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8966815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学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学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测试题1及答案一、填空题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二、单项选择题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三、名词解释题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3.育人效益: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四、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五、 论述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的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毕业人数/学期教育投资总额 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的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本期增加数 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的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六、 材料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了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表现在两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新阶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学前教育学工作者开始逐渐摆脱以往那种以生物学观点解释学前教育的现象,强调儿童的本能或遗传的作用和儿童自发的发展的局限,开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学科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都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 历史上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综合测试题2及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2.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3.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4.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6.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7.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8.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9.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10.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两种。11.游戏活动具有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自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12.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实践练习的游戏、角色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13.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类。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 )A.自觉性低B.自制力弱C.注意力分散D.坚持性不强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 )A.溺爱 开放 专制 放任B.溺爱 民主 专制 放任C.溺爱 民主 强权 放任D.溺爱 开放 强权 放任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A )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德育和智育.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4.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B.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C.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D.表现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三、名词解释题1.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2.个体社会化:个体了解社会对他有哪些需要与期望、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并使自己逐步实现这些期待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3.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4.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5.有规则游戏: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四、 简答题1.简述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征以及对子女性格的影响。答:(1)权威型 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2)专制型 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3)放纵型 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4)忽视型 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2. 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答:我国幼儿园工作应坚持下列原则: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3.学前儿童智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智力与知识智能的关系。答: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4.学前儿童德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答: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主动性原则、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6.简述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答: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五、 论述题1. 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答:一、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包括;(1)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2)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3)学前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2.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答:(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五、 材料分析题1.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参考答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综合测试题3及答案一、填空题1.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保育环境 和 教育环境 。2.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 语言环境 、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 游戏环境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 人际关系 、精神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 等。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 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 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5.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教历。6.“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 和 生活叙事 。二、选择题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A.开放式B.区隔式C.秧田式D.封闭式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三、名词解释题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2.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5.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四、简答题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答:1) 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答:(1)教师能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4)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活动;(6)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7)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0)教师能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1)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五、 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答: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欢的1熟悉的环境;2舒适的环境;3富有新意的环境;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如: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如: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如: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等。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如: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六、 材料分析题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答案要点: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综合测试题4及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 社会教育 。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 个别联系方式 和 集体联系方式 两种。3.社区教育最初是 成人教育 形式的社区教育。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 社会教育 、 家庭 结合”的育人机制。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_而非突击性的原则。6.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 健康的体质 和 良好的个性品质 。7. 、充足的睡眠、 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二、选择题1.社区教育起源于( B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2.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三、名词解释题1.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庭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2.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的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四、简答题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答:、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答: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五、 论述题1.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答: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如何做:、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2. 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答: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六、 材料分析题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答案要点: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四川电大 何敏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综合测试题5及答案一、填空题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 “ 平民化”。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二、选择题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A.开放式B.区隔式C.秧田式D.封闭式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三、名词解释1. 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队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2.范例:可以仿效的事例;典范的例子。3.体验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情境创设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成长的过程。4. 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5.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四、简答题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答:1) 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答:(1)教师能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4)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活动;(6)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7)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0)教师能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自信自强的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1)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五、论述题1.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答: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如何做:、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2. 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答: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六、材料分析题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参考答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