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9528655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186 大小:15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7一、 项目概述7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三、 资金筹措方案7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8六、 研究结论8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1一、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11二、 农业农村发展背景13三、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14四、 农业现代化特点16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19六、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21七、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23八、 年度计划控制25九、 农业农村发展背景28十、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29十一、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31十二、 农业现代化特点33十三、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36十四、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37十五、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39十六、 企业营销对策41十七、 市场定位战略42十八、 市场定位的步骤47第三章 发展规划49一、 公司发展规划49二、 保障措施53第四章 公司组建方案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公司组建方式57四、 公司管理体制57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8六、 核心人员介绍62七、 财务会计制度63第五章 企业文化方案71一、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71二、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72三、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75四、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85五、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89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99第六章 SWOT分析103一、 优势分析(S)103二、 劣势分析(W)104三、 机会分析(O)105四、 威胁分析(T)105第七章 运营管理模式109一、 公司经营宗旨10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0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0四、 财务会计制度114第八章 公司治理分析121一、 股东大会决议121二、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122三、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131四、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135五、 债权人治理机制141六、 管理腐败的类型145第九章 经济效益评价14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5三、 偿债能力分析15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7第十章 投资计划方案159一、 建设投资估算159建设投资估算表160二、 建设期利息1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1三、 流动资金162流动资金估算表162四、 项目总投资1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4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方案166一、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66二、 短期融资的分类166三、 资本结构168四、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74五、 分析与考核176六、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76七、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79报告说明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58.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1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68%;建设期利息18.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6%;流动资金1425.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7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303.27万元,净利润2494.5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4.36%,财务净现值6975.2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2.9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农村现代化种业振兴公司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严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58.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1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68%;建设期利息18.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6%;流动资金1425.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75%。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258.4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509.02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49.47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3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0303.2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494.5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4.3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2.98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523.03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258.491.1建设投资万元1814.461.1.1工程费用万元1365.041.1.2其他费用万元406.411.1.3预备费万元43.011.2建设期利息万元18.361.3流动资金万元1425.672资金筹措万元3258.492.1自筹资金万元2509.022.2银行贷款万元749.473营业收入万元137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0303.275利润总额万元3326.056净利润万元2494.547所得税万元831.518增值税万元588.939税金及附加万元70.6810纳税总额万元1491.1211盈亏平衡点万元3523.03产值12回收期年2.9813内部收益率64.3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975.25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一)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三)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五)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六)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七)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八)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九)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二、 农业农村发展背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逐步应用,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良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手段新动能。十四五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时期。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政策高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农业农村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三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增长极、消费增长的新兴力量。从面临挑战看,主要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有效数据不足、人才不足等突出短板。顺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推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上位规划总体部署,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引性文件。三、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二)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三)世界性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四)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应当是共同的,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四、 农业现代化特点(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二)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四)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五)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六)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优先开展的重点工作。1963年,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构成发生了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被替换成科学技术,但农业现代化始终没有缺位。这一时期,农村现代化一直进行着相关实践,但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关文件并没有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述,而是就农业而农业,就农村而农村进行强调与要求。(二)新时代前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四个现代化成为家喻户晓的发展目标,从此之后,农业现代化一直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报告中。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愈加受到重视,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十三届八中全会首次提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表述。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总结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要求中,后3项均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相关。但在这一阶段,农村现代化并没有作为目标进入战略设计,三农战略中更为重视的仍然是农业现代化,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关注的仍是农业的产业发展。(三)新时代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续了三农工作是一切任务重中之重的方针,同时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实现了从同步发展到优先发展的跃升。结合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含义与重要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且注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新发展阶段下,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效用。六、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巩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034亿亩。同时在两区基础上创建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4亿亩。截至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8亿吨,是1949年的58倍,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连续7年稳定在17亿亩以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350公斤以上。(二)现代化农业科技实力取得可喜进步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3%,比2010年的52%提高了63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机播面积184亿亩,机耕面积135亿亩,机收面积142亿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2018年我国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三)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经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67453万亩调减为63194万亩,调减了4200多万亩;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由2013年的7050万亩扩大到8245万亩,增加了近1200万亩。改革后,价格由改革前较高的临储价格向较低的进口价格靠拢,起到了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四)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2018年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为121827个。其中,绿色食品数量为30932个,有机食品数量为4323个,无公害食品数量为84049个。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34%。(五)农民持续增收,城乡差距缩减在宏观经济趋缓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农民增收速度由两位数缩减为个位数,但仍然保持在8%以上,高于GDP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69,为18年来的最低点。(六)农业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7年净减少耕地面积降至89万亩;2018年化肥、农膜施用量连续两年下降,农药施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另据水利部数据,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比2011年减少318亿亩;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14%,比1997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378%和388%,比2014年降低26和22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4%。七、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一)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三)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五)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六)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七)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八)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九)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八、 年度计划控制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其他目标能够实现。(一)销售分析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种方法:1、销售差距分析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2、地区销售量分析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二)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三)营销费用率分析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九、 农业农村发展背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逐步应用,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良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手段新动能。十四五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时期。从发展机遇看,一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政策高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农业农村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三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增长极、消费增长的新兴力量。从面临挑战看,主要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有效数据不足、人才不足等突出短板。顺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推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上位规划总体部署,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引性文件。十、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二)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三)世界性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四)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应当是共同的,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十一、 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系营销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的人做生意。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可以说是协调关系的最高形态。(3)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相互之间有利益上的互补。如果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双方就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要求互相了解对方的利益要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努力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真正的关系营销需要达到关系双方互利互惠的境界。(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关系营销要求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追踪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关系营销应具备一个反馈的循环,连接关系双方,企业可由此了解到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合作方提供的信息,以改进产品和技术。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关系营销具有动态的应变性,有利于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十二、 农业现代化特点(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二)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四)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五)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六)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十三、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四、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优先开展的重点工作。1963年,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构成发生了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被替换成科学技术,但农业现代化始终没有缺位。这一时期,农村现代化一直进行着相关实践,但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关文件并没有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述,而是就农业而农业,就农村而农村进行强调与要求。(二)新时代前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四个现代化成为家喻户晓的发展目标,从此之后,农业现代化一直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报告中。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愈加受到重视,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十三届八中全会首次提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表述。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总结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要求中,后3项均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相关。但在这一阶段,农村现代化并没有作为目标进入战略设计,三农战略中更为重视的仍然是农业现代化,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关注的仍是农业的产业发展。(三)新时代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续了三农工作是一切任务重中之重的方针,同时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实现了从同步发展到优先发展的跃升。结合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含义与重要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且注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新发展阶段下,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效用。十五、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巩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034亿亩。同时在两区基础上创建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4亿亩。截至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8亿吨,是1949年的58倍,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连续7年稳定在17亿亩以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350公斤以上。(二)现代化农业科技实力取得可喜进步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3%,比2010年的52%提高了63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机播面积184亿亩,机耕面积135亿亩,机收面积142亿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2018年我国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三)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经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67453万亩调减为63194万亩,调减了4200多万亩;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由2013年的7050万亩扩大到8245万亩,增加了近1200万亩。改革后,价格由改革前较高的临储价格向较低的进口价格靠拢,起到了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四)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2018年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为121827个。其中,绿色食品数量为30932个,有机食品数量为4323个,无公害食品数量为84049个。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34%。(五)农民持续增收,城乡差距缩减在宏观经济趋缓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农民增收速度由两位数缩减为个位数,但仍然保持在8%以上,高于GDP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69,为18年来的最低点。(六)农业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7年净减少耕地面积降至89万亩;2018年化肥、农膜施用量连续两年下降,农药施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另据水利部数据,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比2011年减少318亿亩;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14%,比1997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378%和388%,比2014年降低26和22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4%。十六、 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十七、 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