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背景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688745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行业背景一、 科学治理土壤问题的重要意义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壤的质量关系着农产品的生长和安全,果子的品质以及果园的产量全都依靠着土壤的质量,更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普及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土壤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要勇于发现土壤问题,制定合理的技术解决路线,改良土壤,降低污染,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使果实品质提升,果园实现增产。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土壤污染还导致了很多土壤方面的严峻的问题。(一)土壤酸化、盐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土壤中酸碱平衡被破坏。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理化生物性质恶化。(二)土壤营养失调为追求高产,盲目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造成土壤中氮、磷的富集,土壤中钾、硅、钙、镁、硼、锌、铁、钼等中微量元素耗竭,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间营养比例失调。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拮抗,有肥而无用。(三)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15年我国耕地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上升明显,土壤碳含量呈增加趋势,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土壤酸化和碱化加剧等问题。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福建、广东、新疆、青海、西藏等地部分耕地的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东北三省黑土地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降了219%,福建、广东、海南区域下降160%,青藏地区下降133%,西北地区下降105%,严重降低了土壤肥力。据调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的过度开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大量施用单质肥料,没有适当给土壤补给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功能减弱,使土壤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总结起来就是: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四)土壤板结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破坏了土壤团粒结,致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发育和对营养物资的吸收。(五)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一般可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及原生动物较少。土壤是微生物生活和繁育的栖息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肥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复种指数过高,导致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国部分地区土族微生物群落数量急剧下降,土壤肥力严重退化,肥料吸收利用率有所下滑,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肥害、药害和蔬菜大棚死棚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过度复耕和轻视有机肥,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受土壤盐渍化、酸碱化的影响,加上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中抗生素残留,我国部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近年来。(六)土壤侵蚀耕地土壤侵蚀主要表现有水蚀、风蚀和耕蚀。主要是坡地土壤垦殖过度,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频繁地表土耕作扰动,使水土流失。其次是垦后缺乏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沙化,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贫瘠化,耕地面积减少。遭到一定的损坏。改善土壤,保护土壤,是回归生态业、增产增收的唯一捷径。首先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是降低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肥。生物肥力(微生物)能够氧化还原、络合土壤中的有害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含固体、液体)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低能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明显优势,为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石油、工业废弃物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增施土壤调理剂、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不仅有改土培肥作用,还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等作用;还具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刺激作物生长点、高抗逆、抗重茬的功效。还有土壤每隔12年深翻一次,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改善种植制度,采用轮换倒茬或定期休耕等措施,保证土壤养分均衡和地力恢复,减少病源微生物,增加土壤抗病、净化能力。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块,采用修建梯田或种植保肥保水护土的绿肥植物,减少水土流失。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生态效益来讲,都具备其独特的优势,为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果子品质的提升,果园的大幅增产,科学治理土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土壤污染的应对措施土壤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这些都为新时代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应立足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地举措,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一)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监督力度生态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土十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做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尤其是要督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严格落实土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土壤污染惩处力度,确保土十条得到严格落实。(二)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要积极倡导绿色种养理念,在粮食主产区、蔬果主产地和畜禽水产养殖区,鼓励使用绿色、有机肥料,严控高残留、高毒农药。做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积极推进一控两减,切实从源头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三)不断增强土壤污染风险管理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农业耕地土壤保护,尤其是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严禁实施造成土壤污染建设项目。注重利用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做好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实现土壤资源的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工矿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做好辖区内的废弃矿山、煤矸石堆放区等生态修复,强化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也要做好有色金属等矿山开采废物排查,因地制宜地做好矿区污染土壤及酸性废水治理。(四)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体系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十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健全土壤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健全区域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及修复案例体系,为其他项目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方案评审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探索扩大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来源渠道,既要加大修复投入力度,也要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此外,还要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知识宣传,提升市民环境意识,自觉投入,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从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壤污染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复合型污染相对较少,但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也影响了农业生产及市民身体健康。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立足其自身特点,综合施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引入化学、物理、生物等先进修复技术,加强环境普法宣传,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三、 农业面土壤源污染概况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因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耕地土壤污染具有分散性、难监测和量化,分布于农村地区,除草剂、化肥农药及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不同程度存在。农业地膜的使用,回收率较低等等,这些都加剧了农业面源,加剧农村土壤污染。(一)风险管控任务艰巨我国煤炭、铜等资源丰富,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大量煤矸石、固废在矿山周边长期堆积,产生的固体废物、尾矿库尾水、矿洞酸性涌水等等,都会加剧周边土壤污染。据统计,我国尾矿累积堆存超过140亿吨,废石堆存超过500亿吨,约有12万座的尾矿库中,病险危库约占124%。这些都加大了土壤污染风险,增加土壤污染管控风险。(二)系统污染治理薄弱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采取系统治理措施,秉持系统治理观念,形成治理合力。但从当前土壤治理的现状来看,土壤污染系统性治理基础薄弱。四、 土壤污染的特点从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复合型污染相对较少,有机污染次之,主要为无机污染。从土壤污染的特点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点。(一)隐蔽性及滞后性与水污染、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周期性长,更具隐蔽性,且往往需要对一些代表性土样系统分析、检测,方可判断其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并作出相应的污染状况分析,因此,时间上具有相当的滞后性。(二)积累性及复杂性土壤污染物多样,既有有机污染物,也有无机污染物,还有生物型污染物和放射型污染物,且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稀释、迁移及扩散难度更大,更易在土壤介质中慢慢累积。(三)难降解及不均匀由于土壤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污染物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稀释、扩散难度较大,一旦污染物排入至土壤中,各种污染物便会在土壤中慢慢累积,导致土壤污染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尤其是重金属等元素,对土壤污染具有不可完全逆转,即便是有机污染物,也会需要很长时间才可降解,使得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较大难度。五、 土壤污染治理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部门的联动性,提高治理水平加强环保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共同承担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同时,地方各部门也应高度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壤污染治理的关联性。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土壤污染治理小组,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建立土壤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二)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问责机制1、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机制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监督机制需采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方法。在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治理责任。外部监督也是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的方式。需调动公众、社会组织、媒体的积极性,参与土壤污染治理的调查、评估、治理、责任落实工作,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2、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问责机制土壤污染治理问责机制需要从规范问责主体、明确问责对象、确认问责范围和完善不履行不作为的责任追究机制4个方面来完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污染责任人的终身责任制。(三)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保障机制1、扩大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在借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土壤污染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探索扩大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来源的渠道。我国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加强社会力量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合作。本身可设立土壤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当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落实时,发挥补位的作用。2、完善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监督第一,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到公众的直接利益,需要为公众提供表达的机会,建立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使公众能够对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加强工作的透明度。第二,制定土壤污染者出资登记制。这一机制在遵循谁污染谁付费,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要求土壤污染者在出资时在部門登记备案,监督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土壤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治理土壤污染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中要做好引领者,使社会公众和企业能够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六、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的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预期效果,但由于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起步晚,土壤污染治理体系不健全,加之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复杂性、难降解性、累积性和隐蔽性等,这些都加大了土壤污染治理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