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995761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我把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部分。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 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 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 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 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以新的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新的理念,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据,采用问题牵引实验探索式教学方式,一节概念课,让学生去主动的探索和感受一个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以上的想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在新的问题的情境中,去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2)通过学生动手用电脑绘制图形,测算,并观察,分析、比较和 操作来强化学生实验探索意识。(3)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 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学生的几何画板的操作。二、教学方法和手段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 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 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 知识及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2)教学手段: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几乎是无效(起码是低效)的教学活动。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把教师做好的课件给学生以展示,学生只是把焦点集中在感观的形象上,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本节课 地点选在多媒体教室,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绘制直线(形)并测算相关 的角度(数),来主动的探求刻化直线的要素,及猜想,实验,证明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 生主动构建,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操作运 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实 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也反映了新的信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三、学法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感受程度不同,学习热情、身心特 点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 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自己动手、 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 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能力,这才是中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从而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所蕴涵的 无究魅力。并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的启发鼓励学生去新发现,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创新思考,亲身参与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2、坚持协同创新原则。把教材创新、教法创新以及学法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只有教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新地学,才能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首先是教材创新。在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引入上,我变课本上的“直接给出定义”为“实验一一猜想一一操作一一定义”也就是变封闭的、 逻辑演绎体系为开放的、探索性的发现过程。另外,引入的过程中从学生原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有的经验出发,从具体到抽象,引到学生类比发现实际生活中有关角的情 况。其次是教法创新。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着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不仅强 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 能力的投入,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能 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根 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让学生用几何画板作为工具来探究概念的 发生的过程,也体现了当前的所倡导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1)现行教材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发现过程,没有反映出科学认识产生的辩证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 很大的困难,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 养。(2)现代认知学认为,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思考、探索、 发现和创新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 极的思维状态,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求索的精神,这样才能全面 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一)直线的倾斜角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时,就会对 概念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 造了创新思维的氛围。通过这三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二面角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因为研究两相交平 面的相对位置的需要,从而明确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触发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的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