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专家意见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8232615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菌病专家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布鲁菌病专家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布鲁菌病专家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布鲁菌病诊疗专家意见二、病原学布鲁菌属分为6个生物种:马耳他布鲁菌(B.melitensis)(也称羊布鲁菌)、流产布鲁菌(B.abortus)(也称牛布鲁菌)、猪布鲁菌(B.suis)、犬布鲁菌(B.canis)、绵羊布鲁菌(B.ovis)和鼠布鲁菌(B.meotomae)。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布鲁菌。在我国流行的有马耳他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三种,以羊布鲁菌最为常见。该菌是胞内生长的多形球状杆菌,大小为(0.50.7)卩mX(0.61.5)卩m,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短链排列,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形成。镜下呈细沙状。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直接涂片,镜下呈沙滩状。对光、热、酸、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C10-20分钟,3%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鲁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4C奶油中可存活6周,冰冻奶制品中30天,新鲜奶酪中50-100天。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三、流行病学有近17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畜中存在布鲁菌病。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布鲁菌病严重流行,70年代疫情逐渐下降,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基本控制,但自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续快速上升,布鲁菌病成为报告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2015年报告59056例,发病率达4.34/10万。报告病例最多的省份为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集中于北方。但是,处于南方非牧区的广东、广西省近年也出现布病暴发病例,疫区分布范围广泛。变化趋势体现为由牧区向半牧半农区甚至农区转化,聚集爆发向散在发病转化。每年该病高峰位于春夏之间,与动物产仔季节有关。羊种布鲁菌(B.melitensis)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的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最常见的动物宿主是羊、骆驼和水牛。牛种布鲁菌(B.abortus)感染分布范围最广,但引起的疾病往往较轻。猪种布鲁菌(B.suis)的发病率较前两者少,但血清型1,3都能导致严重疾病。犬种布鲁菌(B.canis)可导致犬类感染,但人感染病例极少。(一)传染源布鲁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食品动物,即羊、牛和猪,其他动物如犬、麋鹿、骆驼、马也可成为传染源。患病动物往往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和尿液也常染菌,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病人的血液及组织器官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二)传播途径可通过与病畜密切接触传播。病畜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环境后,细菌也可经消化道、经体表直接接触和经呼吸道传播至人。而在城市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食用病畜的乳制品或肉制品。人与人间水平传播罕见。(三)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多见。与家畜接触频繁的职业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农民、牧民、屠夫等。实验室人员培养布鲁菌时防护措施不当也容易感染。四、发病机制布鲁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中性粒细胞聚集以杀灭细菌。存活的菌体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免疫力和菌体的数量及毒力的不同,可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繁殖生长并形成感染灶,增值达到一定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人体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状。进入血液循环的病菌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后者中的病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症状加重,使发热呈波状。该菌为胞内寄生菌,发病机制于急性期时为细菌及毒素起主要作用,慢性期则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可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在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病变,也可波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和坏死等。各个累及器官系统的变态反应导致了相应症状。六、临床表现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特点因感染的病原体、病程的阶段和累及器官系统不同而异。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但少数患者可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才发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系统症状和局灶症状两方面。1. (一)系统症状发热(以弛张热为多,典型为“波浪热”,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多汗、乏力、厌食、头痛、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二)局灶症状骨关节累及:骶髂关节炎、脊椎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等;生殖泌尿系统: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肾小球肾炎、肾脓肿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脑膜脑炎、精神症状、颅神经累及、舞蹈症等;皮肤:斑丘疹、囊肿、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可发生在某些感染或口服某些药物后,出现多形性红斑是皮肤的轻度水疱性病变,多形性红斑进一步发展形成毒性表皮坏死溶解,这是一种急性致命性的病变。该病的眼部表现比较严重,病变可累及角膜、睑结膜、球结膜和眼睑。);呼吸系统:胸水、肺炎等;血液系统:白细胞升高/降低、血小板缺乏、贫血等;心血管系统:心内膜炎、血管炎、心肌炎等;其中神经系统累及和心内膜炎不常见,却是布鲁菌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三)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可按如下标准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1. 急性:病程2个月,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多汗、厌食、乏力、头痛、肌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可伴有局灶器官并发症。2. 亚急性:病程介于26个月。3. 慢性:病程6个月,临床可以出现多系统的症状与体征。若感染后无临床表现,则为亚临床感染。七、辅助检查(一)一般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C反应蛋白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累及肝脏患者肝功能可有异常。(二)培养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关节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等均可作细菌培养,其中血最常用。该菌专性需氧,初次分离时需5%10%CO2。生长缓慢,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35C培养1824h,出现较湿润灰色针尖大小菌落,不易观察到,48h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较小的灰色菌落,72h逐渐增大。检测的敏感性取决于标本种类、培养方法和疾病分期以及抗生素使用。国外推荐Ruiz-Castaneda双相培养法。国内常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可参照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操作。自动化培养系统的应用缩短了培养时间,可提高培养的敏感性。仪器阳性报警,在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时,推荐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法,若镜下见紫色球杆状、形似血小板样、多位于破坏细胞内的细菌,则可初步诊断。若未见细菌,应延长培养时间或重新送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直接涂片疑似布鲁菌者,即可取培养物行脲酶反应。由于布鲁菌的致病性以及既往实验室感染的报道,所有标本处理均应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疑似布鲁菌的涂片染色前要用甲醇固定(以杀灭布鲁菌)再行涂片骨髓培养比血培养更加敏感。急性发热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高,比亚急性以及慢性病例更易获得培养阳性结果。(三)血清学即检测机体对菌体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mooth-lipopolysaccharide,S-LPS)产生的抗体。发病初期IgM滴度上升,约1周后IgG滴度升高。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体水平逐渐降低,然后可长时间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复发时,特异性IgG和IgA可出现升高。由于抗原的共同性,血清学对某些革兰阴性菌种(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09、大肠埃希菌O157、霍乱弧菌以及弯曲菌属等)会产生交叉反应。由于产生抗体种类和滴度随病程的变化而不同,且流行区背景滴度的存在,抗体检测截断值的确定是难题,难以顾全灵敏性和特异性。需要对所在地区的人群行背景滴度的调查,建立正常区间。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建议采用两种以上血清学手段同时检测。国际上应用较广的血清学方法如下:1. 虎红玻片凝集(RBPT:方便快捷,可在510分钟内获得结果,呈现为阳性/阴性。推荐用作快速筛查试验。基于S-LPS,在非暴露人群中敏感性高,假阳性率低。但流行区高背景抗体滴度会影响其诊断价值,且由于和其他革兰阴性菌(如霍乱弧菌、E.Coli0:157等)的交叉反应,可出现假阳性。慢性和有并发症病例中可能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阳性结果须由其他血清学试验确认。另我国有平板凝集试验(PAT),原理操作类似,亦用作初筛。标准化操作参见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 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agglutinationtest,SAT):检测所有针对菌体S-LPS抗原的凝集性抗体(包括IgM,IgA,IgG)。对产生症状的急性感染患者更加敏感,WHO建议判断标准定为1:160。对于流行区患者,由于高背景抗体滴度,建议定为1:320。然而假阴性也可能在某些病程(如起病的超早期或慢性期)出现,并不能排除诊断。灵敏度随病程时间延长而下降,在复发患者、流行区/暴露者中特异性较低。由于存在和其他菌种的交叉反应。国内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操作规范,将标准定为“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可作为确诊试验之一。国际上一般讲抗体滴度作为筛查试验,两次抗体滴度升高4倍方可作为确诊标准。3. IgM/IgGELISA:现已较好地实现标准化,且迅速(46小时),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且可以针对性地检测不同抗体,包括非凝集性抗体。当其他测试都阴性时尤其推荐使用,可用于疗效监测和急慢性、局灶、并发症感染的检测。4. 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可同时检测凝集/非凝集性抗体,由此能更早产生阳性,且治疗恢复后保持阳性的时间也更长,灵敏度高。作为确诊试验。较之SAT,更适合用于慢性、有并发症、复发病人和持续性感染患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因为比较复杂。国内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判断标准定为“滴度l:400+及以上”标准化操作参见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5. 补体结合试验:国外标准和文献较少提及,用于动物感染诊断。WHO指南提出,因补体结合试验的操作复杂性和标准化的问题,不适合在小实验室进行。国内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将“滴度1:10+及以上”作为确诊试验之一。标准化操作参见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6. 皮肤试验:WHO不建议将皮内试验作为诊断手段,因其不规范的菌液抗原制备等原因,可能导致健康人体的抗体产生。在美国CDC和现今WHO的诊断标准中,也未将皮内试验列入。而国内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将“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1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作为筛查试验。标准化操作参见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7. 2-ME试验(2-巯基乙醇试验):原理同SAT,利用2-ME分解产生交叉反应的IgM,由此检测特异的凝集性IgG抗体,提高特异性,且提供病程等更多相关信息。由于复发时升高的为IgG和IgA滴度,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8. IgM/IgG侧向层析检测(immunochromatographicbrucellaIgM/IgGlateralflowassay,LFA):操作简便快速(1015分钟),只需取指尖血,根据指示条带判断滴度,可用作POCT。且使用、存储、运输便捷,且适用于疾病各个阶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在爆发时用于风险人群和暴露人群的检查。9. 荧光偏振检测(fluorescentpolarisationimmunoassay,FPA):利用O抗原连接荧光探针,敏感性达到96%(培养确诊),特异性98%(健康人)。可用作床旁检测。10. 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FA):迅速(23小时),效能类似ELISA,但解读主观,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当前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推荐了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ombs试验。具体可以根据这些研究的数据与当地的抗体北京用于实验室诊断。(四)分子检测针对IS711或IS650、16S-23SrRNA片段、BCPS31和omp2a基因的PCR可以用作培养产物的鉴定,也有直接用于临床标本鉴定,快速、敏感,且可对细菌进行种型的鉴定。然而PCR方法且尚未标准化,在临床标本的应用还需验证;其操作的复杂性、结果解读以及其成本,限制了应用,尚不适用常规检测。当血清学不能起到作用时,可在神经感染或者局灶感染中发挥特别作用。(五)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适用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心电图可示P-R间期延长、心肌损害、低电压等。骨、关节的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修复反应强而破坏性小,椎间盘和椎间隙变窄等。肝功能、脑电图改变均属非特异性。六、诊断综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病原体培养的低阳性率,血清学检查在诊断中占主要作用,同时流行病学资料对协助诊断有重要价值。以下标准集合了国内外各种人布鲁菌病定义。一)实验室标准筛查诊断:1. 虎红平板试验(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阳性者应通过下述提及的确证试验以证实。2. 标准凝集试验(SAT):症状发生后抗体滴度不小于1:160。3. PCR阳性:WHO认为有待证实,美国CDC则作为筛查标准,我国指南未写入。4. 皮肤过敏试验后24h、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1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出自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而在2006年WHO指南中,不建议将皮内试验作为诊断手段,因其不规范的菌液抗原制备等原因,可能导致健康人体的抗体产生。确诊试验:1. 由血或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布鲁菌属。2. 上述基于凝集抗体检测的筛查试验基础上,加以以下基于非凝集抗体的检测:ELISAIgG阳性;CoombsIgG(或Brucellacapt):滴度1:400+及以上。3. 不少于2周间隔获取的急性期和静止期双份血清标本抗体滴度升高不低于4倍。4.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因补体结合试验的操作复杂性和标准化的问题,不适合在小实验室进行。5. 标准凝集试验(SAT):国内作为确诊试验,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二)人布鲁菌病诊断标准:1. 疑似诊断:符合临床表现(有急性或隐匿型发热,伴以下症状之一,如多汗、关节痛头痛、乏力、厌食、肌痛、体重减轻、关节炎、脊椎炎、脑膜炎或局灶器官累及心内膜炎、肝脾肿大、睾丸炎/附睾炎等),且流行病学相关,如和疑似或确证动物病例或污染动物制品、培养物有接触史、生活在布鲁菌病流行区、与菌苗的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等。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有推断试验阳性。3.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有确诊试验阳性。4. 隐性感染: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血清学阴性病例:值得注意的是,犬布鲁氏菌和绵羊布鲁氏菌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不同于S-LPS,因此非诊断该种布鲁菌的普通血清学方法可能导致假阴性。因此临床强烈布鲁菌感染者,即使血清学阴性,也需排除犬布鲁氏菌的可能,可以通过培养或者PCR方法以确诊。七、治疗(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足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脑膜炎者需给予脱水治疗。(二)针对性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1. 非复杂性感染(即无局灶感染等并发症的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lOOmg/次,2次/天,6周+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6周二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6周+庆大霉素肌注,5mg/kg,1次/天,1周或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6周+链霉素肌注,1g/天,1次/天,2-3周。2. 合并脊柱炎、骶髂关节炎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3个月+链霉素肌注,1g/天,1次/天,2-3周或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3个月+庆大霉素肌注,5mg/kg,1次/天,1周+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至少3个月二线药物:环丙沙星口服,750mg/次,1次/天,至少3个月+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至少3个月外科手术指征:复发感染,脊椎不稳定,显著的脊椎后突,脊椎病引起的难以控制的疼痛,局灶脓肿形成。合并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5-6个月+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5-6个月+复方新诺明口服,160/800mg/次,2次/天,5-6个月二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1OOmg/次,2次/天,4-5个月+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4-5个月+头抱曲松静滴,2mg/次,2次/d,1个月。注意监测脑脊液情况,等脑脊液完全正常时方可停药。3. 合并心内膜炎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口服,100mg/次,2次/天,6周-6个月+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6周-6个月+庆大霉素肌注,5mg/kg,1次/天,2-4周+复方新诺明口服,160/800mg/次,2次/天,6周-6个月外科手术指征:慢性心力衰竭,瓣膜关闭不全,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的感染,血栓形成,瓣膜赘生物较大。妊娠一线药物: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6周二线药物:利福平口服,600-900mg/次,1次/天,6周+复方新诺明,160/800mg/次,2次/天,6周(不可用于孕12周以前或孕36周以后)8岁以下儿童一线药物: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口服8/40mg/kg,2次/天,6周+利福平口服10-20mg/kg/d,1次/天,6周。或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口服8/40mg/kg,2次/天,6周+庆大霉素静滴或肌注,5mg/kg,1次/天,1周九、预防预防接种和病畜管理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病畜应隔离,外地输入的牲畜必须经血清学及细菌性检查,证实无病后方可放牧。用血清学方法检出的病畜应全部捕杀。做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石灰深埋,急性期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且血、尿培养均应阴性。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人畜分居,生乳需经巴氏法处理,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可进食。实验室技术人员需在生物安全2级以上的实验室进行布鲁菌病血清学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的实验室培养布鲁菌流行区提倡对牲畜提供减毒活疫苗接种。牧民、兽医、实验室工作者等军营接受预防接种,由于副反应较大,仅推荐疫区人群在产羔季节前2-4个月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