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892216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 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 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二、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演进形态:奴隶制国家财政f封建制国家财政f资本主义国家财政f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三、西方财政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 从而创立了财政学。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 进行财政理论研究一一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一一帕累托效率1.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 些人的处境变好。2. 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 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 产品同质无差异 要素自由流动 信息完备充分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 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无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 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等。六、现代财政理论分析思路市场有效运行f市场失灵f政府干预f财政介入一政府失灵f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选择七、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并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1. 公共产品的含义:指具有一类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如国防、路灯等。从广义上来看,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各种服务。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公共产品,又包 括精神方面的公共产品。2. 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非竞争性: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影响。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 生变化。 非排他性: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 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3. 从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公共产品为什么无法靠市场提供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免费搭车一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量;非竞争性一MC=0f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者无法获得成本补偿一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成本与收益上发生不对 称问题,无法有效提供。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在供应量上的不足,形成效 率低下,产生市场失灵。由此可见: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 政府的首要职责补充:公共产品类型竞争性是否是纯私人产品巧克力衣服拥挤的收费道路自然垄断(混合产品)学校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否公共资源(混合产品)海中的鱼类野生动物拥挤的不收费道路纯公共产品路灯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八、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1.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政治制度失灵。 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 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 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2. 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限的信息。 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 寻租行为:寻租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指的是把那些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只不 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 政府行为的越位与缺位九、财政三大基本职能1. 资源配置职能一一财政的首要职能2. 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最基本功能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横轴表示人口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百分比 图中的曲线L为洛伦兹曲线。该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设曲线L与对角线OC所围成的阴影面积为A,三角形OCD的面积为B,则基尼系数G=A/B 当L与OC重合时,G=0,收入分配绝对公平,每个人都得到等额收 入。 当L与折线ODC重合时,G=1,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全部收入都归 一个人所有。 一般情况下,0G1。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 平等。国际上确定的反映个人收入差距的大致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 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0.4-0.6之间差距较大,警戒状态;0.6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危险状态。3.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十、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按经济性质分(是否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这类支出,这类政府支出将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政府雇员、购置从事公务活动所需的设备与物品、投资于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支出。例如:政府采购。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 的授予的这类财政需求。主要包括:政府补贴、社会保险支出、抚恤金和其他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十一、财政支出的总趋势和结构变化1. 财政支出的总趋势: 财政支出绝对数快速增长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下降,后有所回升 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总额是不断增长的; 从相对指标来看,财政支出率有一定的起伏,但变动的总趋势是增长的。2. 结构变化: 以往促使财政支出增长的部分推动力(如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政府投资等)将会减弱; 用于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学事业、养老金以及其他重要的人类发展需求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上升; 社会福利支出将会进一步增加。 总体上,未来几年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将会减慢,民生类支出会逐渐加大比重。十二、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4选2认真分析)1. 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又称政府活动扩张论含义: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形成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指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 方面:政治因素:维持性支出的增加,具体表现为工业化一市场扩张,社会进步,国家职能扩展一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市场管理等活动的支出增加一财政支 出扩大经济因素: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一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一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一要求政府 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工业化一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经济现象增多一必须政府解决一财政支出增加2皮考克和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又称偶然事件论、时间形态论含义: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按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一种跳跃式的发 展过程。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导致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内在因素,二是外在因素,其中外 在因素是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3.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发展模型(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大,增速快;公共消费支出不大;转移性支出也不大。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下降,增速减慢;公共消费支出比重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也增加。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公共消费支出比重不断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大幅度增 加。4. 非均衡增长理论(相对价格效应)经济部门分为(按劳动是否是最终产品划分):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进步部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不是最终产品,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部门;非进步部门:劳动服务部门,劳动是最终产品,劳动的投入能够较大程度引起产品性能的改变,劳动生产 率较低。鲍莫尔模型:公共部门的活动为劳动密集型,私人部门的活动为资本密集型一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一 私人部门工资水平上升一为提供足够服务,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一公共服务的单位 成本上升一公共服务的相对价格上升一公共支出增长他指出,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比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慢,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又要和其他经济部门 的工资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将会增加。十三、财政预算的含义和原则财政预算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由指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年度内 财政收支状况的计划。政府预算原则: 完整性:要反映全部财政收支活动,预算外收支也要反映 可靠性:每项收支数额都要可靠 公开性:向社会公布,受国民监督 年度性:时间界定1年十四、公共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要考虑哪些成本和收益项目1. 实际的和金融的实际成本和收益是指公共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收益,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减少或增加。金融成本和收益则是指因市场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其结果是某些人所得即为其他人所 失,社会福利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又被称为虚假成本或收益。2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成本和收益指的是与项目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成本或收益;间接成本和收益则是项目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收益。3. 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成本和收益指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并且按惯例应该计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收益;无形成本和收益则是指不能通过市场价格直接估计,因而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4. 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成本和收益指的是项目在辖区范围内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外部成本和收益则是指项目在辖区范围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几种不同的测度方法 市场价格对私人部门而言,在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中,都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对公共而言,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价格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价值,可以使用市场价格对项 目进行评估,但是如果不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能够按市场价格计算市场价值,而应当通过影子价格来 核算。 影子价格对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投入品,即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设计出 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即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是指经过调整后的市场价格,是真正的社会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的大小,是修订了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差,它由需求 曲线以下与经过市场价格的那条横线之间的面积来衡量。十五、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原因、方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1. 政府介入教育市场原因: 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2. 政府介入教育市场的方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对学校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迎二品1十六、社会保障的层次1、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一一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层次是提供最低生存保障的制度体系2、社会保险一一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层次,主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3 .社会福利一一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层次,主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十七、贫困的界定贫困线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 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一般以收入或消费支出为标准确定,那些收入水平低于收入标准,或者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支出标准的人被 界定为“穷人”。十八、政府介入保险市场的依据 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可分性,面向个人提供的; 排他性,人们须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 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十九、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现收现付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 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其特征是建立个人帐户,使退休金直 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部分积累制(我国采用):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 支出需求。二十、养老金筹集的基本形式:1. 社会统筹,指政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记入专门的社会统筹帐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 由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开支。2. 个人帐户,指的是由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强制储蓄,个人帐户基金属个人所有。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二十一、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以及效率损失1. 医疗保险有助于人们为了减少突如其来的、不确定的医疗支出;但同时又会形成道德风险,引致效率损失。道德风险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过量。申位折粘*、2. 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医疗保险的引入导致了效率损失,其数量可以用为 -右图的三角形EAE的面积来衡量。二十二、财政收入含义和形式财政收入: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告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 数量的国民收入。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在整个财政分配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最常用) 税收:所得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 其他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收费收入(包括规费收入、公产收入、特许金收入等)二十三、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2、价格因素3、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4、其他因素:体制因素财政政策因素二十四、税收概念、特征和分类1. 概念: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2.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 分类: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分为流转额课税、所得额课税、财产课税; 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大类; 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二十五、税收原则1. 财政收入原则2. 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最小效率损失原则、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的行政效率3. 公平原则二十六、拉弗曲线通过左图可以看到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为零;当税率升高到100%时,意味着人们要把全部收入用来纳税,也 会导致无人愿意工作;税率可产生最大限度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不可认为是 50%),超过A点,生产和政府收入都会下降。A线以上是税收的“禁区”,政府税率不应高于此线。A线以下是税收的适宜区域,政府税率应限定在此范围内。二十七、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后的价格变动,而由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弹求弹性:Edp = *峙=牛x次% 卜Ar%需求弹性越大,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越困难,而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 易转嫁由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如图是税负转嫁与 需求弹性的关系AQapaqp供给弹性:Esp = s := X -QPAPQ供给弹性高,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相反,供给 弹性低,则不容易转嫁,如图是税负转嫁与供给 弹性的关系。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就由买卖双方平均负担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总的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二十八、我国主体税种和税制的基本要素我国税制形成了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体系。税制的基本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二十九、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分类和不同纳税人管理1. 增值税指以商品或劳务价值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2. 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规定不同,增值税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 费型增值税3.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方法: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1)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实行税款抵扣制度(3)计税方法是购进扣税法,即当期销项税额扣减 当期进项税额(1)销售货物和提供应税劳务,纳税人自己只能开 具普通发票(2)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不得抵扣进项税(3)计税方法实行简易方法,即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计算税额三十、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描述: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主要包括: 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火焰; 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珠宝玉器、化妆品; 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游艇; 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如石油; 其他的国家特别规定的产品,如涂料、电池等三十一、营业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一、4注意: 这里的应税劳务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 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是一种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营改增原因是减少企业税负三十二、公债的概念、内涵和特点1. 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政府信用的形式取得的一种收入;是政府为解决正常的财政 收入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2. 公债的内涵: 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包括中央债(国债)和地方债 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是政府用还本付息的信用方式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以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为保证,信用程度高,风险小 公债是政府可以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3. 公债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三十三、公债的双重作用1. 公债的积极作用 弥补财政赤字一一公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财政赤字: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原因:经济衰退、自然灾害、财政预算问题;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税收,增发货币,举借国债;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 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筹集建设资金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 筹资。如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发行。 提供方便的投资工具2. 公债的消极作用: 弱化政府的预算约束,对政府支出规模有扩大效应;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支出形成“硬约束”,政府难以通过人为增加财政支出来增加财政收 入;而当公债出现之后,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这种人为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财政收入对财政 支出的约束就变成“软约束”。 公债规模过大,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形成公债风险。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间接负担指公债的发行一旦超过了合理的度,就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会对私人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认购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三十四、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公债规模指公共债务的总水平,公债规模适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1. 财政承债能力指标(1) 债务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X100%国际公认的公共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为1520%(2) 国债偿债率反映了中央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X100%国债规模控制在于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从国际经验来看,通常认为国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 的2. 社会应债能力指标(1) 债务负担率反映国债规模的存量指标,它是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全局来考察和把握国债数量界限的。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X100%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2) 国债借债率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新增国债的承担能力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X100%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国债借债率应控制在5%10%左右三十五、公债负担的实质以及代际间转移问题从实质上看,公债的负担是纳税人的负担。从公债负担的代际间转移来认识公债负担,即政府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和举借长期债务的方式把偿债时 间向后推移,让下一代人来承担还债的责任。三十六、财政体制的含义、内容和核心1. 财政体制一一指规定着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 根本制度。2. 财政体制的内容 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 划分财政管理权责 划分财政收支范围 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3. 核心内容: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权,其实质是关于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一项基本制度,即 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三十七、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依据1.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将中央政府掌握 的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内涵指在各级政府或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 方式。2. 依据: 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 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 解决地方公共商品的收益外溢性问题。 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三十八、分税制改革时间: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四要素:分权、分税、分征、分管三十九、宏观调控目标、作用点和财政手段1. 财政宏观调控目标:是财政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所达到的状态。 经济稳定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社会公平分配2. 财政宏观调控主要作用:在总需求上而非总供给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或劳务活动直接由市场机制所支配,对他们而言,只要存在着市 场需要,为满足这些需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获得平均利润率的合理预期,他们就会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 提供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其次,在市场经济下,在某一特定时期,由于技术条件所限,社会总供给的规模总是有一定客观的约束界 限而难以随意伸缩的,而社会总需求则有较大的弹性,当政府作为一个社会需求的因素介入时,它可以人 为的扩张和收缩社会需求总量。3. 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指财政收支领域中能够被政府用来作用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求实现财政宏观调控 目标的各种财政范畴。 国家预算手段 国家税收手段 .公债手段 财政支出手段 财政投资融资手段四十、乘数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一种乘数效应。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等。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k =1G 1 - MPC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倍数2、 税收乘数效应MPCk =Tr 1 MPC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的减少或增加的程度。3、 转移支付乘数效应k = MPCT 1 MPC指当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刺激总需求产生的国民收入的增加程度。k k , I k I k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四一、挤出效应因财政扩张刺激了总需求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使得市场中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使利率上升,而 较高的利率又会导致投资减少,阻止了总需求扩张。这种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称为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对乘数效应的作用起着负面影响,使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受到削弱。四十二、财政政策的含义、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种方式1. 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是政 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调控手段。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四种方式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双松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时,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 宜采取双松模式。财政可以扩大支出或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产生“挤出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能更有效地实现调节目标。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当社会总需要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 宜采用双紧政策。政府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等方式压缩社会有效需要;同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两者相互配合使 用,可对经济产生有力的紧缩作用。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 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紧财政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抑制总需求。松货币可以使利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资。这种组合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 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该模式。紧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松财政有助于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