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分析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7111030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育人事管理的涵义 所谓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在实践生活中,人与事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的方面来说,每个人的气质、能力、资历等各不相同,从事的方面来说,行业、岗位千差万别,每一项工作对其承担人员都有一定的素质、能力、水平、年龄、性别、资历等要求。要想根据这些要求去选用合适人员,做到量事求才,因才施用,使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进行人事管理。在人类社会中,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有人事问题。而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完成其具体使命,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奖惩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所实施的管理活动。人事管理所论及的人是“一定组织”中的人,所论及的事也是“一定组织”中的事,非组织成员及与组织无关的事,则不属人事管理的范围。 教育人事管理是教育人事机关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行政干部及学校教职工的选拔任用、配备、考核、培训、调动、晋升、奖惩及福利事宜等的管理,它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事管理,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人事管理,其中包括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所属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管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教育人事管理,主要是指后一种情况的人事管理。 二、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 教育人事管理的任务,从宏观上说,主要有两条,一是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即发现、选拔符合现阶段干部标准,能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干部和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二是人尽其才,事竟其功,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的调配及监督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做好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稳定的专业教育队伍。 (一)制定教育人事管理的具体政策 根据中央和上级确定的人事政策、法规,在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人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增强自身管理的功能。 (二)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 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必须按照教育部门各个不同的职位的要求来配备教育工作者,使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都感觉到自己处在适当的位置上,能够把所有的能力最高限度地贡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此,教育人事部门首先应明确规定各职位所应承担的全部任务和任职人员必需具备的政治和业务标准,以及必要的学历和资历标准。其次,要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到知人善任,量才使用,使处在不同职位上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完成其职位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对于他们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不称职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教育或调整。 (三)综合运用人事管理的各种监督和调节手段,发挥教育人员合理组合的作用 个人是集体的基础,每一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整体工作效率的前提,强调根据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量才使用是必要的,但同时必须明白,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中的干部、教师、职工集体并不是某个成员的简单集合,而是合理的结合或组合。古希腊拥先哲亚里斯多德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这就是系统论的观点,即只有当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员结成有机总体时,才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即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这种力量远远大于个体能力的简单相加。教育人事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监督、控制和调节手段,在科学地确定合乎实际的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对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组合,即领导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及具体业务工作人员,配合合理,使其具有结合、内聚、合作力量,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教育人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是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教育工作人员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热爱教育工作的事业心,是调动教育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前提。但是,还要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以利于鼓励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进取精神,使每一个人员感到,只要积极努力就会有一条提高自己并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进取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改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同人事制度的改革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工资制度的改革,都必然要求改革人事制度。人事制度不改革,其它制度改革也难以进行下去”。因此,建立健全一套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按劳分配与人才开发相结合的使用、培养、考核、晋级、报酬相联系的完整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如教育人员的录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工资制度、奖惩制度和晋级制度等,是教育人事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三、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 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是根据党的干部路线以及有关的方针政策,结合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任务和人事工作本身的规律而提出来的。它是教育人事工作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所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根本准则。 (一)德才兼备 任用干部的核心,是干部标准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究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对此,革命导师有过精辟的论述。斯大林说:“在国家和党的任何一个工作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工作也就愈有成就,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低,就愈有可能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和失败,就愈有可能使工作人员本身庸俗化和堕落成为鼠目寸光的事务主义者,就愈有可能使他们蜕化变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共中央1986年1月28日发出的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中也指出:领导干部用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做到公道正派,光明正大。各级领导干部都有按正常秩序向党推荐人才的义务和责任,绝没有违反政策和制度安排亲朋好友的权力。无视党的原则和组织人事纪律的人,不得做领导工作。 所谓德,就是指干部所具备的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观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这些意见讲得好。”道德品质则主要包括:思想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上坚持原则,踏实肯干,奋勇进职,善于开拓创新;作风上谦虚谨慎,艰苦朴素,联系群众。 所谓才,是指从事某方面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实际能力和本领,是干部的知识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工作经验的综合反映。但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各行多业对“才”的要求彼此各异,不可能找到一种通用的标准,只能因人而异地具体考察。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项原则。德才兼备。就是德才并重,二者不可分割。“才”好不等于“德”好,“德”好一定要“才”好。离开了“德”,“才”就失去了正确方向,缺乏“才”,“德”也就成了空洞的东西。但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把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放在首位。 (二)因事择人 任用,是谋求人与事有效配合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任用得当可以人尽其才,使人的聪明才智与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事半功倍,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展。为此,我们需要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业务的繁简难易以及所需的学识、才能等条件,确定各职位的人选,这就是因事择人。贯彻因事择人的原则是避免因人设事和防止机构膨胀的前提。唐太宗李世民说:“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挥官者乱。”就是说,只有按政事所需设置官职,按官所司选拔合适人才,国家才能兴旺,反之为照顾某些个人的需要而因人设官,政治就要败坏。宋代大臣许应龙也说;“为官择人,则官虽简而常若有余;为人择官,则官虽繁而常若不足。”安排官职,不顾政事需要,单纯考虑亲族、关系、资历,因人而设,必然造成“官吏冗滥。”只有“为官择人而不为人择官”,使“名称其职,罔事不举”,才能除去“冗滥之弊。” 为了防止各地区各部门擅自增加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和增加领导干部职数,中共中央于1986年1月28日发出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进行一次检查、清理,该撤销的机构坚决撤销,不该升格的恢复原级,自行增加的领导干部职数,一律无效。今后,凡要求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都必须按照业务归口,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经编制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由上级党委或政府审批。任何领导干部个人都无权批准增设机构,提高机构级别,增加领导干部职数。 (三)适才适所 所谓适才适所,就是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国外管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他才能干得最好。适才造所,是教育人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由于不同的人之间在学识、专业经历、品德志向、智力、体质、性格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地、切实地了解,才能避免用非所长,用非所学等不合理的用人现象,做到用人所长,专人专用,通人运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清代诗人顾嗣协写的一首杂兴诗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陈云同志早在1938年就曾指出:“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缺点里也同时含着某些优点。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毫无优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毫无缺点的,所以我们说,在革命队伍中,无一人不可用。”人各有才,只是才能有方向之别,大小之分。有的有科学研究才能,却未必有管理领导的才能;有的工作勤恳,堪称劳动模范,但所见不广,所知甚少,如果委以重任,去管理国家大事就难以完成任务。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全才,只能找到适合某一项工作的人才。所以领导者用人最主要的是要考虑,“这个干部的长处是什么?他能做得最好的工作是什么?”你给予他的职务应该是最能激励他发挥自己优势的职务。用其所长,下属工作积极,效能倍增;用非所长,然后再去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要他勉为其难,则是很不明智之举。要用其所长,领导者必须看到人皆有其所长:有的人雄才大略,既有战略眼光,又有组织才能,应放在决策中心担任领导工作;有的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既有真知灼见,又能秉公直言,这是优秀的反馈人才,应选为智囊;有的人铁面无私,耿直公正,循规蹈矩,联系群众,让他们做监督工作,定可作出第一流的成绩;有的人对领导意图善于心领神会,对领导者的指示认真执行,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则是难得的执行人才,让其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将会得心应手。如此等等,各种人才应该各得其位。 (四)动力激励 动力激励原则,就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使全形成一种进取向上的动力,并对其工作成果给予肯定和激励。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要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要调动积极性,就必须贯彻动力激励原则。 贯彻动力激励原则,主要应正确运用以下两种基本动力: 1、精神动力。精神动力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自觉地献县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当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应给予相应的荣誉,如亲杨、记功、树立先进典型等,作为精神奖励。 2、物质动力。物质动力就是以适度的物质刺激作为杠杆,来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如增加工资、给予额外物质或金钱奖励等。 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因为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有利于培养人们逐步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顽强奋斗的决心。当然,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就是唯心论,也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五)动态调节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承担的任务要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人自身条件的变化,使原来的职能对应、整体优化等适应、稳定、平衡的结构,变成了不适应、不稳定和不平衡。因此,要经常对工作人员的使用进行合理调整,以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教育部门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因此,对人员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调整过程中,首先要破除人才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旧观念,对于那些学非所用、在本单位确实不能发挥作用的人员,应允许其流向能够发挥其作用和特长的岗位和单位。其次,要制定有关法规,只要流向合理,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全局,就要给予政策上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