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2325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 课堂考点探究 一 、 理解词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多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和语境义以及 词语的表达效果,所以理解、体会词语含义一 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010年高考四川卷 原文见第一节 )标题“ 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 _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 能力。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 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的作用一是概括全文的主 要内容,二是体现全文主旨,由此可推知标题中 “自然”的含义是针对全文而言。 例 1 文中第四段,作用只限局部,其中“自然”的含 义结合具体段意理解即可。标题“自然”不仅指 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 “荒野”世界。 【 答案 】 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 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 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 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 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2010年高考浙江卷 原文见第一节 )品味 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 的心理。 (1)拍拍: _ (2)喝令: _ (3)挺直: _ 【 解析 】 分析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内 容来展开,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人物在特定 场合中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特点。 例 2 【 答案 】 (1)“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 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2)“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 弟弟疼爱的心理。 (3)“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 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 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技巧点拨 1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 使用词语指代 (包括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 的指代 )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词语指代在文 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它可以指代一个词 、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 代内容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 别要注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 含义”的提法出现的。 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 ,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 (2)非指示代词内容的判定,既测试理解 词语的能力,又测试理解语句或段落内 容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 的含义,然后从理解内容入手,理清语 脉,才能准确地找出指代内容。 (3)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 原文 (有时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 ),要加 以概括,不多也不少。 (4)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 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 括出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 的好办法。 2推断词语的情景义 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晓它在语境 中是如何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词语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 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 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1)对词语的语境义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不 要受词典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词典义 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语境义。 (2)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 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 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 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 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 句意、所在段落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 理解词语。 (4)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 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 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 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 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3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 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高要求,即揣 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 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 1 ) 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 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如: “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 跃 出,仿佛七幅 闪光的黄锦,直 铺 下去 ” 加点词不仅起准确 作用,更有形象性作用,表现出大水的气势、壮 观、声威。还有,如叠词就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 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 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 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 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 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 、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 “铺” 二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 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起表达严密的作用。 (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 (或段 )中的 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句子含意多考查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 句子。包括: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 子;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总 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揭示文 章主旨、观点或情感的句子。 (2010年高考重庆卷 原文见第一节 ) “那天 ,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 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_ _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 能力。理解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要把这句话放 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也就是联系上下文。 例 3 要重点理解关键词,“仿佛整个春天里”,怎么 理解呢?感觉虽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但是 有深厚的积淀和底蕴。“仰”的含义也很丰富, 表面看是仰望之意,实则还有敬仰之情。 【 答案 】 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劳苦另 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 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 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2010年高考全国卷 原文见第一节 )解释 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 _ _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 _ _ 例 4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 能力。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 构特征和情感内涵。 (1)第一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 句子,该句的关键词是“沟通”,阐释句是第二 段的第二句和第六段的第一句。要从文章中找出 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联系主旨,即知 大河家不仅沟通了地理区域,更沟通了中国民众 的精神与心灵。 (2)第二句是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也暗寓了文章 的主旨,理解这类句子,要看作者因何而抒情议 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由韩三十八老汉引 发感慨,因大河家而抒情。那么作者要我们去大 河家住一阵是为什么呢?自然是寻找文化的根及 人生的真谛。 【 答案 】 (1) 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 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 ,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 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 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 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 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 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技巧点拨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1)句子主干浓缩法: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 句子,要善于抽出主干,明了大意,然后分析 其修饰语、限制语,这样把握句意就不难了。 (2)句子作用定位法: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 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 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饰句等等。弄清句 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 有重要意义。 (3)结合语境阐发法: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 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 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 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 (4)结合事例推断法:文章中的事例引用部分虽 然不像中心句那样明确地表现文段的主旨,但 中心句绝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句子的思想或感 情并不明朗时,就必须结合事例、引用材料等 来推断了。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示段意。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 论性的句子。 (2)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此类句子 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 段落的中心句。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 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三、综合鉴赏语言 对语言的综合鉴赏一般是就文中某个段落或段落 中的几个句子进行鉴赏。鉴赏可从炼字炼句、运 用手法及语言风格几方面展开。 (2010年高考湖北卷 原文见第一节 )作者在 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都很独 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 答: _ _ 例 5 【 解析 】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此题应从“切入角度”“语言特色 ”两方面作答。“切入角度”就是指作者笔墨的 着眼点,写的是哪方面内容;“语言特色”就是 指我们平时所说的遣词用句的特点及语言的风格 。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音、词、 短语、句子、篇章特色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 答案 】 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 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 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 ,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技巧点拨 1鉴赏语言表达特色 鉴赏语言表达特色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 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的巧妙运用。 (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 (对偶句 、排比句、四字短语 )、散句 (句子参差不齐、长短 不一 )的运用。 (3)手法的运用 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 (多角度描写,色 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 其他表现手法。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 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 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 合人物身份等。 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是就词句的表达效果而言 的,是一种对词句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的鉴 赏。因此作答时既要写出词句的表面义,更要写 出词语所在的语境义,还要指出这样写的效果。 课后题组精练 第三节 鉴赏表达技巧 快乐时空 言过其实 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 他,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 六年 后,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马谡作了先锋。在街 亭 (今甘肃庄浪县东南 )战役中,马谡被魏国打得 大败,部队溃散。诸葛亮失去了根据地,只好 撤军,最后不得不依军法斩了马谡,后悔忘了 刘备的话。 ( 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 ) 【 温馨提示 】 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 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练 第 三 节 鉴 赏 表 达 技 巧 课前初试真题 课前初试真题 1.(2010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 的题目 。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 “ 春脖子短 。 ” 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 “ 脖子 ” 有名无实 , 冬天刚过去 , 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 最激烈的意见是: “ 哪里会有什么春天 , 只见起风 、 起风 , 成天刮土 、 刮土 , 眼睛也睁不开 , 桌子一天 擦一百遍 ”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 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 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 “暮春三月,江南 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样的名句是些 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 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 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 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 ,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 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 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 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 溜、冰碴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 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 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 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 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 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 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 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 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 ,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 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 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 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 ,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 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 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 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 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 1980年 4月 8日 北京晚报 )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 是 (5分 )( ) A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大, 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 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 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 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 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 解析: 选 AC。 B项“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不 正确,应为“感到北国春风胜过南国春风”。 D项“ 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不正确,原文第八段首 句“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是 对北国春风的间接描写,并未构成对比关系。 E项“ 欲抑先扬”不正确,应为“欲扬先抑”。 (2)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 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 样写好在哪里。 (6分 ) 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 一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 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文中 前后两次写对南国春风的感情,采用先扬后抑的手 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北国春风感情的变化,突出 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 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 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 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 春风,突出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 ) 2 (2010年高考浙江卷 原文见第一节 )文中画线的四 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5分 ) 答: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分析句子的写法主要从句子的内容、手法 (修辞 ) 和语言的风格方面考虑。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句 子的表达效果和在文段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 析。 答案: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 (答“具体可感、 生动形象”也可 );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 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课堂考点探究 一、表达技巧 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表现为两种:对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考查。针对一些运用修辞 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 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 、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 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 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常考的 表现手法有象征、抑扬、白描、托物言志、虚实 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 (2009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 成后面的题目 。 老 屋 楚 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 , 往上一提 , 然 后把门环一拧 , 门就开了 。 推开它 , 门吱呀一 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 , 门楣上扑簌簌地往 下掉落阵阵尘灰 。 例 1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 和这间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 “ 候鸟 ” 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 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 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 。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 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 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 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 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 ,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 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 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 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了部 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 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 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 涌现出来的。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 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 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 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 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 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 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 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 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中去做 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 ,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大水塘中戏水,后 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鱼,当晚霞在天 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是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 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 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 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 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 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 白绿相间的玻璃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 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 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 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 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 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他还住在那间破旧 的老屋里,对我当时的新屋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 事攒钱,而 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面对 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 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 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 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 ,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 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 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了爸爸的小伙子回 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 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 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 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 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 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_ 【 解析 】 本题侧重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概 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 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 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 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那么,再过若干年 ,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 落伍呢 ” 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 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 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 ”,可以判断出“对比”。 【 答案 】 (1)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 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表现手法:对比。 技巧点拨 1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 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 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 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 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 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 两补充。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 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 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 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9)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 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 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 耐人寻味。 (2)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 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 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 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 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 议论表达出来 )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 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 ,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 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 悲的情感。 (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二、记叙的技巧 1记叙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 ,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 ,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 可有可无地硬凑,而应一丝不苟。 2记叙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 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但 很少。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010年高考全国卷 原文见第二节 )文章在 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 【 解析 】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文章在第二段、 第九段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其余各段均使用 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内容方面,不同的人 称便于叙事和抒情;表达效果及阅读心理方面,使 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读者更易接受。 例 2 【 答案 】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 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 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 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 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技巧点拨 1人称表达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 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方法的作用 (1)顺叙:次序井然,自然贯通,条理清楚。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课后题组精练 第四节 赏析形象内涵 快乐时空 修建自己的码头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他做过种种尝试后都以失败 而告终。为此跑去问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 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 一句话: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儿子听了这话后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 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 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现在他 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经常打电 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 温馨提示 】 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 ,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 ,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 ,就不怕不被人发现。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 己修一坐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 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练 第 四 节 赏 析 形 象 内 涵 课前初试真题 课前初试真题 1 (2010年高考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 面的题目 。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 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 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 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 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 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 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 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 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 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 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 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 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 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 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 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 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 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 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 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 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 “何劫中不曾泛滥!”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 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 ,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 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 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 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 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 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 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 广陵散 ; 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 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 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 胸的子弹 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 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 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 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 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 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 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 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 ,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 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 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 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 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 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 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 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 ,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 , 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 , 又想当屈子 , 又想当渔翁 , 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 , 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 , 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 既如此 , 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 , 到此也就 索然了 。 归去罢 , 归去来兮 , 说不定东湖边上的 小书斋 , 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 (选自 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 ,有删改 ) 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 种不超过 15个字 )(6分 ) 答: (1) _ (2)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D级。“汨罗江”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较多 ,随着语境的变化,其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第二 段“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实际上 就赋予了特定时间 端午节,饮的不是普通的水 ,而是与屈原相关的一种“精神寄托”。 第五段“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是运用了“苦 ”的多重含义,代指一种“苦难”。第十五段中 列举的人物实际上就指出“汨罗江”应为殉难所 。这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就理出来了。 答案: (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2)忧国忧民 者苦难的象征; (3)屈原殉国之处。 (任选其中两 项即可 ) 2 (2010年高考全国卷 原文见第二节 )文章细致 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6分 ) 答: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 三处细节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 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考察细节描 写的作用。在文章一、二两段中,作者说煤油灯“ 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那段时光” 即作者无比留恋的童年时光。今天,煤油灯已远离 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它,有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答案: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 念;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 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堂考点探究 一 、 归纳概括形象 构成散文的材料大体有:人、事、物、景,它们 是散文抒情的主要凭借,我们称之为主要形象。 在高考题中,对主要形象的考查的一个主要角度 就是归纳概括主要形象的内涵或含义。 (2010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文章 , 完成后 面的题目 。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 ,大约在北纬 53度的地理位置上。那儿有一个村 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 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 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例 1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 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 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 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 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 虎等等;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 如向日葵。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 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 们的日子是不多的。 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 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 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 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 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 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 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 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了的植物 ,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 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 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 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 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 ,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 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 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 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 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 有着难分难解的情缘。我养过狗和猫,它们都是 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 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朋友一样亲 密,有时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 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 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 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 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 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 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 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童话。也许是 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 、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 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 逃脱它们的笼罩。 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 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 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 ,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 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 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 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 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 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 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 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 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 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 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 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 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 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 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 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 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 小说评论 2002年第 2期,有删节 ) 概括说明文章第 2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 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答: _ 【 解析 】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形象及表现手法 的能力。第 2自然段用拟人手法写了植物的两个 方面:一为在短暂夏季的疯长与经霜后的迅速 凋落。一为衰亡了的植物转年春天的勃勃生机 。概括时,要注意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以及 给予作者的感受。 【 答案 】 生命短暂,生命力顽强。拟人。 技巧点拨 对散文形象特征的概括一是要找准信息区间,二是 要抓住提示性的关键词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 准确。具体解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作答: (1)明确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 色彩、气味等等。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 (内涵、本质、精神 )和所蕴 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 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二、主要形象的作用 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的作用往往同散文的主题或 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考查的角度一般 有两种,一种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考查, 另一种就是对散文中主要物象作用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