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文学常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966570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文学常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升本文学常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升本文学常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专升本 大学语文常识 张若虚与贺知章 、 张旭 、 包融齐名 , 被称为 “ 吴中四士 ” 。 他的诗仅存两 首 , 然而就是一首 春江花月夜 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 春江花月 夜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 明 ! ” 是乐府旧题 , 艺术特点: 1、 题材开拓 、 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 。 春江花月夜 描写的春 、 江 、 花 、 月 、 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 妇的题材 , 历代屡见不鲜 。 然而 , 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 , 它将诗情 、 画意 、 哲理融为一体 , 凭借对春 、 江 、 花 、 月 、 夜的描绘 , 赞美自 然奇丽景色 , 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 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 , 将他 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 、 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 , 从而汇成了一种情 、 景 、 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 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2、 全诗紧扣春 、 江 、 花 、 月 、 夜的背景来写 , 而又以月为主体 。 “ 月 ” 是 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 , 它象一条纽带 , 贯穿全诗 , 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 而起伏曲折 。 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 , 经历了升起 高悬 西斜 落下的全过程 。 而在月光之下 , 江水 、 沙滩 、 天空 、 原野 、 花林 、 流霜 、 白云 、 扁舟 、 高楼 、 镜台 、 砧石 、 鸿雁 、 鱼龙 , 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 , 交相辉映 , 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 , 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 3、 韵律节奏美 。 全诗共 36句 , 每四句一换韵 , 共换九韵 , 并随着韵脚的转 换变化 , 交错运用平仄 , 一唱三叹 , 前后呼应 , 既回环反复 , 又层出不穷 , 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 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 , 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 , 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 , “ 孤篇横绝 , 竟成大 家 。 ” 1、 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 、 书画 、 音乐的通才 , 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 , 他 各体皆工 , 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 , 号为 “ 诗佛 ” 。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 表 。 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 。 如: 归园田居 : “ 空山 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 2、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 ,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 , 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 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绝无仅有的 。 他上承屈原 , 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 了顶峰 。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 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 。 李白的自信自负 、 傲视富贵的个性 自由精神 , 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 , 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 , 借 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 ( 2) 、 飘逸的风俗的影响 。 他诗歌飘逸风格 、 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 蓉的自然美 , 后代诗人仰慕不已 , 苏轼 、 陆游等大家 , 都受其影响 。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 , 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坛 的双子星座 。 由于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 , 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 , 张 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 , 关注社会 , 关注 政治 , 关注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 杜甫现存诗歌 1400余首 , 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 , 我们可以用四个字 “ 民胞物 与 ” 来概括 。 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 , 物与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 体都是我的朋友 。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 。 因此 , 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 诗史的涵 义有两个方面: ( 1) 有史的认识价值 。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 , 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 。 如 两京收复 , 杜甫有 收京三首 、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败邺城 , 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 , 杜甫写了 三吏 、 三别 。 杜甫之诗 , 就象是一部安 史之乱的历史 。 杜甫之诗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 。 ( 2) 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 。 只提供史的事实 , 这是史书所做的事情 。 杜甫的诗 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 , 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更为广阔 , 更为具体生动的历史生活画面 。 1、 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 , 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 , 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 、 感情的饱满有力 。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 , 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 , 语言的精工凝炼 , 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 , 顿挫变化 。 2、 柳宗元 , 著名散文家 , 亦是著名诗人 。 他对儒 、 道 、 佛思想均 有吸收 , 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 。 柳诗现存 160余首 , 大部分 为遭贬后的悲愤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之作 。 3、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 , 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 , 是一种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 。 它始创与杜甫 ( 如三吏 、 三别等 ) , 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 , 因事立题 , 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 , 这样 , 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得了 更大的自由 。 新乐府运动 , 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 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 神 , 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 , 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 他们以 “ 文 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 , 创作了直接反映 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 。 白居易的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 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 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 1、 晚唐诗坛 ,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 , 号 “ 小李杜 ” 。 杜牧的写景抒情之作 , 描摹自然之美 , 以抒发俊爽之情 。 如 山行 、 清明 这些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 以及为之陶醉的风情 。 2、 李商隐的诗其艺术风格深情绵邈 、 绮丽精工 。 ( 1) 工于比兴 , 情致缠绵 。 善于运用比兴 、 象征等手法 , 刻划入微 , 传达缠 绵的情感 。 ( 2) 巧于用典 , 意蕴含蓄朦胧 。 诗人往往用神话 、 典故 , 以及比兴 、 象征等 手法 , 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 意蕴含蓄 , 耐人咀嚼 。 非逻辑的 、 跳跃的意象组 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 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 , 不 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 , 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 。 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 新而言 , 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 ( 3) 语清丽 , 尤擅七律 。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 , 兼具清和丽的特点 。 1、 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 因此 , 文学史上常常苏 辛并称 。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 风格 , 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 2、 陆游的诗歌艺术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 他是有宋代成就最高 , 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 李白的飘逸自然 、 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 3、 欧阳修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 , 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 。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 , 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 相辅相成 , 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 4、 王安石散文创作 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 , 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 , 王安石 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 这些作品 , 大都针对时弊 , 根据深刻的分析 , 提 出明确的主张 , 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 5、 “ 元曲四大家 ” 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 关汉卿 、 白朴 、 马致远 、 郑光祖 。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 则根据四大 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 , 定四大家为 “ 关白马郑 ” , 为学术 界所普遍接受 。 白朴代表作 梧桐雨 ;马致远代表作 汉宫秋 。 郑光祖代表作 倩女离魂 。 6、 关汉卿:以 窦娥冤 、 望江亭 、 救风尘 、 调 风月 、 单刀会 、 鲁斋郎 、 蝴蝶梦 为代表 。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创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 , 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 普通的妇女形象 , 如童养媳窦娥 、 妓女赵盼儿 、 寡妇谭记儿 , 婢女燕燕等 , 通过她们的遭遇 , 刻画了她们善良 、 刚强 、 机智的性格 , 赞美了他们敢于向 黑暗势力斗争的反抗精神 。 他的剧本结构完整 , 情节的发展层次分明 , 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适合舞台 演出的要求 。 单刀会 关羽的出场 , 就是著名的一例 。 其三 , 关剧语言是元杂剧 “ 本色派 ” 的代表 。 “ 人习其方言 , 事肖其本 色 ” ( 元曲选序 ) 语言个性化强 , 戏剧化强 , 鲜明生动 , 通俗易懂 , 如 窦娥冤 第二折 斗虾蟆 。 同时 , 关剧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非常 、 深刻 , 如 鲁斋郎 中张圭送妻所唱的曲子 , 就被誉为我国古典戏曲最精彩 的内心独白之一 。 其四 , 关剧的基本创作倾向是现实主义 , 但在部分作品中 , 为了强化表 现力 , 又有一定的超现实的描写 ,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 二 者的有机结合 , 使关剧发射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 王实甫 一生创作杂剧十四种 。 今存 西厢记 、 破窑记 、 丽春堂 三种 。 以 西厢记 “天下夺魁 ” 。 西厢记 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 功 , 主要人物张生 、 莺莺 、 红娘 、 老夫人都是公认的杰出典型 , 这在 爱情剧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 汤显祖 江西临川人 。 完成 紫钗记 、 牡丹亭 、 邯郸记 、 南 柯记 合称 “ 临川四梦 ” , 又称 “ 玉茗堂四梦 ” , 以 牡丹亭 思想 成就最高 , 长期以来脍炙人口 , 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 牡丹亭 不仅主题思想深刻 , 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 女主 人公杜丽娘尤为光彩照人 。 孔尚任 桃花扇 以其深湛的思想内容和严谨的艺术风格步入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学 作品的行列。女主人公李香君是剧本写得最成功的中心人物。她温柔、聪慧,虽 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生活理想,积极主动地关心南明兴亡,对权奸误 国十分痛恨。在中国文学史上,李香君是唯一的积极的把自己的爱情与时代风支 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妇女形象,她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她 说明中国古代妇女已摆脱了传统的仅仅向封建礼教抗争的束缚,已经主动地把自 己的命运和家国大事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冯梦龙“三言二拍” 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拟话本小说,“三言”系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短篇白话小 说集,即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二拍”是凌蒙初编写 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 “就是明代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代表。 聊斋志异 借用谈狐说鬼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作品中的形象,既有 超人的独特的个性,又富有人情味,把非人的特征与人物的性格、思想、感 情巧妙地合为一体,使作品中的花妖狐魅,处处闪耀着人的性格光辉,使读 者感到亲切真实,从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 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 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化历史,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十分全面、深刻。小说以贾府的盛衰演变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核心,联系 广阔的社会背景,广泛描写了封建末世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封建统治阶级腐 朽、糜烂的生活的揭露,通过对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现实的批判,通过对贵族 青年男女的悲剧爱情的描写,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演变过程 的展现,对中国末期封建社会进行了总体解剖,揭示出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历 史命运。这四方面的生活内容,构成作品主题思想的丰富内涵,使它成为认 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红楼梦 的人物形象简析 红楼梦 的典型人物的塑造异常成功 , 特别可贵的是成群地塑造 。 全书总计有 人物 421人之多 。 贾宝玉是小说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 , 他是曹雪芹着力最多 , 寄托最深又贯 穿全书始终的人物 。 其性格核心是对封建社会的反叛 , 他始终在封建主义的精神道 德所规定的范围以外行动 。 叛逆性格核心的外向表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对自由的饥渴 。 他对自由的向往在小说中描写得十分突出 。 其一 , 是对反抗封建礼教的行动给予赞 美和肯定 。 其二 , 自愿与市井人物交往 。 其三 , 女性崇拜心理 。 他 “ 见了女儿就清 爽 ,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 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否定了传统的 “ 男尊女卑 ” 的 价值观念 , 肯定了奴婢作为人的独立的社会地位 , 对封建道德所规定的 “ 男女授受 不亲 ” 也是一种反抗 。 其四 , 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 这使他对自由的向往 、 对封建社 会的反抗发展到一个贵公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 最终与封建贵族家庭完全决裂 , 在万念俱灭 , 万有皆空的佛家境界中寻找到自由的归依 。 这是他对现存的价值观念 、 对封建社会现存的一切的彻底否定 , 也是叛逆性格达到的最高峰 。 钗 、 黛形象则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又一组丰满完美的典型形象 , 她二人的性格 内涵丰富动人 , 对比强烈 。 “ 若两峰对峙 , 双水分流 , 各尽其妙 ” 。 宝钗注重理智 , 随分从时 , 崇尚实际 , 平和冷静;黛玉则注重感情 , 孤高自许 , 赞美性灵 , 含蓄热 烈 。 宝钗时时深含而流于做作 , 黛玉时时率真而失之任性 。 二人性格差异最突出的 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和宝钗 “ 会做人 ” 的端庄贤淑 。 黛玉以从不说 “ 混帐 话 ” 赢得宝玉最真挚的爱情 , 宝钗以 “ 会做人 ” , 通过凤姐的 “ 掉包 ” 奇谋赢得与 宝玉的婚姻 。 但是 , 封建势力吞噬了宝黛之间的有共同反封建基础的自由爱情 , 摧 毁了黛玉的生命;同时 , 也使它选择的封建主义奉守者并没有能获得婚姻的幸福 。 薛宝钗这位 “ 淑女 ” 很快就落入 “ 守寡 ” 的命运 。 这两位女性的悲剧结局也分别从 正 、 反两个方面 , 说明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 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 这一组形象以 其生动性 、 丰富性 、 独特性 , 赢得世人的喜爱 。 感谢您的 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