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7257955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小一语文试卷分析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参考人数47人,总分为4512分 ,人均96.34分,优秀率90%,及格率 100%。 100分以上的有8个,80分以上的有34个 ,7060分有5个。从卷面上看,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对试卷的总体分析总体而言,该试卷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检测了学生的运用能力,题量适中,难度适宜,依据课标,尊重教材。本次考试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和附加题三大块内容,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字、词、句、阅读短文,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三、 答卷情况分析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阅读能力还偏弱。以下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题:我会连线。从学生答卷来看,95%以上的学生都连对了,说明学生生字掌握的好,只有极个别学生因为粗心看错导致连错。第二、三题:把声母、韵母相同的字送进小房子里,失分率10%。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因为粗心分不清“p”和“q”,“ao”和“an”,导致失分。第四题:我会读拼音写字。大部分学生字迹工整,书写正确。只有个别学生没认真读拼音,导致写错别字。第五、六题:考察学生对反义词和形近字的辨别能力。本题得分率99%,说明老师平时抓得扎实,学生掌握的好。第七题:一字组多词。得分率97%,说明学生对识字、用字这块掌握的较好。第八题:据课文填空:得分率90%。学生对“作者”理解模糊,不知“作者”是什么意思,还有个别学生写成错别字,导致失分。 第九题:我会读,我会答:阅读题目简单,但要想做好,还得细心。出卷者似乎有意考察学生的细心,得分率85 %,学生不能够准确理解题意,写的还是短文中的答案,导致失分。第十题:看图写话,得分率90 %。大部分学生都会把看到的写出来,错错别字现象较多,而且标点符号运用得也不太理想。附加题:写出汉字的音节。主要考察学生对我会认的生字的识记和音节的掌握情况。得分率95 %,只有极个别学生因为粗心和方言的影响,声调写错和标错。三、 今后改进教学策略对本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来看,我认为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1 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把心里所想的,准确的表达出来。在加强说话引导学生的同时,逐渐让学生能够用笔把它写下来。2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句用本子摘抄下来。3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动手、思考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4在平时教学中 ,加强阅读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试 卷 分 析学校:和尚桥镇段庄小学班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姓名:田丽萍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改以来,大家都重视了朗读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愿开口读,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不能完成;有些学生朗读时是“小和尚念经”,不能入情入境;个别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仍读不通顺。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朗读则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语文殿堂一把金钥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多读多练培养他们的感受力,提高朗读能力。以下是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一点做法,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一、让教师的语言充满童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课堂语言是否有趣味性,能否煽动孩子们的情趣很重要。如果教师课堂语言生硬,枯燥,平淡,那么孩子们就容易产生听觉的疲劳,将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说“课文中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其他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什么?”孩子们无动于衷,我灵机一动,换一种方式说“大家喜欢看你最有才吗?今天我们就是选手,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看谁最有才”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有感染力。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导向性。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摇篮”一词,我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摇篮是什么?”教室里鸦雀无声。于是我又问道:“同学们见过摇篮吗?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见过。”还有个同学说:“老师,我知道摇篮是摇小宝宝睡觉用的。”可见,教师的语言应该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二、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领头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范读是指导其有感情朗读的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有些孩子把教师读书时的表情、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的教师示范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课文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表演小壁虎“挣”这个动作,我演凶狠的蛇,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了小壁虎遇到危险时紧张的心情,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一下子,班里好动的孩子都变成了“蛇”,胆小的同桌都变成了“小壁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三、 教师要给教学生基本的朗读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有发音不准、唱读、漏读、填读和读破语句等现象,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其次,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者学生在朗读时容易漏字、加字或读破的语句、词组和句子,先指导他们读准,读顺这些词、词组、句子,然后再过渡到朗读段和篇,第三、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能和技巧,指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子的不同读法,掌握好朗读中句子的停顿,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升降,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此外还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尽量掌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等。要做到以上几点,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范读和领读,通过教师范读纠正学生错误,通过领读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四、 教师要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教学中如果以一种不变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会感到厌烦,这样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很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轻声读、领读、男女学生赛读、配乐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五、 教师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景,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教两只鸟蛋一课时,我首先用课件播放小鸟孵化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一只鸟蛋就是一只生命,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情景问题的提出:如果在街上你和妈妈走散了,你妈妈的心情怎样?让学生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有感情朗读就不是问题了。六、 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读有所悟朗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低年级课文都较短,最好都要求学生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反复揣摩课文中的词句和内容,整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对于精短的课文和精彩片段,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学生能背的课文多了,积累的词汇自然而然会增加,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也就为高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然后让学生跟着板书学背课文,再找背得好的学生说说背诵敲门,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总之,对低年级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规范的指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才能真正让孩子“读”有所得,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学校:和尚桥镇段庄小学 姓名:田 丽 萍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语文殿堂,感悟语文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初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学前教育不规范的农村学生)来说,朗读是沟通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方言)之间的桥梁,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新课改以来,大家都重视了朗读的教学,课堂上书声琅琅,范读、引读、齐读、个别读、对读、分角色读等等,“读”的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愿开口读,老师布置的朗读任务不能完成;有些学生朗读时是“小和尚念经”,不能入情入境;个别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仍读不通顺。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朗读教学的规范,也是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的三部曲,这三部曲须循序推进,步步为营,才能奏出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和美乐章。一、指导用普通话正确地读“磨刀不误砍柴功”用普通话正确地读,是学生朗读课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低要求。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才算读得正确呢?朱熹在训学斋规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一要五不可”正是读得正确的最好的注释。在教学中我把朱熹的“一要五不可”稍作改动,变成“一要四不可”,即读书时“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并把这“一要四不可”作为正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规范,要求学生人人熟记于心,用来评价自己和同学读得正确与否的标准。要求明确了,学生对自己读得怎么样就胸有成竹。课堂上,我常让学生带着这标准当小评委、当小老师去互检互评,孩子们个个兴致盎然,检得特别认真,读得特别专心,学习的效果自然好。不要小看这“一要四不可”,这是培养低年级孩子朗读能力的根本。“字字响亮”,这是低年级学生出声朗读的“信心指数”,许多刚入学的孩子由于胆小、方音太浓等因素,往往羞于开口,不敢大声朗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朗读能力与说话能力。只有“字字响亮”才能“声声入耳”。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农村的孩子,平时生活中听到大都是方言土话,很少有普通话的交流,致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规范,很难用普通话的词汇、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字字响亮”的朗读使“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再现了文章字里行间所渗透着、洋溢着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等一切微妙、复杂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原有的口语系统与书面语言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不断充实学生的“口语词汇仓库”,重构学生的口语图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要做到“四不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绝非易事,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焉,则眼看不仔细,非错不可。所以“四不可”更是对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与专心致志的学习意志力的培养。但是,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还必须过好“两道关”:1过好“汉语拼音关”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拐棍,只有正确、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声、韵、调及拼音方法才能为学习普通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低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切忌马马虎虎,要扎扎实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每一个字母的发音,由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逐步达到“直呼”的水平。由于受方言音的影响,我们南方的孩子往往n、l不分,有些孩子的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发不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拼音教学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花大气力突破难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过好拼音关。对于一些发音有缺陷一时又难以纠正的孩子,不要在课堂上太刻意去纠正,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最好在课外单独给予辅导,坚持天天练,慢慢改,稍有不慎这些孩子以后就不敢读得“字字响亮”了。2把好“识字学词关”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入学前他们生活在纯方言交流的环境里,普通话的词汇贫乏,开始学习说普通话时完全是“鹦鹉学舌”。一年级刚入学时,课堂上我发现好些学生坐在哪里发楞,对我讲的话无动于衷,一脸茫然。问其故,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究其因,普通话的词汇与学生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对不上号。有学生在用“果然”造句时竟说:“我家院子里的果树上长着许多果然。”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关”。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原因是,儿童没有来得及把词好好地读熟并且感知它们的发声,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的表象联系起来。”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我们要做到“字不离词”,要指导学生区分单字词、双字词、多字字词以及一些短语,逐步建立词语的概念。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词语教学的环节,我们一定要指导每一个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并正确熟练地读好词语,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充分感受每个词语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为流利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虽然要过好这两道关,费时又费力,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是学生流利、有感情读的基础,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低年级我们就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底子打好了,以后学习的路就走得轻松了。二、指导流利地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流利,顾名思义,就是说话读文章像小溪流水一样通畅无阻,叮咚悦耳。读得流利,正确是基础,对则通,通则顺,顺则流利,这是一个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读得流利”其实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多读”、“熟读”,这样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篇课文有的学生读几遍就能流利地朗读下来,但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尽管反复练习,总读不流利,读起来往往拖腔,一字一顿,常回读,破词破句。这固然与学生本身的语感能力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但我认为更离不开我们平时扎实有效的指导与训练。1指导读通句子在正确朗读词语的基础上,我们得指导学生反复读好难读的句子,才能保证学生流利地读课文。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出现一些长句子,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时,凡读得不正确、不流畅的句子,绝不放过,要让读的学生再读,一直读到读得合乎要求为止。一些难读的长句子,可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用“/”画出停顿,通过教师领读,让全班反复读,真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训练视读广度由词到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了朗读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读得疙疙瘩瘩,不流畅。在实践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朗读,发现那些读得不流利的学生是视读广度(心理学把读者一瞥之间所看见到字数称为视读广度)的差异造成的。一般孩子的视读广度最多可为45个字,最少还不到1个字。所以有些孩子开始阅读时只能把一字一词作为阅读单位。如朗读“我们爱祖国”这句话时,一开始大都孩子会读成“我们爱祖国”,由此造成了拖腔、回读、数读等现象。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儿歌、韵文和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等训练学生的视读广度。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有些课文的段落、长句子比较难读,我就根据文本的内容,把它改成字数基本接近学生视读广度的诗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笋芽儿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呈现:沙沙沙, 轻声呼唤着 快快醒来吧沙沙沙, 笋芽儿,春雨姑娘, 弹奏着乐曲,呆板的文本成了跳动的诗行,不用讲解,朗读的停顿、节奏一目了然,学生在朗读时也兴致勃勃,练读几遍以后再读课文文本,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流利地朗读了。3训练“看”先于“读”训练学生视读广度的同时,在平时的朗读过程中我指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朗读课文时做到“眼比嘴快”,就是做到“看”先于“读”,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嘴巴读前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后一个词或短语,嘴巴在读前一行最后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下一行第一个词或短语。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观察,目光游离于书外的学生,就是读得不流利,就是没做到“眼比嘴快”的学生,及时提醒。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大有裨益。三、指导有感情地读“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得有感情是对朗读教学的最高目标,这感情是复杂的,是多元的,既有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文中人物的情感,又有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情感;既有读者自身的情感,又有读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情感起着奠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读进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与作者耳与心谋,不但知道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真正做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大家都说,有感情的朗读是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中“悟”出来的。但低年级的孩子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较低,所以在有感情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一些朗读技法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俗话说“无招胜有招”,但要做到“无招”,先得“有招”。1范读引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范读是指导其有感情朗读的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有些孩子把教师读书时的表情、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孩子会把教师读书时的一些弊病也学了。有一位教师有鼻炎,没读一句课文都有吭一声,抽一下鼻子,结果一些孩子把这毛病也学了。所以教师的范读一定要规范,在备课时一定要反复练习,使范读真正成为指导学生朗读的示范。有声有色的教师示范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课文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2感悟词性要培养低年级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词语的敏感性,也就是培养孩子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感悟能力。我们汉语的每一个词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图式。在语感敏锐的学生的眼里,读到“春天”二字,不单是一个季节的名称,更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世界;见到“幸福”二字,心底就会涌起温暖的感觉。低年级孩子对于某个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空白的,其敏感性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逐渐培养起来。例如学习“幸福”一词,低年级的孩子在没学习之前,对“幸福”一词并没有感情色彩,只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才对其有了感情色彩,以后听到读到“幸福”一词才会引起感情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语:“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是啊,只有学生心中有了“词的音响”,才能弹奏出“句篇的动人乐章”。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找一些词义、感情色彩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来对比朗读,感悟词的“音响”。如“幸福痛苦”、“笑容满面愁眉苦脸”等,引导学生通过调节朗读的语气、声高来感悟这些词的“音响”。3角色转换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甜”,没有“苦、辣、酸”,在学习课文时,许多孩子往往进不了课文的情境中,课文中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朗读课文时往往声音干巴巴的,读不出感情。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习课文,我们应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学生读出感情来。根据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幻想的特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常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就是在阅读一些以第三人称写的情感性较强的文章时,让学生动笔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转换,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如在学习小鹿的减法一文时,学生对小鹿对玫瑰花的喜爱之情理解不到位,我就请学生把课文中的小鹿或弟弟改成“我”,这样学生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员,许多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在朗读课文时更是绘声绘色。总之,对低年级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规范的指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才能真正让孩子“读”有所得,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