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中的巨无霸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8031922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炮中的巨无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火炮中的巨无霸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火炮中的巨无霸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炮中的巨无霸列车巨炮古斯塔夫作者:马晓荣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8期火炮在一战和二战中都被称为“战争之神”,又被称为“战场铁锤”,是战场最主要的杀 伤武器之一。他们的口径一般从20毫米到200毫米,一般76毫米口径的火炮已经算是大家伙 了。不过实战中确有一些火炮中的怪兽,它们的体积巨大,口径惊人,威力更是惊人。这种巨 炮的代表之作,就是本文要说到的列车巨炮古斯塔夫。威力无穷的列车巨炮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军方高层就意识到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问题。就是无论火炮 科学如何飞速发展,依靠步兵装备的常规火炮,都很难摧毁敌方精心修筑的要塞工事。早在19 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双方凭借着坚固的要塞工事,往往能够阻挡敌军重兵进攻部队 数月之久。当时步兵的火炮打在这些要塞上只能溅起一些石屑,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在当时 防御武器也很差劲的情况下(士兵只有前膛装弹的单发燧发枪,只能在200米内使用,精确射 击距离只有几十米),进攻一方仍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实战中,美国南军和北军的将军们清醒的感觉到,依靠中小口径的步兵火炮是无法摧毁 这些坚固工事,唯一的办法是必须使用大口径的重炮。可惜在当时来说,想使用大口径火炮几 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北军长驱上千公里杀入南军后方作战,一路上的地彤复杂,路途遥远。 当时的大口径火炮受冶金技术的制约往往重量很大,需要大量的马匹才能够拉动。而马的力量 毕竟有限,重炮即使在非常良好的道路上的前进速度也非常缓慢。一旦遭遇较差的路况,比如 泥泞,雨雪,这些马匹运输部队就只能停在原地发呆,等前方修好了路或者天气好转再说。这些问题导致这些重炮无法有效跟随步兵前进,不能给予步兵急需的火力支援。话是这么 说,既然已经打仗了,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各国的军事高层们随即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办法,就是利用当时已 经蓬勃发展的铁道和火车作为重炮的运载工具,将重炮和铁道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武器。 这个构思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众所周知,铁路的载重量很大,即使大口径重炮的重量对它也不算什么。而火车的速度远 远超过马匹,在铁路上以火车作为机动的运载平台,也就大大提高了重炮移动的速度,这是非 常实际的办法。由此列车炮就随之而生!列车炮概念刚刚诞生,就遭遇了实战的考验。南北战 争期间,联邦军(北军)在进攻邦联军(南军)最后据点彼得斯堡(Petersburg)要塞时,就遭 遇了严重的攻坚问题。当时彼得斯堡是南军首部里士满外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南军在此处的防 御工事极为坚固,四周的环形工事长达5公里。北军靠步兵进行了多次冲锋,结果出了丢下漫 山遍野的尸体以外,基本没有任何进展。初期战斗中,北军已经伤亡4万多人,南军伤亡只有 1万多人。而北军的重炮由于受地形限制,还在几十里之外蹒跚前进,无法对前线的士兵给予 支援。当时的彼得斯堡是美国铁路上一个重要的枢纽站,四面有不少铁路支线。由此聪明的北军 指挥官格兰特想到了办法,他命令立即将320mm重炮安置在火车上,通过铁路运送到前线。随 即这种重炮被安装在一辆没有顶盖的火车车厢上,仅仅一二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前线。北军随即 用重炮猛烈轰击南军的阵地,给南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并且摧毁了很多坚固的工事,可惜当 时火炮技术还比较落后,这种火炮的威力并不大,射击也不精确,没有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终北军通过近9个月的围困战在该战役中获胜,己方却损失6万多人,南军只损失了2万多 人。但彼得斯堡被攻克也就意味着南军的毁灭,南部联盟首都里士满很快被攻陷,南北战争结 束。这也是列车炮第一次的实战,战果一般般。其实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使用的并不能算 是列车炮,因为它只是通过铁路来运输,并没有在铁路上发射炮弹。在此次战役中该火炮的使 用,基本和以往的马拉重炮一样,是依靠马匹运送到最前线的。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世界上又 发生了很多次中小规模的战争。实战中,进攻武器总是落后于防御性武器,尤其在马克西姆发 明了重机枪以后,双方的威力更是悬殊。在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放上几挺重机枪,就可以 消灭成千上万的进攻敌军。列车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攻坚武器远远弱于防御武器。二战之前,基本上防御武器是远 远强过一截的。一战中欧洲战场兵员损失非常惨重,有时候一天伤亡 10 万人,主要就是缺乏优 秀的攻坚武器。这些列车炮都是臼炮,射程有限,但威力极大。由此在 19 世纪末期和 20 也纪 初期,世界各国都修建了自己坚固的要塞工事。在 1904 年的日俄战争中,兵力和火力都弱于日 军的沙俄军队,依靠还没有修建完全的旅顺要塞,整整防御了近一年的时间,造成日军巨大的 伤亡。期间日军由于无力击毁俄军的要塞工事,甚至被迫使用自杀性攻击,一些日军士兵背着 炸药包冲向俄军要塞后拉响爆炸,但仅仅炸出了一些很小的缺口,没有什么作用。经过 300 多 天的战斗后,日军伤亡人数节节攀升,官兵极为疲劳,几乎无法继续战役。日军高层出于无奈, 紧急从国内运送来了当时日本口径最大的 18 门280 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这种重炮刚一上战场 就很快摧毁了俄军大部分工事,并且在一个月时间内帮助日军步兵攻占了整个旅顺要塞,迫使 俄军全部投降。其中一发重炮炮弹还炸死了俄军旅顺要塞司令孔德拉坚科。日军士兵对这些重 炮非常感激,称它们为大阪宝贝!实战中,没有重炮支援的日军曾经遭遇极大伤亡,整个战役日军 11 万人,占参战日军总数 的一半。其中在旅顺要塞的激烈攻坚战中,日军损失 6万多人,其中第一次人海冲锋就死了 2 万多人。旅顺要塞残酷的争夺战为各国敲响了警钟。当时世界各国军方高层都认为,以旅顺战 役为例,如果想攻占敌人的坚固堡垒要塞,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耍使用便于机动的大口径列车炮。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秘密研究了一批列车炮,其中以德国人的最为著名。德国有着当 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的一家火炮生产公司一一克虏伯公司。克虏伯公司成立于 19 世纪,一向以出 产精良火炮称雄于世界。早在普鲁士王国的俾斯麦时期,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火炮就已经大大优 于法国和奥地利的同类火炮,帮助普鲁士军队获得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德意 志王国。由此克虏伯公司也成为欧洲火炮公司中的领头羊,前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一战的要塞开罐器大贝莎当时德国军方认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他们全力准备实施著名的施里芬计划,试图在短期 内击垮西线英法联军。但此时施里芬元帅本人已死,继任的小毛奇将军在准备实施施里芬计划 的时候,感到极大的难度。小毛奇将军审视西线同盟国的防御阵地,他恐惧的发现了一些几乎 无法被攻克的可怕要塞。当时英法联军在西线修建了很多极为坚固的要塞,以比利时的列日要塞为例,它是当时比 利时政府花费巨资和 25 年时间修建的多层混凝土和钢板构成的永久工事群。它以马斯河作为天 然防护,整个要塞群的墙壁厚达3米,大部分处于地下,极为坚固。整个要塞共有 12座坚固堡 垒,每个堡垒有 120 毫米要塞炮和210 亳米榴弹炮各 8门,火炮总数达到 400门火炮。所有的 炮塔都用钢甲防护,可作 360 度角旋转,还可以自动升降,火力非常强大,另外堡垒中还配备 大量的重机枪。每座炮台周围还挖有很深的防护壕,壕外布有大量带刺铁丝网及障碍物,比利 时军队有2 万多人在此地驻守。列日要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扼守着从比利时通往法国的必经之路,也是德军必须要 攻占的要塞之一。对于列日要塞这样的坚固防御工事,即使是在二战时期,也没有好的解决办 法。那么在当时空军和坦克都处于雏形阶段的一战,想攻占列日要塞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大口径 的巨炮。但当时德军指挥官却无法坐等巨炮从后方送到,因为对于施里芬计划来说,时间就是 一切。只有尽快在短时间内打垮西线的英法联军,然后才能转头和东线的俄军决战。如果不能 尽快攻陷列日要塞,英法联军就会完整准备工作,并且从后方调动大量的援军来此处支援。德 军无法再短时间内消灭英法联军,那么等待他们必然是被两线夹击,最终走向灭亡。当时列车炮还没有送到比利时前线,德军却没有时间等待。德军从1 914年8月5日起利 用齐柏林飞艇的炸弹,随军携带的200门中型口径步兵榴弹炮和大量步兵的密集冲锋,进行了 长达7天的攻坚战。结果和过程都是同样的,首先德军用中型口径火炮猛烈向列日要塞射击, 但炮弹打在要塞的混凝土墙壁上,只能打出一些深深浅浅的弹坑。在德军炮击的同时,要塞中 的比利时大炮开始还击。由于早就对周围地形纽过精密的计算,比利时大炮的射击远比德军大 炮准确,一顿激烈炮战以后,德军的火炮不是被摧毁,就是被迫转移阵地。打哑了德军火炮以 后,比利时火炮群开始转向冲锋的德军人群中开火,短时间内射出大量的炮弹,把德国人炸得 血肉横飞,人头和残肢在天空乱飞,遭遇极大的伤亡。少数德军拼死冲破比利时火炮的打击以 后,在近距离又遭遇要塞中重机枪的密集射击,短时间内就伤亡殆尽,尸体在烈日要塞前堆成 了一座座小山。7天激战后,列日要塞岿然不动,德军白白伤亡了4万人。德军指挥官见这样进攻等于白 白送死,被迫暂停了攻势,并且命令列车炮大贝莎立即进入前线阵地。1 2日,大贝莎列车炮 终于被运送到列日前线。大贝莎列车炮是施里芬元帅还在世的时候,秘密向克虏伯公司定制的 巨型列车炮。当年定制这样的重炮,也是为了将来对付列日要塞这样的巨型坚固工事。克虏伯 公司在接到军方的要求以后,先后制造出多门实验性巨炮。以这些火炮作为技术积累,克虏伯 公司终于在1909年秘密研制出一种巨型列车臼炮,并以公司当时董事长古斯塔夫克虏伯的夫 人名字命名,称为大贝莎列车炮(贝莎克虏伯,实际她才是克虏伯公司的传人,古斯塔夫是 女婿)。这种巨炮长7米,炮口直径420毫米炮身连同炮车重达120吨,能将近1吨重的炮 弹发射至15公里之外的目标。其实就算没有炸药,仅仅这一吨重的生铁砸在一般的工事上,也 足以将其砸塌。而大贝莎巨炮每发炮弹的发射药近200千克重,威力非常巨大。它还能发射装 有延发引信的破甲炮弹,让炮弹穿入目标内部后爆炸。由于它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因 而必须浇筑几米深的混凝土底座,移动时再把它炸掉,仅安置炮位就需要6个小时。大贝莎巨炮在一战前夕刚刚造好了5门,此次小毛奇参谋长特批了其中的4门用于列日要 塞的作战。其实大贝莎在列日要塞战役开始的时候已经运送到了前线,但由于列车炮的局限性, 它必须借助铁路运输系统,而铁路运输出了问题,导致它没能及时赶到最前线。据悉,由于铁 路被比利时人完全破坏,最后一段就只能依靠公路运输。德军工程人员被迫将大贝莎拆卸成几 个部分,每门大炮由36匹马负责拖拽。当时前线的道路状况很差,马匹拉着分解的火炮在坎坷 的土地上无法前进。德军被迫紧急调用了数百名工兵,日夜不停的修出了一条通往前线的平坦 的公路。经过这样的折腾,4门大贝莎才运送到前线,此时德军已经激战了7天,丢下了大量 的尸体。一战时期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高达1 30公里,可以从法德边境打到巴黎。但巴黎大炮精 确极差,只是一种战略恐吓的武器,实际没有战术上的意义。大贝莎巨炮赶到前线以后,每门火炮由200名工兵负责组装和架设,这就花费了一整个白 天的时间。12日傍晚,4门贝莎巨炮先后开始射击,目标是烈日要塞中最坚固的弗莱龙堡垒。 第一炮并没有打准,不过这一炮就把一颗巨型炮弹送上了3000米的高空,然后呈抛物线状落在 弗莱龙堡垒前一公里的地方。这枚炮弹落在地上,炸出了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大坑,这一炮几乎 就摧毁了比利时军队的士气,甚至连旁观的德军士兵也吓得发抖。大贝莎巨炮缓慢的射击,炮 弹一发比一发靠近弗莱龙堡垒,终于有一发直接击中了弗莱龙堡垒的顶部。巨型炮弹穿透炮台 顶盖,直入中心坑道中爆炸。后来幸存的另一个堡垒的比利时士兵回忆,随着一声巨大的响声, 他们发现弗莱龙堡垒数米厚的混凝土天花板已经坍塌了,很多士兵瞬间被砸成了肉酱。整个堡 垒的顶盖已经被掀开,坑道被阻塞,储藏的弹药被引燃,到处都是火焰和爆炸,加上伤兵的惨 叫,简直像是到了地狱。4门大贝莎炮击弗莱龙堡垒持续了24小时,这个堡垒中了45发炮弹 完全坍塌。德国士兵不费吹灰之力的冲进这个堡垒,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一 个活着的比利时士兵。其他堡垒也在之后几天的炮击中,被一个个的摧毁。到了16日,一发炮弹穿透混凝土墙壁,引爆了最后一个堡垒隆森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把 整个堡垒掀翻,无数比利时士兵被炸成碎块,列日要塞守将勒芒将军侥幸未死,他震晕后被俘, 列日战役结束。德军在没有使用贝莎巨炮之前,付出了4万人的伤亡,没能前进一步。使用大 贝莎列车炮之后仅仅伤亡数千人就成功攻占了整个要塞。大贝莎巨炮是一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一 款列车巨炮。元首的玩具古斯塔夫列车炮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 和废弃。不过希特勒上台以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希特勒和将军们分析,认为一 战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施里芬计划没有成功。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 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敌人,最终在两线的消耗战中崩溃。此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 想获胜,仍然必须采用施里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 法国。此时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时间和 60亿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整个防线其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 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 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时期大贝莎列车巨炮这样的420毫米炮弹连续 两发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 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古斯塔夫巨炮的体型惊人,所以使用它必须有完全的战区制空权。经过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 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德国军方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打破 马其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的列车炮。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 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需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距离外进行发射,所以它的 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于是,克虏伯公司从1 935年开始研究,但开发这样的巨炮谈何容易 还好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他们经过7年的 艰苦努力,终于研究成功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列车炮一一古斯塔夫列车炮。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 300多吨,可将7吨重的炮弹射击到37公里 以外,其性能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贝莎列车炮。由于对该火炮的性能极为满意,克虏伯公司以 他们董事长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全名为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 Krupp,是当时克虏伯公司 的领袖,也就是之前那个贝莎克虏伯的丈夫),这门巨炮也是克虏伯家族的最大骄傲,也是 克虏伯公司的骄傲。而该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则被命名为多拉(Dora),这是设计师艾利希-穆勒 博士(Dr. Erich Muller)已故妻子的名称。德国士兵显然比较喜欢后一个名字,他们把该系列 的两门巨炮都叫做多拉,这也是多拉巨炮的由来。实际上第二门多拉巨炮并没有参加过实战, 后来直接被拆毁了。古斯塔夫列车炮体积庞大,重量巨大,一般的火车是带不动的。为了牵引 这门巨炮,克虏伯公司还特地设计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巨型机车。由于 开发时间过久,此时法兰西战役已经结束。德国人没有攻打马其诺防线,而是用大批装甲部队 从最不适合使用坦克的阿登山区突破,随之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消灭了英法联军,占领了法国全 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其诺防线确实没有被攻破,也算是攻不破的防线。此时的古斯塔夫 巨炮的出现似乎已经生不逢时,好在元首希特勒财其还是非常重视的。1 942年春,多拉火炮 组装完毕并定于3月19日进行最后的射击试验。 19日,独裁者希特勒在几位元帅和将军的陪 同下,乘专列从柏林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观看试射情况。中午12时20分,多拉 火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破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086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 40分钟后,即下午1时整,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射了一发重4.759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 千米。这两枚炮弹都准确的击中了目标,击穿了7米厚的混凝土与1米厚的钢板建成的模拟工 事。对火炮性能非常熟悉的希特勒对此极为满意,他对克虏伯公司称赞有加,并且命令再造出 两门同样级别的大炮,还让德国军方以700万马克的巨款将这门古斯塔夫列车炮买下。希特勒对古斯塔夫列车炮非常喜爱,此时虽然马其诺防线已经被摧毁,但不代表欧洲就没 有坚固不可摧毁的要塞了。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在经历了初期的大胜以 后,却没有获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双方转为相持阶段。这时候德军的实力仍然占据着明显的 上风,希特勒为了进一步击垮苏联,下令准备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但要保证斯大林格勒战役 的胜利,就必须先灭斯大林格勒侧翼克呈米亚半岛上的苏军重兵集团和海军要塞。德军攻打克 里米亚半岛的作战中,遭遇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最无法解决的就是塞托斯多波尔要塞。 塞托斯多波尔要塞早在1 789年就被定为为一个要塞城市,沙俄在此处曾经修筑过极为坚固的 要塞群。到了苏联时期,由于该地是黑海舰队的基地和战略要地,苏军对这个要塞也非常重视。 经过苏联军民长时间的修建,整个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一个坚固无比的要塞群,其防御能力的强 大丝毫不亚于马其诺防线。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例,围绕城市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苏联人同配置了12个永久 要塞群,占全部克里木要塞数量的75%。以当时该市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l号”联装炮塔 要塞来说,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 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到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 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到4000毫米。此整个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 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 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绝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以抵抗住 任何德国现有火炮和空军的任何打击。负责指挥作战的曼施坦因元帅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面前 碰的头破血流,他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击中前后集中7个师的部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都没 能攻陷这个城市。德国人引以为自豪的3, 4型坦克, 88毫米火炮,斯卡图轰炸机在这些钢铁 要塞面前根本无能为力。见到这样的情况,曼施坦因只得向后方求援,要求调动重炮。最终数百门大口径火炮运送 到前线,包括其中427毫米卡尔铁道迫击炮、61 5毫米铁道加农炮、280毫米K5铁道加农炮。 但他们和古斯塔夫巨炮相比,也只算是小兄弟了。由于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太大,所以他在3 月份分解成几部分,由三辆列车运送到塞瓦斯托波尔前线,光是车厢就有25节之多,列车全长 达到一公里多。由于该炮重量太大,虽然分解了,但普通铁路和铁路桥仍然承受不了。最终运 载巨炮的列车被迫绕了数百公里的路才送到前线。运送到前线以后,由于当时铁道的尽头离塞 瓦斯托波尔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所以巨炮只能仍在原地等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 德国人派出大批工兵紧急修筑了一条铁路支线。古斯塔夫巨炮通过这条铁路终于开到了最前线, 离塞瓦斯托波尔只有16公里。4月初,古斯塔夫列车炮开始在铁路上架设,它的架设场面极为 惊人。古斯塔夫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火炮,他具有战术作用。首先由一个300人的工兵营负 责吠炮的组装工作,对于重达数百吨的主要零件,只能用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 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安装工作花费了整整三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古斯塔夫列车炮上 空有德军战斗机巡逻保护,附近还有两个高炮连协助防空,除此以外还调动了大量德军负责附 近的警戒工作,仅仅这批人就有2000人。在古斯塔夫列车炮附近,一共有德军官兵和技术专家 4000多人,相当于一个步兵旅了。火炮架设好以后,整炮长43米、宽7米、高12米,有4层 楼那么高,简直相当于一艘军舰。它的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一种炮弹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它则重达 7 吨,内装 2000 公斤炸药。它的威力足以击穿 34 千米外厚度为 0.85 米的混凝土墙。由于炮弹过重,它的装填只靠用一辆轻型坦克将其推入炮膛。古斯塔夫巨炮射击时候,由 一名上校负责指挥,直接操作火炮的士兵多达 1000 人,另外还有数百人的维修保养人员。前后 准备调试了一个月才彻底完成,6 月 7 日古斯塔夫巨炮开始向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炮击。可以说 古斯塔夫巨炮的可怕性,甚至连他的设计者们也没有想到。古斯塔夫以极慢的速度一发发的射 击,每一发炮弹射出,就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它前后射吉了 48 发(炮管一次性使用的最大寿 命),击毁了塞瓦斯托波尔的 5个要塞群。其中在连射 9发以后,其中一发炮弹穿透了库拉贝 主弹药库上面 30米的土地(包括 10 米混凝土墙),将其引爆。在古斯塔夫巨炮的帮助下,德 军第三次进攻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摧毁了全部的要塞,攻占了该城,俘虏 10万苏军,完全占领 了苏联的南部。之后德军逐步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古斯塔夫再也没有参加战斗。该炮曾经运回过进行检修 和重新安装膛线,然后送到列宁格勒前线。但由于整炮太重,价格太高(700 万马克),寿命 太短(仅仅可以发射 200 发,其中每发:射 40 多发就会磨损掉全部膛线),需要绝对战场制空 权的保护,以及大量的辅助人员和设施,古斯塔夫巨炮被德军指挥官认为并不实用,只能用于 特种作战,没有给予太大的重视。其实对于古斯塔夫最大威胁也就是敌军的飞机,因为他的目 标太大,根本谈不上隐蔽。列车炮的结构精密,又完全没有防御能力,一两枚重磅炸弹即可将 其炸伤导致无法使用。对于古斯塔夫巨炮来说,一旦受伤只能送回德国维修,这一来一回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运 输过程中又会有巨大的花费。简单来说,古斯塔夫只有在己方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才可以 使用,如果只是有一部分制空权就不能冒险使用巨炮。当时苏联英美都有大量的攻击机,所 以古斯塔夫巨炮的使用必然受到这方面的严重限制。当他运送到前线时候列宁格勒前线,却正 好遇上了苏联人的反击,古斯塔夫巨炮只得再一次被运回国内。此时古斯塔夫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多拉也在之前运送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线,但该炮经过一个 月时间的假设和准备以后,苏联已经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德军被合围。多拉巨炮只好 赶忙从前线撤走,侥幸突破了苏联人的包围圈,之后再没有使用过。由此德军开始失去战场的 主动权,制空权自然也无法保证。当时古斯塔夫系列巨炮无法及时移动,目标又特别巨大,一 旦遭遇苏军飞机的轰炸就很容易被摧毁,所以也就是一直没有使用。直到 1945 年4月22日古 斯塔夫列车炮被德国人自行拆毁,多拉列车炮也在同时被炸毁。列车炮的时代,也随着二战的 结束而终结,接下来的是导弹的时代了。作者注:本文曾参考萨沙列车炮资料,特此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