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养浩然正气.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252021 上传时间:2020-1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养浩然正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孟子-养浩然正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孟子-养浩然正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 养浩然正气 鲍鹏山 一、大时代 1、孟子:关于他的时代的 12个字 圣王不作 , 诸侯放恣 , 处士横议 圣王不作 且王者之不作 , 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 之憔悴于虐政 , 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 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 ) 一、大时代 一、大时代 诸侯放恣 争地以战 ,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 杀 人盈城 。 ( 孟子 离娄章句上 ) 今夫天下之人牧 ,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 (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一、大时代 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之言盈天下 。 天下之言 不归杨 、 则归墨 。 杨朱为我 , 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 , 是无父也 。 无父无君 , 是禽 兽也 。 ( 孟子 滕文公章句下 ) 一、大时代 士 1、无产; 2、无国; 3、有用。 4、有德 战国四公子: 齐国 孟尝君 赵国 平原君 楚国 春申君 魏国 信陵君 二、中华人格:大丈夫 稷下学宫 不治而议论 例大夫 受上大夫之禄 , 不任职而论国事 。 ( 盐铁论 论儒 ) 大丈夫 价值承担者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 然。堂高数仞,榱( CUI)题数尺,我得 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我得志,弗为也。般 (PAN)乐饮酒,驱骋 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 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 制也,吾何畏彼哉?” (尽心章句下) 大丈夫 价值承担者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 (礼),行天下之大道(义);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滕文公章句下)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章句上) 程颐曰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孟子曰: “ 言人之不善 , 当如后患何 ? ” ( 离娄章句下 )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确立人性善的重要性 1、 道德的悖论: 道德的行为不能以利益追求作为目的 。 A:既然是追求利益,就无所谓道德行为(人的行为从道德角度分 为道德行为,非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三种。以追求利益为目 的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及社会的前提下,也只能是属于非道 德行为) B:因为道德行为并不能确定带来利益,好人未必有好报,所以, 有利益的期待时,就会失望,从而引发道德危机,最终趋向蔑 弃道德。因此,为了维护道德的神圣,我们不能允诺任何道德 报酬。 没有利益的承诺与诱导不能导致普遍的道德行为, 或者说,不能使大多数人实行道德行为。 解决悖论的办法 宗教的解决办法(西方):把“利益”的实现推迟到“死后”或“ 来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求利问题以及对道德的失望问题,还 能有效地避免急功近利心态。所以,宗教之伟大,就在于为道德 奠定基础,为人类全体及每一个体获得体面而光荣的生活奠定 基础。 中国的解决办法:史官文化 流芳千古 对“不朽”的推崇与追求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道德的根基不是科学,而是信仰 。 道德的核心:向死而生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二者 的 相同点 : 对死后的承诺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不朽”的三层次: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 成圣 立言 成贤 “成人”,在儒家看来,就是人性中善的 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人性善”的价值就 体现出来了。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2、性善论的价值: 孟子确立“人性善”,就是为我们这个 没有宗教的民族确立我们自己的独特的 道德基石。从人性出发,我们照样可以 获得崇高与尊严,一样可以实现道德的 自我完善。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人性善”,可以使我们获得对自我的 肯定,对人类自身的信心,对人类在没 有上帝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过一种体面 而有尊严的生活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 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 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孟子曰:“乃若其情, 则可以为善矣, 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 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 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shu)我也,我固有 之也,弗思耳矣。”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 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 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zh)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 (ch t)恻 (c)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 要 (yo)誉 (y)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 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 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告子上: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 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 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 同然耳。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孟子曰 :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章句下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孔曰成仁,孟曰取 义 。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二者遂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在没有宗教的民族 , 我们仍然有 信仰 , 我们仍然具有伟大的精神 力量 。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告子章句上)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文天祥衣带上的几句话 : 孔曰成仁 , 孟曰取义 。 唯其义尽 , 所以仁至 。 读圣贤书 , 所学何事 ? 而今而后 , 庶几无愧 。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 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 是中国的脊梁。 三、中华道德:人性善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 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 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也。”(公孙丑章句上)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 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 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 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 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 (qing)酒。”(离娄章句上)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 , 天下国家 。 天下 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 离娄章句上)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 性善 养 善 修身 为圣 推 恩 仁政 大学: 格物 致 知 诚意 正 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民 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 孟子 尽心章句下 ) 孟子给了我们革命 的 权利 诛 一夫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 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 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 “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 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 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 “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 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 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 公孙丑章句下)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谓齐宣王 曰 : “ 王之臣有托其 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 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 “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 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 右而言他 。 (梁惠王 章句下)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 : “ 不同;有贵 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 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 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曰:“ 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 王色定 ,然后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 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 ( 万章下)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 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 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于 曰 : 戒之戒之!出 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 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 梁惠王章句下)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 离娄章句下 )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 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离娄章句下)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 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梁惠王下 ) 史记 儒林列传载黄生与辕固关于革命的争论。 四、中华政治 1:仁政 五、中华政治 2:革命 齐宣王问卿。 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 位。” 王勃然变乎色。( 万章下 ) 五、中华政治 2:革命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 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梁惠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