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者持也”论刘勰的诗学观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803969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诗者持也”论刘勰的诗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诗者持也”论刘勰的诗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诗者持也”论刘勰的诗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诗者,持也”论刘勰的诗学观文心雕龙明诗篇在总结诗的文体特质和特征时,采用了诗纬含神雾中的 “ 诗者持也” 说。其曰: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 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对于篇中的“诗者持也”说,黄侃、范文澜等很多研究者都指出其 语出诗纬含神雾。在本篇开头,刘勰先对诗进行了“释名以章义”, 即解释文体名称,并说明其含义。这里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对“诗言志” 的阐述,二是以诗纬和孔子论诗的“无邪” ,指出诗的“持人性情”的作 用,即诗能扶持,持守和把握人的情性而不使有失,也就是“持之使正” 之意。并以孔子评论诗经的“思无邪”来概括诗经三百篇的要 义在于“无邪”,所谓“无邪”,就是说诗经中都是“持人性情”,而无 “淫邪”之失、归于正道的诗歌。刘勰将孔子评诗经的“无邪”作为把 “诗”训为“持”的最有力的证据。从“诗者,持也,持人性情”的目的出发, 可以得出关于刘勰诗学观的一些内容。纬书形成于西汉的哀帝、平帝时期,到东汉则基本完备。“纬”是 相对于“经”而言的,儒家的“六经”,加上孝经都是有纬书的,总称 “七纬”,除了 “七纬”外,纬书中还有河图、洛书和论语谶等。纬书 除了与经书相关以外,它还与谶,或称图谶、符谶相联系。谶是一种 诡秘的隐语,用以预决吉凶,我国自古有之,先秦典籍中就有所记载, 民间也流传一种谣谶。纬书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为主导,书中大量的 宣扬了阴阳五行、祥瑞灾异等,将谶与六经的经义穿凿附会起来,从 而又形成了谶纬之说。所以,纬书中大量的内容是与经书经义毫无关 系的,作者记叙的祥瑞灾异等,是为了宣扬神学迷信思想,以此对当 时的社会政治发生作用。诗纬作为纬书的一种,像其他纬书一样,也具有内容庞杂的特点。 诗纬是作为与诗经相配的纬书出现的,汉代流传下来的纬书有推 度灾汜历枢和含神雾三种。诗纬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对诗 的本体性质的概括,如“诗者持也”说;二是对诗经具体篇章字句 的解释,如“关雎知原,冀得贤妃、正八嫔”;三是宣扬“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之说。诗纬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有的是与诗经的诗篇 结合起来的,而大量的则与诗经是毫不相干的。而诗纬中最具理 论意义、且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影响较大的是“诗者持也”说。诗纬含神雾中有两处提到“诗者持也”:一为“诗者,持也,以 手维持,则承负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另一为“诗者持也,在 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诗纬训“诗” 为“持”,将“诗”与“持”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两个字在声训上都从“寺”声。 “持”的本义是“握”或“执”,诗纬含神雾第一条中的“以手承下”基本 上是“握”或“执”的意思,而“抱负”一词,则由“以手承下”的“握”之意而 发展为手抱肩负,进一步引申为“扶持”,这里虽然解释了“诗者持也”, 但没有说明所“持”的内容。而第二条中的“自持其心”、“扶持邦家”,就 明确的指出了诗所“持”的是个体思想情感和家国的安定稳固,这样就 使诗具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和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纬含神雾对 “诗者持也”的解释, 基本来自于先秦儒家的“兴观群怨”、“温柔敦厚”、和“讽谕美刺”,但又 不同于毛诗等其他三家说诗的诗论观点。毛诗序的诗论虽然被称 之为情志统一说,但从“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点仍可看出“情”还是 归属于“志”的。而“诗者持也”用“诗”的假借义和引申义来解释诗,认为 诗具有扶持人心、扶持家邦的作用。显然,诗纬并不拘泥与经义,而 作顺应、自由、创造性的发挥。正是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刘勰文心 雕龙的诗论。刘勰引用、吸收这一观点,并将其作为其诗论的一个 核心观点。从刘勰对诗的具体论述中,又能看出对诗纬关于诗的“持” 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的深刻阐释。一、表现“顺美匡恶”的思想内容在吟咏诗纬的内容后,刘勰进一步发挥诗的“持”在于“持人性情”的功能和作用。首先,诗歌要表现“顺美匡恶”的思想内容。在阐述诗歌发展变化 的过程中,认为大禹治水成功,太康荒淫无道,这个时期便产生了“九 序惟歌”和“五子咸怨”的诗作,因而“顺美匡恶,其来久矣”,歌颂美德, 匡正过失,是诗歌所应该表现的思想内容。因此,诗经“四始彪炳, 六艺环深”;屈原的楚辞则有“讽怨”、“为刺”的内容;汉代韦孟的讽 谏诗“匡谏之义,继轨周人”等都强调了诗的讽喻美刺作用。同样, 在乐府篇中,谈到乐府诗的性质时,刘勰指出“夫乐本心术,故响 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 化动八风。”音乐是表达人的心情的,它可以渗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因 而先代帝王对此十分重视,一定要防止邪乱、失当之乐,以使乐能感 天动地,教化民众。刘勰对乐府性质的论述与“诗者,持也,持人性情”的理论是一致 的。在刘勰看来,诗的“持人性情”的作用,是通过诗的“顺美匡恶”的 思想内容来体现的,因而他强调诗的“顺美匡恶”,并予以了高度的评 价。反之,则予以否定。如对玄言诗,明诗篇评曰:“江左篇制, 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时序篇论曰:“是以 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由于玄 言诗脱离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而沉湎于空谈玄理之中,丧失了我国诗 歌“顺美匡恶”的优良传统,刘勰因此而否定玄言诗。二、“比兴”、“典雅”其次,刘勰在论诗时,强调“比兴”艺术手法和“典雅”的艺术风格。 “比兴”是我国古代批评家从诗经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两种基 本的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把它作为诗的表现手法 来研究,但却将它与讽喻美刺的内容相结合,强调诗的“持人性情”的 教化作用。刘勰论“比兴”曰:“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讽”; “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比兴)。对 我国历来诗歌运用的比兴手法的总结,更说明了他对诗歌运用“比兴” 而发挥讽谏作用的重视。如诗经楚辞是“讽兼比兴”;汉魏的辞赋“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而六朝的诗作描摹山水景物,只用比 而弃乎兴,“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 (比兴)。刘勰重视“比兴”,实际上就是重视运用“比兴”的手法,而 使诗具有讽喻美刺的内容,从而发挥“持人性情”的作用。在刘勰看来,诗歌要具有“持人性情”的作用,在艺术风格上必须 具备典雅正宗的特点。体性篇刘勰概括“八体”,即八种风格类型。 其中,“一曰典雅”,所谓“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典雅的 风格来自取法儒家经典的风范,遵循儒家思想的轨迹。刘勰将“典雅” 置于“八体”的第一体,说明其对“典雅”风格的推崇和提倡。因此,在 文心雕龙中,刘勰对具有典雅风格的诗人予以高度评价。如明 诗篇:“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乐 府篇:“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创定雅歌,以咏祖宗”;才略篇: “刘琨雅壮而多风”等等。与“典雅”风格相反的则是“新奇”、“轻靡”,也 就是漠视传统,追求新奇,文辞浮华,内容浅薄。这样的风格不仅与 典雅风格不相符合,更为重要的是,奇诡、轻靡的诗歌风格不益于发 挥诗的“持人性情”的作用。三、情志统一为了保证诗歌具有“持人性情”的作用,刘勰还在传统“言志”说的 基础上,又吸收了情感理论,从而形成“情志统一”说。如“人禀七情, 应物感斯;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 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征圣)等,情与志相提并论。 传统儒家的“诗言志”说,并不排斥人的情感因素,但它主要侧重于人 的意志、思想、抱负、理想等,表现的是较严肃、重大的内容和题材。 “言志”属于人的理性认识的范畴。而西晋陆机的“诗缘情”说,则加强 了诗歌创作中的情感因素,突破封建礼义对人的情感的束缚和桎梏。 从“言志”到“缘情”这在我国诗论史上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抒情 成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虽然如此,文心雕龙中的诗论还是将 “言志”与“缘情”结合起来,“情志统一”说对诗歌创作中的人的情感予以 了定性和规范。因为在刘勰看来,如果不把情与志结合起来,诗歌创 作中的“情”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情欲,甚至堕落为淫荡和邪恶,所谓 “任情失正,文其殆哉”(史传)因此,文心雕龙在强调“言以足 志”(征圣);“志以定言”(体性);“志合文则”(通变);“述志 为本(”情采)的同时,还对诗歌抒发的情感做了要求和规定。比如, 诗歌创作源于人的情感抒发,因而要“为情造文”;为情而作的诗歌, 其内容要符合诗经讽喻美刺的传统;情感也要真挚真诚,即“情信 而辞巧”(征圣);“情深而不诡”(宗经),情感要真挚深厚,不应 有任何的虚情假意。同时“为情者要约而写真”(情采),即简约真实。由上可见,文心雕龙中关于诗歌“顺美匡恶”的思想内容,“比 兴”艺术手法和“典雅”的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统一”说, 这些诗论都是对“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说的具体阐述和发挥。但是,从总体上看,刘勰对纬书及谶纬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文 之枢纽中特设正纬一篇,对纬书加以辨正和批判,而在明诗 篇中,又采用诗纬的“诗者持也”说来论诗,并作为其核心观点,其原 因在于,“诗者,持也”说是对“诗言志”的补充和发展。“诗言志”说是就 创作主体的诗人而言,强调的是诗所要表现的内容,而“诗者持也,持 人性情”之说,则提出了诗对接受者的情性的影响,突出了诗的社会 功能和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抒发诗人志向、理想的诗歌能够具有 扶持和端正人的情感、性情的作用,这就是刘勰对诗体名称的解释和 对诗体意义的认识。所以,在文心雕龙的诗论中,刘勰将“诗言志”、 “诗缘情”与“诗者持也”说综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可以 看出,刘勰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 “弥纶群言”,从而使文心雕龙 成为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