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747493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3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招商计划书报告说明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23.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13.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07%;建设期利息14.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3%;流动资金895.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2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090.55万元,净利润956.1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0.02%,财务净现值1509.7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1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总论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结论分析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第二章 发展规划10一、 公司发展规划10二、 保障措施11第三章 市场营销13一、 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的发展13二、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16三、 国内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21四、 绿色低碳的指导思想22五、 绿色低碳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23六、 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4七、 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的发展27八、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31九、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36十、 国内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37十一、 组织市场的特点38十二、 绿色低碳的指导思想42十三、 4C观念与4R理论42十四、 绿色低碳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45十五、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46十六、 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48十七、 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50十八、 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65十九、 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66二十、 市场导向组织创新68第四章 公司治理方案72一、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72二、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75三、 企业风险管理86四、 内部控制的种类95五、 股东大会决议100六、 债权人治理机制101七、 公司治理的主体104第五章 人力资源分析107一、 岗位评价的特点107二、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108三、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作用109四、 员工福利的类别和内容110五、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24六、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126七、 招募环节的评估130八、 人力资源时间配置的内容131第六章 运营模式134一、 公司经营宗旨13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3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35四、 财务会计制度138第七章 项目投资计划145一、 建设投资估算145建设投资估算表146二、 建设期利息14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7三、 流动资金148流动资金估算表148四、 项目总投资14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9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0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52一、 存货成本152二、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53三、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55四、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56五、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58六、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59七、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163第九章 经济收益分析16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7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7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7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4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75四、 偿债能力分析17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7五、 经济评价结论178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23.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13.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07%;建设期利息14.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3%;流动资金895.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29%。(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23.4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48.10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75.37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090.5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56.1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0.0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1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370.19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223.471.1建设投资万元1313.511.1.1工程费用万元959.731.1.2其他费用万元324.821.1.3预备费万元28.96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101.3流动资金万元895.862资金筹措万元2223.472.1自筹资金万元1648.102.2银行贷款万元575.373营业收入万元84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090.555利润总额万元1274.846净利润万元956.137所得税万元318.718增值税万元288.379税金及附加万元34.6110纳税总额万元641.6911盈亏平衡点万元3370.19产值12回收期年5.1713内部收益率30.02%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509.71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二、 保障措施(一)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二)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完善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行业产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发布行业产业鼓励发展目录等方式,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进入行业产业。(三)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四)统筹规划实施强化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完善政策配套,落实产业现代化相关要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重点项目要精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围绕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健全规划实施督查检查机制,落实规划动态督查。(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责任,组织协调工作。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将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逐级分解,主要任务指标细化到年度,并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与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检查规划目标和年度计划目标落实情况,确保产业发展目标圆满完成。(六)加大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和园区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根据企业和园区发展需要,树立战略眼光,加快培引各类人才,特别是加快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和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第三章 市场营销一、 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备受关注。据统计,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首周(截至7月23日)总成交量48330万吨,总成交额2496968万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日前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与此同时,央地近期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助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目前多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创新逐步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一)碳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上周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5208元/吨,7月23日收盘价为5697元/吨,较7月16日上涨1120%。7月21日,中国石化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成交数据,这笔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首笔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金额为5292万元。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仍有不少企业处于碳交易摸索阶段,还在积累经验,随着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对于碳价走势,业内普遍预计将保持上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分析说,为体现以提高碳排放配额价格而增加碳排放成本的市场属性,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配额价格也将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而上涨。届时,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体现。(二)多举措推动绿色转型碳中和无疑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碳市场落地基础上,近期多部委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推动氢能的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地方层面也举措不断,例如,浙江出台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工作举措。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引领、推进行业自身建设等五大路径出发,确定20条重点任务,形成38项重点领域的差异化金融支持具体举措。开展碳排放分布及行业特征摸底调研,强化重点碳排放区域、行业、企业管控,通过强化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推动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煤炭高效利用和电能替代,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探索企业资源降碳的激励机制,鼓励高碳排放企业开展碳达峰的研究。(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将有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进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将在各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加速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据悉,其主要内容涉及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化石能源、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以及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行各业都在明确相关路径,已取得一些成效。火电行业作为排放大户,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排放。通过富氧燃烧节能减排耦合煤炭分级分质高效利用综合生态产业链技术制取清洁能源干馏煤气+水煤气,结合IGCC系统以混合煤气为燃料,以利用纯氧与循环烟气形成的混合气体替代原有空气供混合煤气燃烧进行零碳发电,实现电力、煤焦油、一氧化碳母料等能源清洁生产、能源产品与碳脱钩。钢铁行业方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已初步完成,全国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石化行业中,中国石化日前宣布将开启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这标志着我国CCUS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有效提升碳减排能力、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二、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一)发展绿色生态种植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年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导致资源效率低、浪费大,环境风险高。尽管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不断进步,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由原来的27%增至2020年的402%,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将植物营养学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创新,率先提出了绿色增产增效理论和技术新思路,突破了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与全国2090万农户一起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累计推广面积3770万公顷,实现增产11%、减肥156%、增效34%、减排16%。创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种植,需要确保绿色产地环境。绿色种植首要条件是绿色产地环境,一方面,绿色种植体系设计以及管理均应基于当地水、土、气、热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绿色产地环境对大气、水及土壤提出更高要求,产地环境应避免污染、生产用水质量达标、土壤元素含量适宜。其次,要创制绿色投入品。以气候土壤作物系统为抓手,创制气候、土壤、作物生产和肥料设计融合的绿色投入品,可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最大化养分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养分损失。再次,要构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依据根际生命共同体原理通过根层调控技术最大化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活化利用潜能,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地上地下匹配技术,优化配置品种、密度、播期,设计高产群体;调控根层养分供应满足高产需求,同时降低环境代价;与绿色投入品、机械施肥、耕层扩容、秸秆还田、有机配施、水肥耦合等配套措施相结合,集成以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推动绿色生态养殖2020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25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然而,蛋白原料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动物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足75%,氮、磷等养分还田量仅占排泄总量的40%50%,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种养结合。要遵循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循环利用的原则,以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环境有效治理为目标,以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为核心,充分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形成资源循环链条。推进小区域生态农场建设,鼓励高养殖密度地区发展区域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畜禽养殖源头控制与生产过程粪污综合管理。以研究资源节约与安全型畜禽饲料为切入点,通过饲料精准配比和质量控制,开发替抗饲料添加剂,降低环境排放和有害物质摄入,有效实现源头污染控制;加强畜禽生产过程粪污管理。通过饲舍储存处理施用全链条技术体系创新,可实现氮素减排60%,磷素减排90%;推行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研发畜禽粪污低碳绿色处理技术模式;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高粪肥养分循环率至70%,可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1/3。加强区域科学布局与生态养殖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系统优化主产区养殖业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土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以种定养,实现作物绿色优质生产与畜禽养殖密度、粪污循环利用的高效匹配。根据区域养殖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粮经饲种植结构,促进绿色、健康、生态养殖。(三)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和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经营,组建规模较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力度,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或食药同源加工食品的市场供应,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其次,提高绿色食品认知度。加强绿色食品相关生产知识宣传,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和制度严格把关,强化认证后监管与责任追溯。再次,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技术创新。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投入,扩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绿色食品相关辅助性产业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投入,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最后,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与制度。修订、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强化绿色食品的先锋带头作用,加强绿色低碳生产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增强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前瞻性、规范性,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标准体系与监管制度。(四)减少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的绿色转型具有巨大低碳减排潜力。按当前人均收入趋势推测,2050年人均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9年增加32%。同时,现有饮食结构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面临严重营养健康问题。平衡膳食是保障我国居民营养健康和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定健康平衡膳食需从多利益主体角度协同实现,在企业层面,要加强食品企业参与,如推广碳标签等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在科研层面,加大农业和相关产业科研投入,如用于生物强化、食品强化等技术开发;在消费层面,也需要营养和可持续观念的转变,如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减少食物浪费和损失。(五)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与健康消费,需要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加强科技攻关和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绿色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创制;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根际生命共同体定向调控技术;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高产高效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绿色低碳种植与污染阻控技术;智能化精准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粪污低碳循环利用技术;绿色种养一体化集成技术;绿色健康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围绕绿色,高效,低碳,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面向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精心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绿色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国家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平台,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样板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等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大面积落地。三、 国内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多边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并作出重要贡献。意见作为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明确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也提出了到2025年、到2030年、到2060年的主要目标;既从总体上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又分领域作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部署。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实现各项发展目标。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重要基础。四、 绿色低碳的指导思想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坚持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市场导向的工作原则,全过程推进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我市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五、 绿色低碳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65%,是节能重点领域和主战场之一。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还能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期间下降16%的基础上,2021年下降56%,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年增速在10%以上。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行动计划给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优于13,工业领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创建10家超级能效工厂。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2%,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2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在锂电产业方面,方案提到要做强正负极材料环节,招引电解液、铝箔等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实现锂电主辅料均衡协调发展。到2025年,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瞄准新能源汽车,开展链主精准招引工作,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水平,并围绕整车和零部件龙头,梳理形成5+2零件供应商清单。六、 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生态平衡问题成为广大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只有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进行环境治理,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源,控制三废,才能让人们重新获取一片碧水蓝天。(一)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污染就是指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不利于环境的物质,而使环境质量降低,给生态带来不平衡,具体来讲环境污染可以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而这些污染的危害性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不断的提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也就是空气的污染,是人类一分一秒都离不开的,因为大气是一种混合性气体,它虽然会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那种变化却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如果在空气中融人了氮氧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硫(SO,)等等污染物以后,就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带来严重的破坏,可能会让人们从不同程度上患上呼吸道、生理机能以及各种粘膜组织的疾病,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毒现象,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另外,大气污染也会对植被的生长造成破坏,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命名生物链被打乱。1、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相对于大气污染来讲更为严重,因为人们在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或者食用到受污染水中的生物,就可能直接导致中毒死亡,而且污染水的长期食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一些诸如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等等常见疾病,还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侵袭,诱发癌症的发生。而据数据调查发现,全世界水污染数量有5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是令人发指的,而水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进行彻底的解决和根除。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主要包括X射线、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而这些放射性污染源大都是出自于一些原子能工业排放以及化学试验及医疗排放物等等,而生物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刺激以后,轻则会出现感染、脱毛现象,重则伤及肠胃,甚者会导致其中枢神经损伤直到最后的死亡。(二)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1、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种类而要从根本上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达到人们理想的绿色低碳生活,就必须要从其治理的技术种类入手,具体来讲,可以包括生物技术、膜技术、催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波降解技术、微波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等,而这一系列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的改变生态环境,还可以进行一些生物资源的再利用,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2、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从我国当前环境分析得知,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都是来自于煤燃烧后的产物。在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方面,可以采用固体废弃物的电力气化技术来完成,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而且成本低,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达到能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对于白色污染的处理,更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最重要的水污染问题上,绿色化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更是实现了绿色理念,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比如说,它可以完成对废液的有效中和,可以对农药的使用进行改良,让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化,最终达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绿色低碳环保要求。七、 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备受关注。据统计,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首周(截至7月23日)总成交量48330万吨,总成交额2496968万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日前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与此同时,央地近期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助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目前多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创新逐步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一)碳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上周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5208元/吨,7月23日收盘价为5697元/吨,较7月16日上涨1120%。7月21日,中国石化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成交数据,这笔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首笔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金额为5292万元。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仍有不少企业处于碳交易摸索阶段,还在积累经验,随着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对于碳价走势,业内普遍预计将保持上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分析说,为体现以提高碳排放配额价格而增加碳排放成本的市场属性,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配额价格也将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而上涨。届时,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体现。(二)多举措推动绿色转型碳中和无疑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碳市场落地基础上,近期多部委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推动氢能的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地方层面也举措不断,例如,浙江出台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工作举措。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引领、推进行业自身建设等五大路径出发,确定20条重点任务,形成38项重点领域的差异化金融支持具体举措。开展碳排放分布及行业特征摸底调研,强化重点碳排放区域、行业、企业管控,通过强化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推动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煤炭高效利用和电能替代,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探索企业资源降碳的激励机制,鼓励高碳排放企业开展碳达峰的研究。(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将有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进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将在各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加速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据悉,其主要内容涉及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化石能源、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以及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行各业都在明确相关路径,已取得一些成效。火电行业作为排放大户,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排放。通过富氧燃烧节能减排耦合煤炭分级分质高效利用综合生态产业链技术制取清洁能源干馏煤气+水煤气,结合IGCC系统以混合煤气为燃料,以利用纯氧与循环烟气形成的混合气体替代原有空气供混合煤气燃烧进行零碳发电,实现电力、煤焦油、一氧化碳母料等能源清洁生产、能源产品与碳脱钩。钢铁行业方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已初步完成,全国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石化行业中,中国石化日前宣布将开启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这标志着我国CCUS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有效提升碳减排能力、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八、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一)发展绿色生态种植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年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导致资源效率低、浪费大,环境风险高。尽管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不断进步,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由原来的27%增至2020年的402%,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将植物营养学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创新,率先提出了绿色增产增效理论和技术新思路,突破了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与全国2090万农户一起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累计推广面积3770万公顷,实现增产11%、减肥156%、增效34%、减排16%。创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种植,需要确保绿色产地环境。绿色种植首要条件是绿色产地环境,一方面,绿色种植体系设计以及管理均应基于当地水、土、气、热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绿色产地环境对大气、水及土壤提出更高要求,产地环境应避免污染、生产用水质量达标、土壤元素含量适宜。其次,要创制绿色投入品。以气候土壤作物系统为抓手,创制气候、土壤、作物生产和肥料设计融合的绿色投入品,可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最大化养分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养分损失。再次,要构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依据根际生命共同体原理通过根层调控技术最大化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活化利用潜能,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地上地下匹配技术,优化配置品种、密度、播期,设计高产群体;调控根层养分供应满足高产需求,同时降低环境代价;与绿色投入品、机械施肥、耕层扩容、秸秆还田、有机配施、水肥耦合等配套措施相结合,集成以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推动绿色生态养殖2020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25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然而,蛋白原料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动物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足75%,氮、磷等养分还田量仅占排泄总量的40%50%,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种养结合。要遵循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循环利用的原则,以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环境有效治理为目标,以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为核心,充分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形成资源循环链条。推进小区域生态农场建设,鼓励高养殖密度地区发展区域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畜禽养殖源头控制与生产过程粪污综合管理。以研究资源节约与安全型畜禽饲料为切入点,通过饲料精准配比和质量控制,开发替抗饲料添加剂,降低环境排放和有害物质摄入,有效实现源头污染控制;加强畜禽生产过程粪污管理。通过饲舍储存处理施用全链条技术体系创新,可实现氮素减排60%,磷素减排90%;推行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研发畜禽粪污低碳绿色处理技术模式;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高粪肥养分循环率至70%,可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1/3。加强区域科学布局与生态养殖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系统优化主产区养殖业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土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以种定养,实现作物绿色优质生产与畜禽养殖密度、粪污循环利用的高效匹配。根据区域养殖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粮经饲种植结构,促进绿色、健康、生态养殖。(三)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和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经营,组建规模较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力度,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或食药同源加工食品的市场供应,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其次,提高绿色食品认知度。加强绿色食品相关生产知识宣传,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和制度严格把关,强化认证后监管与责任追溯。再次,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技术创新。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投入,扩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绿色食品相关辅助性产业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投入,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最后,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与制度。修订、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强化绿色食品的先锋带头作用,加强绿色低碳生产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增强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前瞻性、规范性,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标准体系与监管制度。(四)减少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的绿色转型具有巨大低碳减排潜力。按当前人均收入趋势推测,2050年人均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9年增加32%。同时,现有饮食结构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面临严重营养健康问题。平衡膳食是保障我国居民营养健康和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定健康平衡膳食需从多利益主体角度协同实现,在企业层面,要加强食品企业参与,如推广碳标签等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在科研层面,加大农业和相关产业科研投入,如用于生物强化、食品强化等技术开发;在消费层面,也需要营养和可持续观念的转变,如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减少食物浪费和损失。(五)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与健康消费,需要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加强科技攻关和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绿色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创制;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根际生命共同体定向调控技术;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高产高效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绿色低碳种植与污染阻控技术;智能化精准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粪污低碳循环利用技术;绿色种养一体化集成技术;绿色健康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围绕绿色,高效,低碳,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面向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精心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绿色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国家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平台,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样板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等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大面积落地。九、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 国内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多边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并作出重要贡献。意见作为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明确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也提出了到2025年、到2030年、到2060年的主要目标;既从总体上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又分领域作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部署。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实现各项发展目标。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重要基础。十一、 组织市场的特点1、购买者比较少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2、购买数量大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买主常常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技术规格、质量、交货期、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供应商应经常与买方沟通,详细了解其需求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哈尔滨、武汉、大庆、鞍山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5、派生需求派生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派生需求往往是多层次的,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消费者需求是这个链条的起点,是原生需求,是组织市场需求的动力和源泉。6、需求弹性小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越大,需求弹性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降,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分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了其他替代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组织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特别无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临时改变产品的原材料和生产方式。7、需求波动大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如果消费品需求增加某一百分比,为了生产出满足这一追加需求的产品,工厂的设备和原材料会以更大的百分比增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加速原理。当消费需求不变时,企业用原有设备就可生产出所需的产量,仅需支出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量也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时,许多企业要增加机器设备,这笔费用远大于单纯的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也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消费品需求仅上升10%,下一阶段工业需求就会上升200%;消费品需求下跌10%,就可能导致工业需求全面暴跌。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8、专业人员采购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供应商应从技术的角度说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特殊的服务。9、影响购买的人多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多。大多数企业有专门的采购组织,重要的购买决策往往由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做出,其他人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些组织和人员形成事实上的“采购中心”。供应商应当派出训练有素的、有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代表与买方的采购人员和采购决策参与人员打交道。10、销售访问多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调查表明,工业销售平均需要44.5次访问,从报价到产品发送通常以年为单位。11、直接采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12、互惠购买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这样选择供应商:“你买我的产品,我就买你的产品”,即买卖双方经常互换角色,互为买方和卖方。互惠购买有时表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13、租赁组织市场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产品。对于机器设备、车辆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十二、 绿色低碳的指导思想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坚持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市场导向的工作原则,全过程推进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我市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 4C观念与4R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生活形态可以选择。一方面,是产品的同质化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发展。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在广告年代上发表4P退休,4C登场一文,提出了4C理论,认为营销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请注意”。随后,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的开始便提出“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行销世界已经转向4C了”。于是日渐兴起的4C观念,要求“暂时忘掉”传统的4P理论,更新和强化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1)消费者: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企业要把重视顾客放在第一位,强调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比产品功能更重要,力求提供顾客确实想购买的产品。(2)成本: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或是消费者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所愿付出的成本价格。全部成本包括: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