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066339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 知识结构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及其职业角色(一)教师概念 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出现之后 长者为师;官师一体;僧师一体 2.职业化阶段:私学教师的出现 学高为师;智者为师 3.专门化阶段:师范教育的产生 1681年法国拉萨儿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897年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4.专业化阶段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三)教师劳动特征 复杂性:劳动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劳动过程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示范性:劳动手段的特殊性:示范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富于模仿性的心理特点 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四)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传道者:道德观、价值观、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 授业解惑者: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解除学习困惑,启发智慧 示范者: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管理者: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朋友:与学生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研究者: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五)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开发学生的智力 C.做学生的朋友 D.教书育人D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师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BC 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已,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 C连续性D主体性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自私性 BABCD 20094.“教有法,但无定法”表明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A.长期性 B.连续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C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单一性 B.多重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B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与传统教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看法。要点:(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与研究关系上,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强调反思、创新(3)在对待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者;强调主体作用发挥(4)在对待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强调互动开放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的权利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育教学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科研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指导评价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获得报酬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培训进修权)2010简答题 20.教师的权利。(二)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011简答题 1.简述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具备的职业上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D.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ABCDE三、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指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事业,无私奉献 对学生,真诚热爱 对同志,团结协作 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二)职业知识素养(二)职业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职业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教师为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对教师哪方面的知识结构的要求()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CD 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A.语言表达能力 B.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C.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ABCDE案例分析:教师素质结构“只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再加上工作热情,就能当好一名教师”,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分析要点 不对。(1)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职业心理健康共同构成对教师素养的完整结构,案例中提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热情”可以看作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但仅仅有这两方面是不够的。(2)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和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等;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等。四、教师专业发展 (一)概念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教师从新手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 专业自我的形成(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叶澜的“自我更新”阶段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 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A.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 B.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C.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 D.先进教育技术的学习 E.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ABCD 2011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论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第二节第二节 学生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具有可塑性 具有依赖性 具有向师性 启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接受教师指导和帮助(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的选择性 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体的创造性 主体的自我意识性 启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别人无法替代他的学习,只能影响他的学习(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B 20114.学生不是被动的劳动对象,他们是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五个方面,即独立性、选择性、_、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A?A.调控性B.自主性 C.合作性D.主动性D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 2、其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格塞尔同卵双生子登梯实验 3、其差异性影响人的个别特点发展 4.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条件 2、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差异 3.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4.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2.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3.从个体发展的各种要求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2010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在人的发展中产生影响的是()A.教育因素B.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D.主观努力B案例分析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提示 1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物前提与可能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三、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指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教育中要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明显差异,教育中要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3)阶段性指人的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教育中要注意人的年龄特征 (4)个别差异性指每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5)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教育中注意挖掘人的潜能 在骨骼与肌肉的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关注个性发展D.抓住关键期AD 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表现了儿童发展的哪个特点?()A.阶段性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DD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阶段性 B、不平衡性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BD 20093.“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论依据是()A.最近发展区理论 B.一般发展理论 C.心里发生论 D.全面发展理论A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教师中心论”2、“学生中心论”3、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五、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一)学生的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获取各种学金资助的权利)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的权利)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申请法律救济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定的其他权利)2012简答23、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二)学生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遵规尊师养德修行的义务)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努力学成学业的义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遵守管理制度的义务)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案例分析:带刺的花带刺的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适时地赞扬了李刚的观点,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问题:就“刺”与“花”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分析要点(1)刺代表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花代表学生的优点。(2)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以包容的心对待犯错的学生;其次,学生是在人格上平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应平等对待有刺和无刺的学生;再者,学生都是有潜能的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实施个性教育,“刺”中看“花”。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概念及类型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 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教室中心论的观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BB 20123、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结果。这种师生关系的形态属于()A、对立型 B、民主型 C、依赖型 D、放任型D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DD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能自反,知困能自强也。”这句话放映了师生关系的哪项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辨证统一 C四、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教师领导方式(3)教师的智慧(4)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改变对学生的态度)3发扬教育民主(改变领导方式)4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智慧型教师)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