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164177 上传时间:2020-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多屏幕三维体显示技术 2014/08/16 电子器件杂志2014年第三期1PDLC屏幕的特性11屏幕特性的测试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将用一个高电平为60V左右的方波,加在屏幕的两端,切换屏幕的同时,在屏幕的一边放置一个发出稳定的光强的仪器,在屏幕的另一端测定透过屏幕的光强,从而确定屏幕的散射状态。在时间轴上对测定的数据进行绘图,比较,分析。通过调整这个方波的某些参数,来实现对屏幕特性的测试。如图2,方波的高电平的时间为2A+3B,低电平的时间为A,通过调整A、B的值,观察屏幕能透过的光强,获取屏幕的响应特性。当最开始时,将A设为13ms,B=2ms,当屏幕从开态切换为关态时,由图3可见,屏幕所透过的光强缓慢下降,在下一个开态到来时,并不能下降到最低的状态。对参数做出改动,如图4所示,A=19ms,B=2ms,此时的光强曲线依然缓慢下降,直到下一个开态到来时,还是没有稳定在某一个低透过率的情况。而此时整个周期已达63ms,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后续试验所要求的50Hz的情况。12结果分析由上文知,在普通的方波作用于PDLC屏幕时,屏幕恢复到关态的速度太慢,不能满足本项目后续进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将对脉冲做些改动:我们每一次关屏幕时,先将原来的电压置零,再给一个反向的窄脉冲,这个反向窄脉冲将屏幕的电压快速的拉下来,缩短了弛豫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开态到关态的切换(如图6所示,单路输出波形所示)。2驱动屏幕的硬件电路21硬件电路概述本装置中需要驱动PDLC屏幕工作,基本要求为:电路的一端外接高压电源,利用MOS管的开关特性,将输入的FPGA产生的方波变成高电平等于高压源电压(60V100V)的,与原波形时序相同的方波。最终设计出如图5的电路。22硬件电路详述数字的控制信号(一般可由FPGA产生)由YIN_1输入,通过光耦开关6N1374实现数字地与模拟地的隔离。在经过一个集电极开路(7406)的反相器之后,到达级联的三级管的基极,三极管的输出控制MOS管的栅极。MOS管的一端接的是近100V的高压,三极管的输出的变化范围为9V,不可能提供接近高压源的电压去控制MOS管的通断,所以需要一个DCDC5来隔离地信号,从而使级联的三极管工作在虚拟地上,而实际上相对于模拟地的电压在电源电压附近,从而使两个级联的三极管的输出可控制MOS管的通断。当MOS管可以受控通断时,就可使用MOS管的开关特性来形成输出的方波信号。在MOS管与三级管之间,接了一个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与MOS管中的寄生电容匹配,降低MOS管的时间常数,实现MOS管的快速响应,在此电阻上并联了一个快恢复二极管,作用是在电压反相时构建电流通路,使得寄生电容上的电荷快速流失,提高响应速度。在图5中,之所以电路后半部分会有两路类似的结构,仅仅是为了提高电路的输出功率。3驱动波形的时序空间光调制器与PC使用DVI接口连接,在PC与空间光调制器传输图像信息时,此DVI接口可发送给FPGA一个周期性的尖脉冲,此脉冲的周期,即为空间光调制器投影三张不同景深的图片的其中一张所用的时间。我们在建立电路与投影仪器的协同时,需要获得此尖脉冲作为时钟,而后将输出3路给驱动电路的信号,每一路信号将有控制正电源、正电源接地通路和负电源、负电源接地通路的总共4个I/O口输出的波形,从而实现对3个屏幕的驱动。我们在编程时,使用的是Altera公司的DE0开发板6,其上载有AlteraCyclone型fpga芯片7,上文提到我们要驱动三块屏幕,每块屏幕需要4路信号,于是我们将分配12个I/O口。31每一路的正负电压的关系由于在实验中,对每一块屏幕而言,它将受到60V到100V的驱动电压。因此,如果仅仅有正电压的驱动的话,在运行过程中的平均电压将高于周围环境中的电压,甚至平均电压差有可能超过安全电压,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将电路设计为正负电压交替驱动,这样PDLC的屏幕将处于平均电压为零的状态。除此之外,根据对屏幕测试的结果可知,每一次屏幕从开态切换到关态会有一个弛豫时间,导致切换速度变慢。因此我们每一次关屏幕时,先将原来的电压置零,再给一个反向的窄脉冲,这个反向窄脉冲将屏幕的电压快速的拉下来,使屏幕快速回到关态,缩短了弛豫时间。因此,单独对每一路而言,当正负电压叠加后的输出波形如图6所示。32各块屏幕间的时序现阶段试验中,我们实现了三块屏幕交替闪烁的关系。在投影某一块屏幕时,它前面的屏幕必须透明,这样空间光调制器才可以将此屏幕对应的图像投上去。于是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时序:当投影在屏幕一上的时候,屏幕一不透明,波形为低电平。当投影在屏幕二上时,屏幕一透明,高电平,屏幕二不透明,低电平。当投影在屏幕三上时,屏幕一、二透明,高电平,屏幕三不透明,低电平。于是就形成了:三路波形依次以一定的时间差显示同一个波形的循环结构。如图7所示(此处我们仅仅给出了正向的波形,负向的波形同理可知)。4基于Opencv的二维图像景深提取算法本项目中,我们先对普通的图片做基于Opencv的景深提取,获得灰度图,然后再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将图片中不同的景深的部分分层次显示出来,在此处主要简述了基于Opencv的景深提取算法。41何为景深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42关于OpencvOpencv是一个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它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8。Opencv拥有包括300多个C函数的跨平台的中、高层API。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仅使用Opencv的内部库,没有自己编译的Opencv库。43立体匹配与视差计算立体匹配主要是通过找出每对图像间的对应关系,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得到视差图;在获得了视差信息后,根据投影模型很容易地可以得到原始图像的深度信息和三维信息。431SAD匹配代价叠加用以计算视差的图像有两幅,以水平前向的两个摄像机为例,左边摄像机拍摄到的为图8,右边的为图9。匹配两幅不同视图的3D点,必须在它们重叠视图内的可视区域上才能被计算。因此一开始,必须对两幅视图进行双目匹配。双目匹配的算法主要有3种:SSD,SAD和NCC。这里我们选取SAD算法。SAD,即绝对误差累计的最小窗口,它用灰度值来表征两幅图像之间的差异。将左右两幅视图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逐一相减取绝对值,再横向纵向相加求得总和。算法对于两幅图像的亮度差异进行预处理,使得两图在匹配之前能够有相近的亮度从而减小误差,也增强了图像文理。这个过程通过在整幅图像上移动窗口,即匹配块来实现。图8和图9对齐之后,就开始在同一行搜索。对于图8的某一点,搜索图9的同一行。以该点为中心,取一个匹配块(比如99),再在图9搜索等大的匹配块,计算两个块之间的SAD值。SAD值最小的,代表它们灰度值的差异最小,那么两个中心点就匹配起来了。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定区域内的灰度值差异相同,才能保证这两点是匹配的。匹配块窗口大小,最小为55,最大为2121,这里我们取99,可以达到较好的匹配效果和较短的运行时间。432SGBM算法的状态参数设置SGBM作为一种全局匹配算法,立体匹配的效果明显好于局部匹配算法,但是同时复杂度上也要远远大于局部匹配算法。由于SGBM算法已经集成,并且其调用的库函数也相当成熟,因此我们只关心算法的外部接口,也就是状态参数的设置匹配过程通过SAD滑动窗口来完成。对图8上的每个特征而言,搜索图9中的对应行以找到最佳匹配。对于两个水平前向平行的摄像机,图9上的匹配位置一定会在图8的相同行上。以下为滑动窗口的相关参数:(1)控制匹配搜索的第1个参数是minDisparity,它说明了匹配搜索从哪里开始,默认值为0。(2)程序在numberofDisparities设置的视察内开始搜索,默认值为64。(3)通过限制同一行上匹配点的搜索长度来减少搜索的视差个数,从而减缩计算时间。由于视差和景深成反比,因此,通过设置最小视差和搜索的视差个数,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双眼视界,这个3D体被立体算法的搜索范围所覆盖。运行效果如图10、图11所示,图11为运行结果。结果说明:灰度图的视觉范围与双目视觉图像中的左视图保持一致。灰度图像上,颜色越浅,表示该处与人眼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从运行出来的灰度图可以看出,SGB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圆锥、人脸和栅栏的轮廓均有所体现,由浅到深表现出的由远及近也大致准确。但算法自身仍存在以下缺陷:(1)精确度不够原图中,人脸有凹凸的五官。也就是说,鼻梁(凸起)和与其处在同一水平位置的脸颊相比,显然,鼻梁与观察者的距离比脸颊要远。但是灰度图上整张脸呈现均匀的灰色,没有凹凸感,即没有体现精密的景深。(2)图像轮廓有所畸变。(3)左右两幅视图必须底部对齐且大小相同,没有自动校正。5小结本项目设计了一个基于PDLC屏幕的多屏幕三维立体显示系统,并研究了基于Opencv的景深提取算法。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成功的将一幅二维的图像中的三维景深信息提取出来,并转化为不同景深的图片供空间光调制器呈现出全息投影投影;而PDLC屏幕将与投影同步切换,从而使图像成像于与其景深相对应的屏幕之上,达到了三维立体显示的效果。其装置实物图如图12所示。本显示系统已经具备了三维显示的要素,投影成像清晰稳定,屏幕的切换速度达到要求,开态与关态的对比明显,屏幕间的时序合理;算法也能够正确的提取景深。但因其尚在试验阶段,尚有许多提升的空间,以待后续的研究进展去完善之。作者:刘畅蔡虹宇魏天音游望秋夏军单位: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一个文章: DM642的人脸检测下一个文章: Buffer单元单粒子效应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