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7330345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创业计划书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6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6二、 项目建设地点6三、 建设背景6四、 项目建设进度6五、 建设投资估算6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8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10一、 公司发展规划10二、 保障措施14第三章 市场营销分析17一、 发展成就17二、 保障措施23三、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26四、 顾客满意31五、 创新驱动目标33六、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33七、 安全生产规划35八、 全面质量管理43九、 十四五末产值预期46十、 市场导向组织创新46十一、 价值链50第四章 企业文化55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55二、 培养名牌员工58三、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63四、 造就企业楷模74五、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76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82一、 公司经营宗旨8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3四、 财务会计制度87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94一、 优势分析(S)94二、 劣势分析(W)95三、 机会分析(O)96四、 威胁分析(T)97第七章 经济收益分析10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7四、 偿债能力分析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五、 经济评价结论110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11一、 企业资本金制度111二、 资本结构117三、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23四、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25五、 分析与考核127六、 营运资金的特点128七、 财务管理的内容130第九章 项目投资分析134一、 建设投资估算134建设投资估算表135二、 建设期利息13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6三、 流动资金137流动资金估算表137四、 项目总投资13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3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9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启东市苯乙烯基合成树脂研发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建设背景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78.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81.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47%;建设期利息13.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6%;流动资金683.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8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381.6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15.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36.65万元,预备费29.74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245.77万元,纳税总额581.65万元,净利润918.5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3.64%,财务净现值1600.3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7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078.691.1建设投资万元1381.641.1.1工程费用万元1015.251.1.2其他费用万元336.651.1.3预备费万元29.741.2建设期利息万元13.641.3流动资金万元683.412资金筹措万元2078.692.1自筹资金万元1522.062.2银行贷款万元556.633营业收入万元6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245.775利润总额万元1224.716净利润万元918.537所得税万元306.188增值税万元245.959税金及附加万元29.5210纳税总额万元581.6511盈亏平衡点万元2292.24产值12回收期年4.7313内部收益率33.6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600.37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二、 保障措施(一)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要健全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二)开展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产业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广泛宣传产业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协调共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考评、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发展目标、任务措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如期完成。(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性市场秩序。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执法监管等措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侵权假冒、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研发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产业产品质量管理,完善产业企业质量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布制度,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及产品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对质量违法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舆论氛围。规范行业自律。组建产业联盟,规范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行业自律,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五)健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产业发展机构配置,进一步健全产业监督体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产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查处。(六)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产业服务高端产品发展。加大政策对产业各方面的支持。鼓励优势骨干企业推进联合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三章 市场营销分析一、 发展成就(一)优势产业全国领先江苏省是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上化工企业的70%。从产能规模看,我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四位,占比为4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聚集优势,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居全国第一位;工程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我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锂等全国第一。从技术水平看,我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烯烃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聚醚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二)产业结构特色突出1、原料路线多元化我省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烃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我省已建成及在建多元化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套,其中以甲醇为原料(MTO)的生产装置3套、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2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产乙烯装置1套)。我省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2、产品质量高端化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特种环氧树脂、风能树脂)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风电等高端领域。环氧沥青已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我省已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链最长、最完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我省形成了一批隐形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三)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化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四)园区发展水平领先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我省认定29家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中表现突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我省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30强的前10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分别排名第2、5、10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五)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我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四市。十三五末,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7%(以数量计,下同)。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过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是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酰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了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了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烃芳烃耦合加工为路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了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但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应用品种不足的问题尚需在十四五期间进行优化。(六)整治提升成效明显2016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系统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以整治工作推动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江八市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近80%。长江干支流沿岸两侧1公里、太湖一级保护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应关尽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有效关闭退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硝化企业,完成压减目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幅分别为395%、557%和300%。危险废物集中总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化工园区近九成水质断面优于类标准,环境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二、 保障措施(一)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注重重点项目推进和实施,立足当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科技优势,以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市场缺口大、应用高端化的化工新材料和新领域精细化工等产业。吸引一批优势企业入驻,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流程升级、质量提升、产品优化,并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鼓励中试项目建设,优化中试项目审批备案流程,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视高端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三)完善应急管理能力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化工园(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报告的要求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方案,并按照江苏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封闭化建设指南(试行)推进化工园(集中)区封闭化建设。化工园(集中)区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全面接入。加快推进化工园(集中)区消防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公共管廊和公共事故应急池等对标建设、提档升级。(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投资生态、环保、资源集约型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化工园(集中)区的生态环境。(五)鼓励国际产能合作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促进园区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配套产业项目与世界发达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起点的对接;积极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着力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投资。(六)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选择、发挥引导作用,有序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积极推动技术耦合、产业互补、资本融合,全面实现化工产业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布局协作进一步完善。(七)灵活拓展融资渠道灵活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股权、债权、股债结合、投贷联动等多种投资方式,重点向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生物化工等产业倾斜,支持产业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退城进园、存量产业优化等转型升级项目的建设发展。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各地和园区经过多轮整治,在优化布局、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引入高端项目、规范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近年来,江苏省化工项目建设有所放缓,部分地区和园区甚至停滞,一些有投资意愿的国内外化工企业及有意向引进的高端项目分流至周边省份或取消投资计划。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确保高端项目审批依法依规高效建设,促进江苏省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三、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及趋势十四五是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按照重质轻量的原则,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向石化和化工产业强国迈进。(一)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要求,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等发展战略,优化布局化工园区。在十三五有序推进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十四五继续推动并完成,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不再布局新的综合性大型石化基地。综合考虑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产业基础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在中西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地区,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环境准入条件要求,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升级示范,着力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提高装置竞争力,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二)深化结构调整,推动动能转换十四五期间,继续控制炼油、尿素、磷铵、烧碱、聚氯乙烯、纯碱、电石、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加强现有传统行业装置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产品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鼓励企业搞好节能减排,通过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水价、以及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和差别污水处理费、排污费等差别化政策,提高落后产能使用能源、资源、环境的要素成本。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三)加强园区建设,鼓励技术改造按照一体化、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原则,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安全环保水平。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全面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企业在搬迁入园时,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企业规划,合理安排好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在保证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以及项目评估制度,实施规范的准入条件管理。要建立化工园区规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要对园区进行规范认证,对园区内企业要经常督促检查,对不合格的企业要及时限期改造或清理退出。要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完善基础设施及监控、应急系统等配套保障,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四)紧抓创新驱动,抢占发展高点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加快培育石化化工战略新兴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大力推动化工新材料与现代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军工、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要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开发一批处于国际领先的重大引领性创新工程,开发一批对于行业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技术,开发一批可以解决行业共性的难点、堵点的实用工程实践。要重点推进新产品应用技术开发,加快培育新产品市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五)坚持绿色发展,深化节能减排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与可再生资源和过程排放控制技术,强化源头和过程管理,搞好循环经济,减少三废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发展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重点开发推广高毒原料替代技术,推广催化加氢、绝热硝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淘汰含铅涂料平炉法工艺生产高锰酸钾、间歇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有钙焙烧法生产重铬酸钠等高污染工艺。全面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加快炼油、涂料、农药、胶粘剂等领域有机溶剂替代和生产过程密闭化改造。重点开发煤化工、染料、农药等行业废水治理及再利用技术和废旧塑料、轮胎等有机物的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工艺装置余热综合利用,提高蒸汽等级和能效水平。大力推进煤灰、碱渣、磷石膏、电石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焦炉气、电石炉气和黄磷尾气等生产化学品。加强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六)促进智慧融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5G在行业中的应用。继续做好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开展重点行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推进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和企业管理的应用,促进企业和园区的产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化肥、农药、涂料等生产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推进生产企业商品编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追溯体系的应用。鼓励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用户基础信息库,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高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融合度。(七)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开放步伐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扩大国际贸易,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橡胶、硫磺等资源型产品进口,提高国内市场保障能力。增大传统产品的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减少国内市场压力。借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对油气和煤炭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增大对外建设投资。利用国内市场和人工等优势,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尤其鼓励外资在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投资,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内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提高更高层次的利用外资水平。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参股和建立实验基地以及营销服务体系,壮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积极参加国际行业组织活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解决国际争端,提高在国际组织的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四、 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引、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吸引新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保持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感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有效地保持老顾客,就不仅要使其满意,而且要使其高度满意。高度的满意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感情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偏好。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创建、保持和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努力争取更多高度满意的顾客,建立起高度的顾客忠诚。贯彻全方位营销管理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亦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企业必须首先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五、 创新驱动目标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显著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在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建成一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智慧园区、智能工厂。(一)绿色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提升。废水、废气和固废全面实现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达标排放。创建若干示范性绿色园区、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建立有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六、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七、 安全生产规划(一)防范园区安全风险1、实施封闭化管理按照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优化园区内布局,对全省各化工园区和集中区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物料和人员进出的区域,实现园区整体封闭管理。2、建设信息化平台推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建立安全、环保、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和降低整体安全风险。3、配套完善消防设施遵循国家及地方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设施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结合各园区的产业性质、所在地理位置及周边协作条件,优化消防救援站布局,合理规划建设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消防设施。(二)落实产业源头管控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落实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统筹布局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细化制定化工产业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关闭退出,严防落后产能异地落户、风险转移。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用地管理能力和从业人员学历资质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项目。3、深入开展整治提升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艺的要求,严格淘汰已列入淘汰和禁止目录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对化工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的地区,依法依规实行区域限批。4、落实安全环保三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监管,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化工项目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和建设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化工企业防火、防爆、防泄漏、防环境污染和卫生防护等各项规定要求,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设施等应符合安全生产、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规定。(三)强化行业安全监管1、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园区应单独设立安全监管机构,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可通过公务员聘任制方式选聘专业人才,提高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比例。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消防应急知识和危化品安全特性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2、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要求,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完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对不同安全风险等级的企业进行分级管控,以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为核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3、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充分借助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等科技手段。加快先进适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推动化工企业建成集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信息、生产人员在岗在位信息以及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1、优化生产储存布局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布局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化工产业规划布局的要求。除政策另有规定之外,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应在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化工重点监测点)内,严格控制涉及光气、氯气、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生产等项目。到2025年,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面完成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2、严格化工园区准入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区内的总体布局、企业分布、产业链配置、中长期规划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充分考虑当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周边敏感目标等对化工园区的影响。严格按照区域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进行风险管控,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准入制度,科学评估园区安全容量,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建立完善涉及公众利益、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重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3、提升工艺装置水平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必须装备安全仪表系统,定期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积极推进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和提质增效,减少高风险岗位和区域的操作人员数量;对未经过正规设计的在役化工装置必须经安全设计诊断改造;推动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4、降低危化品安全风险化工园区应定期开展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整治评估发现的隐患,严格控制企业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量,逐步减少一级重大危险源数量,化解园区重大安全风险。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现有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量,采用非危险化学品替代危险化学品、危险性低的危险化学品替代危险性高的危险化学品。5、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利用全省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全过程监管,严格管控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化学品流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要求,将危险特性和处置要求等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给下游企业、用户、使用人员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要优化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线路,选择合适区域建设功能完善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6、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通过监管信息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机制。(五)严格危险废物监管1、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重点整治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等可能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处置安全。2、健全危险废物监管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危险废物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加强有关部门联动,建立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健全覆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3、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合理规划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消除处置能力瓶颈;督促企业对脱硫脱硝、煤改气、挥发性有机物回收、污水处理、粉尘治理等环保设施和项目进行安全评估,消除事故隐患。(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1、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指导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演练,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进一步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企业应急预案与地方及其部门相关预案衔接畅通。2、完善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推进建设应急、消防、医疗、公安等多部门一体化应急响应平台,对安全生产状况实施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建立从企业到园区、园区到社会的应急体系,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应急响应。(七)加强安全教育培训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典型经验和安全知识技能宣传,增强全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不断培育安全文化。健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教育和考核,推动从业人员提升安全素质和技能。2、加快产业工人培养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以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培养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鼓励化工企业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和学徒制等方式,加快产业工人培养,确保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达到岗位技能要求。八、 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I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九、 十四五末产值预期预计到十四五末,江苏省化工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4万亿以上,年均增速达到60%以上。其中,石油化工行业产值增长108%,年均增速17%;有机原料行业产值增长492%,年均增速69%;合成材料行业产值增长868%,年均增速110%;精细化工行业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