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04745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录:课堂教学的催化剂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1.情感和情感教育22.语文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3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功能4二、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宏观思路51.阅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基本思路52.写作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基本思路7三、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课堂方法81.以诵读体悟感情82结合文本和具体实例导入感情93.以体语传达感情104.以角色扮演渲染感情105.以古今中外的实例加深情感11参考文献:12内容摘要 : 新课标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人文熏陶。这一要求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正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 李志敏,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理导航(中旬刊),2010年第06期,第66页。 因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学的宏观思路和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加以讨论,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例,对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催化作用加以阐述和论证。关键词:新课标;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在要求公民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的能力,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在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胡建丽,用情感之水浇灌语文教学之花,语文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29期,第32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情感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中的催化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必须性进行论述。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知道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情感教育,以及新课标下对情感教育的要求。1.情感和情感教育情感不是一般的心理品质,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的形成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 李燕,语文教学莫疏于情感教育,中国教师,2010年第20期,第22页。 概括的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从日常教学讲,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从而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人之所以和动物有区别,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人具备了很多动物所不具备的情感。由此我们可知,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空洞且不具说服力的。只有带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具有生命力。情感教育就是从素质教育出发,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并使之更加绚丽多彩,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罗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15期,第116页。 学生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旨在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新课标所要求的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2.语文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教会学生读字写字,培养其独立的阅读能力,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外,还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新课标在对教师的教学建议上指出,教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最后,新课标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的情感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阅读上除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同时还指出,教师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上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写作上,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功能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 戴红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快乐阅读,2011年第10期,第90页。与此可知,语文教学不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也应将情感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只有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健康心理,正确认知和丰富内心情感的人,怎么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然而,当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的现象,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应试教学,学生的成绩是上去了,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就值得商榷了。与此同时,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二、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宏观思路既然情感教育之于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二个大的方面入手。1.阅读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基本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之一, 而作为课堂教学催化剂的情感教育,怎样融入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来呢?1.1 创设情境,为情感教育打下基础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而营造的具有情感氛围的学习情境,能促使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一定情感因素、富有生活气息的活动。 侯文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常设初探,学苑教育,2013年第01期,第22页。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不是我们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篇课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就行了,那样的课堂完全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那么,要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很好的去领悟作者的感情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情境的创设和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先创设情境,为接下来的情感教育,埋下一定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情感教育才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致显得突兀。试想,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在不创设任何情境的前提下,而对学生进行某种情感教育,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老师在讲台上动之以情,甚至声泪俱下,而学生可能一片茫然,毫无反应,这样结果可能就只能事倍功半了。因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恰当的创设情境,对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要如何创设情境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本文作者和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介绍入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均是表达思乡情感的佳作,但却因作者的经历和写作文章的背景不一样而有所不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后二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除了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外,还有因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再次赴京没有足够信心的愁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因而传递出的是一种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再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同学们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背景下,才能更好的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体会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活现景物形象,促使情感转移的方法,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桂林山水、长城,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通过向学生展示桂林的多幅山水画面和长城的雄伟壮观图片,引起学生学生对图上风景的由衷赞叹,进而过度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的教育。1.2 教师以情激情,带动学生情感 尽管语文教材充满了情感因素,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尚处于较低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与领悟其中的深情厚谊。 顾若愚,情感: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第12期,第65页。与此同时 ,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学生感受到,进而得到自我的体验,这就需要老师找准文章情感的切入点,进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动情点在于,通过对圆明园昔日辉煌场景和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的残垣断壁进行的一个对比,意在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同时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综上所述,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影响着学生全部的认知活动。 管美华,浅析古诗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学苑教育,2012年第22期,第40页。老师只有正确的把握到每篇课文的情感点,才能做到以情激情,带动学生情感。1.3 课外延伸阅读,巩固学生情感 我们在教学某篇课文,在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师的以情激情,学生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某种情感后,教师还应适时的列举一些表达相应情感的文章,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小组讨论体会到的情感,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类似情感教育的中外名家名篇,让学生在进一步体味感情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我们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有关父爱和母爱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去读高尔基的母亲等类似表现母爱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好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而巩固学生的情感。2.写作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基本思路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目标之一。因而,语文老师在重视阅读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写作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的时候,应强调学生贵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在那里凭想象作文,那样的作文不但不能打动读者,往往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还记得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个单元专是讲父爱和母爱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在本单元结束后的写作课上,我要求学生以“母亲的爱”为题,写篇表现母爱的文章,第二天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班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选择了模仿课文慈母情深的写法,只是把里面的青年近卫军换成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当然,我没有说模仿别人就不好的意思,只是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几乎没有与课文中提到的相似的生活背景,但这么多的学生却选择了模仿作者来表现母亲对自己的爱,当然,我也相信,并不是孩子的母亲就不爱他们,所以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来写母亲对自己的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索和留意日常生活的琐事。从另一个侧面说,学生平时缺少相应的情感教育,他们把亲人给予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更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亲人的爱。其中有个女同学是这样来写母亲的爱的,她说她的妈妈经常在夜晚起床给她和姐姐盖被子,还说妈妈在不能帮女儿解决书本上的难题的时候会深深地自责,为自己帮不上女儿而愧疚整篇文章下来,虽没有多么华丽的语言,却从朴实的文字中看出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因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学生的写作中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课堂方法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崇高的使命感和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撞,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由此可见,要想走出应试教育带来的这个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将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穿梭于教材的内外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点起这盏教学艺术的情感明灯。 张敬梅,让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之灯亮起来,学苑教育,2012年第07期,第18页。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从而点亮这盏明灯呢?1.以诵读体悟感情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 康秋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考试周刊,2008年第40期,第33页。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信息的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语文课堂中,我们会遇到多种风格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应有多种风格的朗诵。恰到好处的声量,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和画面,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与文章里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最后一分钟的朗读时,第一节写的是香港回归时人们激动企盼的心情,因而我们的语气应亲切而舒缓;第二节,则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来表达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无比自豪的心情,所以要以一种高昂的语气朗读此节;接下来的一节,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此时需要一种沉重的语气。教师恰到好处的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情感教育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还要强调的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要怕花费时间,学生朗读技巧提高了,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情感了,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2结合文本和具体实例导入感情语文教学中的很多课文往往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因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除了以诵读体悟感情外,还可以结合我们生活的具体实例导入情感,也就是上面阅读教学中所提到的创设情境,这样以我们生活中听到或感受到的东西入手,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慈母情深中,作者是通过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来体现平凡母亲的伟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感情的。而现在的父母大多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因而孩子要买什么书,大多会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的,可以说孩子买书是不需要经过一个向父母要钱多么多么复杂的过程。而日常生活中体现母亲对我们爱的地方又着实不少,因而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表现母亲爱的地方,来对其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如夜深了母亲不顾寒冷起床给自己盖被子,生病了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身边,有好吃的东西母亲总是舍不得吃而总是留给自己吃,却告诉自己她不喜欢吃什么的等等。可以说,这些母亲关系爱护我们的例子,每个学生都遇到过,而事后我们还可以以一个“小时候母亲的关怀是这样的无微不至,长大后,你要怎样感谢母亲呢?”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和感恩的情感教育。3.以体语传达感情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重视体语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恰当的体语向学生传达一定的感情。圆明园的毁灭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时,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体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时,我们可以双手向中间合拢,以此表达此时悲愤的心情;“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在读到统统掠走时,我们可以双手掌胸前向外摊去,在读到任意破坏、毁掉时,我们应双手胸前震颤,以此来表达我们无比气愤的情感;最后,在读到“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时,我们要表情悲壮,双手胸前向下摊开,以此表达我们对这些野蛮的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这样的体语指导,学生自然而然便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4.以角色扮演渲染感情语文课堂上有很多课文是明确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仔细体味揣摩该角色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其实,在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角色的办法,以此渲染情感,让学生自己去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这也是创设情境的方法之一,如,狼牙山五壮士中,老师在讲清楚课文发展的顺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痛歼敌人跳下悬崖后,在对五位战士痛歼敌人后英勇跳崖的情景,找五位同学分别扮演马宝玉、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宋学义五位战士,再现五位战士在英勇跳崖时的情景,这样让学生在“演”中学,“演”中体味五位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勇于牺牲的爱国情感的教育。5.以古今中外的实例加深情感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作者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鱼。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通过以上的方法初步体味到了某种情感的同时,老师还应该适时的向学生列举古今中外的一些实例,以此加深学生对该种情感的教育。例如,我们在讲难忘的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的时候,还可以提到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事名篇上的爱国情感。如,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段时间得钓鱼岛问题上,全民掀起的抵制日货的行动,无一不体现了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还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味爱国是不分时间和国界的。进而加深学生多爱国情感的理解。 从上述论述可知,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内容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过程受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这些因素,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以此使教学进行得卓有成效。 季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3期,第103页。 总的来说,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催化作用,使之为培养新一代的具有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服务。参考文献:1于漪,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龙莲明,语文教学要尊重个体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版。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5方明主编,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6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7 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 李文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张光林,大师谈儿童情感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0吴珂,情感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