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57795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 姓名:_ 时间:_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种辣椒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_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_)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想象可以走多远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块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这个孩子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发现这是一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把孩子叫过来,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大话的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名字叫达尔文严。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1解释词语。(1)价值连城:_(2)哄堂大笑:_2用波浪线画出当老师和同学们说达尔文“说谎”时,达尔文的父亲是怎样做的。3短文举了哪两个例子来说明达尔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_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短文说明了大胆想象的重要性。 (_)(2)短文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 (_)(3)短文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相同。 (_)5你喜欢短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_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_。2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3“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_和_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_。5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处:“娘也笑了”是因为_处:“娘笑笑,没吭声。”她似乎在对“我”说:“_”6“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7“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四、 课外阅读。换伞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 你把伞拿错了 这把才是你的 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按照 顺序写的。先写 ,再写 , 最后写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 )进行描写。A肖像B动作C语言D神态E.心理活动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_)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_ 的高尚品质。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意思的转折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_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建筑奇才”螺螺是一位单身住宅建筑家,螺壳就是它精心设计的单身住房。我们知道,其他建筑师盖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意搬动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轻,负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处移动,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为回家的问题而操心。螺类动物的外壳虽然都呈螺旋状,但在外形上却有很大区别,有像宝塔的,有像圆锥的,有像纺锤的,有像陀螺的,还有像盘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双锥的。有些螺长得圆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鸡蛋差不多。螺壳的构造非常考究,分内、中、外三层。中层最厚,用方解石筑成;外层用薄薄的、比较粗糙的彩色角质层作壳面,并常常饰以花纹;内层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别光洁,因为这层壳紧挨着主人柔软、稚嫩的肉体。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为避免磨损,壳就长得很厚实;有些螺是过漂浮生活的,这类螺的壳长得非常薄而轻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里爬不出来,所以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有些螺还在足的后端长着一个角质或钙质的壳盖,这是当门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扰时,立刻缩回身体,关起大门,给来客吃闭门羹。螺的坚固、美观、轻便的单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单身汉”寄居蟹的喜爱。螺死后,它的“房产”常常被不会盖房的寄居蟹占有。地球上螺类分布得很广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间、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类动物的踪迹,在一些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大多数动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但某些种类的螺却能照常在那儿过日子。螺类动物之所以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显然是跟它们惊人的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分不开的。而这种能耐又与它们奇妙的螺壳有关。螺壳能御寒,能防热,还能避敌害,同时又能背着到处走,实在是一件建筑杰作。1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1)找反义词:笨重(_) 光滑(_)(2)找近义词:残酷(_) 松软(_)2螺的单身住房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_ _ _3短文中画“ ”句子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螺的住房_的特点;句子采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4下列不能说明螺壳能够根据所处自然环境而生长的是( )。A过漂浮生活的,壳长得轻薄B在多石的水底,壳长得厚实C足的后端长着壳盖,以免被侵扰D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以免陷进淤泥5为什么说螺是“建筑奇才”?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关键语句回答。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其恨,不如爱地处瓦拉纳西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16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切实可行:_永绝后患:_167瓦拉纳西火车站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请简要概括。_168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具体列出“这些方案”?_16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_170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71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_七、 课外阅读。叶落归根到黄山的第二天,我准备坐索道车上山去。刚行至索道登客站附近,但见索道车徐徐而下。停稳后,几个人搀扶着一位带氧气瓶的白发老翁走出索道车。才走了几步路,那老翁额上虚汗直冒,步履蹒跚,胸脯在急剧起伏,呼吸异常急促。老翁身边搀扶他的和帮助提氧气瓶的几个中年人,急得手忙脚乱。我和其他游客见状也都上前七手八脚地帮着倒来温开水,送上冷手巾,递去药品我急忙高喊:“哪位是医生,快来救人啊!”话音刚落,远处闪过来一个人,说他就是医生。他走到老翁跟前跪下来,俯身做人工呼吸“挂着氧气瓶怎么还让他上山呢!”在一旁搀扶老翁的几位中年男女,听了我的埋怨声,含着眼泪向我解释,他们都是老翁的亲生儿女。老人原是安徽黄山人,早在孩提时代,他就恋上了黄山,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前夕,三十来岁的他带着妻儿去了台湾,后来又辗转到了新加坡。四十余年的乡情离愁,无时无刻不牵动他的情肠。前不久,他知道自己已身患绝症,便决定在见上帝之前回到祖国,重游黄山。儿女们不忍心违背他“叶落归根”的意愿,只得替他提着氧气瓶,上了黄山。花五百元让他坐“滑竿”上了光明顶,又坐索道车下来一席话把我的心震撼了。此刻,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似乎是想最后再看一眼美丽的黄山。须臾,他渐渐闭上眼,再也没有睁开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叶落归根(lu l)倒水(do do)违背(bi bi)似乎(sh s)2给“解”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解: A分开;B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C解除;D解释;E了解;明白。(1)不解之缘(_)(2)善解人意(_)3“见状”:“状”在这里解释为“情形”,文章中具体指“_”的情形。4“叶落归根”的意思是树叶掉落又回归到_,比喻人长期在外,最终要回到_。文中指_。5“老人吃力地睁开眼睛”是为了( )A看一眼他的儿女。B看看谁在救他。C最后再看一眼黄山,再看一眼祖国。6“我的心震撼了”中“我”的心为什么而震撼?_八、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小黄牛找食吃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_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星光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1作者用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2用“ ”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_)(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_)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_十、 延伸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朝那庙里来。进了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进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有爆响声。林冲跳起身来,从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了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有删改)1从句对林冲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_2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_3“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写出了林冲_的形象。十一、 课外阅读。看不见的爱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我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那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动作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我便转身向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有改动)1“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一句中,加点字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_2文中画“_”的句子主要通过对母亲的_、_、_描写,体现了_。3画“”的句子是_描写,点明了时间_,表明了小男孩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4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_十二、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的秋夜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月光 ( )的翡翠 ( )的交响曲( )的山野 ( )的柿子 ( )的水墨画( )的歌儿 ( )的喉咙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 )3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_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答案1、1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2第一段(1)写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我决心种点什么。第二段(24)写“我”种了两盆辣椒并辛勤培育。第三段(5)写“我”从种辣椒种得出一个道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3拟人 夸张2、1形容物品的价值高,十分珍贵。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3达尔文捡到一块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块宝石,可能价值连城。他捡到一枚硬币,他告诉姐姐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4 5喜欢。 因为他没有鹅杀达尔文的想象力鼓励他大胆想象。3、1比喻 家里清贫的程度 2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3省略了“我”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走着走着,我看见荷叶里的最后一个馒头还冒着热气,闻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出的香味,口水又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然后又把馒头放回荷叶里,心想:“如果妹妹问起这个馒头怎么缺一口,我怎么说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都吃了。”于是我又把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个馒头也吃了。4动作 语言 娘对“我”深深的爱 5 娘听了“我”的话,感到欣慰。 娘知道你把馒头吃了,娘不责怪你。 6A7C4、1:“ , 。 ”2事情发展 放伞 取伞 换伞3B4换伞的小姑娘 不贪便宜,没有私心,替他人着想。 5B6被换伞的小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从她的语言神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私心,不贪便宜,替他人着想的小姑娘的形象。5、1轻便 粗糙 严酷 柔软 2坚固 美观 轻便 3作比较 可移动 打比方 举例子 螺的外形区别大 4C5螺壳能御寒,能防热,还能避敌害同时又能背着到处走,实在是一件建筑杰作。6、1从现今的实际看,能够达到的目标。能够完成的事情。 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让有可能发生的危害继续存在。 2司机打死了一只蜜蜂,遭到了群蜂的攻击,造成车祸。3这些补救措施与小男孩的以爱求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爱是解决矛盾最有利的方法。4第一,“每年春天”表现小小年纪的他,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第二,“竖起标志牌”表现小男孩深知大人们对蜜蜂的仇恨,幼稚的语言却表达出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第三,男孩并没有因为导致父亲丧命的车祸而仇恨蜜蜂,与其厮杀不如呵护,简单的道理却折射出男孩的聪明。5点明中心,引人思考。6伤害带来的往往是伤害,仇恨带来的往往是仇恨。发自内心的爱,往往更具有消解仇恨的魔力。7、1lu do bi s2 A E 3老翁额上虚汗直冒,步履蹒跚,胸脯在急剧起伏,呼吸异常急促4树根 故乡 带氧气瓶的白发老翁回到祖国,重游黄山 5C6老人身患绝症,在生命垂危之际,背着氧气瓶也要回到祖国,重游黄山,他的这种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8、1, , , 。 , , :“ 。” , !2第一节第二至第四节最后一节;小黄牛长大了,牛妈妈让小黄牛自己独立生活。小黄牛尽管又饿又渴,也不啃吃向日葵叶子和老榆树的皮,终于在草原找到了青草。回到家里,牛妈妈夸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孩子。3(1)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 (2)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4小黄牛又饿又渴,但它不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不吃老榆树的皮,它决心找到自己能吃的青草。9、1抓星星 一 读来更加亲切、真实、自然 2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3 4B5长大的“我”已经学会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母亲的不再年轻,童年的逝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10、1小心谨慎、认真负责2勇武有力3环境描写。烘托出林冲胆大心细的形象。11、1母亲既要向“我”解释原因,又要考虑孩子的感受,生怕所说的话伤害到孩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2 动作 语言 神态 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3 环境 已经很晚 在母亲的陪伴下坚持练习 成功即将来临 4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去做,就可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可能取得成功。12、1柔和 碧绿 无以伦比 空旷 沉甸甸 美丽 粗犷嘹亮 粗大2(1)不甘示弱(2)垂涎欲滴(3)载歌载舞(4)一望无际3田野是翡翠。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