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84101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6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 规划背景河西工业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河西岸,是“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的园中园,由“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工作。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蕲春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 60 平方公里,总体布局城东工业园、赤东工业园、河西工业园、彭思化工园。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20 平方公里,主体框架全面拉开,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承载功能完善,日益成为产业、资本转移的优选区域。河西工业园规划范围为南至康管路,西至西环路,东至蕲河,北至蕲春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2870.76 万 m2。工业园区规划定位为:“国家级传统中医文化和高科技中医产业园;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1)国家级传统中医文化和高科技中医产业园:依托薪春独特的药草资源以及李时珍故里的医药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和发扬中医文化,包括针灸、刮痧、推拿等一系列中医的医疗养生文化。以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促进传统医学的科学化发展和现代技术的文化回归。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历史性结合,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和规范的市场运作,建设一个高效率、人性化、生态化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集群化水平、科技研发能力以及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薪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集中展示区、国家级医药新区的发展载体、未来城市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撑点,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药生产、流通、研发基地和创新服务基地。(2)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享赋,充分利用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特色资源加工型产业,遵循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彰显“山、水、城、林”的水绿薪春的城市特质,将河西工业园建设成为蝴北跨江联动开发示范园区,薪春县产业新城区、生态宜居城市,塑造一座独具特色、焕然一新的城市新区景象。1.2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结合现有的发展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提出具有特色强化意义的规划目标“中医药谷、山水智城”,中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内涵,强化李时珍品牌,突出中国文化;山水:是生态建设的核心与内涵,塑造优质景观,实现筑巢引凤;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内涵,突出产业特色,强化产业联动;智:是区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谷:形成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打造产业聚群;城:转变“孤岛经济”的单一开发区模式,打造综合型产业新城。其规划的战略目标:一:全国知名的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区;二:武汉经济圈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型经济开发区;三:黄冈“华中医谷”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蕲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1.3 环境质量现状1.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上的 SO2、NO2、TSP 评价指数均远小于 1.0,各污染物日均值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无超标状况出现,规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1.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由现状监测评价结果可知,长江(蕲春段)、南征胡水环境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值,蕲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值,蛤蟆湖和许家湖除 COD 和 NH3-N 超标外,其他指标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值,COD 各超标 1.02 倍和 1.06 倍,NH3-N 各超标 1.12 和 1.225 倍,据调查 COD 和 NH3-N 超标是由于当地水产养殖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建议当地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治理富营养化问题。1.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由现状监测评价结果可知,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1.3.4 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声环境监测区域没有持续大型噪声源,声环境良好。由表可知,规划区目前区域环境噪声小于 50.0dB(A),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规划区域内没有持续的大型噪声源,从监测结果看,充分说明规划区域内的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但规划区域内主要交通干线完工通车以后,声环境变化可能较大。1.3.5 生态环境现状现状用地主要为各村居民点以及灌木林地、林地、农田、水田等。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为 24.5%。河西工业园内森林植被覆盖指数=71.9,这一数字相当于森林地区的 53.3%,属于植被状况较好地区;生物丰度指数=63.01,这个数值略低于整个蕲春地区 64.78 的平均值;水网密度指数=56.11;环境质量指数=12.68;土地退化指数=10.1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45.29;河西工业园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属“一般”级别。1.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至 2030 年,工业园区按规划进行组团布局,在各企业达标排放情况下,区内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 SO2、NO2等将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工业园区内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贡献值很小,对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由于园区采用清洁能源,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很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在规划年内依然符合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1.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规划实施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业园区现基本为农业生态景观,除农田外,还有部分林地及农村居住用地。由于工业新区是一个逐步建设,滚动规划的过程,因此工业新区的建设施工期将是一个相对长期且分散的过程,在园区建设施工期对环境总体影响不大,园区施工后,因植被的破坏,泥土松散外露,如遇大雨淋洗,大量泥沙随雨水带进水域,导致水体的悬浮物增高,浑浊度加深,严重时对排水沟起到淤塞作用。(2)规划完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在非正常情况下,出水口下游评价水域 COD 和氨氮预测浓度值均轻微超标,超标原因主要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未经处理浓度较大,长江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以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正常情况下,规划完成后,按本环评报告提出的设计控制指标和实际处理能力,排水口下游会形成一段污染混合带,但排污口下游水域 COD 和氨氮预测浓度值均不超标。1.4.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河西工业园噪声污染源分为工业噪声源、交通噪声源、建筑施工噪声源和社会生活噪声源。交通噪声是园区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规划在主干道两侧分别设置防护绿化带,经绿化带等阻隔,不会对居民区正常生活产生干扰。根据预测结果,2030 年,道路两侧能够满足相应噪声标准。随着河西工业园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到 2030 年城市环境噪声整体水平可能会略有提高。园区如加大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按规划设置绿化隔离带,预计区域环境噪声整体水平会控制在各功能区要求的标准范围内。河西工业园管理部门在招商过程中坚持“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对工业项目选址按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求入园企业做到厂界噪声达标,工业噪声对区域的声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影响。1.4.4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至 2030 年,河西工业园内生活垃圾产生量约有 81t/d,其中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课全部委托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河西工业园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对入园企业严格要求,坚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管理,河西工业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工业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小,严格管理,将危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各类固体废物都有合理的处置,不会对河西工业园区周围环境造成影响。1.4.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河西工业园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内陆生生态类型将以城市生态为主体,包括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和镶嵌其中的湿地、山丘、树林,由于依山而建、傍水而建,所以保留了原有的良好生态现状。因此从定性上看,河西工业园规划实施前后,规划区内陆生生态的类型主体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评价结果可见,从生态角度,规划所确定的居住用地大部是适宜于居住的,少量用地会受一定噪声影响,需采取绿化隔离带等措施。规划工业用地基本适宜进行开发。城市发展策略宜着重于改善开发技术与人文环境,强化区域内部低强度单元的开发强度,坚持综合、高效、持续性三结合原则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并强调利用与整治并重。1.5 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1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1.1 规划方案调整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从环境保护角度讲,规划方案可行,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蕲春县城市规划,建议在规划方案中充实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制定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区域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欧洲号标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议规划区划为烟尘控制区,制定污染控制指标,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 100%以上。河西工业园上风区,不可建设大气排污较严重的企业,也不可以建设有环境风险的企业。1.5.1.2 措施与建议1、工业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提倡清洁能源普及天然气:在城市居民和园区企业中加快天然气普及率,大气污染物将大大得到削减,有利于河西工业园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2)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 CO2、SO2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河西工业园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贸易流通、信息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3)加强污染源治理,防治新污染源产生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对新、改、扩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并稳定达标排放,杜绝超标排放工业污染源产生;严禁引进以煤、重油为燃料的建设项目。(4)实施总量控制河西工业园建设中,必须保证各区的大气物排放总量不突破河西工业园环境容量总量值。为便于环境管理,本评价推荐了总量控制指标,河西工业园的发展应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各地块新建企业必须控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总量控制规定的排放限值,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加强排污限额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制度在对河西工业园工业企业加强管理时,首先要加强排污限额管理,对各工业企业按总量控制原则,根据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进行排放量分配,配额确定后,保持一段时期不变,鼓励工厂治理,治理成功后,多余的排放量额度允许用于扩大再生产或有偿转让,环保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保证和保护。2、生活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1)提高燃气气化率加快天然气管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尽快实现城市燃气化。(2)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减轻油烟污染根据蕲春县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河西工业园内饮食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污染,对零散经营的饮食摊点进行综合整治,坚决取缔。3、交通扬尘控制(1)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机动车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管理,制定排放标准,对用车尾气排放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查,对车辆进行严格的维修、保养,使车辆保持最佳性能。制定高的燃料标准,提高燃料油的品质,使用清洁燃料,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替代燃料,使绿色汽车的比例提高。提倡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可大幅降低尾气排放量。(2)合理布置绿化区域,扩大绿化面积植物能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吸收 SO2,因此扩大绿化面积,能增加河西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自净能力,改善大气环境。绿化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应考虑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卫生防护林带;在产生有害气体及烟尘的车间与要求清洁的车间货部门之间应设绿化隔离带;对树形、色彩的选择应与环境相协调,还应兼顾采光和通风的要求。绿化布置应与管线和道路布置密切结合,管线附近不宜栽种森根性植物。1.5.2 水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2.1 规划方案调整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从环境保护角度讲,规划方案可行,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蕲春县城市规划,建议在规划方案中充实功能区划与指标体系,如增加节水规定,提高工业用水回用率,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等。1.5.2.2 措施与建议评价区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蕲河、长江(蕲春段)排污口下游等,特提出如下保护措施:(1)河西工业园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避免雨污同流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2)河西工业园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其总量指标纳入长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统一管理;(3)河西工业园应鼓励企业内部中水回用、污水综合利用,使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禁止引进高耗水的生产工艺。通过此途径使工业废水排放量得到控制。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如市政绿化、道路降尘洒水、车辆清洗用水、部分基建用水以及工厂使用的冷却水等,可采用中水回用;(4)各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自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经过污水管道收集进入拟建河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均按一级 A 排放标准执行;(5)应按规划严格要求入园的工业企业,严禁引进排污量较大、污染控制难度大,不符合河西工业园水污染总量控制原则的入园项目。1.5.3 地下水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3.1 规划方案调整因规划未涉及地下水方面,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环评中提出的各项保护措施,做好地下水的保护工作。1.5.3.2 措施与建议本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需要采取地下水的一般防护措施和针对特殊对象的特殊防护措施。地下水一般防护措施主要是对工业企业的场地进行水泥固化表面,防治地表冲刷和污染物泄露进而污染地下水,例如入园企业生产车间地面及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水储存池、循环水池、原料及废物堆放场所均做防渗处理;厂区及车间地面进行硬化等。特殊防护措施例如污水成分复杂且污水量较大的企业,在场地平整之前还需通过铺设防渗膜防止地下水环境被污染。针对具体的企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殊防护措施。园区整体上应该从源头做起,做到源头控制,其次是加强监测,做好预案,最后是做好应急水源预案和污染水源的控制与治理措施。1.5.4 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4.1 规划方案调整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从环境保护角度讲,规划方案可行,但需要进行以下优化。(1)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应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声环境的分区保护。城镇用地布局对于城市快速路和城市结合比较紧密的交通干线两侧的布局合理。但从评价结果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交通干线和主要街道两侧一些敏感区的分布不尽合理。主要是有部分居住区、文教区、医疗卫生用地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如东壁大道),可能造成这部分敏感区受到较大噪声影响。(2)对敏感地段进行噪声防护通过用地调整,增加绿地,进行噪声隔离,对敏感地段进行防护。保证规划开发范围内所有居住区、文教区和医疗区均可以处于达标区域。可以在现有规划方案的控制指标中充实,也可通过下轮规划进行控制,如在城市快速路、规划工业区与规划居住区之间预留 30m 左右的防护绿化用地,种植的绿化带应兼顾降噪需要;居住区与交通干线交接的第一排建筑宜为商业、娱乐和公共设施等非噪声敏感性建筑等措施的实施,交通噪声的影响可减缓至最低限度。并且积极落实交通项目环评,保证防噪措施执行有力。1.5.4.2 措施与建议(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措施建议进驻工业区的各工业企业在噪声污染控制上做到: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在选型、采购时候考虑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各工业企业应尽可能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厂区的中央,以增加噪声的自然衰减距离,既减少车间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减少噪声治理费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必须正常使用;各工厂企业在厂区车间外、厂区道路两侧、厂区围墙内侧均应进行绿化设计,既美化环境,又有降噪、除尘作用。在某些特殊噪声区域,应在厂界周围设置隔音屏障;还要考虑到厂区内部噪声和振动的相互影响,在引进产业时,应尽可能将同类企业安排在同一厂区内,避免将精密制造和机械加工等相互影响的企业安排在同一厂区内。(2)交通噪声控制建议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方式建议规划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中考虑在中央建隆起的土丘,在其上种植树木,利用土丘的良好隔声能力加上其上种植的树林的隔声效果,有效隔离和降低交通噪声。合理选择道路材质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比,车辆在水泥路面上行驶产生的噪声较高。因此为了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建议规划中的主要道路采用沥青路面。完善交通设施完善交通指挥、控制,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使车流畅通无阻,有效降低车辆的刹车声、启动声与鸣笛声;道路应设立醒目的交通标志。夜间限制重型卡车车速重型卡车以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大大高于轻型车,而夜间噪声标准值比白天更严格,因而其影响比白天更大。对此,对工业区内及周边道路夜间行驶的重型卡车,建议夜间限制其车速,不得高于 40km/h。禁鸣车笛,禁止高噪车型进入规划区。合理组织交通,疏散车流量,控制道路交通噪声。1.5.5 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5.5.1 规划方案调整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从环境保护角度讲,规划方案可行。1.5.5.2 措施与建议根据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垃圾收集采取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城区垃圾处理场的收集处置方式。生活废弃物由各地块的垃圾收集站收集后,经密闭式转运,集中运送至城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一般工业废物中金属、塑料等边角料及包装材料应回收利用;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执行有关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处置方面的有关规定,送有相关资质部门处理,严禁排入水中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倾倒。此外,应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加大固体废物治理投资力度,加强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开发,加强环保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争取在规划期末达到 100%综合利用率。1.5.6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1、进一步加大绿化建设,提高绿地面积。(1)公共绿地建设;(2)园区园林景观道路的建设;(3)加强园区工业组团与周边区域生态廊道建设。2、以生态学理论,规划园区绿地系统3、增加生态建设投入4、丰富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优化绿地群落的生态结构5、加强水土流失治理(1)在规划用地内的植树种草、植被恢复,应结合规划实施进展,合理布局,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2)合理规划,做好土石方的纵向调运,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3)加强对环保意识教育,保护自然资源;(4)建设项目取弃土场事后应恢复生态或恢复利用。所有临时占用的土地,所有可恢复的土地,事后都应恢复生态或恢复耕作。工程弃土应及时清运,避免雨季造成水土流失;(5)管线沿线铺设,避免穿越路边绿地和树木。1.6 公众参与结论1、公众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被调查者构成分析:本次调查者中以男性为多,且年龄在 4160 岁人群为主,这也反应了当地当前社会责任的承担状况。85%的被调查人员学历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说明当地主要是散居的居民,以务农和打工为主,对当地变化体会最为深刻。调查的人员全部为蕲春当地居民,多数为横车镇居民,在规划区域内或者与规划关系密切。其中,重点调查的是与规划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作为长期接触规划区的人,也是当地主要劳动人民,对规划的环境与社会效应感受最为直接,70%认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弊,综合改善了当地无序发展和原有的一些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在回收问卷的调查者中,96%表示了解或部分了解工业园区规划建设。(3)对自身的影响:在调查者中,34%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对自身的工作有正面影响,18%的认为有可承受的负面影响;对自身生活方面 18%的人认为有可承受负面影响,32%认为有不可逆影响;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 28%的人认为有可承受的负面影响,52%认为无影响。(4)工业园区环境现状:在调查者中,86%对工业园区现有环境质量基本满意,14%不满意。其中,在工业园区自然环境因素中,大家最认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噪声污染和水污染。规划实施后会改善以前无序开发的情况带来污染,但是环境问题还需加强管理。(5)工业园区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调查者中,认为工业园区建设对周围环境最突出的影响是水和噪声,占 83%。同时 7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对社会经济有较大的有利影响。(6)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意见:60%的被调查者认为绿化用地最需要得到改善,其次是35%的人认为道路需要得到改善,这充分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7)搬迁:在所有调查者中 100%对有偿搬迁满意。(8)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态度:96%的调查者对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持支持态度,说明群众对政策和规划较有信心,加强规划和管理可以改善无序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2、网上调查结果报告书基本信息本公布在湖北省环保厅(http:/ 总体评价结论河西工业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河西岸,区内交通便利,人力资源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其选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内按照“一主、两副、两点多中心,三通道、四轴、五区”重点发展的规划结构合理布局,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区域优越性,较好地促进蕲春地区的快速发展,河西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合理,总体规划实施后,可以进一步完善河西工业园区供水、供电、供气及排水设施,完善交通与绿化,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拉动蕲春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蕲春县城结构和功能调整,对蕲春及华中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规划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废水排放影响规划园区水环境,废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不利影响,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区域产生影响等等。对规划及布局进行适时调整,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跟踪评价和跟踪监测,适时地采取改进措施,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或避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规划环评调整建议进行调整后,在首先实施其环保建设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具有环境可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