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笔记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9178889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地位及学习重要性1、从科学素质培养的层次上说他提供了宏观上对科学技术的体验方式,有助于科学修养的加强。2、从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制定执行的层面提供了科技战略政策分析的观念框架,有助于正确选择重点和合理利用调控手段。3、从科学技术研究过程的层面上说,他提供了关于研究对象及活动领域的理解方式,有助于启发思路获得突破性进展。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整体自然界整体科学整体技术活动整体工程活动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把科学技术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把探究科学技术中用什么观点看待世界及这些观点的合理性,探究科学技术活动中使用和何种方法探究世界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探究科学技术究竟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何种效应。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1、关于自然哲学2、关于科学哲学3、关于技术哲学4、关于工程哲学四、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主线1、自然本体逻辑2、从人的认识逻辑对自然界的描述关于科与学技术一、科学(一)科学知识的及其特点1、科学知识与非科学知识2、实证科学知识的特点实证科学知识的特征: 1)真理性 2)合理性 3)进步性4)共向性3、科学知识体系及其演化序列演化序列:1)准科学阶段2)前科学阶段3)常规科学阶段4)后科学阶段(二) 科学活动及其原则1.科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基本任务 解释存在,预言未来2.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求真原则 体现在1)科学成果的真 2)科学活动的真 3)科学活动发展的求真3.科学活动的基本矛盾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其中科学实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理论指导实验科学性质的共识1.科学是不断深化的关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活动体系。3.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建制。现代科学的基本形象科学究其存在方式说他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究其发展过程说是种活动体系,科学究其社会存在方式说是种社会建制(三)科学组织及其行为规范1、科学劳动职业化科学劳动的特点1)性质上科学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2)未知领域的创造性劳动3)产品形式上是科研成果为精神产品科学劳动的形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后形成2、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即精神原则 1)普遍主义原则 要求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评价,不考虑种族,国籍,宗教,阶级,个人品质的。科学普遍主义直接的表达就是科学理论的基础性,不考虑不服从科学的人文标准。2)公有主义原则 科学界承认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产,科学发现者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家的发现必须公之于众,否则要受到谴责,科学家对其发现的拥有唯一的权利就是获得科学共同体内部对其发现的承认和尊重。3)利他主义原则 科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还是对真理的求索,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科学家不应把从事科学研究视为代来荣誉,地位,声望或金钱的敲门砖,科学家应具有求知热情,广泛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思想。4)理性主义或有条件的有条件的怀疑原则。科学家不应盲目接受任何东西,科学向包括潜在性在内的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每一方面的疑问,这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借助经验和逻辑的标准所进行的理性主义分析,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他人许对自己成果的怀疑。(四)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伪科学的特征:主观性、特设性、孤立性、神秘性、反规范性。主观性 不可检验性 特设性孤立性 与科学背景的不相容性神秘性伪科学的超自然性,思维是非理性的,表现形式是非逻辑的反规范性二、关于技术(一)技术的构成1、技术的性质与形态2、技术的体系与结构技术的分类:1)按产业利润进行分类,第一次产业技术农业技术,第二次产业技术工业技术,第三次产业技术服务业,第四次产业技术信息技术。2)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3)按物质文明三大支柱分类,材料加工技术,能源动力技术,信息控制技术4)按学科的应用分类,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5)按劳动生产过程分类,采掘技术,原材料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技术,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控制技术,能源动力技术。3、技术的知识本质(二)技术的研究活动1、技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基本目标 不断创造加工新的人工2、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以求用为原则以达到对善的追求3、技术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的矛盾。(三)技术活动的社会建制1、技术开发研究机构就是将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职业化的技术研究机构;相对独立的技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大学,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2、技术开发的激励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三、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科学技术系统(一)从前科学技术到真正意义的科学1、科学的萌芽和文艺复兴2、近现代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科学革命旧的科学体系的扬弃,新的科学体系的确立技术革命旧的技术体系的扬弃,新的技术体系的确立3、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首先,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加速度增长的趋势。表现在:1)科学成果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3)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次,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再次,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进程表现出进化和革命的辩证统一。(二)从小科学到大科学1、大科学的标志和本质特征1961年美国物理学家魏伯格提出的转变标志: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曼哈顿工程。本质特征:第一,大科学是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是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大科学不仅规模大建制大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其经济社会的效益更大。政府的规划管理科学。第二,大科学是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科学,是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产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他们二者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科学依赖技术提供手段,技术依赖于科学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他们的研究对象互相交叉,科学技术一体化还表现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发展研究到技术研究的过程,他们更加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其运行周期日益缩短。第三,大科学是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是科学整体化和技术群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大科学还是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必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必取得足够的经济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进步,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科技发展还要有利于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兼顾人类生存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2、大科学观包含内容:1)建立大科学的系统观念,每个时代都有该时代的主导思维方式,与古代自然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是朴素的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相适应的是传统的分析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大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没有系统观念就谈不上认识和驾驭科学的发展。2)建立大科学的经济观点,面向社会经济是大科学时代重要,大科学大经济是时代的双生子,要振兴大经济必须依靠大科学为他注入有力技术支持,要发展大科学要依靠大经济为他提供强大推动力和强大支撑,二者必须良性循环。3)建立大科学的人才观点,大科学时代科学知识被提到生产要素的首位,而人才是科学知识的载体,这就必须把人才提到生产的第一资源的地位,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是区别大科学还是小科学的重要标准,以为智能为标志的人力资本成为当代技术的第一资源。4)建立大科学的战略观点,要把科学技术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战略,从战略上统筹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求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最佳战略策略,任何不甘落后的国家和民族都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至于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地位。5)建立大科学的协调观,首先,科技系统的协调发展,科技系统内部有一个基本的比例关系,就是基础研究应研究开发研究的比例,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来说,应保持开发研究大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大于基础研究,这是毋庸置疑的观点。其次,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理想的运行状态就是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最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当代科学技术系统1、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连续体2、当代国际创新系统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家“角色”和科学共同体(二)科学的社会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的内在形式学派社会的外在形式学会 科研中心(德国)(三)科学共同体的激励机制和权威结构科学共同体的奖励 就是成就承认,对科学家所做的首创的肯定承认。承认1)职位、学术岗位的承认,通过声望的承认。2)社会有组织的颁发成就奖。权威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一)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影响占首位,1)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现代强劲不衰的经济增长的需要,正是推动科技快速大规模发展的最根本外部原因2)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技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大科学时代科技已经成为一项耗资巨大的产业,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作为物质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可想象的。3)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技发展最重要的刺激因素,历史证明只有依靠经济进步才能保证经济竞争的最终胜利4)经济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2、政治因素的影响1)社会制度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2)在体制和政策层面上其起作用。3)战争对科技的刺激作用。3、教育因素的影响是长期的,技术性的4、文化因素的影响总文化与支文化的关系,他必然要受到作为总文化的哲学方面的价值观思维模式的影响。(二)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1)社会需求对科技发展具有导向作用。2)社会需求对科技发展具有选择作用。3)社会需求对科技发展具有调节作用。信息中介,组织中介的作用,需求的传播中介。(三)科学技术反应得社会支持系统1、经济支持系统2、信息支持系统3、实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4、教育支持系统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1、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1)科学技术属于广义的生产力范畴。2)科学技术本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3)科学技术成为为发展生产决定性因素的历史必然趋势。2、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论断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1)现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日益成为第一位增长因素。2)现代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先导作用。3)现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面貌变化方面,已日益成为长期的持久的第一位的推动力量。4)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主体的知识分子和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的人力资源。5)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必须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优先的第一的发展战略上,否则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延长人的大脑的新的手段,人类的认识能力已经突破了人自身的生理天然限制。2)科学技术有力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第一,历史上唯物主义得三种发展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中叶诞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都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二,宗教迷信及唯心主义哲学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关,他们的产生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也有认识的根源,其三,自然科学的发展始终发挥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捍卫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3)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四、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一)科学技术应用中的负效应主要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除了问题,而是由于损人利己的利用,盲目性的利用,用永无限制的利用,这就是科技应用中带来负效应的社会性原因,认识性原因,观念性原因。(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调控方式1)通过技术鉴定和发展智能技术实现。2)通过法律和政策控制,以法律的行政的力量强制施行。3)通过文化知识,文化观念的传播赖来间接调节。4)科技工作者遵循信仰的科技伦理也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关于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得历史反思(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二)人类中心主义具有两重性 1)积极意义2)极端扩张带来危害 第一,环境污染;第二,资源短缺;第三,生态失调。(三)生态伦理学1、生态伦理学的起源2、生态伦理学的基本主张第一,在哲学理念上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论观点。第二,在伦理观念上将人类关系的行为规范扩展延伸到整个自然界。第三,生态伦理学更为强调实践性。3、生态伦理学的评议任何自然关系的一种新的认识观念,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的形成1、工业化道路的弊端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破坏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调等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空间,也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个别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损害了全球整体的共同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3)当代人经济发展危害了后代人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基本内容有:1)他所关注的是人类社会长久的连续性的存在和发展,布伦特然兰夫人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理论突破了纯粹经济发展的狭隘界限,包含着三个基本内容,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行动方案1)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战略2)是一个整体性战略3)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4)是具有层次性的战略(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三、知识经济与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工业文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黄色文明或黑色文明,生态文明是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人类新文明,他与工业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他是以工业文明的物质成就和科学技术成果为依托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在工业文明中经济观念,价值观念,人们的行为方式根本转变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生态文明时代的特点 1)具有崭新的文化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农业文明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工业文明是天人对立的观念,而生态文明是天人协调的哲学理念,其基本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在价值观念上,主张是人类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统一,而以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作为评价人类行为的基本标准,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把伦理准则扩大到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建立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爱尊重的伦理关系,承担其起人类对自然界的义务和责任。2)生态文明以生态技术作为生产体系的基础,生态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类型,同传统技术相比是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的生产,其运行模式是原料-产品-废物-原料-产品,在此基础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社会生产技术体系。3)生态文明时代具有全新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生态文明时代将建立经济环境一体化新的经济观念,他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环境的双重效益,并以此观念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总之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继承和超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二)知识经济是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1、当代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到来2、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知识经济的内涵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义就是以只是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上的经济,就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生产,分配,交换)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1)知识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最基本的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也要依靠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发展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其主导性产业。2)以知识密集型产业群体为基础,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技术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形成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群体,在产业群体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增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就业人口的增加,二是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增大,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来自服务业,劳动就业的60%以上也有服务业提供。4)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中的主导要素是知识,知识是经济的基础和发展动力,他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此外,知识与经济的互融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等,都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3、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生产方式的影响,政治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影响,4、生态文明的现实经济基础关于考核:1、简答题5个,每个12分2、论述题2个,每个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