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前半期综合检测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22-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河北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7258390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前半期综合检测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22-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河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前半期综合检测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22-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河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前半期综合检测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22-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河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前半期综合检测历史题带参考答案(2022-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第二中学)-河北选择题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 君主权力受限 B. 文艺复兴深入 C. 工业革命展开 D. 社会经济衰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导致国王财力不足,所以出现了材料中审美观念的变化。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C项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展;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A。 选择题“欧洲从迷信的、自我约束的社会,慢慢演变出自由开放的心态最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开辟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法国大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发对陈腐的宗教学说,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答案选A。 选择题英国人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做祭祀的习俗,非洲黑人被版卖到美洲 等于躲过一劫,因此他们是奴隶贸易受益者。可见,英国从事奴隶贸易的原因是( ) A.追求高额利润 B.拯救黑人心理 C.解决劳动力短缺危机 D.政府强力推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非洲黑人被版卖到美洲等于躲过一劫”可知,英国从事奴隶贸易的原因是拯救黑人心理,B符合题意;ACD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且顺序正确的是 卡尔本茨制造汽车 瓦特发明蒸汽机 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史蒂芬孙制造火车机车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解答本题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要从五项工业革命成果中筛选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有瓦特发明蒸汽机、史蒂芬孙制造火车机车;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第二步对所选事件进行排序,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在18世纪70年代,史蒂芬孙制造火车机车是在182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在18世纪60年代。顺序正确,故答案选D。 选择题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民法典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颁布最早,只是为限王权,A项不符合题意; 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件,B项不符合题意;民法典是拿破仑时期的文献,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有首老歌中唱道:“从小就知道有个大胡子,这个外国爷爷叫马克思。很多很多的大书里,第一页的第一句都是他说的。“以下哪句话是”他说的 A. 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逃不脱我发现的“万有引力” B. 国家应由开明君主执政,资产阶級必实现自由平等 C.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D. 人类是进化而来的,我的物种起源必将轰动整个世界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的“马克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英国牛顿,故A不符合题意;“国家应由开明君主执政,资产阶级必实现自由平等”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出自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故C符合题意;物种起源是英国达尔文的著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列举的一系列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原棉消耗量,生铁和煤的产量都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没有体现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没有体现“提高工人生活质量”,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没有体现“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应理解为 A.有马克思、恩格斯领导 B.由无产阶级政党一一共产党领导 C.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以后,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主要是指它使俄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D. 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第三子目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中的内容:“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知,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变了国家的性质,所以,它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故选B。 选择题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 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二战东方主战场是中国战场,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革命 B. 控制西欧 C. 遏制苏联 D. 称霸世界 【答案】D 【解析】 根据“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第一,为了称霸世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冷战”,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应对美国的“遏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选择题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就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说明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A.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结合题干“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就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可知,这说明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D. 欧盟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符合史实,所以把包含或的ABD项排除,故选择C。 选择题列宁说:“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思想。共产党员不过是沧 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而自己能像资产阶级学习,使资产阶级走共产党要走的道路。”材料中向“资产阶级学习”指( ) A.废除农奴制改革 B.俄国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向“资产阶级学习”指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C符合题意;废除农奴制改革与列宁无关,A不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向资产阶级学习,B不符合题意;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与列宁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1930年美国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抑制进口,其他国家纷纷效法。这些措施( ) A.改善了国际关系 B.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C.加剧了经济危机 D.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1930年美国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不仅不能使危机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经济大危机,C符合题意;题干做法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经济大危机时,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B不符合题意;题干做法不利于贸易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选择题2018年5月31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美国将从 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认为美国此举违背贸易自由原则,表示将诉诸_,发起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_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B 【解析】 根据“美国将从 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认为美国此举违背贸易自由原则,表示将诉诸_,”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协调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B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没有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AC不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政治军事组织,没有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这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一超多强” C.信息化 D.和平与发展 【答案】A 【解析】 根据“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可知,这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A符合题意;“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暂时形成的政治局面,B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信息化方面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不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选择题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 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科技革命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 A项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B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产物;C项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产品。故选C。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权利法案等文献的颁布,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完政体。其基本 特征是:国王是国家元首,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使英国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摘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利 分立与制衡等原则。权利分立与制衡原则一如下: (略) 联邦宪法是调整了保守派与民主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比较稳定的秘密所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英国、美国的政治体制,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邦宪法所蕴含的政治理念。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法制的作用。 【答案】(1)体制:君主立宪制度(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共和制);不同点:英国设有君主,美国不设君主: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美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英国议会凌驾于国王之上,国家权力重 心在议会,美国则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理念:民主、共和、民权、权力制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作用:法制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析】 (1)由材料一“随着权利法案等文献的颁布,英国建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完政体”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二“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利 分立与制衡等原则”和图片可知,美国实行总统共和体制。英国设有君主,美国不设君主: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美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英国议会凌驾于国王之上,国家权力重心在议会,美国则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 (2)由材料二“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利 分立与制衡等原则,联邦宪法是调整了保守派与民主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比较稳定的秘密所在”可知联邦宪法所蕴含的政治理念是民主、共和、民权、权力制衡。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法制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合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略) 摘编自汪华生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材料二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到1937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工、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个图中内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答案】(1)趋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美国失业人数下降事件:罗斯福新政 (2)成就: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3)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一“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可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图二“美国失业人数柱状图”可知,美国失业人数有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事件是: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根据材料二“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可知,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其原因是: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缓慢渡过经济危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由此可见,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综合题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略)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两极格局。 (3)雅尔塔体系崩溃。多极化趋势。 (4)因素:国家实力(综合国力)。 启示: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解析】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因此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都是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的表现。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多极化成为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给我们的启示,要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