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55120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概念( 名词解释 )教育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 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 目的的 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 制度性和 系统性的教 育, 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影响, 并通过平等交往与互动过程, 促进受教育者健全 发展的活动。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教育学创立始于文艺复兴之后 )( 1 )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 )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 及其体 系。( 3 ) 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4 )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 教育学著 作。( 5 )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最早较为系统的教育学著 作; 中国最早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2)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它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 基本的法 律保障;(3)1995 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 度。(选择判断题)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1 教育的功能(了解)主要场所是学校;( 1 )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核心功能。( 2 )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所以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由教育决定人的发展与社 会发展之 间矛盾时的着眼点所决定的。( 3 ) 教育不仅要把有目的的培养人作为其本体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应 该把人作 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这是由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 体地位以及这种主 体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凸显所决定的。( 4 )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冲鸭!看完这些题保你过,过,过!2 学校教育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 P44-45 )( 1 ) 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 ) 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 ) 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 ) 学校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 )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性3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掌握)1 概念: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的功用和效能; 具 体 说就是教育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以及整个 社会 的稳定、变革和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2 功能(一)经济功能A. 教育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 )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未显示的劳动者 ( 2 )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型为专门 性的劳动者(3)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化为高水平的劳动者( 4 )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变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 5 )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 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B.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1)能够传递和传播教育知识(2)能够发展科学(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3)能够制造政治舆论(三)教育的文化功能A能够传承文化(1)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2)可以活化文化B能够改造文化C. 能够创造与更新文化3 特点间接性 隐含性 潜在性 迟效性 超前性 有限性4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简答题 P60-66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2)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3)制约着教育的结构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 制约着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3) 制约着思想道德的内容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简答题 P69-70 ) 教育德行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 之一。 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 一定 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 经济等其他社会现 象的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2)具有能动性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1 教育规律定义(名词解释) 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 要素之间、 教育系统与其环 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2 教育规律的分类(选择判断题 P83-84 )( 1 ) 教育的结构规律( 2 ) 教育功能规律( 3 ) 教育的发展规律3 教育原则定义(名词解释)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 认识而 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准则。其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 1 ) 教育原则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必须坚持鉴于 实践第一 的观点,把总结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摆在探索 教育原则的首位; ( 2 ) 教育原则的制定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3 ) 必须建立在教育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4 ) 教育原则是知道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原则,是上位原则,对所有下位 原则都有 指导性和规范性,但又不能代替下位原则。4 教育艺术定义(名词解释) 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体遵循教 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 上,稳定、综合地体现出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 力的教育智慧、 个性、美感和灵性。5 教育艺术的要旨或特质(简答题 P99-100 )( 1 ) 主观性( 2 ) 情感性( 3 ) 双边性( 4 ) 创造性( 5 ) 审美性( 6 ) 独特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名词解释)( 1 ) 教育的唯一特性是复杂性( 2 ) 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 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在我国, 教育的目的是由国家来制定的,通常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来呈 现。2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简答题 P118-120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 )“完整发展” 所谓完整发展,即人的基本素质整体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可以有发展 上的差异, 但是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2)“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人的基本素质协调发展。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发展 上, 现实中某些方面偏废的现象很少,但偏移却是普遍的。人的发展可以偏移,但不可 失调, 否则就是畸形发展。(3)“多方面发展” 所谓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上 的多样化发 展。(4)“自由发展” 所谓自由发展就是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的全面发展一定是 一种自由发展。第五章 现代学校制度1 现代学校制度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掌握)P147-1502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判断)1)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2)学校教育功能偏离3)教师发展不足4)学校活力缺乏5)学校法缺失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1 教师专业发展(简答题 P171-173冲鸭!看完这些题保你过,过,过!( 1 ) 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 2 ) 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 ( 3 )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2 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选择判断 P182)(1)(2)(3)教学关系 情感关系 伦理关系第七章课程1课程定义(名词解释P192 )课程就是人们有目的、 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和形成经 验的过 程。 这是广义的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中的课程,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 生有目的、 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人们通常所说的“课 程”是指狭义上的课程。 主要有六个特征: 学习性、选择性、 过程性、目的性、计划 性、结果性。2 课程类型(选择判断 P194)(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 ) 国家课程是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我国中小学主要是国家课程( 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确定的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 学生个性 发展的需要和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 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 制。( 4 ) 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选择判断 P204-209)( 1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 )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 )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建立与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 课程资源定义(名词解释 P212-213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 它是在现代资源及其开发观的指 引下, 基于教材研究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课程研究的新兴主题。第八章 教学理论1 教学定义(名词解释 P227 )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教育目的、 以一定文 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中为着特定的教学目 标,以课程为载体, 张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 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 性活动。2 教学的作用(简答题 P228 ) 从教育目的看,教学的基本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 展,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思 想品德、智力、身体素质、审美情感与能力)( 1 )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 3)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4 ) 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 一方面教学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 包括是 学生掌 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在促 进学生认知发展 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3 教学设计定义(名词解释 P242 )教学设计, 其实质就是为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学习经验, 借助各 种媒体 和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 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 优化配置 的形态过 程。 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其 最终目的是提升 学习者的学习成就。4 教学设计的基本取向(选择题 P243 )( 1 ) 教师中心取向( 2 ) 学生中心取向( 3 ) 学科中心取向5 教学原则定义(名词解释 P251 )教学原则, 就是人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的 规律性 认识而制定的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既指向教师的教, 有指 向学生的学,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 方方面面的工作均起 主导作用,是从事教学工作通常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第九章 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定义(名词解释 P261 )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 师组织、 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 习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2 教学言语活动定义(名词解释 P269-270 ) 教学言语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运用语言开展教学, 推动师生交往和互 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实践 活动。 教学言语活动的教育意义体现在 两个层面: 一是它本身具有改善教学效能和促进 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 二是教学 语言对课堂活动还具有基本的维持和促进功能。 常见的 课堂言语行为有四种: 教 学提问、刺激、讨论、倾听。教学板书的三个特点:(1)即时性(2)纲要性(3)长时性3教学组织形式定义(名词解释P276-277 )教学组织形式, 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 在一定时空环 境中通 过一定的媒体,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 形式可以划分 三类: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综合教学。现行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4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选择判断 P280-290)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4)课外辅导5)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5教学评价定义(名词解释P290)教学评价是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主要评价有三类:1 ) 他评价与自评价2)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6 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选择判断 P294-297)()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1)学科成就测试(2)日常考查(3)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方法(1)综合量表评价法(2)分析法(3)调查法(问卷和座谈)第十章德育1 德育定义(名词解释 P301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来说, 它指的是教育者根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目的、有 计划和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 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 德育功能(简答题 P306-308 )(一) 德育个体发展的功能( 1 ) 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 ) 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 ) 激发和调节个体智力发展( 4 )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二)德育对教育具有导向功能(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 ) 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 ) 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3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选择与判断 P315-316)1)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法制教育5)人道主义教育6)社会公德教育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8)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4 我国中小学的常用的德育方法(简答题 P324-326 )(1)说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4)合作学习法(5)榜样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8)修养指导法/r/i- I第十章班主任1 班级定义(名词解释 P340 )班级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 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 体,是 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 因而通常称为班 级。2 班级功能和班主任职责(选择判断 P342-345)(一) 班级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二班主任职责)1)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开各类班级活动P356-360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3班主任对学业不良和品行不良的学生的指导(简答题(一) 学业不良及其指导( 1 ) 激活学习动机( 2) 消除厌学情绪( 3) 矫正学习习惯( 4) 改进学习方法( 5) 调整评价方式(二) 品行不良及其指导( 1 ) 立场转换策略( 2 ) 态度改变策略( 3 ) 兴趣转移策略( 4) 内在激励策略( 5) 任务驱动策略( 6) 关系互动策略4 班级学生评价的主要策略(选择判断 P363-364( 1 ) 操行评定( 2 ) 成长记录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