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教育目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44605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章节教育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章节教育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章节教育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育目的是什么一、教育目的是什么 1 1是预期教育所要(能)达到的结果是预期教育所要(能)达到的结果(1)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2)是教育核心价值观或理念的体现人。(3)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规定或设想、意图。(4)规定体现的是教育政策或制度所要求达到的结果。2 2与目标的联系与目标的联系 (1)目的是客观满足主观,产生主观体验状态;目标是主观合乎客观,产生可经验状态。(2)目的是完整的;目标是分解的。(3)目的具有概括、单一性;目标是具体、多样性的。(4)目的可以分解为目标,大的目标也可以分解为小的目标。(5)目的和目标可以转化。“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你能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一个最后的目的是一种哲学力量”(学会生存,1979)“目标代表过程进程中的方式与标志,是开放性的,是发展性的,代表旅行中的道路,而非旅行中的终点。”(塔巴,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1952)讨论:我们应该把握的含义是什么?教育目的可以是反映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总的期望或理念,在我们比较多地想到“期望”的时候,1.1.性质的标准性质的标准 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 2.2.过程的标准过程的标准 即时的或现在的教育目的与未来的终结的教育目的 3 3层次的标准层次的标准 (1 1)国家或地方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 (2 2)最高的教育目的与最低的教育目的 1、赫尔巴特 必要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可能的或基本的教育目的是职业的;提出的基本手段是“教育性教学”。2、杜威 反对外在的、未来的目的论,认为教育目的是内在的、过程性的,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4 4主体的标准主体的标准 (1)国家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 (3)教师的 (4)家长的或社会的 (5)学生的 5内容的标准内容的标准 (1)自然人、社会人与宗教人 (2)全面发展的人与片面发展的人 从公共性的角度看,有公共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由此衍生出诸多的不同目的之“人”,从现实可能性的到纯粹主观设想的都有。1 1是属人的是属人的 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核心规定,区别只是什么样的人。2 2是规定性的或理想的要求是规定性的或理想的要求 前者是有政策或制度保证的,后者是社会的美好愿望。3.3.是实际的或空想的是实际的或空想的 前者是与行动一致的,后者是与行动脱节的。4.4.是多元化的是多元化的 表现在社会不同群体、集团追求教育的核心利益。5.5.是开放的是开放的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1 1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动力与方向2 2应该是检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标准应该是检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标准 实现或没有实现的结果 3.3.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之一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之一 协调和修正不合方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改变不合方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是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 1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 体现国家利益的社会观念,政府负责制定教育目的。近代国家的“国民”,现代国家的“公民”。新中国,党中央和政府制定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2 2社会群体的教育目的社会群体的教育目的 体现社会主流价值的观念,以社会中规模或影响大的教育团体为代表负责制定教育目的。例如:美国教育协会下设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提出“健康、掌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等七项基本原则。3 3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办学理念 (1 1)小学的 (2 2)中学的 是落实教育目的的基地 4 4教育家的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 杜威 5.5.其他人群的教育目的其他人群的教育目的 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成为指导全体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国家的教育目的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向导?一、建国后的三十年教育:一、建国后的三十年教育:1949194919781978 1 1、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 2、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政治运动,教育革命,文化大革命 城乡二元的户口制度、身份差别,待遇差别 3 3、教育状况、教育状况 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的生产劳动,取消高考 1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2、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过去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出现新的动向:经济发展,体脑倒挂,就业压力,义务教育与升学竞争 3 3、教育状况、教育状况 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减轻学习负担并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 1.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市场经济,就业压力,人口下降,社会公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3.3.教育状况教育状况 高校扩招,中小学择校,课程与教学改革,高考改革 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育 主要内容 德育德育 五爱的思想感情,关心、负责、诚实、勇敢等品德和品质,文明、礼貌的习惯,自我管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智育智育 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知识和能力,社会、自然和生活的常识,观察、思维、操作和自学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和美育体育和美育 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身体健康、兴趣广泛、情趣健康 劳育劳育 生活自理,使用工具,爱劳动的习惯 2 2学校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 围绕五育形成的教育质量观 合格+特长 体现办学理念的教育质量观 幸福,卓越,个性 体现小/中学功能的教育质量观 进示范中学,进名牌大学 一、全面发展的问题一、全面发展的问题 1 1、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 (1)完整的发展 (2)和谐的发展 (3)自由的发展 2 2、价值取向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差异 (1)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形成个性发展的多样性 3 3、全面发展的误读、全面发展的误读 (1)平均发展 (2)平庸发展 一、全面发展的问题(续)一、全面发展的问题(续)4 4、现实追求的变异、现实追求的变异 (1)片面发展 (2)过度发展 5 5、全面发展的均衡、全面发展的均衡 (1)如何理解均衡的全面发展 (2)均衡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二、升学与发展二、升学与发展 1 1、升学的作用、升学的作用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习的效果,提供发展的机会 2 2、升学的扭曲、升学的扭曲 从追求升学演变为片面追求升学,扭曲了升学的目的,扭曲了师生关系,扭曲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 3、升学的变革、升学的变革 (1)改变评价制度 (2)建立现代教育文化 (3)健全教育观念 附录:上海市绿色评价指标 (1)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2)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3)学生学业负担指数 (4)师生关系指数 (5)教师教学方式指数 (6)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 (7)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 (8)学生品德行为指数 (9)学生身心健康指数 (10)跨年度进步指数等 三、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1 1、学业负担的含义、学业负担的含义 (1)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习压力和数量 (2)合理与不合理,内源性和外源性 2 2、过重学业负担的表现、过重学业负担的表现 (1)上课 (2)补习 (3)作业 (4)考试 (5)问题:如何理解问题:如何理解“减负减负”的意义?的意义?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平衡 二、精英教育的终结与大众教育的兴起 三、教师教育目的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