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966221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学化学 课程标准 与 教材分析 2 自我介绍 王秀丽 TEL 18844572438 QQ 461714021 3 教材及教学资料 1.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王后雄 主编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4 学习方法与要求 理论学习 听课、读书 、查阅资料 实践学习 分析教材(模仿、 比较、 反思、超越) 从理论中学习 从实践中成长 从总结反思中学习 5 成绩评定与具体要求 出勤 10 课堂表现 10 教学实践 20 期末综合测试 60 记笔记 参与讨论 积极发言 认真完成作业 6 教学计划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 教材分析基本理论 4. 说课的基本理论 5. 教学实践 分析解读中学化学教材 7 哪一个更重要? 学生发展 的需要 社会发展 的需要 化学科学 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1 看 化 学 用 化 学 做 化 学 9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 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 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 崔允漷 10 内容框架 一、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二、课程标准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介绍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背景 12 1.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内教育形势发展 A两基目标基本实现, 重规模转为重质量发展 B学科教学中,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必须进行 课程改革 C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2、国际形势 A科技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 B竞争的前期是人才的竞争,基础教育的竞争 是核心内容 课改的热潮方兴未艾 C各国的课改都有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发展需 求,经济实力的增强 国际形势的千变万化决定 13 2、我国课程和教材改革历程 1978年 : 十年制大纲 (后不断降低要求 ) 1988年: 义教大纲 1996年: 高中大纲 1999年: 新课程改革 五六十年代 加强化学理论知识,强调以先进 的化学知识教育学生 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探究为突破口,加强化学与社会 的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突出生产技术 建国后 重视双基 14 2001年秋 ,开福区承担义务教育新课程国家实验区 任务,先行试验; 2002年秋 , 进入全面实验阶段 , 每市州确定 1个义 务教育新课程省级实验区 , 全省进入实验的学生 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1015%; 2003年秋 , 进入扩大实验 , 每市 、 州起始年级进入 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35%左右; 2004年秋 , 进入推广阶段 。 每市州各起始年级进入 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学生数的 70%左右; 2005年秋 ,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 新课程 。 3 .本次课程改革的时间表 15 4.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 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 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 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 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 新人。 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16 改革的具体目标 ( 任务 、结构、 内容 、 实施 、评价、管理) 课程任务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内容 :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 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 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 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实施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培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7 课程结构: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门类的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 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 课程评价: 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 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萄实践的功能 。 课程管理: 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 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8 5.化学课程现状调查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考 教师和教材 (辅 )表现出“权威性”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 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 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讨论偏少 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望高 化学教材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 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误区 19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 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运用知识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责任感和道德 创新精神 生存生活能力 批判性思考 人生规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基础知识技能 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交流合作 搜集和利用信息 传统美德 身心健康 价值判断 校长 教师 2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 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 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9.8 25.2 19 13.5 13.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基础知识技能 自主获取知识 实践能力 责任感和道德 科学素养 价值判断 身心健康 创新精神 交流合作 批判性思考 搜集利用信息 生活生存 人生规划 21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 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0 10 20 30 40 50 60 责任感和道德 身心健康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价值判断 自主获取知识 基础知识技能 交流合作 科学素养 搜集利用信息 生活生存 人生规划 批判性思考 校长 教师 22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50.8 30.5 12 5.4 0.8 0.6 0 10 20 30 40 50 6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老师讲授为主 23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 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84.3 41.1 17.9 6.4 4.6 3.7 3.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练习记忆为主 读书与思考 搜集整理信息 小组学习讨论 实践性作业 撰写论文报告 其他 24 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 在 7小时以下的占 67.7%, 在 6 小时以下的占 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 时间在 0.5小时以下的占 41.6% , 没有的占 19.4%。 25 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85.4%的学生及 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 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22 6.5 78 85.4 0 8.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能 不能 不知道 社会公众 学生 26 化学教与学行为反思 精讲多练 重复演练 概念中心 知识网络 以纲为本 外延扩展 学而不问 过度指导 对近 1000名高中生调查 的一项结果: 50%左右的学生对化学 没有特别的兴趣, 约 10%的学生喜欢学习 化学的原因是为了高考中 有化学这个科目。 52.8%的学生认为自己 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 的。 请您分析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什么? 27 基础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注重书本知识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28 作 业 1.当前国内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化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实现的目标) 29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实践能力(运用知识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感和道德感 科学素养 价值判断 身心健康 创意精神 交流合作 批判性思考 搜集利用信息 的能力 生活生存能力 人生规划 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素质 30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好奇心、 正直、勤奋、执着、刻苦、奉献 先天禀赋加后天培养 科学精神 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源理精神 能力 生存能力、竞争能力、 观察能力、想象 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 力 31 在 培养目标方面, 各国普遍关注: 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 、 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 32 国际视野中的 中学化学课程及其启示 33 国际视野中的 中学化学课程及其启示 1.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2.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制订高中课程 3.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 4.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34 1 . 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 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是科学素 养教育,科学教育展示了新的内涵,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培养中 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将 “ 科学、技术与 社会 ” 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 “ 科学为大众 ” 的理念日益 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 的学生。 35 科学素养不仅是提高一个国家公众的生产力的问 题,更重要是这个民族应该是一个具有成熟思考 能力,能够参加各种公众政策讨论的民族。如果 一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科学术语和基本 科学观点都不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的公开化和 民主化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 36 美国乔恩治 米勒提出的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 (1)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的了解; (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 (3)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达到基本 的了解程度。 1)科学知识 2)科学原理与方法 3)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4)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37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变化比较( %) 1992 1994 1996 2001 2003 基本理解科学知识的公众 30.1 33.8 30.6 基本理解科学过程的公众 2.6 3.4 2.7 基本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 响的公众 1.9 2.3 3.3 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 0.3 0.3 1.4 1.98 38 2003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状况 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 1.98 美国这个比例为,日本为 学生的科学素养比例最高为,排名第二的依次为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 39 二、 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纲要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 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规定各部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 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40 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都是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41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各学科教学大纲,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 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 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 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 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 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 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哪些变化?增加或删 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 学目标? 42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 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 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 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 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 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 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 来是否得心应手? 43 (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 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 课程标准力图在 “ 课 程目标 ” 、 “ 内容标准 ” 和 “ 实施建议 ” 等 方面全面体现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 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 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3.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44 ( 2)突破学科中心 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 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 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 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45 ( 3)改善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 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 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 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6 (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 评价建议 ” 有更强的操作性。 各学科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 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 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 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47 (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 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 建议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 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 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 而 从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 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介绍 49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50 1.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51 化学课程标准 前言 实施建议 课 程 目 标 内 容 标 准 化 学 课程标准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与探究建议 内容标准 要 求 说 明 设 计 思 路 基 本 理 念 课 程 性 质 开 发 建 议 的 利 用 与 课 程 资 源 编 写 建 议 教 科 书 评 价 建 议 教 学 建 议 课程结构 51 52 2.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 1)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 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联系 (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4)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5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描述更具体,更可观察 规划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结果 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将 科学探究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 强调情景化学习,在真实的情景 中呈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知识时 的环境与应用知识时的环境尽可能贴近 赋予发展性评价具体的内容和方 法 清晰的课程观念 完整的科学素养 具体的行为目标 明确的基础要求 多样的学习方式 丰富的学习情景 合理的评价体系 54 现在和过去化学在教学观念、实施方式上的比较 55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 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 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 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 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56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 探究过程,在 “ 做科学 ” 的探究实践 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 的学习评价方式。 57 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2激发学习兴趣,倡导探究学习 3扩展认识视野,理解化学与社会 的联系 4促进学生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58 4.课程理念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1.教学中要重视激发求知欲望、自信心,培养兴 趣。 2.教学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 作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评价,在 评价中交流、调整。 3.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4.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案。 59 5.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思路 60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 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应用,能用简单 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 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 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 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62 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 题,进行初步的探索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 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 方法。 6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 “ 世界是 物质的 ”“ 物质是变化的 ” 等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祟尚科学、反对迷信 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 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64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 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 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6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解说 课程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内涵: ( 1)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 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 2)对于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 解程度 ( 3)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 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66 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学习领域 行为动词 水平层次 认知性 学习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了解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 理解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应用 技能性 学习 初步学习 模仿 初步学会 独立操作 体验性 学习 体验、感受 经历水平 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反应水平 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 强 领悟水平 67 6.化学课程目标实施的基本认识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 不能忽视“双基”教学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加强教学的融合度 68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69 7.课标中内容标准的五大一级主题 是如何确定的?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 学物质 物质构成 的奥秘 物质的化 学变化 化学与社 会发展 70 8.化学课标中内容标准各主题特 点分析 内容标准的五个主题可归结为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最大的亮点 -科学探究 内容标准学科知识的调整与变革 身边的化 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 内容标准的 “ 起点 ” 和 “ 终点 ” -化学与社会 发展 71 科学探究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科 学 探 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科学探究典型案例 探究活动和实验渗透 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72 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 界,以及基于此种研究所获得的证据而 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 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 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73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科学探究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4 (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 脉络与内容的调整 组成及表示 用途 空气 水 溶液 金属 化合物 成分 氧气 保护和防治 组成 资源利用和保护 常见金属性质和用途 (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金属材料 常见酸碱盐 氧化物 (CO2、 CO) 75 精彩的微观世界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不同种元素组成不 同种物质 同种元素组成不同 种物质 构成粒子 物质多样性 物质组成的表示 分子 原子 离子 元素符号 化学式 认识化学元素 76 (四 )物质的化学变化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 )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规律和条件 ) 化学反应的表示 有新物质生成 (宏观 ) 原子重新组合 (微观 )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氧化还原 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化学方程式 77 (五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石能源、氢能源等 水资源、矿物资源等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用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 塑料、橡胶、纤维 新型材料 营养物质 元素与健康 大气、水、土壤 (工业、生活) (城市、农村) 78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79 教学建议 (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二)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三)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80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 的教学功能 (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 (六)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 容 (七)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 改革 81 评价建议 (一)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 作用 (二)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 分相结合的方式 82 83 9.面对新课标我们怎么办? 了解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 研究课程目标 钻研课程内容 探明学生学情 完善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