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

上传人:芭蕉 文档编号:16930481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1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商业计划书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项目背景7三、 结论分析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营销11一、 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11二、 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12三、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4四、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五、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18六、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9七、 行业发展趋势20八、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22九、 行业发展现状25十、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27十一、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29十二、 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30第三章 经营战略管理35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35二、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36三、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37四、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38五、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与任务39六、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42七、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目标44第四章 人力资源48一、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48二、 绩效考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49三、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52四、 招聘成本及其相关概念53五、 岗位评价的特点55六、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56七、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58第五章 项目选址64一、 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竞争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体系66二、 精准聚焦“六新”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68第六章 企业文化管理73一、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73二、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77三、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79四、 “以人为本”的主旨88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91六、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94七、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13八、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116第七章 财务管理分析122一、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22二、 筹资管理的原则123三、 应收款项的概述124四、 短期融资的分类126五、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28六、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29七、 计划与预算136第八章 经济效益13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3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4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4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46四、 偿债能力分析14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7五、 经济评价结论148第九章 投资计划149一、 建设投资估算149建设投资估算表150二、 建设期利息15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1三、 流动资金152流动资金估算表152四、 项目总投资15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4报告说明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推进和三孩政策的实施,居民奶类消费拥有较大增长潜力。从生产发展看,经过多年的整顿,奶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补齐短板,我国奶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29.3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98.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18%;建设期利息8.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422.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02%。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929.82万元,净利润786.1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61.89%,财务净现值2167.5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1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山西乳制品技术研发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二、 项目背景乳制品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和新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质量管理技术依托于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熟练的操作工人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的改进则需要企业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对产品特点、市场定位、消费人群的充分认知,以及在产品研发、设备升级过程中的持续资金投入。到2025年,全省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快提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倍增;聚焦“六新”领域设置指向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29.3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98.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18%;建设期利息8.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422.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02%。(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29.3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696.30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333.08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929.8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86.1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1.8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1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84.22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经分析,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029.381.1建设投资万元598.931.1.1工程费用万元448.171.1.2其他费用万元137.941.1.3预备费万元12.821.2建设期利息万元8.161.3流动资金万元422.292资金筹措万元1029.382.1自筹资金万元696.302.2银行贷款万元333.083营业收入万元40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929.825利润总额万元1048.236净利润万元786.177所得税万元262.068增值税万元182.879税金及附加万元21.9510纳税总额万元466.8811盈亏平衡点万元984.22产值12回收期年3.1013内部收益率61.8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167.55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乳制品是以动物(主要为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热、干燥、冷冻或发酵等工艺制成的液态或固态产品。乳制品是除母乳以外营养最为均衡的全价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着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乳制品行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乳制品乳制品包含液体乳类、乳粉和其他乳制品类产品,我国乳制品构成以液体乳为主,包含了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和调制乳产品,上述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口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巴氏杀菌乳在杀灭乳品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使牛奶的营养成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经过巴氏杀菌和简单瓶塑包装以及短途配送的乳品,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乳制品“新鲜”和“及时”的诉求。而灭菌乳经过高温灭菌,虽然活性物质相对于巴氏杀菌乳较少,但保质期长,对运输条件要求不高,适宜远距离运输。发酵乳营养全面,风味独特,更易被人体吸收,兼具营养和保健的功能。调制乳在乳品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调制乳某些营养素的含量会高于纯牛奶。2、含乳饮料液体乳、含乳饮料二者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消费群体等基本相同或相似,且同属于液态含乳制品,只是在单位质量产品中乳的含量存在差异,因此液体乳和含乳饮料尽管分属于不同的细分行业,但却具有相同的行业特征。目前,我国生产液体乳的企业基本上都从事含乳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例如蒙牛乳业生产的“酸酸乳”系列产品、伊利股份生产的“优酸乳”系列产品、光明乳业生产的风味奶系列产品等。含乳饮料尽管不如纯牛奶营养丰富,但将果汁、谷物等与牛奶有机结合,借助于牛奶中的蛋白营养成分及果汁、谷物等的芳香、色泽及其他矿物质营养,满足了消费者对营养互补、风味及口感相互协调等的需求,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二、 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相关群体利益多元化、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人类观念、理智消费观念、生态准则观念、绩效营销观念等。其共同点是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类观念可统称为全方位营销观念或社会营销观念。全方位营销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与营销相关,企业和组织应该以对营销项目、过程和活动的开发、设计及实施的范围和相关关系的了解为基础,实施更加整体化、更具一致性的策略,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全方位营销主要包括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和绩效营销四个部分。其中,关系营销要求企业与重要团体一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营销伙伴建立长期、互惠的满意关系,形成营销网络,以获得并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整合营销要求通过设计营销活动并整合营销项目,使为顾客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的能力最大化。内部营销要求成功地雇用、培训和激励有能力的员工,使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绩效营销要求审视营销获得的商业回报,并更广泛地关注营销对法律、伦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效应。全方位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但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在满足个人需求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发生矛盾,企业的营销努力可能不自觉地造成社会的损失。市场营销观念虽也强调消费者的利益,不过它认为谋求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符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保障企业的利润要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营销观念则强调,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企业内外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理想的市场营销决策应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及其营销伙伴的营销效益。树立并全面贯彻适应现代市场环境要求的新观念,包括营销观念和全方位营销观念,建立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三、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行业利润总额情况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张,2013-2020年,我国乳制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2020年实现行业利润总额394.85亿元。乳制品行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行业利润率情况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2013-2020年,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保持稳定。未来在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行业利润空间预计将维持稳定。四、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乳制品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乳制品行业的发展。2016年印发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明确奶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指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同时,我国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奶业发展,把发展奶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居民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奶业品牌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提升行业发展空间牛奶作为营养最全面的食品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物”,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我国奶业发展规划中一直强调“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奶类食品成为重点推荐食物。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上升,逐步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跨越,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单一的常温纯牛奶逐步发展为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低温鲜牛奶、低温酸奶、乳饮料等多个品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升级,将使含乳饮料及乳制品行业得到进一步扩充、发展。(3)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推进和三孩政策的实施,居民奶类消费拥有较大增长潜力。从生产发展看,经过多年的整顿,奶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补齐短板,我国奶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4)行业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为促使乳制品加工行业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我国政府及监管部门积极进行行业整顿,不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制定完善了关于生鲜乳生产收购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修订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重新审核发放了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等。此外,卫生部公布了新的共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相较以往的160多项乳品标准更加系统,新标准在生产和检验环节均对乳制品企业加强了约束。不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有助于净化乳制品市场,带动行业进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企业需求间的平衡不稳定我国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市场销售之间的平衡关系一直很脆弱,当遇到负面消息的影响,或者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产品冲击时,市场销售下降,传递到上游奶牛养殖,就会出现奶源过剩、生鲜乳价格下降的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生鲜乳生产的季节性过剩和短缺,由于春节后天气转暖,有利于产奶,奶产量增加,而这时又是消费的淡季,造成冬季的奶源过剩,而一旦进入夏季,热应激造成奶产量下降,特别是南方地区,下降幅度高达20%,造成夏季的奶源短缺,大量北方的牛奶长距离运输到南方。(2)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是影响乳制品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乳制品行业来说,更是摆在乳制品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极高,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2年“黄曲霉事件”、“烧碱门事件”、“奶粉汞超标事件”等,暴露出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质量安全管控仍需加强。随着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一大批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的地方性乳制品生产企业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得到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升。(3)消费观念有待转变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除了行业发展还未饱和的因素以外,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和乳制品企业对膳食营养的不断宣传,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接受和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消费习惯逐渐改变,未来对乳制品的消费倾向有望进一步增强。五、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1、行业竞争格局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行业洗牌、转型调整等阶段,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此外,根据行业惯例乳制品企业分为基地型乳制品企业和城市型乳制品企业。部分企业借助资本优势,在靠近上游奶源的地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虽然远离城市消费市场,但能够利用常温乳制品保质期长的特点,将资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拓展销售范围,扩大市场份额。由于此类企业靠近奶源供应地集中建厂,因此被称之为“基地型”乳制品企业。部分企业靠近下游消费者资源,多利用低温鲜奶、低温酸奶等低温产品,配以冷链物流系统,以客户资源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其竞争特征为资源依托型。由于此类企业主要依靠城市市场,因此被称之为“城市型”乳制品企业。2、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从巴氏杀菌产品竞争格局来看,巴氏杀菌产品具有冷链运输、高新鲜度的产品特点,因此多以区域乳企为主,竞争格局相对较分散。全国品牌主要以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为代表,区域性品牌包括光明乳业、南京卫岗乳业、福建长富乳业、燕塘乳业等。六、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市场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2、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七、 行业发展趋势1、乳制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人均液态乳消费量来看,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中提出“每人每天摄入300克液态奶或相当于300克液态奶蛋白质含量的其他奶制品”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乳制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2017年1月9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奶业十三五规划”),“奶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和消费需求更加契合,消费信心显著增强。规划同时提出,乳制品加工业要继续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常温奶、巴氏杀菌奶、酸奶等液态乳产品。近年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等持续进行,在现有利好政策持续推动下,中国奶业蓬勃发展,有望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消费结构升级,低温化将成为未来乳制品消费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其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单一的常温纯牛奶逐步发展为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含乳饮料等多个品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偏好,近年来乳制品企业围绕着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等产品进行产品升级的高端化发展。从营养价值上来看,由于灭菌工艺的不同,巴氏杀菌产品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保全率比高温灭菌产品高约24倍,是活性营养成分保全率最高的饮用牛奶。在消费者成熟度较高的美国、欧洲等市场,巴氏杀菌产品的市场份额往往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巴氏杀菌产品在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乳制品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领域冷链建设的加快,我国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的消费占比正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液态乳市场的主导产品。3、乳制品的安全监管正步入良性轨道,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国奶业已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的治理体系,覆盖从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以提升乳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我国乳制品的安全监管正步入良性轨道,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奶业十三五规划”将乳制品行业定位为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把乳制品质量安全放在优先地位,建设以安全为核心的法规标准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监管漏洞,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未来,行业标准、法规、制度将更加完善,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乳制品安全检测技术将不断提高。八、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三)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九、 行业发展现状乳制品产业是重要的民生类行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之“第一类鼓励类”之“26、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乳制品加工属于牧产品加工行业,属于国家鼓励类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成为居民日常营养食品,乳制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乳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销量持续提升自2008年以来,经过多年的转型调整,我国乳制品行业再次展现了旺盛的活力。2019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2,719.40万吨和2,710.60万吨,乳制品市场种类丰富、供应充足。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行业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也将刺激中国乳制品产量进一步提高。2、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生鲜乳抽检覆盖所有收奶站和运输车,乳制品实行出厂批批检验制度。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未检出,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5年未检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5.51万批次,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90%,是抽检合格率最高的一类产品;2019年,乳制品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9.70%,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的上半年,共抽检乳制品样品2.59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9.86%,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在选择乳制品尤其是液态乳时,对国产品牌的信心正逐步增强。3、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相对单一,以液态乳为主,其中低温乳占比较低在乳制品行业发展中,随着高温灭菌乳生产和包装技术的发展,液体乳的增速明显。2019年,我国液体乳产量达到2,537.67万吨,较2008年增长66.38%,其占乳制品产量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84.24%增长到2019年的93.32%,液体乳日益成为国民消费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液态奶产品结构中,巴氏杀菌乳占6.4%,灭菌乳占42.0%,发酵乳占33.8%,调制乳占17.8%。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消费总量的80%以上,我国不足10%,相对偏低。长期以来,保质期长、运输半径不受限制的常温乳制品尤其是超高温灭菌乳成为我国乳制品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而低温乳制品由于保质期短,需要全程冷链运输,成本和售价相对较高,在我国物流体系不发达的时期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低温乳制品的旺盛需求,因此在乳制品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并不高。十、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十一、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二、 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再经过营销分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营销信息系统。(一)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营销管理者及时提供有关交易的信息,包括订货数量、销售额、价格、成本、库存状况、现金流程等各种反映企业营销状况的信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从订单到收款整个周期,同时辅之以销售报告系统。订单一收款周期涉及企业的销售、财务等不同的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流程。订货部门接到销售代理、经销商和顾客发来的订货单后,根据订单内容开具多联发票并送交有关部门。储运部门首先查询该种货物的库存,存货不足则回复销售部缺货,如果仓库有货,则向仓库和运输单位发出发货和入账指令。财务部门得到付款通知后,做出收款账务,定期向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企业都希望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周期的各个环节。销售报告系统应向企业决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利于掌握时机,更好地处理进、销、存、运等环节的问题。新型的销售报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力求及时、准确,做到简单化、格式化,实用性、目的性很强,真正有助于营销决策。(二)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信息是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的“结果资料”,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1)无目的的观察。无既定目标,在和外界接触时留心收集有关信息。(2)有条件的观察。并非主动探寻,但有一定目的性,对既定范围的信息做任意性接触。(3)非正式的探索。为取得特定信息进行有限的和无组织的探索。(4)有计划的收集。按预定的计划、程序或方法,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来获取某一特定信息。营销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企业营销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扩大信息的来源和提高信息的质量,企业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信息收集工作。(1)提高营销人员的信息观念并加强其信息收集、传递职能。(2)鼓励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经销商、零售商和中间商收集和提供营销信息。(3)积极购买特定的市场营销信息。(4)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有关展销会、协会、学会,阅读竞争者的宣传品和广告,购买竞争品,雇用竞争者的前职工。(5)建立内部营销信息中心,改进信息处理、传递工作。(三)营销调研系统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也可称为专题调查系统,它的任务是系统地、客观地收集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提出与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问题有关的调研报告,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决策。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目标和定义上大同小异,研究程序和方法具有共性。(四)营销分析系统营销分析系统是企业用一些先进技术分析市场营销数据和问题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和模型库三部分组成。1、资料库有组织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料,营销管理人员可随时取得所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内部资料包括销售、订货、存货、推销访问和财务信用资料等;外部资料包括政府资料、行业资料、市场研究资料等。2、统计库统计库指一组随时可用于汇总分析的特定资料统计程序。其必要性在于: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营销研究方案,不仅需要大量原始资料,而且需要统计库提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量,以便进行交叉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为测量各变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各种多变数分析技术,如回归、相关、判别、变异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库分析结果将作为模型的重要投入资料。3、模型库模型库是由高级营销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营销决策问题建立的,包括描述性模型和决策模型的一组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实体分配、品牌转换、排队等候等营销问题;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产品设计、厂址选择、产品定价、广告预算、营销组合决策等问题。第三章 经营战略管理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一)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概念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叫低成本战略,是指通过有效途径,使总成本降低,以建立一种不败的竞争优势。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努力取得规模经济,以经验曲线为基础,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以使企业的产品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处于低成本地位的战略经营单位能够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因为较低的成本可使其通过削价与对手进行激烈竞争后,仍然能够获得盈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例如,我国玩具企业就利用了玩具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发挥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以低成本占领了美国市场绝对多的市场份额。(二)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企业的成本优势实际是企业实施低价格战略的内部条件,企业可以因成本领先优势而实施低价格竞争策略。成本优势是该战略的核心,而成本优势的来源因产业结构不同而有差异,包括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技术专利的成本优势、原材料优惠待遇和其他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等。例如,电视机的生产要想取得足够的总成本领先,必须有规模化的显像管生产设施、低成本、自动化和能用于分摊研究费用的全球性营销网络。而在安全保卫服务业,成本优势要求极其低廉的管理费用、源源不断的低价劳动力和因人员流动性大而必须有的职业培训。由此,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就是通过成本优势获得价格部分的优势,进而获得市场优势。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消费者感知到的是价格而不是企业的成本,他们比较的是不同企业的价格。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所有战略中最容易理解的。成本领先是最为基本的竞争能力,任何战略都是建立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都是不得不重视的核心问题。二、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不同企业产品不同,面对的市场不同,品牌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领导层的个人风格不同等,使得企业所采用的品牌战略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有多少个企业就有多少种品牌战略。概括地讲,品牌战略有四种典型类型;(1)以需求为中心,例如宝洁就是其中典型代表。(2)以产品为中心,例如苹果电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3)以品类为中心,例如加多宝红罐凉茶就具有这种特点。(4)以市场为中心,例如娃哈哈就具有这种特点。无论什么企业,无论其是大型的国企还是有着百年传统的外资企业,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还是明星企业,从品牌经营的决策模式来说,任何企业的品牌战略不是属于这四种的其中一种就是属于这四种在不同程度上的组合。三、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一)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企业在制定投资战略时,要明确投资的目标。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2)发展性目标,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3)公益性目标,即强调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福祉为目标,这将是未来经济社会转型中企业资本配置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企业投资战略的原则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2)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3)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做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4)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四、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一)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下,为实现经营目标,投入有效资源,使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占领目标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这一概念的要点是:(1)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确定的目标市场转化为企业实际所占领的市场;(2)进入、占领和扩大市场必须投入有效的资源,使之合理使用;(3)用适当的产品或服务适时地打入适当的目标市场。(二)市场营销战略的地位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来制定的,也就是说,先有了企业的整体战略才有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其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由于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突出战略地位,使其与产品战略组合在一起,被称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关键性的职能战略之一,在职能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营销战略的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市场营销战略对于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处于竞争激烈的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更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三)市场营销战略的实质市场营销战略的任务就是要调节市场供求的水平、时间与性质。因此,市场营销战略的实质是企业对市场的“供与求”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谋略,即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本企业产品对市场的供给量,以及采取对策对付竞争对手,来调节顾客需求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五、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与任务(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企业在规划技术创新战略时,要根据对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弄清问题,发现机会,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创新目标,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和途径,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创新计划。一般来说,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企业希望的市场态势,即创新产品在市场上体现竞争优势的方式。这包括四种可能的形态:(1)开拓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新创造新的市场机会;(2)发展型态势,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3)用创新产品替代即将退出的产品,保持市场份额;(4)放弃部分已有市场份额,通过产品创新巩固其余市场。二是其他目标。如改善产品工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差异、使产品结构更合理化、产品更多样化、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和改善企业形象等。(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任务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任务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企业技术和技术创新活动的所有内容,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几方面。1审查和评价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企业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并不是完全清晰可见的,其中的无形部分更不易分辨出来,但又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首要步骤,就是找出企业拥有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技术资源,发现企业技术能力所在和所擅长的技术领域,并且评价这些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的价值,为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提供基础。2解读企业外部的技术环境即不仅仅要从企业资源与能力基础出发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还需要对企业外部的技术环境做出分析,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产业技术状况、技术发展状况、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战略等。对于大企业或高技术公司来说,了解科研机构和一些科学家的最新成果,也是必需的战略基础工作。3选择和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企业的独特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是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企业外部的技术环境是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参照,在企业总体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选择企业资源与能力支持的、适应外部技术环境的技术创新战略方案。4有效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和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的实施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环节。一个技术创新战略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及其相反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战略实施才能发现。如果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了战略制定时的隐含错误,就要及时地加以修补和调整。如果战略错误极大,就要改变战略或终止战略执行。因此,技术创新战略也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尤其技术变革的时机和速度很难预测,技术创新战略保持灵活开放是合理的做法。六、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一)客观性经营战略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经营战略环境变化的主观臆断必然会导致经营决策的盲目与失误。企业经营者的任务就是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客观存在的环境相适应。(二)复杂性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环境因素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环境因素的多样化方面,即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不是同属于某一类或几类,而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既包括人的因素,也包括物的因素;既有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有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自然条件等宏观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综合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或制约着企业行为。(三)关联性构成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如经济因素不能脱离政治因素而单独存在;同样,政治因素也要通过经济因素来体现。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把所有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综合影响力。(四)不确定性主要指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表现为:第一,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变化速度的不确定性。社会的发展使得各种环境因素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变化成为不变的真理。第二,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信息和情报的不确定性。信息情报本身不准确或信息传递中的失真,都会使信息接收者无法准确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五)层次性即从空间上看,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因素是个多层次的集合。第一层次是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第二层次是企业所在的地区环境,例如当地的市场条件和地理位置;第三层次是企业的行业环境因素,如行业竞争者、供应者、购买者等;第四层次是整个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国情特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七、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和目标(一)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所谓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而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具体来说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在雇佣关系、甄选、录用、培训、绩效、薪酬、激励、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决策的总称。企业通过科学地分析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满足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不断获得发展与利益,这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点之一,其战略意义体现在:1.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企业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战略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基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制定,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有效地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可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2. 人力资源战略可提高企业的绩效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基本保障,企业绩效的实现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有效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的。而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益的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挥其对企业成功所做出的贡献。在当今经济发展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过渡的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实行战略性的转化,从重视以活动为宗旨的管理转向考虑人力成本和需求。从企业战略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杠杆能有效地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能有效推进企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3. 有利于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和国际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很难有哪个企业可以拥有长久不变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企业创造出某种竞争优势后,经过不长的时间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势。而优秀的人力资源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所以,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总供给,扩展人力资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4. 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