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746276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主观题1、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十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及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38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动? 为什么?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外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7分)(2)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了什么? (7分)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7分)3、材料一:20世纪中叶,面对超级大国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我国在技术基础薄弱而又得不到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相继制造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谈谈你对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主要内容仍然是课本11页最后一段)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还包括以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文化实力。以凝聚力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堪称造就生产力的生产力,形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的“软件”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谈谈材料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4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不断开发我们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8分)4、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3577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1%,而日本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85.057万亿日元,占GDP的17%,美国当年的文化产业收入是4000亿美元,产值占GDP总量的18%25%。材料二: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上以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从全球市场看,美国影视,业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会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事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材料一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分)提升文化竞争力应: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1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分)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分)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1分)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分)因此,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会再驻新的辉煌。(1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分)美国企图通过强大的新闻帝国,通过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达到利用经济、政治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维护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2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2分)6、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既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又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7、2005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使红色旅游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陈地,以红色旅游产业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合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或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塑造人们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2)怎样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红色旅游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服务于现代化建设。(6分)红色旅游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要适合人民群众的需要。(6分)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既要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要说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创新。(6分)8、2004年11月6日,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闭幕,这次博览会是集货物贸易、投资洽谈、服务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盛会,是我国“睦邻、安邦、富邦“周边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文化联系日渐紧迫,这次博览会将使我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入和务实。请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文化交流和发展也随之打破地域界限走向全球化,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的加强,文化交流也日渐迫。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它能让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们互相理解、彼此欣赏,有益于共同融入世界大家庭,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中国与东盟通过文化交流将更能促进经济上的合作、政治上的共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9、材料一: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公布了由日本右翼团体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修订的中学教材新历史教科书这一新版历史教科书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观.不仅没有对旧版教科书中违背史实的内容进行修正,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美化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掩盖企图灭亡中国的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的损失,肯定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材料二:日本政府此举引起了中国,亚洲其他受害国,以及日本本上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怒和抗议.5月,中日韩三国文学专家其同编著的历史读本东亚历史共同读本出版,旨在还历史一个真实,让历史不再重演.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1) 日本右冀势力为什么要修改历史教科书?,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影响.(2分),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分),日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内政治上存在着强大的右翼势力,这决定了它要谋求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是谋求文化霸权的表现,其日的是美化侵略历史,向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最终使日本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3分)(扣设问分析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原因并揭示其目的)(2)中日韩共同编著出版东亚历史共同读本有什么意义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人有着不同的影响.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健康发展.(2分),中日韩三国文学家联合编著东亚历史共同读本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让日本青少年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鉴,这有助于日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1分)有助于孤立日本右翼势力,(1分)有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1分)1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多样性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体现了什么道理?这说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因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具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这一段可回答为什么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一段可回答怎么样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确良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13、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满怀深情地说,中国已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洗刷了百年耻辱,现在剩下一个台湾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悉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强烈的认同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它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14、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站时,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激起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会见创造了融洽的气氛。运有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说明了两岸文化同根同祖,激起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15、现代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吗?为什么?有人说,现代中华文化就是旧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不对。(2分)因为: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的,仍具有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其内涵已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现代文化与旧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已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16、结合“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认识。(8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组织作家参加采风活动,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4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家通过采风活动,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4分)17、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饿强烈不满。现在请你为“红色宝典”的改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要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均可)18、辨析题: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因此,实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焕发青春,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祟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因此,题目观点是片面的。19、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的鲜明”,“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绕而处于愚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则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请你结合上诉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当代青年,应当怎样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构建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学会继承传统,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文化新辉煌的过程,就是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过程。对待传统文化,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一味固守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20、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21、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就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22、2004年1月30,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2分)(2)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分)23、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再发展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体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4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并不是先后两个过程。(5分)(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1分)24、有人说,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穿牛仔裤,吃麦当劳,听摇滚乐,观赏美国大片等等,我们不需要固守文化的民族性。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源泉和基础,是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它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存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25、2005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揭晓了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最终结果,徐本禹与刘翔、袁隆平、中国女排等一起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别人帮助了我,我肯定要帮助别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和信念,使徐本禹放弃了高分考取的公费读研究生机会,到偏僻的小学支教。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精神被称为”徐本禹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徐本禹精神“的评价。徐本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是对其基本内涵的最好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徐本禹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当代青年应向徐本禹学习,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26、材料一、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材料二、徐本禹,山东聊城人,大学结业后到贵州从事支教活动,在其他人陆续离开后,他仍坚持在贫困山区,用他的知识和爱心温暖着贫穷的孩子,考上研究生后,他申请了保留研究生资格,又回到贵州继续支教。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坚持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徐本禹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同样也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这成为他从事支教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思想道德对于促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27、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辩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1)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所以,但丁认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3)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所以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样非常重要。(4)因此,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做到既要有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上述观点是错误的。28、有人认为,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这种观点对吗?不正确。这种观点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29、9月12日,标榜整洁、秩序、完美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接待游客。在首日入场的1.6万名游客中,三分之一来自内地,包括一团1600多人的广州旅行团,他们也带来一幕幕的“文化冲击”:有广州小男孩在浪漫的睡公主城堡前,光着屁股撒了一泡尿;有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或累极蹲在地上;由于天气炎热,有的内地游客公然在路边和商场里蹲下乘凉,有人甚至将衣服扒开,拉高上衣降温或者脱下鞋子;地上多了不少烟蒂、水瓶、纸巾和香口胶;在游乐项目“太空飞碟”前,一名排队等候的游客随手就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往旁边的花坛上扔去,还有游客向花坛里面吐痰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改善这种现象提出建议。(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文化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了,不意味着文化也会自动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日益丰富,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3分)(2)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3分)(3)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人民群众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分)(4)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分)30、(10分)辨析:“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1)、将传统习俗等同于落后文化的观点是片面的,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1分)(2)、所谓传统习俗,是指世代相传的社会风俗习惯,是过去若干代风俗习惯的积累,(2分)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2分)(3)、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和看风水等。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2分)(4)、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有糟粕的内容,我们应当保留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改造其中的落后部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3分)31、在中华文化的白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等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12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民族聚居的地区特定的经济、社会、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因此,各地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4分)不同区域、不同兄弟民族的文化,长期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所以具有共性;(4分)另外,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各民族的文化因此具有了中华文化的共性。(4分)32、(15分)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情人节”“圣诞节” 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3分)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分)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分)(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分)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求用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的原则。(2分)33、1997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热播,一时间,韩国影视作品和影视明星风靡一时。经过了8年的发展,“韩流”愈演愈烈,对安在旭、金喜善、裴勇俊等明星大家耳熟能详,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影视作品一度风靡全国。如今,这股“韩流”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韩国风味的饮食店、韩国风情的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遍及中国广大城乡。8年来,借助流行文化的外壳,韩国正在实现逐步占领中国文化市场的目的。有人认为,“韩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文化侵略”,会冲击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1).要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韩流”。一种文化的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韩流”带来了韩国人的生活智慧,也暴露了我国流行文化的某些缺陷。在过去的五千多年时间里,中国正是吸收和消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逐步成为东方文化的策源地和文化大国的。对待“韩流”,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与批评,而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并用它来解决我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做法。(2).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不矛盾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开放的全球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兼收并蓄,我们才能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充实自己。35、认同本民族文化,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所以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36、“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则是错误的。37、“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有交流的必要,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起点。(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只有克服那些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以及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向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38、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121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确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武当山、苏州园林等多处世界遗产在评估名单之内,这意味着我国的世界遗产现状遭遇“黄牌警告”。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认为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景点轻景观;二是重利用轻保护;三是公约意识不强。公约明确规定,不论在世界遗产范围内还是在其缓冲区内进行建设、开发,都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批,可国内很多地方不遵守。针对材料中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并提出你建议。(1)文化遗产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类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但由于自然和一些人为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遭受被破坏的危险。(3)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呼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加入公约国家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严格审定,将合格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设立保护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入名录的各项遗产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措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国于1978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04年7月,我国已有3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4)政府应加强调控和引导,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和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建设的关系,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5)吸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6)加强世界遗产的宣传,让人们真正懂得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加强公民的法律和公约意识。39、“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质清新,就必须清理它的源与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对文化创新 ,拒绝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是错误的,会使民族文化失去生机和活力;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会使民族文化失去根基,也是错误的。文化创新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0、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指出,必须善于学习。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1)怎样理解“学不可以已”和“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不可以已”和“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永远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2) “学习型社会”有什么特点? (见课本)(3)怎样才能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每个公民都应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国家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第二单元主观题1、辨题: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称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快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主动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对本国的了解,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国力,也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2、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的思想。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一、观点二作简要评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教育全盘否定不科学。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学的。因为古代教育也有不少消极成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3、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请你对以上两个观点加以评述。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否定,也不可全盘肯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地认识。观点一看到了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具有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4、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请评析上述观点。(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所以文化继承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3)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在继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也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5、材料一: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材料二: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其原因有哪些?(1)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4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分)(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4分)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微型机和活力。6、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观点?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由于世界各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见上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见上题)7、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现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他们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