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发展与展望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032506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块链的发展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块链的发展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块链的发展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块链的发展与展望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技术。在一个典型的区块链系统中,区块是数 据生产和存储的单位,而这些区块是以时间顺序前后相连,最终形成链式(chain)数据结 构。在这个系统中,数据的验证、存储和维护均由所有节点共同参与。而且,新区块创建 后,会基于特定的算法向各节点广播,从而在全网范围内得到同步和确认,因此区块在创建 之后难以删除和更改。区块链并不是某项技术的单独突破,而是对多种现有技术的整合,其 中包括 P2P 网络技术、密码学、时间戳和去中心化的共识算法。以 TCP/IP 为代表的信息互联网正在向价值互联网演变,拥有着去中介化、集体维护、难以 篡改、公开透明等特征的区块链是其中的主要承载技术,是未来数字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基 础设施。区块链的广泛深入应用,将对社会、政治、文化和法律产生深远的影响。一 区块链技术概述区块链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诞生的。2008 年,在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大 背景下,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发明了比特币。从 2014 年开始,区块链逐渐成为独 立于比特币的概念,其发展持续升温。(一)发展演进 总的来看,可以将区块链简单分为两个阶段: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1.0和以智能合约 为代表的区块链2.0。区块链1.0以比特币为代表。区块链1.0时代的开发者开发出了形形色色的竞争币,它们大 多数是对比特币简单的模仿或者某一方面的改进,整体上仍然是以数字货币为设计目标。以 太坊(Ethereum)则是区块链2. 0的代表。2014年前后,人们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价 值,并将其应用于数字货币以外,如分布式域名系统、分布式自治组织等。这些应用被称为 分布式应用(DAPP)。区块链2.0的典型特征是智能合约。所谓智能合约,是指一种用计算 机语言代替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智能合约就是一种“程 序”,只是这种程序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中,处理的是合约参与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其涵盖 的范围包括编程语言、编译器、虚拟机、事件、状态机、容错机制等。从部署方式来讲,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对任何机构都是开放接 入的,各个节点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可以自由地加入、退出网络,以及参加链上数 据读写,即网络中没有任何中心化的服务节点。联盟链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机制,各个节点需 要通过授权认证才能够加入与退出网络,而且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在私有 链中,各个节点读写权限受控,其中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读取权限将视需求选择性对外 开放。私有链主要用于特定机构内部的数据管理与审计。(二)区块链的一般特性 区块链只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方式,然而它却有很多有别于传统系统的重要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由于拥有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和共享式的数据存储,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 可以不依赖第三方机构,实现信息的验证、传递和存储。这个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很多现 实场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透明性。区块链通过共享数据以及对数据一致性的共识,实现了数据的公开透明。系统 参与者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开发相关应用。三是隐私保护。尽管区块链具有透明性的特征,但是由于去中心化的特点和加密技术的使 用,用户的身份和其他隐私信息可以得到技术层面的保护。四是难以篡改。数据一旦被区块链记录,就会在全网传播、达成共识并存储,由于数据广泛 分布在全网节点当中,任何人单方面篡改数据都是不可能的,而要通过恶意手段推翻全网已 经达成的共识,难度极大。五是智能化。基于以上提到的区块链特征,再加上计算机语言可编程的性质,人们可以很容 易地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要,在区块链上创建和部署智能化的合约,根据相应的控制条件 执行复杂的逻辑。(三)区块链应用广泛 区块链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在数字货币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也适用于很多非金融领域。 数字货币成为各国竞相角力的主战场。2016 年 12 月,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启动联合项目, 研究能够作为市场基础的数字货币支持技术的潜在应用。2016 年 6月,加拿大也表示其正 在开发CAD-COIN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元。英格兰银行则发布了一种既吸收了 分布式账本技术优势,又保留了传统中心化管理货币形式的RSCoin。RSCoin的灵活性和监 管性是新旧结合的最好范例,甚至比美国停用金本位制度更具颠覆性。澳大利亚央行也对基 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2016年2月,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就宣布其 正在研究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支付系统,还提议全面发行数字货币澳元。从国内来看,我国央行早在 2014年就着手论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可行性,并因此成立了发 行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次年发布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对发行 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方案完成了第二轮修订。2016年,央行在1月20日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 会上,对外首次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同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公开 招聘从事数字货币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员。2017 年 2 月,由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 链的数字票据平台上线,加速推进我国数字法币的研发工作。5 月,央行旗下数字货币研究 所已开始运作,央行原副司长姚前出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央行科技司原副司局级干部、 丝路基金信息科技总监狄刚出任副所长。跨境支付是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典型场景。传统的跨境结算方式需要经过多个组织机构的记 录、清算和对账,因此,跨国交易往往速度慢、效率低,至少需要 T+3 天才能完成。此外, 每个机构都会收取手续费,导致跨境支付的成本居高不下。区块链依托一个分布式的全球结 汇系统,构建去中心化的支付结算机制,在银行和银行之间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实现全 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提现简便,有助于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显示,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与结算,那么每笔交易的成本可以从约 26 美元 下降到 15 美元。减少的 11美元中,8 美元是原本给中转行的手续费,3 美元是外汇汇兑等 费用。区块链结合大数据将对个人征信产生积极影响。目前,我国征信业存在数据缺乏共享、征信 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征信积分的公正性、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个人隐私保 护难以保障等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分布式点对点网络,通过去中心化的互助协作、全网 记账体系,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流动,逐步打破信用信息孤 岛,建立开放式、普惠式的信用体系,降低征信运营成本,并利用公私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等 技术,有效保障个人隐私。区块链将加速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区块链不仅加速优化传统金融运作体系,重塑支付系 统、征信服务等,还会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彻底颠覆传统领域运作模式,以下是 超越货币领域的区块链部分应用领域。表1超越货币领域的区块链部分应用分类实例一般托管交易、保税合冋、第三方仲裁、多方签 名交易金融交易股票、私募股权、集资、债券、共冋基金、 衍生工具、年金、养老金公共交易土地和产权证、车辆登记、营业执照、结婚证证件驾驶证、身份证、护照、选民登记私人记录借据、贷款合冋、投注、签名、遗嘱、信 托、中介证明保险证明、权属证明、公证文件实物资产家宅、酒店客房、汽车租赁、汽车使用无形资产专利、商标、版权、保留权益、域名| Excel下载表1超越货币领域的区块链部分应用二 各方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几年来,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的关注下,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一)政府部门发布若干相关政策世界各国竞相布局区块链,力图抢占制高点。随着各国政府不断提高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为 了在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立于领先地位,各国相关政府部门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上高度重 视和积极推动本国区块链发展。英国最为关注区块链的发展。2016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区 块链白皮书,英国央行 3月发布数字货币 RSCoin 代码并进行测试,期望重塑国际金融中 心。2016 年 9 月,美联储主席耶伦透露美国央行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美国国会于 2017 年 2 月成立区块链决策委员会。我国超前布局前沿阵地,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应用。2016 年底发布的“十三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 和前沿布局。央行方面,在2016年1 月20日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已表示考虑争取早 日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并于同年12月15日,全部实现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功能。2017 年 2 月,我国央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地方政府是区块链积极推进的先行军,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探索落地。地方政府贯彻落实 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提前谋划区块链的布局发展。贵阳大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贵阳的政产学研结合及落地实践,并于2016年12月底发布了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二)创业公司和投融资 从初创公司看,公司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应用从加密数字货币向信息共享、信用建立等 扩散。截至2017年3月,全世界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已经达1000家左右,其中得到融资支持 的约有400家,披露的总计融资额达19亿美元以上。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路径一致,2015 年以前,更多的资本和创业公司选择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民间加密数字货币领域,业务多围绕 比特币的生产、兑换和支付等方向展开;2015年以后,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拓展应用范 围,区块链技术开始在更多的行业崭露头角。中国创业公司在数量和融资规模上仅次于美 国,说明我国在这一轮区块链浪潮中居于较为领先的位置。按照更关注底层技术还是更关注行业应用的标准,区块链创业公司可以划分为底层技术公司 和行业应用公司两类。底层技术的创新突破是区块链蓬勃发展的关键,国内外有很多初创公 司和项目聚焦于此。在行业应用公司方面,由于行业契合度和区块链发展阶段的共同作用, 现在区块链公司关注的方向主要有金融服务、资产交易、版权、存证等,这也反映了当下的 区块链“热点”。图1当前区块链应用公司创业方向分布从投融资方面看,投资趋势放缓,但整体投资额度仍将持续上涨。20142015年比特币和 区块链的投资激增,导致2016年投资标的相对性缺乏。2016年,全球投资机构参与了132 个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投资项目,低于2014年水平(143个),同时,相比2015年, 2016年 的投资数量降低了18%,投资额从5.24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增加5%,尽管投资增速 减缓,但是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区块链新兴企业融资交易笔 数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交易额也在2016年连续4个季度下降后开始出现回升,预计 2017年整体投资额度仍将持续上涨。图2 20122016年区块链投资趋势(三)联盟等行业组织 行业联盟纷纷成立,为构建良好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2015年R3区块链联盟、Linux基金会超级账本项目成立,2016年中国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万达金融集团等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加入区块链联盟,在国内形成引领趋势。我国也跟随国际潮流,相继成立 了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等行业联 盟。行业联盟的成立,可以依靠行业联盟的组织架构和联盟间成员的互信,形成一个围绕区 块链的生态系统,完善产业链条中的生态环节,加速区块链应用向联盟链、私有链的落地, 提升各联盟成员之间的行业协作水平和协同共享的能力。表2我国的区块链产业联盟概览(部分)名称概况主要成员北京数据中心联盟可信区块链工作组数据中心联盟响应联 盟成员要求,搭建行 业平台,就区块链技 术原理、应用现状、 产业发展和政策法规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 流探讨,并凝聚各方 共识,稳步推进可信 区块链标准,促进区 块链产业积极健康发 展工作组由30多家单位 组成,包括中国信息 通信研究院、中科院 计算所、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腾讯、华 为、中兴通讯、金证 股份、浪潮、世纪互 联、飞天诚信、曙光 信息、IBM、思科、太 一云、火币网、比特 大陆、布比、优刻 得、中联润通、万国 数据、深信服等单位北京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 展论坛积极凝聚各方 资源,深入跟踪区块 链技术和应用发展趋 势,构建我国区块链 发展路线图;开展标 准化研究,加快制定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标 准,引导和规范国内 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 服务司、中国电子技 术标准化研究院、蚂 蚁金融、万向控股、 中国平安、微众银 行、乐视、万达、用 友等展北京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 协议联盟(CHINALEDGER)全面了解全球区块链 技术的取新动态,深 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多 种技术路线的变化研 究和了解全球区块链 技术的取新动态矩阵金融、通联支付、大连飞创、招银 前海金融、浙江股权 交易中心、上海股权 托管交易中心、乐 视、万向等北京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 以及中心建设的相关 事宜首先在北京成立,并 设有北京、上海、浙 江三个分中心北京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搭建横跨大学、科研 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 合作交流平台,组织 国内外区块链产、 学、研开展合作,以 解决区块链产业化发 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 术攻关、知识产权保 护、产业化等问题由世纪互联牵头发 起,成员包括清华大 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高校,中国通信学 会、中国联通研究院 等运营商,以及集 佳、布比等公司北京区块链微金融产业联盟定位于区块链和微金 融相结合的产业联 盟,是一个以区块链 微金融为平台和纽带 的整合创新联盟由中望金服、国嘉资 本、布比、PDX全息互 信、富友集团、同盾 科技、91征信等20家 金融服务机构和科技 企业发起成立上海银行间市场区块链技 术研究组银行间市场区块链技 术、监管及法律框架 的前瞻性研究,成员 单位涵盖银行间市场 中介机构、市场成员中国外汇父易中心、 上海黄金交易所、上 海清算所、中国国债 登记公司、中国银行 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科研机构中国银联、工商银 行、农业银行、交通 银行、浦发银行、上 海银行、汇丰银行、 花旗银行、平安保 险、中信证券、道富 银行、中国金融电子 化公司、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上海陆家嘴区块链金融发展联盟依托上海陆家嘴在金 融行业的中心地位, 该联盟将聚焦区块链 技术在银行、证券、 保险、互联网金融等 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 延伸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 业协会、上海金融业 联合会、上海市支付 清算协会、上海上市 公司协会、上海立信 会计金融学院、中国 金融信息中心、海通 证券、浙商银行上海 分行、华瑞银行、众 人科技集团深圳前海国际区块链联盟由深圳前海联合发展 控股有限公司主导, 邀请到一些国际知名 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和 投资机构共冋参与ConsenSys、Blackridge ;太一云 科技、BlockApps; IDG; 500Startups深圳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协调整合金融区块链 技术的研究资源,建 立合力与协调机制对 金融区块链技术和应 用进行研究,提高成 员的区块链技术相关安信证券、京东金 融、博时基金、重庆 股转中心、第一创业 证券、富德保险控 股、国信证券、恒生 电子、南方基金、平研发能力,对金融机 构的金融联盟区块链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 用场景进行积极的探 索、研发安银行、齐鲁股交中 心、平安金科、微众银行等25个发起成员| Excel下载表2我国的区块链产业联盟概览(部分)(四)传统行业在区块链技术的浪潮面前,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变 化。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区块链技术,或组建大型区块链联盟,推动行业内标准制 定,或对区块链进行概念验证,在自身业务中进行区块链应用研究。世界 500 强由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组成,它们的战略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 向。通过分析整理公开的信息,世界 500强纷纷开始关注区块链,将近 1/4(123/500)的 企业已经有所行动。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和区块链结合,当前的“区块链”概念股已经 有 24 家。这些公司的主体业务以网络、科技、金融、投资为主,主要通过发起和加入区块 链联盟、投资并购区块链创业公司、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开展一些实验性项目等方式来进行 区块链布局。(五)高校研究当前已经有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开展了区块链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不乏国内的清 华、北大,国外的剑桥大学、MIT等顶级高校的身影。表3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或教学的高校(部分)国家或区域高校名称国家或区域高校名称北京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浙江浙江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以色列以色列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霍伯顿大学软件工程 学院| Excel下载表3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或教学的高校(部分)三 区块链发展展望区块链技术发展时间不长,在技术发展、行业应用、政府监管等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备,展望 未来,区块链领域可能存在以下趋势。(一)区块链与云计算结合日益紧密,BaaS有望成为未来公共信任的基础设施行业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推出基于云的区块链即插即用服务。研究表明,IBM、PTC、GE 和微软已成为占据物联网平台市场的主导企业。在排名靠前的物联网平台龙头企业中,除了 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没有实质披露区块链相关项目以外,IBM、微软、亚马逊和SAP都 在各自的云平台上提供区块链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为未来海量的物联网设 备接入提供弹性资源池进行超前布局,通用电气 GE 和思科更多的是关注设备的标识和存证 问题。2016年10月,IBM推出了在Bluemix云平台上的区块链服务。2017年3月,微软宣布正式 推出首个商用级IBM区块链应用Hyperledger Fabric。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模块 化的、基于区块链技术服务云端的区块链服务BaaS平台,用以太坊区块链作为基层;不同 之处在于,微软承担的风险较大,微软并不是以太坊基金会的成员,而基金会是可以决定变 更底层代码的。IBM相对来说,具有足够的话语权,能够决定BaaS平台未来的导向。除此 之外,2016年9月,谷歌的云服务将会被用来为银行测试区块链技术。2017年5月,SAP 也推出了自己的BaaS服务。国内企业试水推出BaaS服务。腾讯于2017年4月正式发布腾讯区块链白皮书,阐述了 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及五大场景解决方案,其中,腾讯云意在构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涵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积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BaaS服务。万向投资的 WanCloud (万云)也在2017年5月推出了 BaaS平台,通过提供更高效、可靠的区块链开发 与应用环境,降低开发成本,为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便捷的路径。BaaS服务推动数据管理方式转型,互联网底层协议将被颠覆。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一 类底层技术,有望促进数据记录、传播及存储管理方式的转型,通过构建一个创造信任的机 器,链接消费者各方面数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基于BaaS服务加速区块链应用的 落地,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是构建公共信任基础设施、打造价值互联网、激发数字经 济的关键组件,将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二)跨链技术有待突破,专利已成技术竞争的重要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待突破跨链技术瓶颈,以解决不同区块链的网络互通问题。可以 这么说,区块链的灵魂核心是共识机制,而其实现价值网络的关键则是跨链技术。特别是对 于联盟链和私链来说,跨链技术使它们不再如分散单独的孤岛,而是可以向外拓展和连接。联盟链和私链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价值及其信任体系,也阻滞了 链上数字资产在不同链间的直接转移,而跨链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可连接不同区块链上的 资产。早期的跨链技术,包括以Blockstream为代表的侧链技术(Sidechain)和以BTC-Relay为 代表的中继技术(Relay),主要关注的是资产转移。以太坊(Ethereum)、Interledger、 Polkadot、COSMOS等技术或工具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通过一个第三方“连接器”或 一个“验证”机器,可以使货币在两个不同的记账系统间自由地相互传输。后来的跨链技 术,在早期类质押的思想基础上,还发展出了区块链中节点角色分工、信任传递、状态通道 等新的思想。目前跨链技术还面临如下一些困难与挑战:跨链交易的延迟性问题;跨链之间发起的 DDoS 攻击问题;跨链交易中目的链的死循环问题;母链出现分叉的问题;网络拓扑结构里激励制 度的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中链与链连接处的安全问题;等等。跨链技术能否突破挑战成为其 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尽管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但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开始囤积相关专利了。据中国信息通信研 究院统计,截至 2017 年 5 月 23日,全球已公开区块链专利量达到 1500 余件,合并同族达 到 1042 个。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北美洲,由于相关技术和人才积累较为丰富,主要理论建立 和技术方案基本上均由北美洲技术人员提出并实施。此外,亚洲和欧洲近几年也得到了较多 投融资关注,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实现了较快增长。从具体国家角度看,中美两国是区块链专利主要布局地,全球 75%的区块链专利都布局在了 这两个国家,这代表了中美两国是区块链技术的热点市场。中国和美国的区块链专利布局将 是热点方向,应持续关注和跟踪相关技术动态。虽然中美之间的专利差距在减小,中国 2016 年申请量暂时超越美国,但是,中国在版权、安全防御等诸多领域的专利布局落后于 美国。未来,区块链各领域的专利态势会如何发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区块链技术发展时 间不长,在技术发展、行业应用、政府监管等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备,展望未来,区块链领域 可能存在以下趋势。图3中美两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态势对比(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技术和管理多方面应对 在基础设施安全、系统软件安全、操作管理安全、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区块链仍面临挑战。 因此在安全领域,区块链仍需加强基础研究,补齐技术短板,并加强相应的安全监管。私钥安全管理问题仍无法解决。现有区块链应用中多使用私钥来确认用户身份、完成支付交 易等活动,其信息不可伪造的前提是私钥的安全性。与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不同的是,在区块 链中,私钥由用户自行生成并负责保管,因此一旦私钥丢失,用户不仅无法对数据进行任何 操作,也无法使用和找回其所拥有的数字资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加密算法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区块链中大量应用了 ECC、RSA 等密码技术,复杂的密码算法 本身以及在算法的工程实现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后门和安全漏洞,进而危及整个区块链系统及 其上承载的各种应用的安全性。此外,量子计算机等新计算技术的发展加大了非对称加密算 法破解的可能性,也成为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基于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区块链作为各类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不同种类 的上层应用间的交互操作,目前主要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广泛尝试。实际上,区块链规模应用 的安全风险尚未暴露,测试验证也远未成熟完善。随着区块链业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巨大的 经济利益促使区块链平台成为网络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网络黑客通过开源代码分析等 手段寻找平台漏洞进行攻击并获取利益。2016年6月,The DAO (基于区块链的众筹平台) 项目通过28天融资期筹得1.5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但是由于智能合约等 技术不成熟,被迫通过硬分叉方式进行弥补,造成了重大损失。(四)区块链技术现状与当下监管存在冲突,但矛盾有望得到进一步调和 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来说,区块链技术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而当前的监管缺位也制 约着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美国政府、荷兰央行、印度储备银行 等均在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或者已经在如何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监管方面进行着积极 的探索。缺乏监管的区块链技术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区块链依托于“去中心化”的技术设计, 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性安全、高效。但去中心化同时也意味无法明确主体,造成整个路 径难以监管,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搭建新的庞氏骗局等。以比特币为例,其迅速蹿红的优 势就包括它的隐秘、便捷与无监管的特性。但是,在对比特币交易的法律监管完全空白的情 况下,投资者也对比特币是否能够成为抵御风险的最佳货币载体产生了质疑,各国也有越来 越强烈的加强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监管的呼声。实际上,通过比特币进行洗钱等非法活动已 成为互联网上公开的秘密。2017年5月12日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事件,正是因为犯罪分子 以比特币作为交易赎金,导致对其身份的追查格外困难。早在此前,美国芝加哥联储就有报 告显示,每分钟平均就有30笔网上虚拟货币交易发生,平均金额为16个比特币,而这些交 易踪迹均无法追查。是否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引发广泛争论。一方认为,区块链的匿名性和弱中心化架 构,天生具有“抗审查”的功能。从历史上看,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经常被用于反监管的 洗钱、犯罪活动。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势在必行、非常紧迫。另一方认为,监管在某种程 度上保护了区块链的同时,也有毁掉区块链的可能。只有在区块链上进行的交易符合现行合 规要求、被看作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可接受的前提下,区块链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包含 回顾记录规则,或者至少要保证新的监管规则不会有碍于组织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这些监 管规则对于区块链自身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甚至使得区块链丧失自身优势。上述的两种观点在未来可能会相互妥协,最终将区块链技术演化为“监管融入技术”的模 式。区块链的消息同步、易接入、共享账本等特性,恰恰能够规避行政上的桎梏,允许监管 机构作为一个节点接入网络,获得最全、最及时的监管数据。因此,政府对区块链的监管, 很有可能不是采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而是让监管机构本身也参与到技术当中,通过技术 本身实现对技术的监管。恰当应用区块链技术,可能增强政府的监管力量。甚至,区块链技术未来很可能发展为一种 监管技术。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合规性审计的成本,显著降低和缩小 监管成本和范围。据埃森哲2017年1月的报告,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能节省30%50%的合规 性审计操作。另一方面,传统监管的难点在于监管数据的真伪性和完整性。基于区块链的应 用系统能为监管节点提供最真实、最及时、最完整的账本,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加 速监管科技的发展。对于监管的介入,当前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政策制定者需要准确分析 和判断技术规则与法律规则的优缺点,将技术规则纳入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合规 成本。(五)区块链的核心要求是可信,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正日趋凸显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业界现在还未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用户和厂商之间的信任就很难 建立,更谈不上区块链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市场上已有的区块链应用也是“鱼龙混杂”, 产品质量无法有效评价。因此,区块链亟须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ITU、ISO、W3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意识到区块链产业对标准的迫切需求,已经开展了相关 研究工作。ITU SG16 工作组已经启动了区块链标准项目的研究,并设立了首个区块链标准 项目。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的任务分配,澳大利亚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际区块链标准开发 路线图。W3C也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区块链与web结合的应用标准。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开展标准化的同时,鼓励技术的创新发展,值得关注。由于区块链技术发 展还不成熟,相关公司为宣传需要,难免夸大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但设置苛刻的标准规 范,用系统框图限定系统边界,又会限制区块链领域的原始创新。而且,区块链技术仍在不 断创新变化,应用场景也在进一步明确探索,对区块链技术过早的标准化,可能会限制技术 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经过长期跟踪研究,结合在云计算方面已有的标准化思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提出 了“可信区块链”的标准化思路,认为应从“需求侧”(即用户角度)出发,坚持“方便用 户横向比较、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和协议中立、与实现和架构中立、与具体应用中 立”“可实现、可审查、可验证”的原则,进行标准的起草编写工作,主要工作在于剥离区 块链最核心的功能,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业务为导向,确认“功能披露是否准确”“系统是 否真正安全”“隐私保护是否到位”“共识机制是否有效”等关键功能满足要求,为区块链 的信任增加有力砝码。-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