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18031674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教学设计届 别: 2013届 类 型: 农村教育硕士 姓 名: 曾万军 学 号: 2008200358 导 师: 焦彩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年 11 月 8 日教学设计教学题目(注明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次题目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第9节第58-62页有理数的乘方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准确实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水平;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 的 类 型新授课主 要 教 学 方 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直 观 教 具黑板,多媒体自 用 参 考 书七年级数学(上)鼎尖教案本节教材难点及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实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学效果的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 与 这类型运算易混淆。板 书 设 计有理数的乘方(1)1、乘方的相关概念2、乘方的符号法则例题练习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的使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求新知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讨论辨析 深化概念棋盘上的数学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猜测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第3格: 4=22=22第4格: 8=2 2 2=23第5格: 16= 2 2 2 2=2463个2第64格=222=263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从上例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必做题)让每个学生根据底数是正数 、零 和负数出3题乘方运算题,考一考同桌,然后同桌同学互相批改。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好!2.(选做题)有一杯可乐,第一次喝去一半,第二次又喝去余下的一半,如此方法喝下去,第四次后剩余的饮料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3.填空(n为正整数) (必做题) = _ = _(选做题) (-1)2n=_ (-1)2n-1=_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气氛。(幻灯片展示)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水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幻灯片展示)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 (幻灯片展示)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探索规律,获取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组题目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学生可自由选择题目来回答。这样设计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动者,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良好表达,也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达.课 后 小 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 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2. 乘方的相关运算。3. 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