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18040409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畏自然公开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能够理解并表达出作者敬畏自然的观点; 2、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层层推动的论述思路; 3、树立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学习重难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一、导入:请大家齐读课本第三单元的导读局部。(生读)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人与自然)学习这个单元到达到什么目标呢?(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片)面对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征服她,还是改造她?不,作家严春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理解文体。1、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几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开篇提出什么问题?哪些内容是在分析问题?结尾处作者又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文章结构:提出问题(1)提出“人们宣城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分析问题(2-10)阐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解决问题:(11)得出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结论。2、在作者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围绕两个关键词:智慧、生命。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是什么关系?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又是什么关系?(学生在文中找依据。)教师小结:作者用人类的智慧同大自然的智慧实行比照,人类的生命与大自然作比较,得出“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局部”,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这就是层层推动,水到渠成的论述过程。四、跳读课文,研讨探究。 1、如何理解“敬畏自然”?敬:“敬重”,畏:“畏惧”。敬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因为“敬”、“爱”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2、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讨论后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理解自然的伟大,保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讨论后明确: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有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 五、拓展延伸: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个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例句:1. 我们保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2.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3. 绿色让我们快乐,让世界美好。4. 净化空气,美好环境,从我做起。5. 手拉手整治母亲河,心连心保护大地球 。6. 生命诚可贵,绿色价更高。7. 环保天天行,陪伴你我他。8. 东西南北中,环保在心中。六、教师寄语。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让我们和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相处!七、作业: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实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