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参考)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17665291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金刚石复合片项目财务管理手册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复合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的行业发展概况3三、 必要性分析5四、 股权筹资的优缺点6五、 发行普通股8六、 筹资管理的原则21七、 筹资的分类22八、 成本费用控制26九、 成本费用的考核28十、 成本费用预测的方法29十一、 成本费用预测概述32十二、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35十三、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39十四、 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42十五、 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43十六、 分析与考核46十七、 计划与预算46十八、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48十九、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50二十、 项目概况54二十一、 进度计划方案5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7二十二、 投资方案分析59建设投资估算表6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1流动资金估算表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5一、 产业环境分析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同口径翻一番;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城市品质更加优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二、 复合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的行业发展概况复合超硬材料主要是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单晶超硬材料为主要原料,添加粘结剂(如:金属、树脂等)通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压制而成的复合材料,广泛使用于石油、天然气、石材、建筑、家电、矿山、汽车等传统领域,以及电子信息、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其中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且高温下表现稳定,主要用于制造各类刀具;金刚石可分为单晶金刚石、聚晶金刚石(PCD)和CVD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应用于砂轮、锯片等,PCD应用于刀具、石油钻头,CVD金刚石应用于拉丝模、刀具等,高端CVD金刚石应用于电子器件、航天等领域。超硬材料也可以分类为单晶超硬材料和聚晶超硬材料(也称“复合超硬材料”),单晶超硬材料包含单晶金刚石、单晶立方氮化硼等,特点是硬度高但尺寸小;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是用单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为主要原料,添加金属和非金属粘接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制成的复合材料,复合超硬材料虽然硬度和耐热度稍差,但其切割面积较大、耐磨性更好。金刚石复合片在硬度、加工精度、摩擦系数及使用寿命方面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超硬材料“超硬”的独特物理特性,使其可以加工几乎所有已知的材料,不但解决了传统硬质合金工具由于硬度不够,部分硬脆材料无法工业化加工的难题,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加工效率,降低了能源耗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强度和硬度更高的产品,也需要有更硬、更强的材料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未来复合超硬材料行业也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复合超硬材料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矿山的开采及汽车的制造等。石油天然气用聚晶金刚石是由小金刚石颗粒和粘接剂混合组成的切削层和硬质合金衬底层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合成,该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将该材料镶嵌于石油、天然气钻头上,是钻头上起到切削和掘进的核心部件,在钻头掘进的过程中,金刚石复合片逐渐消耗。在煤田矿山开采过程中,金刚石复合片起到同样的作用。PCD刀具的耐用度较硬质合金刀具寿命高几十倍,主要加工对象为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由于汽车发动机活塞的群部、销孔和化油器等部件含硅量一般在10%以上,硬度较大,且大多采用流水线批量生产,这使得合金刀具的性价比较低,金刚石刀具适用性良好。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股权筹资的优缺点(一)股权筹资的优点1.股权筹资是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股权资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除非企业清算时才有可能予以偿还。这对于保障企业对资本的最低需求,促进企业长期持续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2.股权筹资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基础股权资本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资本,代表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是企业与其他单位组织开展经营业务,进行业务活动的信誉基础。同时,股权资本也是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务筹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等提供信用保障。3.企业财务风险较小股权资本不用在企业正常运营期内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债务资本而言,股权资本筹资限制少,资本使用上也无特别限制。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好坏,决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的多少,资本成本负担比较灵活。(二)股权筹资的缺点1.资本成本负担较重尽管股权资本的资本成本负担比较灵活,但一般而言,股权筹资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筹资。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投资于股权特别是投资于股票的风险较高,投资者或股东相应要求得到较高的报酬率。企业长期不派发利润和股利,将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从企业成本开支的角度来看,股利、红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使用债务资本的资本成本允许税前扣除。此外,普通股的发行、上市等方面的费用也十分庞大。2.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利用股权筹资,由于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控制权的频繁迭变,势必要影响企业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和决策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3.信息沟通与披露成本较大投资者或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有了解企业经营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权利。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关系管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东众多而分散,只能通过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状况,这就需要公司花更多的精力,有些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部分,用于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五、 发行普通股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作为一种所有权凭证,代表着股东对发行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一)股票的特征与分类1.股票的特点(1)永久性。公司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属于公司的长期自有资金,没有期限,不需归还。换言之,股东在购买股票之后,一般情况下不能要求发行企业退还股金。(2)流通性。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自由转让买卖和流通,也可以继承、赠送或作为抵押品。股票特别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具有很强的变现能,流动性很强。(3)风险性。由于股票的永久性,股东成了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风险的表现形式有:股票价格的波动性、红利的不确定性、破产清算时股东处于剩余财产分配的最后顺序等。(4)参与性。股东作为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包括重大决策权、经营者选择权、财务监控权、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等。此外,股东还有承担有限责任、遵守公司章程等义务。2.股东的权利股东最基本的权利是按投入公司的股份额,依法享有公司收益获取权、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权和选择公司管理者的权利,并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1)公司管理权。股东对公司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重大决策参与权、经营者选择权、财务监控权、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股东大会召集权等方面。(2)收益分享权。股东有权通过股利方式获取公司的税后利润,利润分配方案由董事会提出并经过股东大会批准。(3)股份转让权。股东有权将其所持有的股票出售或转让。(4)优先认股权。原有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本公司增发股票的权利。(5)剩余财产要求权。当公司解散、清算时,股东有对清偿债务、清偿优先股股东以后的剩余财产索取的权利。3.股票的种类(1)按股东权利和义务,分为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普通股股票简称普通股,是公司发行的代表着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不加特别限制的,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普通股是最基本的股票,股份有限公司通常情况只发行普通股。优先股股票简称优先股,是公司发行的相对于普通股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其优先权利主要表现在股利分配优先权和分取剩余财产优先权上。优先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无表决权,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上受到一定限制,仅对涉及优先股权利的问题有表决权。(2)按票面有无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记名股票是在股票票面上记载有股东姓名或将名称记入公司股东名册的股票,无记名股票不登记股东名称,公司只记载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为记名股票;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3)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点,分为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境内上市交易,它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B股即人民币特种股票,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境内上市交易,它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H股是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在香港的股票,依此类推,在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别称为N股和S股。(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票的发行与上市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2.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的一般程序(1)发起人认足股份、缴付股资。发起方式设立的公司,发起人认购公司的全部股份;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非货币资产作价出资。在发起设立方式下,发起人缴付全部股资后,应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由董事会办理公司设立的登记事项;在募集设立方式下,发起人认是其应认购的股份并缴付股资后,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2)提出公开募集股份的申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公司,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必须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递交募股申请,并报送批准设立公司的相关文件,包括公司章程、招股说明书等。(3)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公开募集股份申请经国家批准后,应公告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应包括公司的章程、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本次每股票面价值和发行价格、募集资金的用途等。同时,与证券公司等证券承销机构签订承销协议。(4)招认股份,缴纳股款。发行股票的公司或其承销机构一般用广告或书面通知的办法招募股份。认股者一旦填写了认股书,就要承担认股书中约定的缴纳股款义务。如果认股者的总股数超过发起人拟招募的总股数,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哪些认股者有权认股。认股者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代收股款的银行缴纳股款,同时交付认股书。股款认足后,发起人应委托法定的机构验资,出具验资证明。(5)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发行股份的股款募足后,发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法定30天)主持召开创立大会。创立大会由发起人、认股人组成,应有代表股份总数半数以上的认股人出席方可举行。创立大会通过公司章程,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有权对公司的设立费用进行审核,对发起人用于抵作股款的财产作价进行审核。(6)办理公司设立登记,交割股票。经创立大会选举的董事会,应在创立大会结束后30天内,办理申请公司设立的登记事项。登记成立后,即向股东正式交付股票。3.股票上市交易(1)股票上市的目的。股票上市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便于筹措新资金。证券市场是资本商品的买卖市场,证券市场上有众多的资金供应者。同时,股票上市经过了政府机构的审查批准并接受严格的管理,执行股票上市和信息披露的规定,容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者。公司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促进股权流通和转让。股票上市后便于投资者购买,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和股票的变现力,便于投资者认购和交易。促进股权分散化。上市公司拥有众多的股东,加之上市股票的流通性强,能够避免公司的股权集中,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便于确定公司价值。股票上市后,公司股价有市价可循,便于确定公司的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即时的股票交易行情,就是对公司价值的市场评价。同时,市场行情也能够为公司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提供询价基础。但股票上市也有对公司不利的一面,这主要有:上市成本较高,手续复杂严格;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公司的商业机密;股价有时会歪曲公司的实际情况,影响公司声誉;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2)股票上市的条件。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必须受严格的条件限制。我国证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3)股票上市的暂停、终止与特别处理。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情况恶化、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不符合上市条件时,就可能被暂停或终止上市。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其股票交易将被交易所“特别处理”。“财务状况异常”是指以下几种情况:最近2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最近1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和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后,低于注册资本;注册会计师对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2个会计年度亏损: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其他状况异常”是指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中止,公司涉及的可能赔偿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的诉讼等情况。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股票交易遵循下列规则: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三)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包括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两种类型。公开发行股票又分为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开发行股票,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发行。1.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流通和交易。实施IPO的公司,应当符合中国证监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条件,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实施IPO的基本程序是:公司董事会应当依法就本次股票发行的具体方案、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及其他事项做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公司股东大会就本次发行股票做出的决议;由保荐人保荐并向证监会申报;证监会受理,并审核批准;自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公司应在6个月内公开发行股票;超过6个月未发行的,核准失效,须经证监会重新核准后方可发行。2.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上市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上对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包括增发和配股两种方式。其中,增发是指增资发行,即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发售股票的再融资方式,而配股是指上市公司向原有股东配售发行股票的再融资方式。增发和配股也应符合证监会规定的条件;并经过证监会的核准。3.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也叫定向募集增发。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入该机构的特定能力,如管理、渠道等。定向增发的对象可以是老股东,也可以是新投资者。总之,定向增发完成之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发生控股权变更的情况。在公司设立时,上市公开发行股票与非上市不公开发行股票相比较,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筹集资本,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但公开发行方式审批手续复杂严格,发行成本高。在公司设立后再融资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非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相比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优势在于:有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估值溢价,将母公司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从而提升母公司的资产价值;定向增发是一种主要的并购手段,特别是资产并购型定向增发,有利于集团企业整体上市,并同时减轻并购的现金流压力。(四)引入战略投资者1.战略投资者的概念与要求我国在新股发行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允许战略投资者在公司发行新股中参与配售。按照证监会的规则解释,战略投资者是指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有合作意向和潜力,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对战略投资者的定义来看,一般认为战略投资者是能够通过帮助公司融资、提供营销与销售支持的业务,或通过个人关系增加投资价值的公司或个人投资者。一般来说,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是:要与公司的经营业务联系紧密;要出于长期投资目的而较长时期地持有股票;要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且持股数量较多。2.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战略投资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使其能够和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紧密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由此增强公司经营实力、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对战略投资者的基本资质条件要求是: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核心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等,同时要有较好的实业基础和较强的投融资能力。(1)提升公司形象,提高资本市场认同度。战略投资者往往都是实力雄厚的境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甚至是国际、国内500强,他们对公司股票的认购,是对公司潜在未来价值的认可和期望。(2)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战略投资者在公司占一定股权份额并长期持股,能够分散公司控制权,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秀的管理团队。(3)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投资者往往都有较好的实业基础,能够带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广阔的产品营销市场,并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能够促进公司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整合公司的经营资源。(4)达到阶段性的融资目标,加快实现公司上市融资的进程。战略投资者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并与发行人签订有关配售协议,长期持有发行人股票,能够为新上市的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帮助上市公司用较低的成本融得较多的资金,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效率。从现有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确定战略投资者还处于募集资金最大化的实用原则阶段。谁的申购价格高,谁就能成为战略投资者,管理型、技术型的战略投资者还很少见。资本市场中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多是追逐持股价差、有较大承受能力的股票持有者,一般都是大型证券投资机构。(五)发行普通股的筹资特点(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散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普通股筹资的股东众多,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主要由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负责。(2)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资本成本较低。公司有盈利,并认为适于分配时才分派股利;公司盈利较少,或者虽有盈利但现金短缺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相对于吸收直接投资来说,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较低。(3)能增强公司的社会声誉。普通股筹资使得股东大众化,由此给公司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上市公司,其股票的流通性强,有利于市场确认公司的价值。(4)促进股权流通和转让。普通股筹资以股票作为媒介的方式便于股权的流通和转让,便于吸收新的投资者。(5)筹资费用较高,手续复杂。(6)不易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普通股筹资吸收的一般都是货币资金,还需要通过购置和建造形成生产经营能力。(7)公司控制权分散,容易被经理人控制。同时,流通性强的股票交易,也容易被恶意收购。六、 筹资管理的原则企业筹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权衡资金的性质、数量、成本和风险,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提高筹集效果。(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措资金不论是直接筹资还是间接筹资,企业最终都通过筹资行为向社会获取资金,企业的筹资活动不仅为自身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来源,而且也会影响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秩序。企业的筹资行为和筹资活动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律法规和投资合同约定的责任,合法合规筹资,依法信息披露,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二)分析生产经营情况,正确预测资金需要量企业筹集资金,首先要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筹资规模与资金需要量应当匹配一致,既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三)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金企业筹集资金,还需要合理预测确定资金需要的时间。要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既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的资金投放前闲置,又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间。(四)了解各种筹资渠道,选择资金来源企业所筹集的资金都要付出资本成本的代价,不同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其资本成本各有差异。企业应当在考虑筹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针对同来源资金的成本进行分析,尽可能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筹资成本。(五)研究各种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企业筹资要综合考虑股权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关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关系、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的关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偿债能力,防范企业财务危机,提高筹资效益。七、 筹资的分类企业筹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衍生工具筹资按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企业筹资分为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及衍生工具筹资三类,这也是企业筹资方式最常见的分类方法。股权筹资形成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长期拥有、能够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股权资本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内,投资者不得抽回,因而也称之为企业的自有资本、主权资本或股东权益资本。股权资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偿还债务的本钱,是代表企业基本资信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企业的股权资本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方式取得。股权资本由于一般不用还本,形成了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因而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股权筹资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实收资本(股本)和实收资本溢价部分形成的资本公积金是投资者的原始投入部分;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和部分资本公积金是原始投入资本在企业持续经营中形成的经营积累。通常,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共称为留存收益。股权筹资在经济意义上形成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金额等于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余额。债务筹资,是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以及赊销商品或服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形成在规定期限内需要清偿的债务。由于债务筹资到期要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承担责任,因而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但付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低。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债务筹资也是债权人对企业的一种投资,也要依法享有企业使用债务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债权人权益。衍生工具筹资包括兼具股权与债务特性的混合融资和其他衍生工具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常见的混合融资是可转换债券融资,最常见的其他衍生工具融资是认股权证融资。(二)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按其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企业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类型。直接筹资,是企业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直接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通过直接筹资既可以筹集股权资金,也可以筹集债务资金。按法律规定,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需要通过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但证券公司所起到的只是承销的作用,资金拥有者并未向证券公司让渡资金使用权,因此发行股票、债券属于直接向社会筹资。间接筹资,是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在间接筹资方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了中介的作用,预先集聚资金,资金拥有者首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让渡资金的使用权,然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企业。间接筹资的基本方式是向银行借款,此外还有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间接筹资形成的主要是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三)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按资金的来源范围不同,企业筹资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类型。内部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留存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内部筹资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可分配利润的多少和利润分配政策(股利政策),一般无须花费筹资费用,从而降低了资本成本。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向外部筹措资金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内部筹资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内部筹资往往难以满足需要。这就需要企业广泛地开展外部筹资,如发行股票、债券,取得商业信用、向银行借款等。企业向外部筹资大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筹资费用,从而提高了筹资成本。因此,企业筹资时首先应利用内部筹资,然后再考虑外部筹资。(四)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按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不同,企业筹资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两种类型。长期筹资,是指企业筹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筹集活动。长期筹资的目的主要在于形成和更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或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或为对外投资筹集资金。长期筹资通常采取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取得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所形成的长期资金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形成无形资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垫支流动资金、产品和技术研发等。从资金权益性质来看,长期资金可以是股权资金,也可以是债务资金。短期筹资,是指企业筹集使用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金筹集活动。短期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日常资金周转,一般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短期筹资经常利用商业信用、短期借款、保理业务等方式来筹集。八、 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以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管理工作。(一)成本与费用控制的前提条件(1)必须要有成本与费用计划资料。(2)必须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3)必须要以成本与费用分析为基础。(二)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可按不同标准予以划分,如按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划分,营业成本控制包括设计成本控制、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销售成本控制和售后服务成本控制等;按营业成本的组成要素划分,营业成本控制包括材料成本控制、工资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控制以及废品损失控制等。营业费用控制则包括购销费用控制和管理费用控制两个方面。(三)成本费用的控制程序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程序也包括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和检查考评等三个步骤。以上三个步骤相互联系,循环往复,构成成本控制循环。每一次循环,成本控制标准都应有所改变,成本控制手段也更加科学。(四)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并可按不同标准予以分类。从成本控制依据的标准看,有目标成本控制法、标准成本控制法、定额成本控制法、责任成本控制法等。目标成本控制法是以目标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定额成本控制法是以定额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责任成本控制法是以责任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从成本、费用控制的技术方法来看,有对比法、差异因素分析控制法、量本利分析控制法、回归分析控制法、ABC分析控制法、功能成本分析控制法等。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主要根据成本控制的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来选择,为此,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控制法、绝对成本控制法、相对成本控制法,限额领料控制法,以及采用预算、流通券、内部支票、本票等形式控制费用和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方法。为了保证成本、费用控制的有效性,还应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并注意各种方法的选择运用和结合运用。九、 成本费用的考核成本费用的考核是指企业内部对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和成本水平的鉴定和评价。正确进行成本和费用的考核,有利于总结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成绩与不足,促使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核算,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为后期经营中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内部成本费用考核的指标体系是由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期间费用降低率和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等主要指标构成。1.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是企业成本考核的重要指标。它通过企业主要商品产品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对比分析,以确立企业当期成本计划工作的完成情况,使企业之间的成本在考核中能突出重点,为后期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2.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对总体资金耗费水平进行考核,以综合反映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完成情况。3.期间费用降低率对费用考核主要是考核期间费用降低率,以评价企业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费用控制和计划执行情况。4.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通过对商品产品综合成本费用率的考核,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因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以及企业一定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了当期的已销产品制造成本和当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十、 成本费用预测的方法(一)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成本费用占相关指标的比例来测算未来某相关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的成本费用水平的方法。成本费用与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有着同向变动趋势,可以根据企业过去产值(或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率的要求,结合预测期对成本(费用)降低的要求来测算未来的成本(费用)水平。此法计算简便,数据要求不高,适用于测算各项成本(费用),但预测值的偏差较大。(二)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根据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方法,对构成产品实体材料进行分项测算,并结合人工消耗、动力消耗、折旧转移以及其他消耗进行测算,从而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工作量大,对物资消耗定额:人工消耗定额数据要求较高适用于对新产品或部分老产品的成本预测,但对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等的预测作用不大。(三)余额测定法余额测定法是以价格理论为基础,根据适用流转税率和期望目标利润,以及市场预测的产品销售价格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的方法。所以,目标成本实际上是在价格、利润既定的情况下倒挤出来的。此方法需要有广泛而准确的市场价格预测,以及合理的利润期望值。可作为确定企业目标成本和费用的预测法。如果所确定的目标成本水平和目标费用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控制而得以实现,则企业可以获得预期的目标利润。(四)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根据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主要因素,结合在基础工作中通过成本费用对比分析所拟定的增产节约措施计划,以及各成本费用要素的比重,逐项分析各因素对企业成本费用水平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适用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的测算。各项费用变动对成本变动影响的基本预测程度如下;1.直接材料消耗对成本的影响程度直接材料费用的大小,主要受消耗定额和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消耗定额的升降,直接影响单位材料费用的升降。企业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也会对成本变动产生影响,相应地节约原材料的消耗。2.直接人工费用消耗对成本的影响成本降低从措施上来讲不能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相反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还应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是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必须小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这就会形成直接人工费用的相对下降,最终对成本产生影响。3.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变动,在幅度上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期间费用变动幅度不大,而制造费用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大。但由于都是为组织产品生产经营而发生的费用,其变动与产量的增减有着相关联系,必须结合生产增减变动情况分析。这种方法计算较复杂,对成本预测基础工作的质量要求较高,适合于单项确定主要因素对成本或费用的影响程度(即降低率)。(五)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就是根据两组以上的因素变量与成本总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近期成本预测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预测成本未来值时,考虑的因素越多,预测值就越准确。此种预测方法其特点是资料来源容易,预测值较接近实际但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计算复杂,在计算机用于财务管理时此种预测法运用得较普遍。在方法的选择时,应根据资料准备情况、节约措施计划拟定的情况和成本费用的特性,结合成本和费用预测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为了完成对未来成本和费用水平的总体测算,通常是几种方法并用或交替使用,才能达到预测的目的。十一、 成本费用预测概述(一)成本费用预测的意义成本费用预测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结合成本费用的构成和特性,利用各种数据和资料,对一定时期、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费用水平进行预计和测算。意义在于:(1)成本费用预测是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2)成本费用预测为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指明了方向。(3)成本费用预测是企业正确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二)成本费用预测的内容1.中长期的经营规划成本预测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必须对其未来做出长远规划,以便为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策略提供依据。成本预测中,与企业经营规划对应的成本预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投资项目的成本预测。企业的投资项目,主要指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其他重大投资项目。这类项目投资额大、回收期长、不确定性强、风险性大。(2)产品设计与改造的成本预测新产品的开发与老产品的改造,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近短期经营活动的成本预测。短期成本预测主要解决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劳动耗费问题。因此,近短期成本及费用预测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测定成本水平高低,以便于为事中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具体而言,成本费用预测的内容主要有:(1)新建和扩建企业的成本预测,即预测完工投产后的成本费用水平;(2)确定技术措施方案的成本预测,即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采用多个备选方案,为选择最佳方案而进行的成本费用预测;(3)新产品的成本预测,即预测企业新产品及试制投产后应该达到和可能达到的成本费用水平;(4)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对既有产品的成本预测,即根据计划年度的产销情况和计划采用的增产节约措施,预测原有产品成本比历史可能降低的程度和应达到的水平。(三)成本费用预测的种类成本费用预测可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预测时间的长短划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2)按产品的可比性划分为可比产品成本预测和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3)按成本费用的内容可分为制造成本预测和期间费用预测。(四)成本费用预测的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确定预测目标这一步骤,首先要确定预测对象,即要对什么事物进行预测。(2)收集处理信息资料。要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必须要有能揭示本质的足够的资料信息。(3)建立预测模型(4)利用模型预测(5)分析预测结果。十二、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可行性是指一项事物可以做到的、现实行得通的、有成功把握的可能性。就企业投资项目而言,其可行性就是指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适应性;产品在市场上能够被容纳或被接受,财务上具有合理性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对国民经济有贡献,能够创造社会效益。广义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现代环境中,组织一个长期投资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的有关该项目投资必要性的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以及有关该项目未来在技术、财务乃至国际经济等诸方面能否实现其投资目标的综合论证与科学评价。它是有关决策人(包括宏观投资管理当局与投资当事人)做出正确可靠投资决策的前提与保证。狭义的可行性研究专指在实施广义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与编制相关研究报告相联系的有关工作。广义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具体又包括环境与市场分析、技术与生产分析和财务可行性评价等主要分析内容。(二)环境与市场分析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所谓建设项目的环境,是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统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否决性指标,凡未开展或没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论其经济可行性和财务可行性如何,一律不得上马。2.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又称市场研究,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拟建项目产品的未来销路而开展的工作。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要从市场分析入手。因为一个投资项目的设想,大多来自市场分析的结果或源于某一自然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以及某一新技术新设计的应用即使是后两种情况,也必须把市场分析放在可行性研究的首要位置。如果市场对于项目的产品完全没有需求,项目仍不能成立。市场分析要提供未来运营期不同阶段的产品年需求量和预测价格等预测数据,同时要综合考虑潜在或现实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变动趋势,以及人们的购买力及消费心理的变化情况。这项工作通常由市场营销人员或委托的市场分析专家完成。(三)技术与生产分析1.技术分析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系统的科学知识、成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艺综合而成的专门学问和手段。它经常与工艺通称为工艺技术,但工艺是指为生产某种产品所采用的工作流程和制造方法,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广义的技术分析是指构成项目组成部分及发展阶段上凡与技术问题有关的分析论证与评价。它贯穿于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确立、厂址选择、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和生产工艺确定等各项工作,成为与财务可行性评价相区别的技术可行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狭义的技术分析是指对项目本身所采用工艺技术、技术装备的构成以及产品内在的技术含量等方面内容进行的分析研究与评价。技术可行性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通常由专业工程师完成。2.生产分析生产分析是指在确保能够通过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厂址选择分析、资源条件分析、建设实施条件分析、投产后生产条件分析等一系列分析论证工作的统称。厂址选择分析包括选点和定址两个方面内容。前者主要是指建设地区的选择,主要考虑生产力布局对项目的约束;后者则指项目具体地理位置的确定。在厂址选择时,应通盘考虑自然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运输及地理位置因素。生产分析涉及的因素多,问题复杂,需要组织各方面专家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四)财务可行性分析财务可行性评价,是指在已完成相关环境与市场分析、技术与生产分析的前提下,围绕已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建设项目而开展的,有关该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一种专门分析评价。十三、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决策是指特定投资主体根据其经营战略和方针,由相关管理人员做出的有关投资目标、拟投资方向或投资领域的确定和投资实施方案的选择的过程。一般而言,项目投资决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需求因素需求情况可以通过考察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品的各年营业收入(即预计销售单价与预计销量的乘积)的水平来反映。如果项目的产品不适销对路,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产能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市场销路和价格的水平。其中,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质量应达到什么标准,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分析和工艺技术所达到水平的分析;而产能情况则直接取决于工厂布局是否合理、原材料供应是否有保证,以及对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分析。(二)时期和时间价值因素(1)时期因素是由项目计算期的构成情况决定的。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时间;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其中建设期是指项目资金正式投入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建设期第一年的年初称为建设起点,建设期最后一年的年末称为投产日。在实践中,通常应参照项目建设的合理工期或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合理确定建设期。项目计算期最后一年的年末称为终结点,假定项目最终报废或清理均发生在终结点(但更新改造除外)。从投产日到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运营期,又包括试产期和达产期(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两个阶段。试产期是指项目投入生产,但生产能力尚未完全达到设计能力时的过渡阶段。达产期是指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后的时间。运营期一般应根据项目主要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期确定(2)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是指根据项目计算期不同时点上价值数据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算,从而计算出相关的动态项目评价指标。因此,科学地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于正确开展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三)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阶段的广义成本费用。(1)投入阶段的成本。它是由建设期和运营期初期所发生的原始投资所决定的。从项目投资的角度看,原始投资(又称初始投资)等于企业为使该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项内容。建设投资是指在建设期内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建设内容进行的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是指项目投产后分次或一次投放于营运资金项目的投资增加额,又称垫支流动资金或营运资金投资。在财务可行性评价中,原始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为项目总投资,这是一个反映项目投资总体规模的指标。(2)产出阶段的成本。它是由运营期发生的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三个因素所决定的。经营成本又称付现的营运成本(或简称付现成本),是指在运营期内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而动用货币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看,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都属于成本费用的范畴,因此,在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严格地讲,各项广义成本因素中除所得税因素外,均需综合考虑项目的工艺、技术、生产和财务等条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分析才能予以确定。十四、 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与新建项目相比,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容易估算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在估算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净现金流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计算期不取决于新设备的使用年限,而是由旧设备可继续使用的年限决定;第二,需要考虑在建设起点旧设备可能发生的变价净收入,并以此作为估计继续使用旧设备至期满时净残值的依据;第三,由于以旧换新决策相当于在使用新设备投资和继续使用旧设备两个原始投资不同的备选方案中做出比较与选择,因此,所估算出来的是增量净现金流量;第四,在此类项目中,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比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更有意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利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当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应当进行更新;反之,就不应当进行更新。(二)购买或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决策如果企业所需用的固定资产既可以购买,也可以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取得,就需要按 照一定方法对这两种取得方式进行决策。有两种决策方法可以考虑,第一种方法是分别计 算两个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然后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决策;第二种方法是直 接比较两个方案的折现总费用的大小,然后选择折现总费用低的方案。十五、 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投资决策方法,是指利用特定财务可行性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或依据,对多个互斥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方法。许多人将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等同于投资决策的方法,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在投资决策方法中,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回收期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等具体方法。(一)净现值法所谓净现值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在此法下,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二)净现值率法所谓净现值率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率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该法适用于项目计算期相等且原始投资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在此法下,净现值率最大的方案为优。在投资额相同的互斥方案比较决策中,采用净现值率法会与净现值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但投资额不相同时,情况就可能不同。由于两个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不相同,导致两种方法的决策结论相互矛盾。(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所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是指在两个原始投资额不同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收益率,并与基准折现率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方案孰优孰劣的方法。该法适用于两个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当差额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