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989543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的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第三节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诊断 一、诊断的程序一、诊断的程序(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田间观察田间观察症状诊断症状诊断病原鉴定病原鉴定确定病害确定病害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有余地。论要有余地。(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二、柯赫氏法则二、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按柯赫氏法则的四步来完成诊断与鉴定。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物;化而得到纯培养物;(3)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 相同。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确认该微生物该微生物即为其即为其病原物病原物。凭症推断凭症推断 分离病原分离病原 (Isolation pathogen)回接试验(自身回接试验(自身)Inoculation Test健健 株株病病 株株 再分离再分离病病 株株Re-isolationThe same pathogen as the inoculated one 柯赫氏法则柯赫氏法则同样同样也适用于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也适用于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只是以某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元素的作用。是某元素的作用。柯赫氏法则柯赫氏法则只是病害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只是病害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柯赫氏法则只是确定了病原物,只有节,通过柯赫氏法则只是确定了病原物,只有通过对病原物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学及分子生通过对病原物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才能物学研究才能鉴定病原物和病害鉴定病原物和病害。三、植物病害诊断要点三、植物病害诊断要点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区分是属于是属于侵染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许多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有经验或许多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有经验或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植病工作者是不难区分的。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植病工作者是不难区分的。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表的症状。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表的症状。(一)侵染性病害(一)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害有一个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病原生物体存在存在(病征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1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鉴别: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症。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等病症。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对于常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对于常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定病害种类。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定病害种类。镜检验证镜检验证:对于不能确定的病害,通过刮、切、压、:对于不能确定的病害,通过刮、切、压、挑等方法制片,观察孢子、子实体或营养体的形态、挑等方法制片,观察孢子、子实体或营养体的形态、类型、颜色及着生情况等。镜检时,病症不明显的,类型、颜色及着生情况等。镜检时,病症不明显的,进行保湿培养;保湿培养后仍没有病征的,可选用进行保湿培养;保湿培养后仍没有病征的,可选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鉴别:多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多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根肿、毛现为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根肿、毛根)等,病症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根)等,病症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萎蔫性病害,病株茎基部横有黄色晕圈。萎蔫性病害,病株茎基部横切面用手挤后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切面用手挤后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腐烂组织的常伴有臭味,无菌丝。腐烂组织的常伴有臭味,无菌丝。细菌病害细菌病害 镜检验证镜检验证:一般细菌病害简便而可靠的诊:一般细菌病害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技术是镜检病组织中有无喷菌现象断技术是镜检病组织中有无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bacteria exudation,BE)BE)。检查时,选。检查时,选择典型、新鲜、早期的病组织用流水冲洗择典型、新鲜、早期的病组织用流水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在病健处用剪刀剪下干净,吸干水分,在病健处用剪刀剪下0.5-1cm0.5-1cm组织,放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组织,放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水,用解剖针将组织撕破,加上盖玻无菌水,用解剖针将组织撕破,加上盖玻片,静置片,静置10min10min进行镜检,观察到病组织周进行镜检,观察到病组织周围有大量的细菌云雾逸出,可确定为细菌围有大量的细菌云雾逸出,可确定为细菌病害。少数瘤肿病组织中菌体较少,观察病害。少数瘤肿病组织中菌体较少,观察不到喷菌现象,可涂片观察。不到喷菌现象,可涂片观察。(3)植物病原体病害)植物病原体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鉴别: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小叶、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统性侵染,无病症。统性侵染,无病症。注射四环素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注射四环素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但对青霉素不敏感。消失或减轻,但对青霉素不敏感。(4)病毒病害)病毒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鉴别: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环斑、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环斑、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无病症,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无病症,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现,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镜检验证镜检验证:撕取表皮用光学显微镜镜检是否可见:撕取表皮用光学显微镜镜检是否可见内含体;或进一步取病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电镜内含体;或进一步取病组织制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能否观察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也可从病组织下能否观察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也可从病组织中挤出汁液,经负染后于电镜下能否观察到病毒中挤出汁液,经负染后于电镜下能否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的形态和大小。经过镜检,必要时,再结合汁液摩擦、嫁接或蚜经过镜检,必要时,再结合汁液摩擦、嫁接或蚜虫接种等方法进行传染性试验,就可以初步确定虫接种等方法进行传染性试验,就可以初步确定为病毒病。为病毒病。(5 5)线虫病害)线虫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鉴别: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萎蔫、坏死、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萎蔫、坏死、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壤、茎或籽粒(虫瘿虫瘿)中可见到线虫。中可见到线虫。镜检验证镜检验证:对于病部产生肿瘤或虫瘿的线:对于病部产生肿瘤或虫瘿的线虫病,可以作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为虫病,可以作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为了观察更清楚,也可用碘液对切片进行染了观察更清楚,也可用碘液对切片进行染色,线虫可染成深褐色,植物组织呈淡黄色,线虫可染成深褐色,植物组织呈淡黄色。色。观察时要注意线虫是否有口针,以和腐生线虫观察时要注意线虫是否有口针,以和腐生线虫区别;同时还要考虑线虫数量的的大小,因为区别;同时还要考虑线虫数量的的大小,因为某些线虫必须有足够的群体数量才能引起明显某些线虫必须有足够的群体数量才能引起明显症状;另外有些线虫可引起二次侵染,要注意症状;另外有些线虫可引起二次侵染,要注意区分,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区分,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种类鉴定种类鉴定:根据观察到的线虫形态特征(体形、:根据观察到的线虫形态特征(体形、大小、口针、食道、肠、生殖器官、腺体、体大小、口针、食道、肠、生殖器官、腺体、体段比例等),结合寄主、致病性的特点,与相段比例等),结合寄主、致病性的特点,与相关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然后确定其种关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然后确定其种类。类。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肉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肉眼可以看到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眼可以看到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金等。(二二)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病植物上无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 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症状,多为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症状,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3.环境条件调查环境条件调查 非侵染性病害(初步诊断)非侵染性病害(初步诊断)1.发生特点观察发生特点观察4.病原鉴定病原鉴定 化学诊断法化学诊断法 人工诱发法人工诱发法指示植物鉴定法指示植物鉴定法 排除病因法排除病因法 2.病株表现病株表现 v 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诱发和分离也得不到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诱发和分离也得不到病原物。病原物。v 在田间无发病中心,不表现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在田间无发病中心,不表现由点到面,由发病中心向四周扩展的过程,一般成片,成条发生,较大面积均四周扩展的过程,一般成片,成条发生,较大面积均匀发生。匀发生。1.发生特点观察发生特点观察 2.病株表现病株表现 v 除个别高温引起的日烧病和喷药、施肥不当产生药除个别高温引起的日烧病和喷药、施肥不当产生药 害一般都是全株性的,如缺素、涝害等。害一般都是全株性的,如缺素、涝害等。3.环境条件调查环境条件调查 1 1)气象:冻害、灼烧、降雨、光照不适等)气象:冻害、灼烧、降雨、光照不适等2 2)土壤:涝害、旱害、盐碱害、营养不良)土壤:涝害、旱害、盐碱害、营养不良 3 3)肥料与毒物(农药)综合分析确定病因)肥料与毒物(农药)综合分析确定病因4.4.病原鉴定病原鉴定 1 1)化学诊断法:)化学诊断法:分析病田土壤,测定其成分与正常值比较,从而分析病田土壤,测定其成分与正常值比较,从而 查明过多过少的成分,确定病原(对缺素症,盐碱查明过多过少的成分,确定病原(对缺素症,盐碱 害的诊断较准确)害的诊断较准确)2 2)指示植物鉴定法:指示植物鉴定法:适用缺素症的鉴定,即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适用缺素症的鉴定,即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症状表现最明显、最稳定的植物,种植在怀疑为缺乏该症状表现最明显、最稳定的植物,种植在怀疑为缺乏该元素的果树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从而确定病原。元素的果树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从而确定病原。草本植物及其缺素症状:草本植物及其缺素症状:缺氮:花椰菜、甘蓝;缺氮:花椰菜、甘蓝;缺磷:油菜;缺磷:油菜;缺钾:马铃薯、蚕豆;缺钾:马铃薯、蚕豆;缺钙:甘蓝、花椰菜;缺钙:甘蓝、花椰菜;缺铁:甘蓝、马铃薯;缺铁:甘蓝、马铃薯;缺硼:甜菜、油菜。缺硼:甜菜、油菜。3 3)人工诱发及排除病因的检验法:人工诱发及排除病因的检验法:a a 人工诱发:人为提供类似发病的条件,如低温,缺人工诱发:人为提供类似发病的条件,如低温,缺某种元素,看植株是否发病。某种元素,看植株是否发病。b b 排除病因:对病株喷洒,注射怀疑缺乏的元素,看排除病因:对病株喷洒,注射怀疑缺乏的元素,看是否可减轻或恢复病害的方法。是否可减轻或恢复病害的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植物侵染性病害 的发生与发展的发生与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1、定义:、定义: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 寄寄主主 而生存的能力。主要是从寄主活细胞和组织中而生存的能力。主要是从寄主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获得营养的能力。2、分类:、分类:按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病原物可分为按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病原物可分为活活体营养生物,半活体营养生物,死体营养生物。体营养生物,半活体营养生物,死体营养生物。(1)活体营养生物:)活体营养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寄主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中吸取营养,大多不能人工培养。它们依的活细胞中吸取营养,大多不能人工培养。它们依赖寄主的活细胞而生存,因而寄主细胞组织的死亡,赖寄主的活细胞而生存,因而寄主细胞组织的死亡,对它反而不利。如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锈菌、对它反而不利。如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白粉菌、霜霉菌。(2)半活体营养生物:)半活体营养生物:这类病原物侵染寄主的活这类病原物侵染寄主的活细胞组织后,可以从中吸收营养,但当寄主组织死细胞组织后,可以从中吸收营养,但当寄主组织死亡后,还能继续发展形成孢子。如引起叶斑病的许亡后,还能继续发展形成孢子。如引起叶斑病的许多真菌。多真菌。(3)死体营养生物:)死体营养生物:这类病原物的寄生能力最弱。这类病原物的寄生能力最弱。侵入寄主组织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在其中腐侵入寄主组织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在其中腐生。如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生。如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专性寄生物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体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只能在活体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兼具寄生与腐生能力的寄生物,兼具寄生与腐生能力的寄生物,又称非专性寄又称非专性寄 生物生物。专性寄生物主要依靠抗病品种来防治,而对非专性寄生物一专性寄生物主要依靠抗病品种来防治,而对非专性寄生物一般通过改善栽培和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防治。般通过改善栽培和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防治。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二)病原物的致病性(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1、定义:、定义: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从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害的能力。毒害,从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害的能力。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自己生长和)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自己生长和繁殖。繁殖。(2)酶的作用;)酶的作用;许多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能产许多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能产生一些水解酶,可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使组织腐烂。生一些水解酶,可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使组织腐烂。如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质素酶如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质素酶等。等。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3)毒素的作用;)毒素的作用;有些病原物可以产生毒素。有些病原物可以产生毒素。毒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致病毒物,很低的浓度即可毒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致病毒物,很低的浓度即可让植物生病。让植物生病。(4)生长调节物质;)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吲哚乙酸、赤霉素、主要有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激素和乙烯等。许多病原物可产生生长调节物细胞激素和乙烯等。许多病原物可产生生长调节物质,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干扰。如肿瘤和生长过质,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干扰。如肿瘤和生长过度,都与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物质失调有关。度,都与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物质失调有关。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寄主的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寄主的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性能,是植物的一种属性。染的性能,是植物的一种属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也可以发生变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也可以发生变异。异。(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 1、感病:、感病:植物易受病原物侵染而发病的特性称为感病。发植物易受病原物侵染而发病的特性称为感病。发病较重的为感病,发病很重的为高度感病。病较重的为感病,发病很重的为高度感病。2、抗病:、抗病: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轻的称为中度抗病,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轻的称为中度抗病,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3、免疫:、免疫:寄主植物受病原物的侵入,表现为完全不发病,寄主植物受病原物的侵入,表现为完全不发病,无症状。与免疫有关的一个概念无症状。与免疫有关的一个概念过敏反应:指寄主在病原过敏反应:指寄主在病原物侵染点的细胞迅速死亡,阻止专性寄生物的扩展蔓延物侵染点的细胞迅速死亡,阻止专性寄生物的扩展蔓延。4、耐病:、耐病:植物的耐病性是植物忍受病害的性能。在外观上,植物的耐病性是植物忍受病害的性能。在外观上,植物表现感病,但植物体的恢复补偿能力比较高,病害对产植物表现感病,但植物体的恢复补偿能力比较高,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5、避病:、避病:寄主抓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大发生的寄主抓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大发生的习性,寄主本身是感病的。习性,寄主本身是感病的。(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1、垂直抗性:、垂直抗性:也称小种专化性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也称小种专化性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高度抵抗病原物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种能高度抵抗病原物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或免疫。但抗病性不稳定,不持久。会因田间小种变异而丧失抗疫。但抗病性不稳定,不持久。会因田间小种变异而丧失抗性,从而表现为高度感病。在遗传学上,垂直抗性是由单基性,从而表现为高度感病。在遗传学上,垂直抗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表现为质量遗传。因控制的,表现为质量遗传。2、水平抗性:、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许多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许多生理小种,抗病力不强,一般表现为中等抗病。但抗病性稳生理小种,抗病力不强,一般表现为中等抗病。但抗病性稳定、持久。因它能抗多个小种,不会因某一生理小种变化而定、持久。因它能抗多个小种,不会因某一生理小种变化而丧失抗病性。丧失抗病性。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表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表现为数量遗传。现为数量遗传。(三)植物的抗病机制(三)植物的抗病机制1、抗侵入:、抗侵入:指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表现在形态解剖或指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表现在形态解剖或生理机能上具有阻止病原物侵入的能力。生理机能上具有阻止病原物侵入的能力。2、抗扩展:、抗扩展:表现为植物受病原物侵入以后,由于它表现为植物受病原物侵入以后,由于它内在的因素存在,能抑制病原物扩展开的能力。细内在的因素存在,能抑制病原物扩展开的能力。细胞壁的厚度和硬度与抗扩展有关。有些植物在病原胞壁的厚度和硬度与抗扩展有关。有些植物在病原物侵入后,可以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阻止进物侵入后,可以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阻止进一步扩展。如植物保卫素、甘薯酮、氯原酸、豌豆一步扩展。如植物保卫素、甘薯酮、氯原酸、豌豆素等。素等。对植物预先接种某种微生物或进行某些对植物预先接种某种微生物或进行某些化学、物理因子的处理后可以使植物产化学、物理因子的处理后可以使植物产生抗病性。如病毒近缘株系间的生抗病性。如病毒近缘株系间的“交互交互保护作用保护作用”,当寄主植物接种弱毒株系,当寄主植物接种弱毒株系后,再感染强毒株系,寄主对强毒株系后,再感染强毒株系,寄主对强毒株系表现出抗性。表现出抗性。三、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三、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部过程。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部过程。侵染过程是指从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触开始,侵染过程是指从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也叫侵染程序,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也叫侵染程序,又叫病程。包括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入又叫病程。包括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这几个过程是连续进期、潜育期、发病期。这几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行的。(一)接触期(一)接触期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的繁殖单位和寄主植物的接触期是指病原物的繁殖单位和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的时期。感病部位接触的时期。病原物的繁殖单位,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病原物的繁殖单位,如真菌的孢子、细菌的细胞、病毒的粒体、线虫的幼虫,必须先和细胞、病毒的粒体、线虫的幼虫,必须先和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才有可能侵入。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触,才有可能侵入。因此。避免或减少病物与寄主植物接触的措因此。避免或减少病物与寄主植物接触的措施,是防病的重要手段。施,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二)侵入期(二)侵入期 病原物接触植物后,从侵入植物到和寄病原物接触植物后,从侵入植物到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期。植物病原物除极少数是外寄生侵入期。植物病原物除极少数是外寄生的以外,几乎都是内寄生的,所以病害的以外,几乎都是内寄生的,所以病害的发生都是从侵入开始的。的发生都是从侵入开始的。1、侵入途径、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直接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角质层和细胞壁。(2)自然孔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许多自然孔口如植物的许多自然孔口如气孔、排水孔、皮孔、柱头、蜜腺等,都可气孔、排水孔、皮孔、柱头、蜜腺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通道。许多真菌和细菌都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通道。许多真菌和细菌都是从自然孔口侵入的。是从自然孔口侵入的。(3)伤口侵入:)伤口侵入:植物表面的各种损伤,如虫植物表面的各种损伤,如虫伤、碰伤、冻伤、机械损伤、风雨的损伤等,伤、碰伤、冻伤、机械损伤、风雨的损伤等,都是病原物侵入的门户。都是病原物侵入的门户。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三)潜育期(三)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植植物体对病原物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物体对病原物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应的时期。(四)发病期(四)发病期 植物的症状开始出现以后的时期称为发病植物的症状开始出现以后的时期称为发病期。期。症状出现以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深。症状出现以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深。许多真菌和细菌病害随着症状的发展,在许多真菌和细菌病害随着症状的发展,在病部产生孢子(有性和无性)和菌脓,为病部产生孢子(有性和无性)和菌脓,为再侵染或下一次侵染的来源。再侵染或下一次侵染的来源。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过程。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过程。侵染过程是侵染循环的一个环节。侵染过程是侵染循环的一个环节。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传播;(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有病植物(田间病株)(一)有病植物(田间病株)(二)繁殖材料(二)繁殖材料(三)土壤(三)土壤(四)肥料(四)肥料(五)病株残体(五)病株残体(二)病原物的传播(二)病原物的传播(一)自身传播(一)自身传播(二)气流和风力的传播(二)气流和风力的传播(三)雨水和流水的传播(三)雨水和流水的传播(四)昆虫传播(四)昆虫传播(五)人为传播(五)人为传播(三)病原物初次侵染及再次侵染(三)病原物初次侵染及再次侵染经过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经过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初次侵初次侵染染。初次侵染后形成的孢子或其它繁殖体经过传播又引起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后形成的孢子或其它繁殖体经过传播又引起的侵染,称为再次侵染再次侵染。(一)多病程(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除了发生初次侵染,(一)多病程(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除了发生初次侵染,还发生多次侵染。这种病害侵染期长,潜育期短,环境条件越适合,再还发生多次侵染。这种病害侵染期长,潜育期短,环境条件越适合,再侵染的次数越多。这种病害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流行。侵染的次数越多。这种病害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流行。(二)单病程(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二)单病程(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节不会扩大蔓延,害。这种病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流行。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流行。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物,就能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多。决再侵染问题。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多。五、病害的流行五、病害的流行 一、病害流行的概念一、病害流行的概念 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一)病害流行的概念(一)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植物病害的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发生,发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发生,发病率高而且严重,能引起农作物严重病率高而且严重,能引起农作物严重减产。减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病害大发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病害大发生。经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流行性生。经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流行性病害。病害。(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一)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这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这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感病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是病害流行的最基本因素。大面积种感病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是病害流行的最基本因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特别是单一化的感病品种,当条件适宜时,有植感病品种,特别是单一化的感病品种,当条件适宜时,有些病害可以大流行。些病害可以大流行。(二)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二)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这是病害流行的必备这是病害流行的必备条件。病原物的致病力强,越冬或越夏后的数量大,侵染发条件。病原物的致病力强,越冬或越夏后的数量大,侵染发生早或多次发生,潜育期短以及病原物的有效传播等,都有生早或多次发生,潜育期短以及病原物的有效传播等,都有利于病害流行。利于病害流行。(三)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三)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主要是指有利于病害发生气象主要是指有利于病害发生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土壤条件。发病的环境条件不但有利于病条件、栽培条件和土壤条件。发病的环境条件不但有利于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也会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也会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六、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六、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一)病害预测预报的意义(一)病害预测预报的意义(二)病害预测的根据(二)病害预测的根据(三)病害预测的类型(三)病害预测的类型(四)病害预测的主要方法(四)病害预测的主要方法(一)病害预测预报的意义(一)病害预测预报的意义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预测是根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预测是根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通过必要的病情调查,并掌握有关的环境因素资的规律。通过必要的病情调查,并掌握有关的环境因素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在病害发生前,对病害发生和流料,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在病害发生前,对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时期、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作出预测,同时向有关生行的时期、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作出预测,同时向有关生产部门及时进行预报。产部门及时进行预报。防治病害,必须早作准备,及时防治。否则,一旦大面积防治病害,必须早作准备,及时防治。否则,一旦大面积流行,就将陷入被动。但是,防治又要有的放矢,否则,流行,就将陷入被动。但是,防治又要有的放矢,否则,若不管流行与否,盲目进行防治,会造成很大浪费。特别若不管流行与否,盲目进行防治,会造成很大浪费。特别是对流行性强的病害,其年份波动大,流行速度快,在需是对流行性强的病害,其年份波动大,流行速度快,在需要事先取得予见性,估计出病害是否流行,将达到什么程要事先取得予见性,估计出病害是否流行,将达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防治,这就是病害的预测预报。预测预报对度,需不需要防治,这就是病害的预测预报。预测预报对于制定病害的防治计划,掌握有利的防治时机具有指导作于制定病害的防治计划,掌握有利的防治时机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品种安排、栽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用,而且对品种安排、栽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意义。(二)病害预测的根据(二)病害预测的根据 1、病害流行的规律、病害流行的规律 2、病害流行的历史资料、病害流行的历史资料 3、当前有关资料、当前有关资料 4、经验、经验(三)病害预测的类型(三)病害预测的类型 1、按预测的有效期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按预测的有效期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期预测(1)长期预测)长期预测(2)短期预测)短期预测 2、按预测的内容分:病害发生期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分:病害发生期的预测、病情发展趋势的预测、病害流行程度的病情发展趋势的预测、病害流行程度的预测。预测。四、病害预测的主要方法四、病害预测的主要方法(一)调查田间病情和寄主抗病性的变(一)调查田间病情和寄主抗病性的变化化(二)病原物数量和动态的检查(二)病原物数量和动态的检查(三)根据气象条件预测病害的流行(三)根据气象条件预测病害的流行(四)用数理统计方法预测病害的流行(四)用数理统计方法预测病害的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