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技巧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7903525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话的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谈话的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谈话的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智慧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才能创造业绩!北京大学医学部刘毅说服人9大规律1 1、互惠规律、互惠规律 2 2、对比规律、对比规律 3 3、友谊规律、友谊规律 4 4、期望规律、期望规律 5 5、关联规律、关联规律 6 6、一致规律、一致规律 7 7、稀缺规律、稀缺规律 8 8、从众规律、从众规律 9 9、权利规律、权利规律 谈话往往由三层结构组成(1)“发生了什么”谈话:谈话双方对发生了什么的认知;(2)情绪对话:谈话中所掺杂的个人情绪上的因素,或愤怒、或生气、或开心、或感动;(3)自我认知对话:因为发生的事情,当时双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判断。正因为高难度谈话有这三个层次,不能采用武断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处理。“发生了什么”对话在第一个层次,应该避免:(1)争论谁对谁错;(2)不能假定对方有不好的意图;(3)不相互指责,以及对对方进行评判。在第二个层次上:则避免忽略双方的情绪因素;在第三个层次上:则避免让自己的形象或别人的形象受到威胁,或者固守自己树立的个人形象。对高难度谈话的应对方法(1)梳理三层对话中自己所掌握的信息;(2)确定谈话的目的;(3)从第三方的角度开启谈话,确立双方能够在三个层面上就行沟通的基调;(4)尽量交流彼此双方在三层上对话上的理解,将彼此之间的责任进行归责;(5)创造选择,让选型满足彼此双方的观点和利益。达成共识!问题的提出 日常沟通中,常会遇到沟通不畅,彼此难以理解对方,而出现沟通难以继续,严重者甚至出现互相指责而导致彼此伤害。谈话:第一要点就是不要争论争论只会加剧冲突重点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都会自我防卫,在这种时候都会攻击他人,然后就会彼此伤害。面对分歧,如果从宽容的角度出发,你可能会想,“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开始交流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面对自己真正的感情,把压抑和隐藏的部分好好整理,不解决自己的心结,就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获得真正的成果。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面对他人,我们要么赞同,要么反对,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第三种选择:首先,认同对方情绪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对他们所说的话提出异议。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边建立你和谈话者之间的感情认同(这是女性本能常用的一种交流手段),一边尽可能客观地梳理从双方各自角度看到的“事实”,消除对方担心会被指责的防御心态,以及由此达成对彼此感觉的良好理解。情绪对话:如何对待自己情绪?(1)情绪对话是高难度对话的核心部分,它是构成对话矛盾的主要因素。(2)强烈情绪产生时选择控制情绪来保持理性。太过沉浸情绪会让良好判断力受蒙蔽,宣泄情绪会让我们更受情绪左右。一定要置身于情绪对话之外。(3)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是作为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大多数人都是坏情绪的受害者。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1)它谈论的是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简而言之,我对自己说了什么关于我自己的话呢?(2)谈话隐射自我形象,内心可能失衡。失衡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集中精神,忘记要说的话,甚至有崩溃感,惊慌失措,大脑一片空白,呼吸困难,只想逃跑。(3)在对话中找准自己定位,忧虑的始作俑者就转变为力量的源泉。(4)谈话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然而真正的主角是情绪,而不是事实。(5)转变谈话姿态一位邀请他人加入谈话中,帮我们找出问题良策。若想实现谈话目的,就必须互相学习,开展学习型谈话。向学习型姿态转变 一)发生了什么对话:(1)停止争论谁对谁错:了解他人的故事。1.谈论双方意见不一致,我们就很在意对方是否与自己一致,会感到受伤或失落,或觉得被误解。我们失落更主要是有种无能的挫败感。2.我们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上,如他们很自私、天真、想掌控一切、失去理智等。争辩不会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3.我们探讨谈话矛盾原因时,从不会想自己。我们的话并非毫无意义,然而我们很难意识到对方的话也并非毫无意义 4.我们双方叙述故事存在差异,我们没意识到差异的存在时导致谈话困难的罪魁祸首。我们不会注意自己陈述事实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用一件事我们讲述的关键部分与其他人的故事发生冲突,导致谈话陷入困境。5.争辩造就了信息大战,只会让我们远离对方,而无法拉近心理距离,阻挡我们探索他人故事的脚步。6.争辩制约了改变的发生。缺乏谅解的争辩毫无说服力。在自己感受没得到他人理解和认同之前,人们不会做出任何改变。7.若想达成共识,首先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对方具体情况,弄清结论产生的原因和意义。8.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对事物认识差异在于吸纳的信息不同,阐释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不同。故事在事实上形成,首先吸纳各种信息,通过情景、声音和感受体验世界,然后消化信息,按自己方式理解和阐释信息,对所看、所听和所感赋予不同含义。9.我们注意到的事物不一样。即便同样事物,每个人眼中也不一样。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不同。我们不可能提前预知哪些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10.即使获得信息相同,我们对信息诠释和理解也不同,我们会赋予不同含义。我们会受过去经历影响,我们用来诠释事物的自定义原则也不同。11.我们通常根据自定义原则对人或事设定应该或不应该的标准。说出自己的原则并鼓励对方也这样做有助于解决矛盾。12.我们的结论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利益色彩,会寻求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有利自己的阐述。13.要想客观彻底理解对方故事,只有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聆听。问自己:哪些信息我没有掌握?他这样看事情有什么意义和意愿?14.问题的关键不是谁的原则更合理,而是双方原则根本不同。15.有些问题根本没有正确答案,问题本身毫无意义,不要强迫自己在两种故事中做选择,完全可以聆听对方的故事,同时保留自己的。这就是“和姿态”。和姿态假定世界很复杂,每个人都会受伤害、愤怒和被冤枉。你无须否定他人观点和感受,同样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来让他人了解你的感受。16.你也许是正确的,而你的朋友可能错了,但是仅仅争论对错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17.理解对方感受和看法不意味必须接受,不代表放弃自己的故事,也不会削弱执行自己决定的力度,更不会影响对自己决定的忠诚度。18.在进入对方世界,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让矛盾与意图无关 1.第一个错误:我们关于对方意图的假设通常都是错误的。第一,我们基于对方行为对我们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对意图的假设,这些事实不足以确定对方意图和品性;第二,我们作出的都是最坏的假设,把责任归咎于对方的意图;第三,我们对待自己总是更加宽容,选择另一种衡量尺度和处理方法;第四,错误归结他人意图的代价是昂贵的,会激起我们的防御心理,直接影响谈话,会危机你与他人的关系。2.恶性循环式谈话的两大特征: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自己的言语是面对不良指责时的自我辩护。3.第二个错误:好意与坏影响无法相互抵消。第一,他们真心想说,而我们不会听。将焦点集中在解释本意,会错过对方讲述的重要部分,无助解决问题;向对方解释意图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帮助。第二,我们忽视了人的动机复杂性。人的动机很复杂,不是好坏可以区分的。第三,我们面对群组时敌意会进一步加深。4.避免第一个错误:让对意图的假设不受到所受影响的干扰。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行动,对方事实上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第二,影响,他的言行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假设,在这影响的基础上,我对意图做了什么假设?第四,不要假装你没有假设,同时有些自辩不可避免。无论你处理事情技巧多高超都可能遇到对方辩驳。最后,谈话中你让对方越放松,他们需要自辩的要求越不迫切,反而会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并反思自己动机的复杂性。5.避免第二个错误: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首先,掠过指责,聆听感受。其次,敞开心扉,反思自己意图的复杂性。放弃指责:将归责系统图表化 1.专注于指责不是好主意,会牵扯出很多潜在的消极影响。指责扮演恶人角色,我们往往借着指责间接说自己受到伤害的事实。一方面,压制了了解矛盾真正原因的能力,组织了做出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单纯指责往往不公正,也无助于解决矛盾。2.迫不及待指责的原因有二:与对方就某事发生争执;担心自己受到指责。3.区分指责和规则。指责是评判,是向后看,问“谁应该是承担责任,受指责的人?”归责是理解,是向前看,问“我们双方应该承担怎样责任,事到如此,如何做才能改变?”4.归责是合作和互动,寻求理解而非评判的双向归责很重要。单方面归纳责任很常见,但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将责任归于一方会让谈话前景昏暗,双方归责才是明智选择。5.当指责成为目的,理解就成了牺牲品,专注指责会阻碍解决问题,会留下一个隐藏的坏系统 6.关于归责的误解一:我们应该只关注自己的责任。发现自己责任不以为以忽视他人责任为代价,造成混乱的是两个人,必须合二人之力才能结束混乱。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和理解,不是将一切僵化。7.关于归责误解二:放弃指责意味对我的情绪置若罔闻。归责不意味放下强烈情绪。8.探求归责意味指责受害者。你也许无法改变别人应承受的责任,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责任。当你通过识别自己的行为,成功走出困境时,将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奥妙-如何借看起微不足道的作为影响整个归责体系。9.四种责任之逃避。把顺其自然当做处理问题的方式,于是问题越演越烈。逃避的特征是向第三方抱怨,而不是找让你不悦的人直接倾谈。10.四种责任之设防。咄咄逼人,喜怒无常,妄加评判,严加打压,能言善辩,不够友善。11.四种责任之交集差。两人生活背景、偏爱和沟通方式不同,以及两人各自对关系定位不同产生交集差。问题在于尽管如此,一切都不会改变,因为两人都在等待对方改变。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希望和平共处,就不得不让步,在对方与自己偏好间找到折中点。12.四种责任之关于问题角色的假设。我们会对自己在某一局势中扮演的角色下意识假设,当两人假设出现差异,交集差就由此产生。即便说出自己的角色假设,问题也可能仍存在。13.责任测定之角色反转:在他人眼中观察自己,问“在他们看来,我的责任究竟在哪儿?”,以理解自己在归责体系中扮演的角色。14.责任测定之旁观者视角:从中立旁观者出发,你会如何描述(非评判)双方责任。15.绘制归责体系图。首先重新确定你对当前局势的思考方式,弄清楚自己的病症。其次对症下药,理解规则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责任在哪儿?我的责任是什么?还有谁牵扯其中?再次,尽早承担自己的责任,暂时放下谁应该受到指责的问题。最后,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明确地说出你的观察和推理,确保相同信息分享,然后清楚具体地告知该做什么和怎样做能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同时能帮助你调整自己行为的作用。情绪对话掌控你的情绪:不然,情绪将会成为你的主宰。(1)情绪是高难度谈话的核心。不认可和讨论情绪造成高难度对话失败。无论情绪正确与否,除非明确表达出来,不然谈话无法顺利进行,因为只有化解最基本的话题危机,才能有高效率谈话。只要闭口不谈情绪,结果就不会令人满意。(2)我们试图将情绪置于问题之外。当我们在逃避和面对之间做选择时,往往把情绪置于矛盾之外来找应付对策。分享情绪的潜在代价,让我们觉得谈论情绪好比豪赌,我们担心伤害到其他人,可能让人际关系毁于一旦。更主要的,抵押情绪出去将自己放到受害者位置,若对方不在乎我们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呢?然而,在高难度谈话中,问题往往在情绪背后,唯有触及情绪才能解决问题。(3)未出口的情绪将会在谈话中泄露。它们会改变或影响你的音调和预期,也会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我,还会借助话语中长时间停顿或莫名偏见等形式展现它们的存在。你可能变得不耐烦,富有攻击性,摆出防御姿态,对他人冷嘲热讽,或干脆变得不可捉摸。研究表明,谎言难以一眼识破,但刻意扭曲、制造或控制的情绪很快就会被察觉。(4)未为出口的情绪让聆听变困难。高难度对话中,最难完成的沟通任务是表达情绪和聆听。当遇到聆听障碍时,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不是不懂得聆听。良好的聆听需要怀着公开诚实的好奇心去了解对方,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而潜藏的情绪则将我们将注意力吸引回到自己身上。一旦淋漓尽致地表达情绪,聆听能力也会突飞猛进。(5)发现你的情绪,了解情绪的藏身之处。首先,探寻自己的情绪脚印,认识到有情绪不是自己的错,好人也会有坏情绪,接受情绪是自然正常的,我们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同样重要。其次,通过简单的标签牌,发现隐藏后面的真实情绪。最后,我们常常被某种强烈情绪蒙蔽而忽视了其他情绪,我们不该让隐藏情绪阻止了其他情感的宣泄。(6)发现潜伏在归因、评判以及指责后面的情绪。首先,勿将情绪当神训,和它们谈判。在将所有情绪表达出之前和自己的情绪谈话,然后尝试将你全部的情绪和感受融入到谈话中。其次,我们的情绪随着思想感知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改变情绪的唯一途径是改变想法。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自己对事情的认识,深入了解自己对他人意图的假设,考虑归责体系。最后,不要随意发泄,小心描述情绪。就问题论情绪,然后全面透彻充分地表达情绪,让每个人的情绪得到充分表达和聆听,只是单纯地表达情绪,不妄加评判,也不随意归因和指责。不要搞一言堂,因为谈话双方都有强烈的情绪。“我感到。”是简单有效的提示法。(7)认可他人的情绪。让对方知道他们的话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你很在乎他们的情绪,也在努力地理解他们。自我认知对话 为你的自我认知做铺垫:问问你自己,什么受到了威胁。(1)高难度谈话威胁了自我认知。1.我称职吗?2.我是一个好人吗?3.我值得他人关爱吗?4.自我认知的动摇让我们失去平衡。面对失衡,身体会有连锁本能反应,这让举步维艰的谈话彻底崩溃。2)没有所谓“快速修复法”。一次高难度谈话后,你可能被迫放弃自我认知中宝贵的内容,这一损失让你感到切肤之痛。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来化险为夷。(3)脆弱的认知:极端综合症。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需要了解自身弱点-我们的心理是如何失衡的。2.极端的思考方式:要么称职,要么不称职;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要么值得人关心,要么死不足惜。极端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的认知时刻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任何反馈都敏感。面对否定自身的信息,要么完全否定与自我认知相悖的信息,要么完全接受奉若神明。3.否定。如果我认为自己绝不会犯错,一旦有反馈信息暗示我犯错,为了维护自我认知,就会挖掘一切信息和证据否定反馈信息,证明为何它错,为何它无关紧要,为何我的行为没错。4.放大。在极端认知思想里,接受否定信息一位不仅需要调整自我形象,还需要有技巧地超越它,在能力超群和完全无能之间只能二选一。这是因为,我们任由反馈信息来定义自己。当我们选择放大信息,我们就会把反馈意见当成有关自己的唯一信息,把一切想简单。捍卫你的认知1.第一步,了解你的认知问题:清楚哪一部分更重要,哪一部分容易受攻击。2.第二步,让你的自我认知复杂化(采纳“和姿态”):画一幅自我肖像,越细致越逼真,每个人的真实自我都很复杂:好行为与坏行为并存,高雅与低俗同在,明智与愚蠢相伴。3.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所不满,许多人一生都在与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自我做斗争。事实上,承认自己有错的态度越爽快,表明处理自己复杂意图的决心越坚定,认可己方责任的姿态越高,谈话中内心的平衡感就会越好,谈话取得突破的几率就越高。我们应该接受:你会犯错,你的意图是复杂的,问题的发生你也有责任。谈话进行中:学会重获平衡 1.问题的关键不是是否会被考验击倒,而是是否能迅速召回平衡,并引导谈话继续朝有效方向发展。2.放弃想控制对方反应的想法,试图掩饰或压制对方反应的做法只会让事情更糟。3.做好准备迎接回应。3.想象三个月后、十年后如何看待今天 4.稍作停顿:当自己与问题接触过于频繁,无法集中注意力,继续谈话。5.对方与我们相同,也难逃认知危机。创造学习型谈话(一)你的目的是什么?(1)如何抉择提出来,还是放下?1.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请不要浪费时间寻找正确答案,那样的答案毫无用处,也可能破坏谈话。相反,做决定时,应当保持头脑清醒。2.依次完成三层对话:谨慎对待对情绪、认知问题以及感知中出现的曲解或差异;对自己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有清楚而明确的认识。3.真正的矛盾是在你身上吗?除了谈话,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你有任何有意义的目标吗?4.单纯试图改变他人的企图很少成功,以互相学习和了解为目标的谈话,却往往帮助我们实现改变他人的意愿。5.若为了暂时缓解心理压力做出不顾后果的决定,就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西瓜。6.与自己谈判可以改变说话目的,降低谈话风险。7.如果你想说什么,那就说清楚。如果你发起谈话:四种有效目的1.了解他们的故事。2.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3.将问题累积起来一次性解决。4.姿态和目的是患难与共的好搭档。学习:用心聆听(1)我们希望自己说的话有人听,也希望对方因为在乎自己而聆听。善于灵通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也能帮助他们了解你。聆听他们的诉说,他们才会听你说。(2)真诚是聆听最核心的要素。人们不仅能读懂你的话语和身体语言,还可以由此窥探你的内心世界。交流过程中,人们最看重你是否真的对他们所说的话感兴趣,是否真的在乎他们。(3)发现并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即想到了但没有说出来的观点和想法。如果受到冷落,这一声音会严重阻碍我们聆听。所以,不妨花时间寻找隐藏脑海中的解说员。(4)当你发现自己的好奇心打瞌睡,你可以把它唤醒。(5)为了了解而提问。不要用提问的方式掩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主张当成问题提出来,不要把问题当做盘问对方的工具,提出开放性,不受限制的问题,让他们觉得即使不回答问题也是安全的。(6)为了明晰和阐释。用自己的话,将你对对方话语的理解表达出来告知对方。阐释有两个作用。第一,检验你的理解。第二,告知对方你听到了他们说的话。(7)认同他们的情绪。解决问题前先认同,当然认同不等于赞同,我们完全可以一边认同对方情绪的作用和重要性,一边对他们所说的话提出异议。(8)聆听讲述好比一次旅行,对方的话语为你指引前进方向。与相信对方已经彻底了解自己相比,他人试图花时间和精力与我们建立情感交流更能吸引我们兴趣和注意力。表达:清楚有力地表达自我(1)做一名不请自来的演讲者。高难度谈话中你的任务是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以及你为何会如此看待事情全部表达出来。有时,你甚至还要告诉对方你是谁。与雄辩和机智相比,自知之明和正确信念(相信自己要分享的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2)你有权利表达自我。你可以把表达自我当成资格和鼓舞,但绝不能当成义务。寻找表达自我的勇气是贯穿一生的历程。(3)说出问题的核心。从最重要的事情说起,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意思,不要让对方猜谜语,不要过分简化你的故事。(4)清楚说出你的故事。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真理;告知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不要让“往往”或“从不”夸大其词。(5)帮助他们理解你。邀请对方阐述你的话,询问对方他们有哪些不同看法及其原因。有力地表达自我的秘密是自知之明,你的权力作用对象仅限于自己。解决问题:谈话的引领者(1)引领谈话的技巧。当对方谈话引向毁灭性结局,再构造谈话可将脱轨谈话重新引入正题。再构造,即吸纳对方话语的中心思想,翻译成能够为你所用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可以纳入三层对话当中的内容。(2)当你发现对方十分情绪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闭上嘴巴聆听,然后表示认同。要持之以恒地持续聆听,持之以恒意味你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该始终耐心聆听他人意见。(3)适时重拟话题,让麻烦明晰化。重拟话题会帮助驱散不和谐气氛,扭转谈话氛围。总 结(1)第一步,做好准备,走进三层对话。1.整理发生了什么?你的故事来源于何处,他们的故事又从何而来呢?现在这一局势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他们有可能有哪些意图?双方在这件事情上各自应承担哪些责任?2.理解情绪。探寻你的情绪脚印,以及你现在所有的情绪。3.捍卫你的自我认知。你对自己的哪些认知受到了威胁?为了捍卫自我认知,需要接受哪些信息观点和事实?(2)第二步,检查你的目的,然后再决定是否说出来。1.目的:你希望通过这次谈话获得什么?或实现什么愿望?转变你的谈话姿态,从而实现学习,分享和解决问题的目标。2.决定:这是否是谈论这一争议性话题并达到你的目的的最好办法?争议性话题是否真的潜藏于你的自我认知对话中?你是否能通过改变你在该事件中的责任而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你不提出这一争议性问题,你能做点什么让自己从此放手淡忘?(3)第三步,从第三个故事开始谈话。1.将矛盾当成你和对方所持有的不同故事间的差异。将双方观点纳入讨论范围,使他们成为谈话一部分。2.将自己谈话目的告知对方。3.邀请对方以合作伙伴身份,与你一同梳理当前局势和各种信息。(4)第四步,探寻他们的故事,以及你的故事:1.聆听,了解他们的角度。提问,认同他们隐藏的情感。重新阐述,确认自己是否理解。尝试弄清究竟如何走到这步。2.提问、分享你的观点,你过去的经历,你的意图和感受。较全面地了解对方。3.阐明:再构造,从而使得谈话不会偏离正轨。引入对双方立场的了解,从职责引向归责,从控诉转为情感认同。(4)认同:认同对方的情绪,无异于用一种洪亮清晰的声音告诉对方:问题的答案我知道,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认同他们的情绪。情绪总是渴望获得认同,而这也是一条交际的基本法则。为什么认同情绪会如此的重要?因为每一种表达出来的情绪背后都藏有一系列隐形的问题“你能接受我的这些情绪吗?”“你能理解它们吗?”“你在乎它们吗?”“你在乎我吗?”这些问题都很重要。(5)表达:在高难度对话中,你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说服或打动对方,也不是欺骗或策反他们,更不是凭借机智和技巧战胜他们。你的任务是表达自我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得一切,以及你为何会这样看待事情告诉对方。在高难度谈话中,与雄辩和机智相比,自知之明和正确的信念相信自己要分享的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当我们想表达低落的情绪时,“往往”和“从不”通常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但是,它们却有两大不容忽视的缺陷。第一,它们的准确性极低:某人不会真的每一次都对你的衣服品头论足,而且也不会有谁真的从来就没做过半点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情。使用这样的词语只会招致对方对于频率问题的质疑:“事情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回答只会进一步平添你的愤怒之情。第二,“往往”和“从不”一旦说出口,对方改变自己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并不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所提升。当你想告诉他人一件重要的事情时,你当然希当你想告诉他人一件重要的事情时,你当然希望能够以一种可以让对方明白并做出积极反应望能够以一种可以让对方明白并做出积极反应的方式说出此事。而清晰明了正是决定你这一的方式说出此事。而清晰明了正是决定你这一愿望能否成真的关键所在。三大原则:愿望能否成真的关键所在。三大原则:(1 1)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真理;)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成真理;(2 2)告诉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告诉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3 3)不要让)不要让“往往往往”或或“从不从不”夸大其词:给夸大其词:给他们以改变的空间。他们以改变的空间。(5)第五步,解决问题。1.创造选择,让选项能满足双方最重要的观点和利益。2.选择标准衡量事情应该如何发展。牢记:相互照顾的准则是:单向付出的关系通常不会长久。3.随着谈话深入,与对方商讨如何才能保持开放性沟通【双方有兴趣交谈下去】。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需要双方都互相迁就,或是相互答谢在某件事上采用这种方式,而在其他事情上则采用另一种方式。这就是互相照顾的原则。在发生什么的框架对话原来高难度谈话模式:1、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双方的说法要么是正确的,要么就是错误的。新的学习型谈话模式:1、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双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我们各自掌握了哪些信息,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分别是什么?在发生什么的框架对话原来高难度谈话模式:2、他们故意想借此来影响我。新的学习型谈话模式:2、我并不喜欢他们对我造成的这种影响;我想知道他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我了解自己的意图;只不过,我想知道我的这一意图,是不是受到了他们影响的结果?在发生什么的框架对话原来高难度谈话模式:3、这是他们的错。新的学习型谈话模式:3、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双方都有责任。我们需要确定双方在这件事情上各负有什么责任?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情绪对话 原来高难度谈话模式:我会产生这种负面情绪全都是他们的错,所以我应该要么就以牙还牙,要么就保持沉默(既然以牙还牙并不能给我带来任何好处,那就选择后者吧)。新的学习型谈话模式:我的情绪说明了我的一些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我能够在不指责任何人的情况下,和他们分享我的情绪,并且也对他们此时的感受表示同情,但是,我不会说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话原来高难度谈话模式:他们正在以一种不公平的方式攻击我的自我认知!我不像他们说的那样!新的学习型谈话模式:坦率地说:他们的部分话语的确令我感到有些痛苦和难过。对此,我究竟害怕什么呢?如何才能让他们的故事既不会伤害我的自我认知,又能站得住脚呢?同样的,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故事也满足这一要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