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十八项核心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196140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安十八项核心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医疗安十八项核心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医疗安十八项核心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最新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p 明确了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18项医疗质量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全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p 要点要求,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根据要点,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评估。鼓励推行病历无纸化鼓励推行病历无纸化,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理第一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诊疗信息保护制度,使用患者诊疗信息应当遵循合法、依规、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出售或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等。l 首诊负责制度l 三级查房制度l 会诊制度l 分级护理制度l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l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l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l 术前讨论制度l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l 查对制度l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l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l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l 危急值报告制度l 病历管理制度l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l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l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十八项核心制度十八项核心制度 某女52岁因车祸外伤来某医院急诊就诊,医生没有仔细询问其受伤情况,也没记录其检查受伤结果,病历上是草草记录了几句话。即:被车撞伤二小时,自述胸痛、头痛、头晕,神志清,头部擦伤2处,四肢擦伤3处,未见骨折。诊断复合外伤,处理皮肤擦伤后收观察室观察。未记录其生命体征、腹部检查等,患者留观2小时后,患者昏迷,以创伤性休克收入普外科,抢救2小时后死亡,发生纠纷。case 经医学鉴定认为:1、病史采集不全面:无受伤经过记录、无现病史既往史记录;2、体检不全面:无生命体征记录、胸部肋骨骨折未检测,血气胸未诊断、腹部未检查、肝破裂及腹腔出血未检出;3、外伤打击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诊断未处理;4、留观期间静注5%糖液,加重病情;5、由于对该病人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该病人可能发生危重情况,未与家属病危告知;6、违反医疗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违反诊疗常规规范。结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该病人的死亡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医生存在过错-麻痹大意、不负责任,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经法院调解,赔偿患者各种费用18万元。首诊负责制首诊负责制1(一)定义(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一、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一、首诊医师负责制 多发伤、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一、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副主任副主任以上医师以上医师 主治医师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定义(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二)(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住院医师。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 2次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 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少查房2 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 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术前和术后2424小时内查房。小时内查房。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会诊制度会诊制度3科内会诊科内会诊会诊分类会诊分类院间会诊院间会诊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科间会诊科间会诊会诊制度会诊制度会会 诊诊 制制 度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会会 诊诊 制制 度度(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2.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机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24小时内完成。小时内完成。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5.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24小时内小时内完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或需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或需特殊专科检查),可到专科检查。特殊专科检查),可到专科检查。急诊会诊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1010分钟分钟内到达。内到达。科内会诊科内会诊 由经治医师或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科间会诊科间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要派人参加。院内会诊院内会诊 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科主任提出,提出,经经医务科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院间会诊院间会诊会诊制度会诊要求:会诊要求:经治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详细介绍病史,准备好检验、检查各种资料。参加医师详细检查病人,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进行小结,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几项具体规定:1、各科室要严格掌握会诊指征,所有非急诊会诊病例均应由各科室主任查房时提出会诊建议。2、非急诊病例不准以急诊方式申请会诊。3、值班住院医师遇有需急会诊病人,首先应该请本科室上级医师,而后由上级医师提出是否请他科会诊。4、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参与会诊(急诊除外)。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4(一)定义(一)定义 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2.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5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2.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3.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不得单独值班。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5.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6.6.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7.7.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一)定义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3.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危重病例入院3天、或疗效不佳者,均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1周后即刻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疑难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限制。4.抢救完成后6 6小时内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病情突变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应及时告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及时诊视患者,指导抢救工作。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组织会诊。2.一切急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3.抢救患者时可下达口头医嘱,要求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准确、清楚。护士复述执行。4.医师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充完善相关记录。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并注明执行时间。5.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沟通,及时通报病情变化。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死亡1 1周内完成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尸检报告出具后1 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周内必须再次讨论。2.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4.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提出持续改进意见。查对制度查对制度10查对制度查对制度(一)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查对制度查对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标准化流程。2.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当纳入病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分级制度手术分级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依据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一、手术分级一、手术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住院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二、手术医师分级二、手术医师分级(二)主治医师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并并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并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二、手术医师分级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三)副主任医师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四)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二、手术医师分级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练掌握或主持三级手术。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上级医师同意后,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并在医疗文书上详细记录。四、急诊手术处理四、急诊手术处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2.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新。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展临床应用。4.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范围,并加强新技术和新项目质量控制工作。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评估。7.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单并定期调整。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5.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6.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15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为准确反映医疗活动全过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可追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疗文书的书写、质控、保存、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的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住院及门急诊病历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相关规定,建立病历质量检查、评估与反馈机制。2.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并明确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和时限。3.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4.医疗机构应当保障病历资料安全,病历内容记录与修改信息可追溯。5.5.鼓励推行病历无纸化。鼓励推行病历无纸化。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 入院记录当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对病危患者每天至少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会诊及病例讨论的内容记录应在当日完成。时限要求时限要求 上级医师查房应当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危患者每天、病重病人至少2天内、病情稳定病人1周内必须有科主任查房记录。手术记录应于术后24小时内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要8小时内完成。转科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时限要求时限要求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客观客观准确准确及时及时完整完整真实真实规范规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三级管理三级管理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住院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处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开具并有相关医疗文书记录和签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并有相关医疗文书记录和签名;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应做好相关记录。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定义(一)定义 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有关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制定本机构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库存预警、临床合理用血等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监测、分析、评估、改进等管理制度、机制和具体流程。2.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结果应用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3.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杜绝不必要的输血。2.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受血者或其代理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感染血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申请输血。3.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要求项目准确、完整。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对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处理、发布等进行全流程系统性保障的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建立覆盖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全流程的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管理部门,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有关要求。2.2.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理第一责任人。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4.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实现本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全流程的安全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稳定性、时效性、溯源性。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 5.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诊疗信息保护制度,使用患者诊疗信息应当遵循合法、依规、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出售或不得出售或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员工授权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患者诊疗信息使用权限和相关责任。医疗机构应当为员工使用患者诊疗信息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因个人授权信息保管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被授权人承担。7.医疗机构应当不断提升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定期开展患者诊疗信息安全自查工定期开展患者诊疗信息安全自查工作,建立患者诊疗信息系统安全事故责任管理、追溯机制。作,建立患者诊疗信息系统安全事故责任管理、追溯机制。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患者诊疗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巧记十八个核心制度巧记十八个核心制度1 1、有个病人来了(首诊医师负责制)、有个病人来了(首诊医师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看看(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室看看(请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重,是个疑难病人(疑难病人讨论制度)5、讨论后决定要手术,谁可以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手术怎么做?(术前讨论制度)7、这是新开展手术,得医务科批准(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8、常规备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9、术前要使用抗生素,用什么抗生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0、姐妹们,我们来做三查八对(查对制度)11、送到手术室,麻醉医生叫护士姐姐和手术医生查对一下做什么手术(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楼下护士打电话来,问你这个病人几级护理?(分级护理制度)13、化验室帅锅打电话来了,有危急值啊(危急值报告制度)14、可惜这个病人呼吸、心跳停了,立即CPR(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5、遗憾的是病人最后还是牺牲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6、天亮了,开始交班了(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8、交完班还得补病历(病历管理制度)18、看看病历是否保存好,洗手换衣服回家睡觉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