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9137702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现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云南省唯一的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工业园区。“十一五”以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74.2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4.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8.83亿元,增长了25.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80%;工业实现增加值47.50亿元,增长了26.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00%;第三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增长了24.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6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45.3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50.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6亿元,同比增长54.40%;实现进出口总额完成 3.44亿美元,同比增长56.36%。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0.06亿元,同比增长24.98%;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4.64亿元,同比增长20.45%。轻重工业结构由47.69:52.31调整为48.61:51.39。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8:33.0。近年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发展速度快,具有跳跃性特征2001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4.94亿元增长至74.2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22%增加至3.71%,且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04、2005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30%,明显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充分说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跳跃特征,波动较大。以2005年、2006年为例,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41.98%;完成第二产业产值25.68亿元、工业增加值22.0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1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41.61%、33.85%与42.78%。然而,2006年上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仅较2005年增长了10.69%、14.46%、15.76%与2.70%。经济发展产生如此大幅的波动与区内各年投产企业或企业生产能力变化幅度较大有着密切关系。2.工业行业分异明显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行业有明显分异。2004年至2009年期间,具有比较规模优势和比较增长优势的工业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比较规模优势,但增长速度低于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工业行业是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不具备比较规模优势,但增长速度高于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产业有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既无规模优势,又无增长优势的产业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 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的雏形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的雏形。以昆明黄龙山(饲料)工贸有限公司、云南优耐特动物食品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西尔南饲料有限公司、云南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 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10.70%;以昆明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昆明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昆明市海子乳业有限公司、三荣源(昆明)食品原料有限公司、云南红酒庄葡萄酒有限公司、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咖啡厂、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业(包括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9.63%;以昆船集团、云南CY集团、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巨力线缆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团)昆明有限公司、云南航天电器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38.06%;以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云南昆岭薄膜工业有限公司、云南中云力奥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公司、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包括烟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18.44%;以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天信息设备有限公司、 云南特灵达新时技术有限公司、昆明科瑞迪电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莱克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云电天龙电气有限公司、昆明阳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3.62%。以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良方制药有限公司、云南云龙制药有限公司、云南黄家医圈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4.72%;以上六大产业共占工业总产值的85.17%。同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由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云南巨力铜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组成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0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7.74%。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七大产业共占工业总产值的92.9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主导地位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有40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3个;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6.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拥有资产1.44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0.13亿元,同比增长17.48%。其中33家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实现产值141.7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0;产值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3家。5.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以传统服务业为主2001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从4.0:73.0:23.0调整为1.2:65.8:33.0,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在2333%之间。全区生产总值主要还是由第二产业增长尤其是工业增长贡献的,第三产业的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而且以传统服务业为主。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0.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9.1亿元,占80.26;其他服务业实现的销售额仅占19.74。6.产业布局的雏形显现从2006年起,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三大园区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一区多园”的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光电子产业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建设正按计划推进(一期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重点主要包括:红外系统、红外材料、红外探测器、无损探伤、半导体发光器件、太阳能光伏器件、硅材料以及相关信息技术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昆明北方红外光电子有限公司与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的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项目的建设已经竣工并投产,而二代焦平面探测器、红外主机、红外材料、太阳能电池等一大批项目已经开始建设。)。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已有南天电子、美国金峰软件、阳光数控等四十多个高科技企业及信息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其中已有十个项目开工建设,11家已建成投产;配套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工,临时性配套设施总体到位,永久性配套设施部分已经建成。昆明出口加工区于2008年2月8日通过国务院九部委的联合验收。出口加工区毗邻昆明铁路物流中心,区内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珠宝玉石及钻石加工、电子及信息产品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光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项目入驻园区;目前已有云南国际学校、名泰物流、青岛双星等一批企业正式签约入区。2008年,云南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签订了深圳产业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将深圳产业基地设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08年底,已有27家企业签约入园,协议总投资达290亿元。目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牛街庄鸣泉片区的光电子产业基地和起步区、羊莆出口加工区、大冲信息产业基地以及阿拉乡金马村铁路货运站附近。二、发展环境与条件(一)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1、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云南共有4060公里的国境线,约占我国陆上边境线的五分之一,联系国家较多。云南内与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相连,外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从整个位置看,云南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连接的链环。云南区位条件优越,是我国扩大沿边对外贸易开放条件最优、环境最好、面向国家最多、联系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对外开放面临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是拥有10个国家、约5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东南亚市场,另一个则是拥有7个国家、约13亿人口的南亚市场。发挥云南陆上通道优势,可以把这两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拥有3多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开放,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因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和泛珠江经济合作区域(9+2)两个国际、国内经济圈的有利结合部。具有明显的宏观区位优势。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昆明经开区处于主城、呈贡新城和空港经济区(昆明新国际机场)三大区域的连接带,是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产业支撑带,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昆明经开区距昆明市中心区仅4公里,以昆明为中心的200公里半径区域内已完全实现公路的高等级化,从昆明经开区沿公路可直接抵达国内各大中城市;昆明经开区距昆明铁路客运枢纽昆明火车南站仅4公里,距昆明铁路货运枢纽昆明火车东站仅2公里,距昆明国际机场也仅3公里,距昆明新国际机场(昆明空港经济区)30公里;昆明经开区规划范围内北有贵昆公路、贵昆铁路,西有昆洛公路、昆玉高速公路、昆河铁路(拟建城郊铁路快速客运系统)、南昆铁路,中部有东西贯穿的昆石高速公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昆明属于内陆城市,货物可经公路、铁路出海、出国。从公路看,昆明经开区可以由国道直接抵达中老边境磨憨、中越边境河口、中缅瑞丽等国家一级口岸;从铁路看,昆明经开区可由南昆铁路至广西北海港或越南的海防港出海,经贵昆铁路至广东湛江港或上海港出海,经滇越铁路至越南海防港出海;经由公路、铁路再转澜沧江湄公河转运至南亚各国等。昆明经开区也是昆明市连接内地及东南亚、南亚的最好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地。(2)主要产业优势明显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七大主要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占工业总产值的92.91%,为经开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3)企业孵化器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加快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云内动力工业园、深圳工业园区、云南电力集团科技园、科技创新园等园区建设。2006年昆明经开区孵化器建成面积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20位,在中西部仅次于重庆经开区。截止2008年,昆明经开区内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经开区管委会还于2008年7月出台了关于调整科技企业孵化器(二级招商引资平台)有关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财政支持、房租补贴、招商引资奖励的政策,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昆明经开区招商引资、培育企业、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作用。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将为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4)园区建设进一步发展目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三大园区建设尾部推进,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一区多园”的格局已经形成。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这是云南唯一的出口加工区,也是西南地区继成都、重庆和北海后,又一个得到批准的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享受“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和便捷的通关服务,适合“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昆明出口加工区东至南昆铁路,西临开发区主干道,南以大羊浦-羊堡车站一线为界,北接云大软件学院,规划控制范围2.5平方公里。目前,昆明出口加工区主要规划有围网工业区、总部经济区、珠宝加工交易区、进出口商品展示区、国际居住区、配套商业区等八大国际化复合产业园区。2008年2月,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务院九部委的正式验收,标志着云南承接对外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的能力显著提高,昆明出口加工区也有望成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项目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在实现围网封关验收的基础上,2008年,出口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工面由围网内扩大至围网外,“五通一平”工程全线展开,当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亿元。加工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监管要求,建立了出口加工区隔离设施,引进了海关、检验检疫、银行、运输、仓储等管理和服务机构,实行“境内关外”管理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通关模式,落户企业不出加工区即可在此办理一切进出口手续,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出口加工区2008年完成进出口额约130万美元,2009年有望突破5000万美元。2008年底,国家同意全国范围所有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这将改变昆明出口加工区单一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局面。同时,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对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增加地方财政等诸多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目前昆明经开区正抓紧研究有关政策,力争尽快落实。建立深圳工业园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为推动两地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泛珠三角经济圈务实合作水平而做出的重大决策。2007年11月,昆明深圳工业园宣传推介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举行。2008年根据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和概念规划,在昆明经开区内建设深圳产业转移基地。 2008年初,深圳工业园开始全面对外招商,深圳工业园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到2008年底,已有27家企业签约入园,协议总投资达290亿元。其中建成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2.1亿元;在建项目一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2、制约因素(1)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适应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需要昆明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属落后,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处于末端地位。近年来,昆明经开区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由于云南省处于西部边疆省份,全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尽管发展较快,但与其它省区,尤其是与东部发达省区相比,差距仍较大。在2006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昆明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位于全国第45位,是全部指标中排名最低的。开发区内电力、通讯、环保设施、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及职工生活娱乐、子女教育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内部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园区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难以形成。(2)综合经济实力不强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74.21亿元,增长24.61%,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排名依然靠后,在西部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中存在倒退的趋势。与全国其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昆明经开区的经济实力有一定差距。在2008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昆明经开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仅位列全部53个开发区的第34位。2008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昆明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仅相当于东(32家)、中(9家)西部(13家)国家级开发区平均值的15、14和 12,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西部13家国家级中分别列第11位、第4位和第11位。2008年昆明经开区生产总值仅为天津开发区的5,西部西安经开区的21,重庆经开区的24,成都经开区的27;工业增加值仅为天津经开区的4,西安经开区的19,重庆经开区的25;出口总额仅为西安经开区的21,重庆的36。(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开发区工业的结构层次较低,经济实力较弱。国有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占次要地位(2008年全区非公有工业实现产值49.6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08),现代大企业集团少,中小配套企业发展不充分,具有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少,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基本未进入。开发区内锡业锡材、CY集团等企业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的1-4月以来,锡业锡材、CY集团二者产值共下降7个亿,其余企业增长的四个亿被抵消,总体负增长3个亿;区内消费品和原材料类发展较快,生产资料类产品发展相对较慢,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缺乏市场竞争力。(4)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之间的协同出现短板效应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主要由第二产业增加值特别是工业增加值所构成,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02年至2009年,生产总值中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72.14和27.86变化为65.8和33.0,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上保持在70左右,说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不尽协调,全区生产总值主要是由第二产业贡献的。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92.4上升至2009年的97.3,占了绝对优势。从增长态势来看,2002年至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与全区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的变动态势完全一致,说明第二产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较大,影响也大。此外,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的变化起伏很大,这种变化不定的发展趋势说明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加以调整,明确其主要发展方向。工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支撑,今后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工业的配套和促进作用,以促进全区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由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处于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上升期,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大型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也多集中于工业项目,较少涉及服务业。开发区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且整体上处于低形态层次上,缺乏高附加值的支柱型第三产业。在物流方面,目前仍以传统物流为主,大多规模较小,成规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稀缺;金融保险业不发达,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商务服务业规模小,比重低,难以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信息服务业滞后,特别在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方面,物流业信息化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从2004年到200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2.50亿增加到42.9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值比率从2004年的33.17%下降到2009年的25.03%。2003年,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有14家,在全区企业总数中的比重为3.04%; 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9家,但在全区企业总数中的比重下降到1.46%。从总体上来看,昆明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如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昆明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1年位于全国第32位,2008年下滑到第43位;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昆明经开区4.7的南昌经开区,2008年上升到昆明经开区的4.1倍;2001年仅为昆明经开区80%的成都经开区,2008年也已超过昆明经开区,是昆明经开区的1.6倍。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上,南昌经开区2001年仅为昆明经开区的1.3,2008年已变为昆明经开区的2.24倍。(6)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到2008年,区内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7家企业被认定为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但在云南省科技发展经费投入不高,尤其是企业投入所占比例不高,科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的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仍是阻碍昆明经开区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2007年昆明经开区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了2214万元,R&D经费占昆明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的0.46%,占全国经开区R&D总支出的0.6%;2007年昆明经开区申请专利数量为72件,占全国经开区申请专利数量的0.24%;区内专利授权数346件,占全国经开区申请专利授权数的1%,其中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有60件,占全国经开区申请发明专利数量的0.94%;2007年昆明经开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名列全国5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第4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难以大量涌现,企业的发展难以上一个新的台阶。(7)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城乡发展失调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三大园区建设成绩显著,但功能分区和产业集聚仍然不明显,现有31个工业行业交叉分布。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辐射力有限。2008年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洛羊街道、阿拉乡分别由呈贡县人民政府、官渡区人民政府委托经开区进行管理,改变了经开区原来的单一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但同时城乡差异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8)带动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企业稀缺昆明经开区主要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从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由于这种企业的空间聚集不是以内在的机制和产业的关联为基础的,因而使这些企业缺乏强烈的植根性。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核心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往往一个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就可以在其周围形成若干个为之配套加工的中小企业群体。昆明经开区具有行业领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很少,规模大、竞争力强、具有较大实力的相关企业不多,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9)各类人才缺乏开发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道路,这就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人,有了具有科学发展观念和素质的人,才可能实现科学的发展。然而昆明经开区目前人才资源储备不足,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先进市场意识、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无疑将成为制约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的一大障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昆明经开区必须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利用人才、留住人才上做好文章,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发展机遇(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国家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此外,各级地方政府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也相继出台。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客观上创造了难得的“四低”机遇,即材料价格低、用工价格低、贷款利息低、建设成本低。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加之海内外流动性过剩,这为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国内外投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2)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进展及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将推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随着东盟“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的形成、“10+3”( 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合作进程的深化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相互之间的融合度大为增强,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云南省得天独厚的面对东南亚国家的地理区位优势凸显,云南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受益最多的省区之一,这将有助于云南省扩大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云南与周边国家正在建设和形成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等经济走廊,云南与越、老、柬、泰以及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正在全面走向深入。借助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可以有力地促进昆明经济开发区出口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充分开拓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经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3)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西南地区的六省(区、市)七方合作,给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带来发展机遇随着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合作的推进,西南地区的六省(区、市)七方合作加快,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云南正式融入由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等92省(区)组成的互补性更强、更有合作优势的经济圈。作为泛珠江三角经济圈中的一员,云南正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产业合作与提升,泛珠三角经济圈实质性合作的逐步推进,将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同时国家鼓励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也为开发区争取在国内生产要素的东、中、西梯度转移中,迅速搭建产业承接平台创造了机遇。(4)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带来的良好政策契机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鼓励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将继续发挥其深远的影响力。国家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的云南有可能成为东西部、海内外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项目合作者,将为云南经济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给予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使昆明经开区加大了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昆明经开区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国家支持泛亚铁路、泛亚公路、国际航空港以及中缅石油管线等西部基础设施能源通道的建设,使昆明从边陲城市成为了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5)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产业转移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制造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世界性的制造业大转移趋势。与此同时,过去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我国东部,由于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难于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加上受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资本向外扩张的需求强烈,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大批产业已开始梯度转移。云南资源、土地、劳动力成本等优势进一步显现。昆明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合作与分工的机会大大增加。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这些都为接纳国内外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投资增长周期进入减缓期。但是,外国投资依然看好中国,中国吸引外资水平继续提升,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8年,昆明市实际利用外资60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3%。金融危机加大了土地、环境成本等因素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促使他们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对昆明吸引外资是一大“利好”。(6)建设新昆明战略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设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推动昆明整个城市建设中心东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不仅拓展了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以及产业重构带来了机遇。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把工业作为加快发展和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关键,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突破口,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工业突破及园区招商引资。2009年5月,昆明市政府又发布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主城区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搬迁入园异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昆明市将用4年时间将主城4区内的工业生产企业和尚未进入园区的企业,引导搬迁至17个各有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的园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承接光电子信息、烟草配套、重型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配套、太阳能利用等产业,这为昆明经开区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7)昆明市招商引资热潮,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带来机遇2009年,昆明市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实施,4月5月,40个招商分局在市级领导的带领下,在派驻地开展了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召开了30场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市共签订了100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协议投资总额438.62亿元人民币、3920万美元、4000万港币。全市组织了“2009昆明北京投资洽谈会”、“2009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招商引资推介洽谈会”、“2009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及“第十七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赴南宁参加了“2009年第五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扩大了与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第十七届昆交会昆明市签订了100项招商引资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3项,项目协议投资总额25.9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内资项目87项,项目协议投资总额526.5亿元,拟利用内资522.9亿元,昆明投资促进馆获昆交会组委会“优秀布展奖”。 昆明市招商引资热潮为昆明经开区的引资招商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带来机遇。2、挑战与威胁(1)国际资本流动在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始于2004年的国际投资增长周期进入减缓期。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了约20%,由2007年的1.83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骤减至1.45万亿美元。工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外部环境依然趋紧,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影响和冲击仍然存在,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对工业经济影响仍在明显。昆明经开区的招商引资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工业项目储备偏少,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投资商压缩投资,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放缓。相当部分2009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由于资金和市场原因调整或暂停投资,投资需求受到明显抑制。(2)国际市场变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减少,造成工业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在多年走高之后,出现了逐步回落的态势,尤其是有色金属价格下降幅度更大,昆明多数冶金制造企业发生亏损。2008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区有色金属、化工等重化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另外,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且大幅波动,价格传导压力加大,运输成本、用工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上升较快,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给开发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国际竞争环境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情来看,无论是从资源存量和经济结构,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除新加坡外,双方非常相似。就经济结构而言,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相当大的比重,彼此重合度较高;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双边出口结构相似,双边贸易大规模的扩张受到制约。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尤其是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均发展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制成品,云南省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与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相似,互补性较低。在与东盟相比具有优势的产业中,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烟草制品及配套业、机械制造业处于其中,其他产业却优势不明显。正是由于相互间产品雷同和级别的相似,使部分东盟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采取措施,最终昆明经开区的产品出口受到了制约。越南、缅甸等大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保护民族工业,扭转边贸逆差问题,不断调整政策。缅甸、越南等国对一些通过边贸渠道进口的商品从品种、数量等方面加以限制,并提高了某些边贸进口商品的关税,使云南的边贸受到了限制。同时,一些东盟国家开始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与许多西方国家也建立了外贸伙伴关系,外贸伙伴日益增多,使其对云南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4)国内竞争环境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有力竞争,尤其是上海、广东等地已经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口贸易机制,拥有一批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云南省在这些方面是较欠缺的。昆明经开区还面临着同处西部的相邻省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竞争。如与相邻的同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在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上, 2006年南宁经开区与昆明经开区差不多,但南宁经开区增长较快,在2008年,南宁经开区的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是昆明经开区的1.27倍和1.32倍。广西与云南有着相似的的区位条件,目前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争取桥梁、纽带地位的竞争中比云南省抢先一步,争取到了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权,并且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据相关资料显示,东盟也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位、产业、政策、区内规模等方面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不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快昆明经开区的发展,在面对同样的发展机遇时,昆明经开区将会被周边省份经开区拉开差距。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级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工业强省、强市”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建立现代新昆明重要的产业基地和主要增长极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集群化、生态型为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为动力,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组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2、战略定位 到2015年前后,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综合性新型工业城区 ,现代新昆明的重要增长极,昆明市重要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基地、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食品饮料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二)基本思路围绕进位争先、提速增量、倍增发展三大目标,以 “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切实承担起现代新昆明建设主战场的历史重任,以投融资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为四个突破口,按照强基础、聚产业、调结构、提质量、快发展五点要求,做大做强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生物医药业、食品饮料业、光电子信息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以形成聚集效应、形成产业特色、提升区域竞争力。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好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王家营商贸物流园、阿拉乡片区产业园和大冲片区工业园六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上要严格执行规划,产业按功能区划布局发展,信息产业基地和光电子产业基地主要布局电子信息类项目以及其他类高科技项目,出口加工园区主要发展低污染、非资源型的加工贸易业和现代服务业,王家营商贸物流园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集商贸、会展为一体),大冲片区工业园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阿拉片区产业园主要发展生物医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和物流等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依托社会资本,走“引商建园、以园聚财、以商招商、聚集发展”的路子。实施思想解放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再突破、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基础设施突破、大融资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八大工程,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使经开区成为昆明市体制机制最先进、政策体系最科学、基础设施配套最好、行政成本最低、管理服务质量最好、发展环境最优、功能定位最明确、产业发展最具特色、经济最具活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协调的与现代新昆明相适应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聚集区和科技工业新城。(三)基本原则1、科学发展的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各方面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规划目标要与机遇、条件相协调,切实可行。树立全面的效益观,统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是加快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要着重发挥区位优势,培育主导优势产业链,促使开发区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3、开放合作的原则。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持续发展。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以推动产业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4、自主创新的原则。要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效应。为此,要着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载体,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5、环境友好的原则。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出发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认真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以产业链延伸为手段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更大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布局体系更趋合理,集群化水平明显提升,不同类型企业良性互动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加凸显,到2015年,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排名进三位,在西部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赶超二位,进入前三名,使开发区充分发挥昆明市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功能,对昆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确保开发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确保GDP年均21.75%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确保达到237亿元,争取达到241亿元;税收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递增15.8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亿元,年均递增25.41%。开发区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更大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合理确定开发区产业的功能定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到2015年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0.37:66.89:32.7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0.89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3.0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1.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2.66%;工业增加值达到144亿元,年均递增21.54%;工业总产值达到756亿元,年均递增30.35%。对经开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从政策、资金及配套服务上予以重点扶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名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通过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布局结构合理、竞争实力强的产业体系。 (1)突出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不仅具有比较增长优势和比较规模优势,而且具有较高的部门关联度、带动作用和新技术的扩散效应,是经开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推动经开区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主导产业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主导产业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从而制约着经开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在经开区经济增长中承担着组织和带动作用。“十二五”时期,要突出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增长强劲、对其他产业影响大,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优化目前具有比较增长优势和比较规模优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发展(2)稳步发展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具有比较规模优势,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柱,承担着经济增长、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和主要财政收入的任务。“十二五”期间,仍要大力发展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地位突出、对经开区发展贡献大、在目前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为开发区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3)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目前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产业,在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不仅投入大,而且风险高,有不同的可能发展方向。其中的一部分产业可能是短周期部门,其发展速度下来后,会成为劣势部门,而其它部门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会成为主导部门。这种分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并不排斥政府对其培育、保护和扶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要积极培育饮料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前景广阔、对产业升级推动大,具有战略影响的先导产业。密切关注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具有比较增长优势的产业的发展态势,从中选择有培养前途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于变为劣势的产业逐步有序退出。(4)合理发展其他产业。除主导、支柱及先导产业外的其他产业,对于提供着基础和配套作用的产业,如与烟草制品业配套的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应当合理发展。对于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要积极发展。对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曾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发展缓慢,并且与开发区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本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逐步有序退出,缓解与其它产业争地、争水等矛盾。(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进的格局。到2015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0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76亿元,年均递增28.31%。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良性互动的目标。3、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群化水平明显提升。建立与现代新昆明经济发展重心地位相匹配,与昆明经开区的空间环境条件相吻合,能够促进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合理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水平。4、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产业组织更趋合理,不同类型企业良性互动发展。“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15年末,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40个;形成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0个,10亿元以上的企业8个,20亿元以上的企业10个,使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在推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全区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5、外资外贸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更加凸显。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15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30亿美元。不断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总额保持年均16.38%的增长速度,2015实现年产品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四、产业发展重点(一)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依托区内已有的以烟草机械、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改装、锅炉制造、燃具制造等为主的机械设备制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机床制造业产业链和光机电集成应用产业链,加强协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依托云南电力科技园,加快推进电力设备产品产业化;加快云内动力工业园建设进度,提高产值规模;积极引进和发展中小水电成套设备、大型发电机组及维修设备、大型输变电设备技术及产品;充分发挥经开区机械设备制造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积极引导、拓展机械制造领域,为省市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到2015年,该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二) 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巩固以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云南昆岭薄膜工业有限公司、万鸿彩印、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云南中云力奥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形成包括烟草制品、纸箱生产、纸箱加工、纸箱包装、烟标印刷、烟叶密封罩生产、分色印刷、装潢设计等业务的烟草及配套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烟草及BOPP、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向环保质量型转变;以扩大省外和国外市场销售为目标,提高销往省外的比例,带动经济增长;发展烟用包装印刷、烟标印刷、BOPP膜等为主的烟草配套系列产品。包装印刷产业要加强数字化印刷网络体系建设,拓宽除烟草配套外的产品领域,提高生产负荷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三)食品饮料业重点开发以云南蔗糖、水果、核桃、奶类、葡萄、蔬菜、马铃薯、咖啡、茶叶、菌类等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方便面、马铃薯、咖啡、茶叶、菌类、核桃、奶类、葡萄新产品开发为重点,形成食品饮料制造业产业链,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在加工产品上,重点放在高、中档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上,以高档、出口产品为导向;在加工程度上,以精、深加工为主;在加工技术和装备上,要努力采用高新技术,引进与利用国内先进设备相结合;在加工规模上,要以大、中型为主。不断开发高级、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提高产品档次,创出名牌。到2015年,该产业群体产值力争达到20亿元。(四)生物医药业重点开发以云南植物药材和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医药药品、保健品药类、兽药、生物精细化工原料的生产加工。围绕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形成以中药材原料交易展销、中间物提取、原料药生产、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以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为依托,推进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生物医药、民族药的发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加快新产品、新剂型的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带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形成知名中成药特色品牌,形成若干科技研发实力强、规模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药制造及销售企业集团。到2015年,该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亿元。(五)光电子信息产业围绕经开区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和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光电子产业,形成包括硬件、软件、服务三大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