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手册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746113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知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震知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震知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知识手册一、 概述 3二、 地震的产生.3三、 地震现象 3四、 地震的术语.4五、 地震起因.6六、 全球两大地震带 7七、 地震的预报 8八、 地震震级 9九、 地震自救大全 9十、避震要点 .14十一、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7十二、高楼避震策略 18十三、家庭避震策略20十四、地震时的10条须知.20十五、平时的准备工作23十六、临震应急准备 24十七、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27地震知识手册一、概述地震(earthquake )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 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 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 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 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 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 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 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二、地震的产生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 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 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 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彳主彳主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三、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 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 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 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 3分钟。地震造 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 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 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 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 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 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 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 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 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 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 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 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 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 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 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 远达5千米。四、地震的术语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 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 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 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 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破 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 公里。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 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 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 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 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 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 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 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 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 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 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 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 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 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 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 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 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 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 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 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 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 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 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 烈度分为12度。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 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 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一太仓发生了 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 在何处,只能说常熟一太仓发生了 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 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 震烈度是3度。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 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 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五、地震起因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 震分为以下几种:(1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 以上。(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 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 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 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5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 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 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六、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 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 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 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 零散。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 主要分布在:东南一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一太行山沿线和 京津唐渤地区,西南一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一新疆 和陕甘宁部分地区。七、地震的预报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 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 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 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 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 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 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 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 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 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 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 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 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 都在努力探索。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 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 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 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 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 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 理论上攻克。八. 地震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 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 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 的又称为巨大地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具有不 同程度的破坏性,称为破坏性地震。九、地震自救大全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 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 同的对策。(1) 学校人员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 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 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 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 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2)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 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 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 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 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3) 车间工人避震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 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 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 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 生。(4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 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 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 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5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 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 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 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 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 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 躲避,减少人员伤亡。(6)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 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 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 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 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7) 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 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 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 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 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 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 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 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 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 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 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 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 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 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 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8) 震后互救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 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 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 现了 “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 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 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 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 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 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 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 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9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 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 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 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 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 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 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10 )救人的方法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 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 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 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 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 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 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 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 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 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 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11)施救和护理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 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 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 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 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 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十、避震要点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 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 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 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1)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 能有易燃易爆气体。(2 )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 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3 )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 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 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4 )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 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 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 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 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 震过去后再下车。(5)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 高门脸、雨篷下;避开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6)强震过后如何自救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 否有幸存者声音。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 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 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十一、地震谣言如何甄别(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 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 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 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 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 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 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 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 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 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 “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 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 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 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十二、高楼避震策略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 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 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 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 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 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 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 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 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 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 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 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 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 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 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 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 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 利于最快获得救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 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 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 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 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 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 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 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 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 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十三、家庭避震策略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 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 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 要耽误时间。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 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 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 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 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 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 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十四、地震时的10条须知(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 的下面,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 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 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 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 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 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 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 重要的。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 所较近的地方。(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 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 这些物体。(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 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 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 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 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 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 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 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 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 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 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 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 做到绝对不吸烟。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 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 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 联系、求助。(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 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 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 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 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 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 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 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 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 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 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 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 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 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 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 不要轻举妄动。十五、平时的准备工作(1)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 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 鞋。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急救医药品便携式收音机、 手电筒、干电池现金、贵重品内衣裤、毛巾、手纸等。(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 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 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 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积极参加防灾训练。十六、临震应急准备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的应急工作:(1) 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 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 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 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2) 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 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 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 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3) 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 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 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 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4) 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 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5) 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 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 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6) 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 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正在治疗 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 到安全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 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 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 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 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 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 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 少经济损失。(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 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供水、供电、通信 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 低负荷运行。(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 里不利防震的隐患。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 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 掉。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 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 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 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 杂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 紧急避险”练习。十七、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1) 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 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2) 在家庭怎样避震在楼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 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 空旷地带。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 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 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 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里要注意利用它们。(3 )室内避震要注意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 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千万不要跳楼!(4) 在高大复杂的建筑物怎样避震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5 )在学校怎样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 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 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6 )在野外和海边怎样避震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 流滑坡等;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 产生的海啸的袭击。(7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 头部;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 或栅栏处;在商场、书店、展览饱、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 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远离玻璃橱窗、柜台或其他危险物 品旁边;(8)特殊情况下的求生要点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向 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 布后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