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危险和有害因素辩识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将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类1。人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 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负荷超限 指伤、病等(2)行为性 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2。物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理性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2)化学性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环境因素:环境不良()室内作业场所(2)室外作业场所(3)地下(水下)作业(4)其他作业 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1)组织机构不健全 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2)责任制未落实()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包括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不健全(4)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包括职业健康体检及其档案管理等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0类1.物体打击。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其他爆炸。 1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方法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分析方法有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工艺过程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 ()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六)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八)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重大危险源辩识事故预防控制体系: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2)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4)应急救援系统)土地使用与厂矿选址安全规划6)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监察。安全生产检查1、安全生产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具有组织规模大、检查范围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特点。)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是日常检查:包括交接班检查、班中检查、特殊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监部门组织的检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巡查工会组织职工代表进行的检查.2、安全检查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硬件: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主要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受人员素质影响;)安全检查表法: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对设备、系统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或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结论。4、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5日前和下一年月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前,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有害危险因素)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作出安全评价结论7)编写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方法:SCA;2)危险指数方法RR:如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蒙德法,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等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进行分析,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的分析方法。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ZOP;定性评价方法,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即可采取的对策,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MEA;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分割,然后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影响。)故障树分析FTA: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8)事件树分析ET:归纳法,与故障树的演绎法不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10)定量风险评价法QRA: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乘积=风险,量化为风险。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况等。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安全评价报告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前言5)目录6)正文)附件8)附录。4纸左侧装订。安全评价机构获取资质程序: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式、许可决定等。1)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2)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人1组,现场核查3人1组,并设组长一名,3)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4)结论由专家组通过会审方式确定5)政府部门依据条件审查结论,经许可审查合格,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做出资质许可决定。6)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计划.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危害识别:1、粉尘与尘肺,、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致癌因素,5、生物因素,6、职业有关疾病。职业危害控制:1、工程控制技术措施(粉尘: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毒物:全面通风、局部送风、排出气体净化,噪声:隔离降噪、吸声)。2、个体防护措施(防尘、防毒、防噪等个体防护用品)。3、组织管理等措施.职业危害评价根据目的和性质不同,分为经常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预评价、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是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原则的体现,同时为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防护设施设计和审查提供科学依据。原则: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方法:检查表法、类比法、定量法。企业前期预防管理:、职业危害申报,2、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3、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企业过程管理:1、材料和设备管理,2、作业场所管理,3、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检测,、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履行告知义务,6、职业健康监护,7、职业卫生培训,8、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单位,以及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必须设置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少于300人的,可配备专职,也可兼职,也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管服务,但安全生产责任任由本单位负责。建筑施工总承包:(1)平方米:1万名、5万2名、5万以上3名,(2)合同价:5000万名、5000万-亿2名、亿以上3名。专业承包:至少名,劳务分包:0人1名、50-00人名、0人以上名,不得少于总人数。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依据: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和控制。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规章制度的体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罚制度。4类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起草,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年审查和修订,3年一次全面修订)。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20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品、矿山、建筑单位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任职。(2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教育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22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教育。(3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书上岗。(36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50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8小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小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小时.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和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认定的其他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6年,三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作1年以上,六年复审一次。复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厂级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辩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车间级重点: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辩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班组级重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新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品、烟花爆竹等单位新人员不少于7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应重新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由车间级组织。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采购:1、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及设计要求.2、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3、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全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进口特种设备采购:1、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该产品的国内代理商报请型式试验合格。3、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4、相关中文出厂文件。特种设备安装单位要求:1、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2、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符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义务:1、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3、验收特种设备,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移交的有关技术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安全技术档案.作业人员具备条件:、持证上岗。、按照规程操作。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4、证书有效期满60日内,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特种设备登记:使用前或后3日内,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监部门登记.登记标志置于或附着于显著位置。提交资料: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为业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完整的出厂文件及安全技术资料等。安全技术档案: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定期检验:1、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2、报验前应进行自检。3、不得使用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急管理:1、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种。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至少每月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电梯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洗、润滑、调整和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负责人每月开会)每日使用前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显著位置。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建立两项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相关方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具体要求:一是要明确双方责任;二是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三是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四是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要求。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3、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和返包.、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种作业人员。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现场安全管理要求: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完整的记录。、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承包方做好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并制订安全措施,经生产经营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实施。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方可施工。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并按规定给予惩处.、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内容:一是要根据自身的安全资质和能力,承包相应的工程。二是根据工程需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要界定清晰。四是要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五是组织对施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六是在危险性较大或与正在生产运行设备、区域有交叉的施工,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防止发生意外。安全生产许可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完成审查和发证工作的时限是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工作日内。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行政许可法关于法律责任追究的原则是有过必罚、过罚相当。下列行为属于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l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向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2)发现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生产恬动,不依法处理的。(3)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依法处理的。()接到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处理的。(5)在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或者接受企业的财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的。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1)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无证非法生产的违法行为有3种情况:一是从未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的;二是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但经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的;三是被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限期补办延期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办理延期手续,同第一条从重处罚.(4)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转让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接受转让和冒用的同第一条从重处罚.(5)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期限内逾期不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经审查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继续进行生产的。同第一条从重处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设定的行政处罚有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扣和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5种。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的原则是“谁发证、谁管理、谁处罚。发证权、管理权和处罚权三位一体,不可分离.(1)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对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4)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是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主要有:1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职务犯罪的。2企业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3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逾期不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企业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施行前已经进行生产的企业逾期不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经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继续进行生产,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旎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建设项目安全专篇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设计依据;建设项目概述;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建筑及场地布置;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预期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提交资料: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个工作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并不得开工建设:1无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的。2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3安全预评价报告由未取得相应赞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编制的。4未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的。5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且未作充分论证说明的。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及其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原料、设备发生重大变更的.2.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3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安全设施施工规定: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2、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3、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4、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及时处理。、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安全设施监理规定:1、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2、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3、工程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安全设施工程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将试运行方案报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以下文件资料:1,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2. 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3,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4,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6,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其他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1安全设施设计备案意见书(复印件)。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敬确认材料。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资格情况。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竣工验收不合格,并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1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的。2未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施工或者施工质量未达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要求的.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不符合国家有关施工技术标准的。4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或者安全验收评价不合格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6发现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存在事故隐患未整改的。7未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8从业人员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或者不具备相应资格的。9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每年至少一次)。安全文化建设总体要求: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安全承诺。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在审查和评估自身安全绩效时,除使用事故发生率等消极指标外,还应使用旨在对安全绩效给予直接认可的积极指标。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传播系统,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5、自主学习与改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出贡献的重要责任。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是落实这种责任的最佳途径。7、审核与评估.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推进与保障:1、规划与计划,2、保障条件,3、推动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程序:、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3、下达评价通知。4、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5、数据统计分析。6、撰写评价报告.7、反馈企业征求意见。8、提交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应急体系建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或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检测、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应急管理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法制基础(4个层次:法律法规紧急状态法、政府规章如应急管理条例、政府法令规定等、标准或管理办法)、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质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4部分构成。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化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使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包含应急预案体系、风险评估与防范、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信保障、培训、演练、捐赠、保险、科技等内容.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响应级别: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1)事故指挥官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行动计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归档.)后勤部: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5)资金/行政部:所有事故费用的评估,其他管理职责。应急处置与事后恢复应急处置措施:(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应急事后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步骤:1、成立工作组.2、资料收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结构(1):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概况.2、事故预防。)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3、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培训与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程序.1)接警与通知,2)指挥与控制,3)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5)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7)人群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抢险与救援,2)危险物质控制。、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应急预案演练分类:组织方式分为:桌面演练、实战.演练内容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目的和作用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五个阶段。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1、梳理需求。2、明确任务。、编制计划。4、计划审批.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预演,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安排。1、成立演练组织机构。2、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5、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7、编写演练方案文件。8、方案审批。9、落实各项保障工作。1、培训。11、预演.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演练前检查。2、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5、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6、现场点评会。评估阶段主要任务: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计划。1、评估.2、总结报告。3、文件归档与备案.改进阶段主要任务:按照改进计划,由相关单位实施落实,并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检查。、改进行动。2、跟踪检查与反馈。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1)特别重大事故:a、一次造成30人以上(包括30人)死亡;b、一次造成100人(包括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c、一次造成1亿元(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29人死亡;一次造成509人重伤;一次造成5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死亡;一次造成49人重伤;一次造成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12人死亡;一次造成1人重伤;一次造成10万元1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一)涉险1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三)紧急疏散人员5人以上的事故;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五)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六)其他较大涉险事故。事故报告程序和时间: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直接报告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相关部门报告3)安监部门与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特别重大、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b、较大事故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监及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安监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