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件运动衫》教案.doc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891085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件运动衫》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件运动衫》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件运动衫》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件运动衫教案【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2、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答复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欢和购置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好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表达友情”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老师可启发学生考虑: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响?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老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构造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一、 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2023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的:1、 知识与技能目的: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谨、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 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讨论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妙。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理解西部的兴趣。三、学生分析p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时机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才能,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究新事物。四、教学内容分析p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合适美美的朗读;合适在不断的朗读、探究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天窗天窗教材说明解题天窗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乡下屋顶上开的天窗,以及天窗给儿童带来的慰藉,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赞赏,儿童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茅盾,中国现代出色的文学家,无产阶级_文艺运动的出色_。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_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年参加中国*。他曾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开展_文艺,还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作出卓越奉献。建国后,担任全国文联副_、全国文协作协前身_、第一任文化部长,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副_。他著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天窗”,房顶上为采光而开的像窗子似的装置。本文用名词“天窗”作题目,说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天窗的情况。但作者却以天窗为由头,进一步写天窗给儿童带来的快乐和由天窗而引发的联想。构造分析p 本文是按内容性质来构造的,共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简单介绍天窗的来历及构造。第二部分第自然段,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这部分是从两方面写的,一是阵雨来了时,孩子们被关在屋里,天窗使孩子想象出雷雨扫荡世界的情景;二是晚上时,天窗使孩子们想象出美丽、神奇的夜世界中的一切。第三部分第自然段,总写天窗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应感谢创造天窗的大人们。语意理解“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呆在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这句话介绍天窗的构造和功能。第、句说乡下房子的弊端:窗子只一排,风雨天及冷天一关,屋子就没有光了。第句说天窗的构造特点。这几句是下文写孩子们望天窗去想象的条件。因为房子只有一排窗,一关上,屋子就漆黑一片,所以才会开天窗;因为关木板窗后只有天窗一处可见外面部分事物,所以才可能引发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这句写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大自然对孩子们来说,永远充满新奇,永远具有吸引力,雷雨天更是这样。孩子喜欢在雨中玩、雨中看,但大人却把孩子关在黑洞似的屋内。儿童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这时就会迸发出更强的理解大自然的念头。天窗可以看见雨脚、闪电,自然引起孩子翩翩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到舒适、安闲。这就叫“的慰藉”。“慰藉”,即抚慰,心情感到安闲。“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假设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机密;它会使你想到了假设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这句是作者从儿童的角度抒发对天窗的喜欢之情。第句是独词句,只一个感慨词,前文详细写出天窗给孩子的宏大慰藉,使孩子在无奈之中意外地得到抚慰,于是先感慨一声。第句概括地解释“啊唷唷”的原因。第句详细解释“啊唷唷”的原因,是从“眼看”与“想象”两方面写的。这句太长,语法构造复杂。从整体看,是并列关系的复句。每个分句都是使动句。第分句,主语是“它”,谓语是“使你看见”,宾语是“机密”。“机密”前边有两个修饰、限制成分,一是“宇宙”,限定这个“机密”是“宇宙”的“机密”;二是“假设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这是假定性词组,“假设不是”,就是“假如不是”,这个词组强调天窗的作用激发想象。第分句也是这样的构造关系。写作特点.全文思路独特。本文题目很像说明文题目。作者在“破题”后即避开对事物的说明去写天窗给孩子带来的神奇的景观、联想、想象。文章最后充满激情地抒发喜欢天窗之情,也很独到,作者是抒发孩子的情,是从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后产生的情思。独特的思路使文章显得轻松、愉快、很有情趣。.有虚有实,虚实相映。想象是根据实在事物产生的心理活动。扣住这一点,作者以“实”与“虚”的关联点、相似点为纽带,把实在事物与虚拟事物严密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神奇的情境。比方,写雷雨天孩子们的想象,先写从天窗看见的“实”景:雨脚、闪电。再写孩子们的想象:从雨脚与大雨的联络,想象出大雨倾盆的情景;从闪电与雷的联络,想象出电闪雷鸣的情景;再从雨与闪电的联络,凭想象勾画出骤雨扫荡世界的壮阔画卷。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适当的回忆与拓展,深化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一单元,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裹着,迟到中爸爸那温暖的眼神,秋天的思念中妈妈那声嘶力竭的呼喊,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那一沓沓的家信,都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今天,让我们随着这秋日的落叶一起梦回唐朝,与唐朝诗人张籍一同吟诵一首古诗秋思1、板书课题。2、一首诗的诗题就像是诗的眼睛,它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所以咱们在读诗之前一定的好好读读题目!3、指名读。并说说你读到了什么?4、师:是啊,这是张籍在秋风乍起,落叶纷飞时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诗。在宋代王安石眼中思念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思念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思念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品味一下吧!。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指名读诗。正音:见重3、全班齐读。4、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p 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5、师:同学们,古诗的朗读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同学们,你们也能这样有节奏的读这首诗吗?自己在小组里面试试吧!6、小组练读。指名小组读,齐读。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咱们要想读好诗,还要做什么准备啊?对,还要理解诗意。如今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自学方式,自由研读古诗吧!弄懂诗意。7、指名交流诗意。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3、交流。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见到的是秋风后面那不可见的家。那么,就请你把悲哀、思念-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吧。读:张籍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如今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场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单独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大家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再读。师: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生:写家书。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他表达的是什么心情呢?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师: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意万重”吧!齐读前两句。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秋思,秋思,思还藏在哪里呢?板书:说不尽又开封师:捎信人马上要走,所以匆忙之间-(指板书,生读:说不尽,因为意万重,所以-指板书,生读:说不尽3、师:我们再来看“封”字。“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把信封上。那“开封”就是-“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翻开,又合上,又翻开诗人为什么要重复这样的动作?4、师:课件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诗人张开手要从捎信人手中拿回家书,在要回这封信的同时,他会和捎信人说什么?5、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书就是诗人与家人沟通的渠道啊!这封价值抵_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6、他还会和捎信人说什么?7、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年年想回去,却年年不得行!这封饱含着万重意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8、他还会和捎信人说什么?9、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有多少话要问,有多少情要表达!这封分量沉甸甸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的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读课件: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四、回读,深化情感。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师:如今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1、这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会变,看,当年迈的母亲思念自己远在他乡的孩子时,她会轻轻的吟诵师诵读。2、当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惫、孤独的时候,她会轻轻吟诵生诵读。告诉远方的亲人,她虽身在他乡,却心在故土。3、当单独在家的孩子想念远方的父母时,他会轻轻吟诵,齐诵秋思。用这首诗带去自己的思念。五、拓展升华。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瞧,这是唐朝另一位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和张籍的这首诗比拟着读读,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读,交流。3.全班交流。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就读出了这两首诗*同的情愫思乡之情。是啊,张籍的思念是那封抵万金的家信,岑参的思念是一句淡淡的“平安”。就是这极平常、极平淡的事物、动作,却承载着一种不平常、不平淡的思念之情。难怪王安石会这样评价:“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六、总结。1、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2、配乐背诵。作业:1、将这首朴实的诗带到远方的亲人耳边,为他们背诵这首诗,寄托你的思念之情。2、课外阅读_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你会发现“思念、乡愁”这种情感的另一种内涵!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孔子教案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2、启发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重要地位。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理解等方式理解孔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送。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宏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老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ng)儒(r)祀(s)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互相亲爱。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四、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构造)一、(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2、默读1、2自然段,考虑: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考虑,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诲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络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诲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忠、恕”,宽容。第二课时:一、整体入手,回忆全文1、指名读课文,考虑: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3、集体交流,老师点拨第二个故事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2)第三个故事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由于有修养,“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2)孔子为什么说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慨,从他的感慨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3)第四个小故事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三、整体回忆,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化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沉,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莫高窟。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这颗明珠,去领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齐读课题-第18课。二初读课文首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想一想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莫高窟的特点?出示:“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齐读。三再读课文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在空白处批注你的感受,还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1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板书:彩塑“神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都看到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彩塑?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出示彩塑图片。“慈眉善目”是什么样的?你读一读好吗?“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读一读?一起读。这两千多尊彩塑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谁?卧佛出示卧佛图片。课文是怎么描绘卧佛的?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课文还有一个词能概括出这些彩塑的特点,谁找到了?“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是啊,这些彩塑个个跟真的似的,难怪游人会啧啧赞叹。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个游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彩塑呢?小结:说得真好!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留下的。咱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吧!齐读第二自然段。难怪作者要说-(引读 :“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板书:壁画什么是“精妙绝伦”?什么是“宏伟瑰丽”?你能联络上下文理解吗?板书:精妙绝伦、宏伟瑰丽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宏伟瑰丽的壁画的?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一处也运用了排比句式,谁找到了?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作者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写完了吗?省略号意味着什么?喜欢“飞天”吗?谁来读一读?(出示飞天图片)这些就是美丽的飞天,她们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成了我们眼前这段优美的文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可以吗?一起来吧!假如让你把后一个排比句也改写成有-有-有-还有-的句式,你可以吗?谁来试一试!可不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选取故事、民间生活或是自然风光的任何一个内容,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写一写,能想出几个就写几个。写好后同桌互相交流。敦煌的壁画真是美轮美奂,让人遐想联翩。一起再读一读这一段引读:莫高窟不仅-小结: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画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看着这些精巧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正如作者说的-(引读: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板书:藏经洞“曾”字说明了什么?板书:文物珍贵清_,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分子掠走。看一看这段令人心痛的充满屈辱的历史吧!(屏幕出示)-1907、19_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文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1911年_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19_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展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小结: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中国大量的灿烂文化。如今,我们只能从史书和图片上去欣赏它们了!下面请男女生合作,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我们再次回味敦煌莫高窟那古老文明的魅力!四归纳写法读完三个段落,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着中心句来写的。先总体概括,再详细描写。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注意运用。五总结全文同学们,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那一尊尊彩塑精妙绝伦;那一幅幅壁画宏伟瑰丽;藏经洞里的文物珍贵无比。游览过敦煌的人无不啧啧赞叹: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结晶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 艺术宝库18 莫高窟一颗明珠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文物珍贵 智慧结晶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鲜花鲜 花教材说明解题鲜花是一篇颇有新意的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出国参加比赛的女运发动,因脚伤发作而失败,她以为这次回国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有人献花。然而,在她非常失意的时候,机场一位女效劳员仍然热情地把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捧到她面前。文章说明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说,成功与失败同样重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发奋拼搏,就会赢得将来的成功。本文用一个名词“鲜花”作标题,但作者不直接描绘鲜花,却写了一件与鲜花有关的事,提醒一个深化的人生哲理,这是作者创意之所在。构造分析p 本文是按事件开展顺序记叙的,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鲜花应献给英雄。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一个女体操运发动因出国比赛失败,回国下飞机后沮丧、愧疚而垂着头走在队伍后面。这部分交代了她曾拿过两项冠军而承受鲜花,又交代了这次比赛失败是脚伤发作造成的,还交代了她因失败而沮丧、愧疚、怕见崇拜者的心理。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女运发动承受机场女效劳员献上的一束鲜花,她抬起头。这部分着重写女运发动与女效劳员的对话,写献上鲜花的神奇力量。语意理解“鲜花,理应赠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能献给一个失败者吗?”一句话自成一段,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鲜花不可能献给失败者。献花是一种礼仪形式,表示人们对成功者、英雄、先进模范人物的肯定与鼓励,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崇敬、热爱的情感。肯定、鼓励、崇敬都针对成功而言,不可能针对失败,这是常理。本文用这句开头,为下文作了铺垫,暗示下文会有一个打破常规的事发生,可能有人把鲜花献给失败者。这样开头,极新颖,也极具吸引力。“凯旋”,成功归来。“由于她怕见人,就走在队伍最后面,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记者好似有意避开她时,她明显地感觉到受到了冷落,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呢?”这两句话描绘她下飞机后的境遇与心态。第1句描绘她的境遇。这句很长,有6个分句。前5个分句与第6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写人们对她这个失败者的态度是冷淡的,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丧与愧疚的原因。本来就觉得失败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愧对父老乡亲,如今人们又冷落、淡然,这就更使失败者无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开”,是“冷落”的表现。人们亲爱英雄、成功者,鄙视、冷落失败者,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所以,她“走在队伍最后面”。第2句是反问句,是她的心里话,表示她理解大家的冷落态度,同时,这句话也是深深的自责,责备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没有实现为国争光的共同心愿。“沮丧”,灰心绝望。“愧疚”,惭愧不安。“谁都不能防止失败。我相信,失败和成功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成功属于将来。”这是机场女效劳员对女运发动说的话,是本文的中心句。这3句话阐述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启发人们应正确对待失败。对待失败的态度历来有两种:一种是消极回避性态度,害怕失败,回避失败,一旦失败,便“一回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另一种是积极建立性态度。女效劳员的话恰好讲明积极建立性态度的三个方面:第一,成认失败是不可防止的。做任何事情,特别是体育竞技活动,都有风险,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美妙的愿望而已。第二,成认失败对人的重要性。失败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进步人的抗挫折才能,还可以发现行不通的路,进而找到实现成功之路,所以,“失败和成功”“同样重要”。第三,保持发扬乐观向上、奋斗拼搏的精神。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终敢于挑战,具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意志与信心。要承受失败教训,慎重地考虑风险,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平衡风险,努力追求成功,即“让失败属于过去,成功属于将来”。写作特点从一个小场面中提醒中心。本文描绘了一个小场面:运发动回国刚下飞机受到迎接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作者采取电影特写的手法,把镜头摇到失败的女运发动身上,聚集笔力写她垂着头走下飞机,走在队伍最后面,神情沮丧。看到机场女效劳员手捧鲜花站在她面前,她抬起头,眼睛充溢着泪花。最后言简意赅地提醒了本文中心正确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奋起,也是英雄,也应受到敬重。情节丝丝入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对情节的交代丝丝入扣,比方,先写她曾经获得过成功,这次失败了所以她面部表情及表现畏缩不前,再写她意外地发现有人给她献花。经过谈话受到鼓舞,完成了一个从失败阴影走出来的过程。文章细节描写非常成功,如,写女效劳员献花,不直写她跑过来热情献花,而是用女运发动的眼睛挪动去表现:先看见“一双脚”,再看见腿、套裙、铜衣扣,最后看到白净的脸。这正是女运发动一点一点地抬起头来所见到的,非常细腻。开头写女运发动“垂着头”,文章结尾句写她“抬起了头”,首尾照应,这一“垂”一“抬”,表现出“鲜花”的力量。另外,为失败者献花,这一构思极巧妙,这一反常态的描绘,实在令人叫绝。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一)草原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化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联络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A案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老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考虑: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如今,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_原的美丽风光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考虑: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答复,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缺乏以表达)。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冲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工程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欢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仍然盘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妙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设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五年级语文教案(二)将相和教材分析p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严密联络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学情分析p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长远,内在联络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络。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展排练,在班上演一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老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引导教学。第 43 页 共 4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