年幼时他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中,他的哥哥比他高大、英俊、聪明。为了赶上哥哥,他不断挑战自我,直到最后比哥哥成就大得多。决策的气质因素康有为为什么变法失败v中文名:康有为中文名:康有为 别名:康南海别名:康南海v国籍:中国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南海出生地:广东南海v出生日期:出生日期:1858年年3月月19日日v逝世日期:逝世日期:1927年年3月月31日日v职业:政治,工部主事,书法理论家职业:政治,工部主事,书法理论家v主要成就: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主要成就: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v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康子篇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孔子改制考子改制考v党派:保皇派党派:保皇派v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书法家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会长。著有康子篇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等。等。戊戌维新:因三大决策失误而夭折v变革操之过急v没有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v关键时刻用人失误v这三大失误的形成,都与变法维新的核心人物康有为作出的一系列错误决定有关.v第一大败笔:举措激进,言辞激烈,没有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而使一些最初支持或同情维新的朝臣大吏改变了原有的立场。v原因:康有为个性张扬,刚愎自用。曾经拒绝了孙中山结交之意,拒绝张之洞的忠告。v第二败笔:没有争取慈禧太后及其他权臣的支持,反而触犯了他们的尊严与利益。这与康有为的偏激思维有直接关系。v翁同和因康有为“语太讦直,无益只生衅耳”而力劝光绪帝弃用康有为,并十分担心他的轻狂躁进会导致整个变法的失败。v第三大败笔:在关键时刻,误信袁世凯,请他执行“杀禄围园”的计划,其幕后推动者正是康有为。v当时维新派的一些核心人物都曾十分怀疑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成功性。但康有为坚持己见,一意孤行。最终由谭嗣同出面劝说袁世凯。v结果,袁世凯一方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谭嗣同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投靠旧党,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v1895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颁布诏书,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28日杀六君子。变法失败。康有为的激进性格分析v从心理学上讲,康有为的狂妄自大是典型的激进性格表现。v阿德勒曾将人的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因而显现出来的特殊作风,并将人的性格分为激进性格/攻击性和非激进性格/非攻击性性格两种。v如果一个人在追求权力或优越目标时,以与他人为敌的方式呈现自我,并在表面上伤害他人时,那他就属于激进性格;如果他以自我撤退的方式来操纵他人的关心,并在表面上不伤害他人,就属于非激进性格。v激进性格过度发展,会达到一种偏激状态,既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理会他人劝告。v还会使人做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名轻实,无视他人优点,夸大自己作用。v在决策过程中,可导致人的思维两极化,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时,将问题简单化、单一化。v激进性格的最终结果就是自恋人格障碍,即当自我由于不能以正常方式满足成就动机,就会过度关注自我的外在评价,有时甚至会把是否得到他人的关注视为行动的唯一理由,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v联系到康有为身上,狂妄与激进可谓贯穿了他一生。在他看来,自己是同天上诸“魔”斗争的“超人”。言论表现影响不顾客观条件,激进冒进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大跃进式的变法把众多官员推向反维新阵营,百日维新期间发出有关的“上谕”竟达110多件重符号,轻实质,重形式,轻内容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大集群臣誓于天坛太庙,上告天祖,下告臣民即以今年改元为维新元年服饰、发式、纪元都是无足轻重的形式,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却一贯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乃至包含某种神秘意义的象征,因此得罪了很多保守派鼓吹要绝对服从孔子,并提倡用孔子纪年无教者,谓之禽兽;无道者,谓之野人。道、教何从?从圣人。圣人何从?从孔子。盖天不能言,使孔子代发之借用孔子在历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企图创立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唯我独尊,以孔子之后的唯一圣人自居殆如世尊起于菩提树下,森然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概;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自号“长素”。意为自己是比圣人还要圣人的“神人”可惜历史无法重来v变法初期,慈禧也曾全力支持变法。v曾一度放手让光绪帝主持朝政,尝试变法维新,并特别面谕光绪帝:“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时间 事 件1901年7月24日1901年12月23日1905年9月2日1906年9月1日慈禧下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慈禧发布懿旨,破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经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科举制慈禧做出了发布立宪诏书的决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的雏形慈禧太后支持改革的部分事例慈禧太后支持改革的部分事例 康有为等人看不到慈禧对变法的赞同态度,也不懂得清廷政权内部的利害关系。慈禧主张在“不违背祖宗大法”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而维新派则坚持“扶此抑彼之策”,甚至把慈禧的赞同视为阻挠。康有为过分高估了光绪帝的实力,在其鼓动下光绪与慈禧争权,这种策略性的失误最终惹恼了慈禧。当时一个名叫贝斯福的爵士在同康有为谈话后表示:“我很遗憾,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维新者办事没有章法,过分急于求成,因而造成了他们救国事业的失败。”英国公使窦纳乐于戊戌政变发生20天后给英国大臣的信上说:“我认为中国正当的变法,已大大被康有为和他的朋友们的不智行为搞坏了。”自负人格障碍v特点: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v自负的人容易感情用事,待人处事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v具有自负人格的人缺乏自我觉察,喜欢听别人的恭维之词,令他人敬而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