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习与生命教育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700435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学习与生命教育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经典学习与生命教育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经典学习与生命教育仅供教学研究参考请勿出版和用于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但是,大都重在知识传授,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再增负担,也使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生命涵养功能被湮没。本文认为,经典诵读应该由传授知识走向生命涵养,发挥文化经典的生命教育功能。一、文化经典是塑造人的生命的基本力量一、文化经典是塑造人的生命的基本力量人的生命的三重性 血缘性生理生命。血缘性生理生命。指人从父母中获得的肉身。生理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第一表现,也是其他生命内涵存在的基础,但如果仅有肉身,人还不能称之为人的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人的生命之所以称为人的生命,其关键就在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其他人和组织结成复杂的关系,其生命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这就是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还必然具有超越性精神生命,方能显出人为万物之灵的根本特性。前者是人的生理生命,后两者是人的人文生命。人的本质是由后两重生命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人文生命。人的本质是由后两重生命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人文生命。人的尊严也正体现在人具有人文生命这点上。荀子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解释:“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约前313-前238)百家姓要构建的就是人的人际生命。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久郁心中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左传这段话要建构的是人的精神生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实,中国古代的蒙学经典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实际却是形散而神不散的。这个神就是生命,它们都是围绕着生命来展开的,它们都是对人的生命的某一侧面的或表达。三字经目的是实现的人初步教化,使人成为一个人;百家姓接上人的生命谱系,建构和扩大人的人际生命;弟子规注重人的行为规范的培养,千家诗要激发人的美感;幼学琼林旨在知识的综合传授,完全人文积淀。二、文化经典从生命意蕴的角度可分二、文化经典从生命意蕴的角度可分为四类为四类 1、思想类经典 2、文学艺术艺经典。3、生活类经典。4、科技类经典。思想类经典:儒家经典重在建构人的社会生命,使人在实现社会生命的过程中创造超越性精神性生命。其主要经典是四书、五经。大学最能体现儒家的思想。它提出的“三纲八目”的人生模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正统也是最具影响的生命实现模式。三纲三纲是指修德修养的大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八目是指道德修养的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如下:大学之道,大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家经典主要关注人的生命的个体性,通过对个体生命的保全来获得对宇宙大道的体认,实现超越性精神生命。其主要经典是老子、庄子、列子。庄子最能代表道家的思想。庄子最能代表道家的价值取向。它旨在让人们从“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中摆脱出来,摆脱一切束缚,追求自由,保持个我。佛教在中国以禅宗为代表,其旨归直契超越性精神生命的获取,主要经典有坛经等。第二类是文学艺术艺经典。这类文化经典旨在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获得美感。文学经典如诗经、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另外,艺术类经典如音乐名曲、名歌,美术类的名画、名书法作品等。这些作品体现了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情感世界,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呈现出一种“诗意”。比如说唐诗三百首。其中有对自然的讴歌,让人领略大自然对生命的美感;有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叹;总之,都是表达人生命情怀、人生感受的。我们背诵它的目的是从获得生命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感受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卖弄。第三类是生活类经典。这类经典旨在培养人们的生活情趣,帮助人们获得生活的乐趣。比如说茶经。大家知道,喝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渴,而是要营造一种生活氛围,培养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因为品茶饮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甚或使自己的情操、修养得到提高,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茶经不厌其烦,对种茶、采茶、制茶、茶具等作了详细有说明,尤其是它把饮茶是作为一个艺术过程来论述的,其中贯注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其目的是让人通过这个复杂的过程营造一种氛围,让心平静下来。读茶经,就是要读出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平和。第四类经典是科技类经典。这类文化经典旨在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和身体的健康长寿。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一部科学技术经典,全书十八卷,介绍了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熬盐、制糖、酿酒、烧瓷、冶铸、舟车制造、造纸、颜料,等等,几乎包括了所有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程。天工开物虽为科技类著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章的前面,他都对这些科学技术内容作有人文性的说明,阐述它对人的生命的意义。它对我们今天的科技教育很有启示。乃服第二 宋子曰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衤豆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三、文化经典教育应着眼于 生命涵养 1、人文教育。2、人格教育。3、人才教育。人文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毫无人文素养的人,无从进行人格教育,也很难进行人才教育。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首要进行的教育就是人文教育。三字经中大量关于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的知识,儒家经典“三礼”中关于礼俗的教育、春秋三传中的历史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幼学琼林可谓是一部最系统的人文教育读本。全书共分三十三个部门,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难怪古代人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说。从这些文化经典中,我们看到,它们都在力图对人们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人们的安身立命提供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人格教育奠定基础。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最终都指向人格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格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教育只有围绕着这个宗旨才才算找到了它的归宿,才不会迷失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教育都是生命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经典,大多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以人格教育为其统帅。如三字经首句即是“人之初,性本善”,直接进入人性问题。众所周知,人性问题要回答的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也本质也就是人格问题。三字经首句即是“人之初,性本善”,直接进入人性问题。众所周知,人性问题要回答的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也本质也就是人格问题。三字经以此开篇,可谓直揭该书主旨。大学也是如此。大学首句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是指人的良好的德性,“明明德”就是发明人的良好的德性,讲的也是人格问题。儒家的另一部经典中庸也是以此开篇的。中庸首句即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讲的也是人性及其教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人格的培养问题 事实上,除了这些开篇即表明宗旨的经典外,还有许多经典是围绕着人格的建构来展开的,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经典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世界,影响深远。我们在诵读这些文化经典时,应抓住其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是他们的精髓和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人才大致有三种:德才、艺才、技才。德才、艺才、技才。德才。德才。所谓德才,即由德而才,指因为道德品质高尚而具有的能力,这些才能是以人格为基础而获得的,是人的德行的延伸。由德而才是中国古代的人才观的根本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所谓的人才,主要指德才。德才是经邦济世、治国安民之才,也就是管理、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即政治人才。艺才。艺才。所谓艺才,指文艺方面的才能,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中国人崇尚审美生活,因此对这方面能力的重视虽然不像对德才那样视为真才,却也视为人的素质高下的一个标志。故中国文化经典中,唐诗、宋词、元曲等视为必读之书。技才,指掌握了某种人文技术的人,如算卦、堪舆、医术等。实际上,这些技术虽然很多现在看来不够“科学”,但其中也不乏合理因素,对我们理解生命、安顿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即使是作为一项人文知识,了解一些也应该。其实,除了上述三种人才之外,还有大量掌握了生产技术、手工技艺的人。不过他们的技术往往被视为小技甚至“奇技淫巧”,不入法眼。从今天看来,无疑是一个缺陷。我们应该多读读之方面的文化经典,如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四、小结 文化经典是塑我们生命的基本力量,教化生命、涵养生命是文化经典的精髓。因此,它也要求我们在学习文化经典时应着眼于生命教化与生命涵养。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卷帙浩繁的经典从四方面重新归类,可以把内容庞杂的经典从人文、人格、人才三方面的涵养把握其精神。这种从生命教育角度解读经典的途径,才能真正把握经典的精义,才是经典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方法。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